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二级旋分料腿结垢原因分析
1
作者 程前进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为查明某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二级旋分料腿结垢原因,对垢样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样品催化剂细粉中进行了富集。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催化剂细粉发生了熔融和黏结。再生器二级旋分料腿结垢的主要原因:金属元素的富集降低了... 为查明某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二级旋分料腿结垢原因,对垢样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样品催化剂细粉中进行了富集。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催化剂细粉发生了熔融和黏结。再生器二级旋分料腿结垢的主要原因:金属元素的富集降低了催化剂分子筛晶相结构崩塌温度。当CO及少量携带焦炭颗粒的细粉在二级旋分持续燃烧时,由于二级旋分内烟气夹带固体粒子很少,热阱作用减弱,使烟气温度骤升,当温度达到甚至超过催化剂细粉熔融温度时,细粉晶体结构破坏变为液相,在高速离心作用下黏附在料腿顶部形成垢层。通过再生器超温次数与垢样“年轮”层数关系比对,证明二旋料腿结垢与富氧再生环境及烧焦不均出现尾燃有对应关系,而金属元素富集降低了催化剂细粉的熔融温度。针对结垢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再生器 二级旋分料腿 结垢 金属元素 生焦率 超温 富氧再生
下载PDF
利用“二次焦”制备高强炭/石墨材料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占军 郭全贵 +3 位作者 曹雅秀 刘长安 宋进仁 刘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以“二次焦”为填料,煤沥青为黏结剂制备高强炭/石墨材料。考察了压粉平均粒度对材料机械强度、收缩行为以及开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二次焦”制备的炭/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经1300℃热处理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 以“二次焦”为填料,煤沥青为黏结剂制备高强炭/石墨材料。考察了压粉平均粒度对材料机械强度、收缩行为以及开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二次焦”制备的炭/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经1300℃热处理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310.0MPa和113.7MPa。材料的体积收缩随压粉平均粒度的微细化下降,其开孔率在热处理温度为850℃时达到最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开孔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焦” 机械强度 收缩行为 开孔率
下载PDF
高强高密石墨材料的制备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夏立博 陈建 +5 位作者 李春林 冯勇祥 李培德 张伟 孙佼 田建华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讨论了高强高密石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从原料选择和工艺强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超细石墨粉、生焦粉、中间相炭微球、"二次焦"、COPNA树脂等原料制备高强高密石墨材料的优点和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对现行的高压成型... 讨论了高强高密石墨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从原料选择和工艺强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超细石墨粉、生焦粉、中间相炭微球、"二次焦"、COPNA树脂等原料制备高强高密石墨材料的优点和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对现行的高压成型、加压焙烧、加压成型焙烧、多次浸渍再焙烧进行了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密 超细粉石墨 中间相炭微球 “二次焦” COPNA树脂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炭/石墨密封材料性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占军 郭全贵 +2 位作者 史景利 翟更太 刘朗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4,24,共5页
以改性的填料(二次焦)为骨料炭,中温煤沥青为黏结剂来制备炭/石墨密封材料,考察了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对材料机械强度、开孔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炭/石墨密封材料制备工艺相比,利用改性后的骨料炭所制备的炭/石墨材料... 以改性的填料(二次焦)为骨料炭,中温煤沥青为黏结剂来制备炭/石墨密封材料,考察了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对材料机械强度、开孔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炭/石墨密封材料制备工艺相比,利用改性后的骨料炭所制备的炭/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相对均匀的孔径分布。此外,随着二次焦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最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机械强度增大,开孔率降低。当二次焦热处理温度升高到540℃时,最终所得材料的抗压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210.0MPa和67MPa,开孔率为19.3%。炭/石墨材料经浸渍金属Cu后,Cu颗粒在利用传统工艺制备的材料中的尺寸相对较大,且存在局部聚集或团聚,而在利用二次浆涂工艺制备的材料中则呈细网状结构且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焦 机械强度 开孔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与焦的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实时综合时间序列法研究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与焦的相互关系表明: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化学物理前身物,焦生成的诱导期与物理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相当,焦的大量生成发生在化学第二液相相分离点之后,焦的形态构成与第二液相的... 应用实时综合时间序列法研究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与焦的相互关系表明: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化学物理前身物,焦生成的诱导期与物理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相当,焦的大量生成发生在化学第二液相相分离点之后,焦的形态构成与第二液相的形貌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热反应 第二液相 渣油
下载PDF
MIP-CGP专用催化剂CGP-1的积炭选择性特点 被引量:8
6
作者 林伟 龙军 +2 位作者 朱玉霞 田辉平 邱中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采用新型制备工艺,特别是通过对基质的改性开发出的MIP-CGP工艺专用催化剂CGP-1,可以选择性控制积炭沉积位置,其积炭后的催化剂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性能。孔分析及氩离子(Ar+)刻蚀实验结果表明,CGP-1待生剂中的炭主要沉积在基质的中孔(2-8 ... 采用新型制备工艺,特别是通过对基质的改性开发出的MIP-CGP工艺专用催化剂CGP-1,可以选择性控制积炭沉积位置,其积炭后的催化剂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性能。孔分析及氩离子(Ar+)刻蚀实验结果表明,CGP-1待生剂中的炭主要沉积在基质的中孔(2-8 nm)中,很好地保护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这也与红外吡啶吸附酸性分析结果相符。因此,催化剂CGP-1在MIP-CGP装置的第二反应区中能够很好地裂化小分子烯烃,从而达到在降低汽油烯烃的同时多产丙烯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CGP 第二反应区 积炭 汽油 丙稀
下载PDF
渣油组成、结构和性质与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5,10,共6页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 相的形成特性与渣油的化 学组成、物理结构和化学 结构有关。物理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决定于渣油胶体构造的稳定性和渣油体系的稀释效应系数,渣油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高或稀释效应系数越小,物理第二液 相越...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 相的形成特性与渣油的化 学组成、物理结构和化学 结构有关。物理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决定于渣油胶体构造的稳定性和渣油体系的稀释效应系数,渣油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高或稀释效应系数越小,物理第二液 相越不容易形成。在化学物理第二液 相的形成过程中,由原生沥青质的杂原子因素和脂肪性侧链因素共同决定的化学作用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其中杂原子因素的影响更显著,而由渣油体系不稳定性和稀释效应构成的物理作用的影响则居于次要地位。化学第二液相的形成取决于原生胶质和原生沥青质组分的杂原子因素和脂肪侧链因素的联合作用,但脂肪性侧链因素的贡献比杂原子因素的贡献大得多,杂原子因素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热裂化 第二液相 生焦 渣油 结构 性质
下载PDF
渣油单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凝聚态沥青质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物理化学前身物和提高渣油热转化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渣油的组成和物理/化学结构是影响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最重要因素,但渣油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对渣油热反应...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凝聚态沥青质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物理化学前身物和提高渣油热转化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渣油的组成和物理/化学结构是影响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特性的最重要因素,但渣油的组成和结构特性对渣油热反应体系中三类第二液相形成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不同。渣油体系物理结构的固有稳定性越高,物理第二液相越不容易形成;渣油体系中原生沥青质和原生胶质的分子反应能力越低,化学物理第二液相和化学第二液相也都越不容易形成。据此,可以比较或估量不同组成和结构的渣油热反应体系的生焦倾向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化 第二液相 生焦 热反应过程 渣油
下载PDF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6,共6页
在渣油热反应过程的初期,体系中出现了3类具有不同形貌特征和体相效应的第二液相,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它们相分离特性的重要因素。热处理温度提高时,所有3类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均提前,其中化学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的提前幅度最大,物理... 在渣油热反应过程的初期,体系中出现了3类具有不同形貌特征和体相效应的第二液相,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它们相分离特性的重要因素。热处理温度提高时,所有3类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均提前,其中化学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的提前幅度最大,物理第二液相相分离点的提前幅度最小。物理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取决于渣油胶体体系的稳定性。根据渣油体系的胶状结构导出渣油体系的稳定性函数与其SARA组成的关系为:S(Re/Asp,Ar,Sat)=1.36Re/Asp+3.11Ar-1.86Sat。该式间接地指出了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各个虚拟组分对其相分离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应 第二液相 胶状结构 热处理 渣油
下载PDF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3-430,共8页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用光学显微镜从渣油反应样品中依次观察到了片状/不规则状物理第二液相,少数圆球状化学物理第二液相和大量不规则状化学第二液相。对第二液相相分离点时渣油热反应体系物理化学状态的考察...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用光学显微镜从渣油反应样品中依次观察到了片状/不规则状物理第二液相,少数圆球状化学物理第二液相和大量不规则状化学第二液相。对第二液相相分离点时渣油热反应体系物理化学状态的考察指出:物理第二液相是渣油原始体系中的沥青质胶质重组分混合胶团破坏后,丧失胶质组分保护的原生沥青质组分通过物理聚集过程形成的,其形貌特征源于原生沥青质组分的分形聚集过程和热力学成长过程;在化学物理第二液相相分离点,丧失胶质组分保护的原生沥青质发生分子内桥键和脂肪侧链断裂,形成平面性较高的稠环芳香性分子,它们在适宜的体系流动性条件下经有序聚集成长为具有最低能量构型的球形态;随着反应程度加深,原生沥青质特别是原生胶质的自由基反应经诱导期后速度剧增,导致体系中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次生沥青质,它们经由动力学成长形成不规则状化学第二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热反应 第二液相 形成机制 生焦 渣油
下载PDF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形成与液相掺兑物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1,共5页
向渣油体系中掺兑具有不同芳香度和芳香性分布的液相掺兑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变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特性(如相分离点的出现时间,相分离体的形态),从而改变渣油热反应体系的生焦特性。液相掺兑物的芳香度越高、芳香性... 向渣油体系中掺兑具有不同芳香度和芳香性分布的液相掺兑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变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特性(如相分离点的出现时间,相分离体的形态),从而改变渣油热反应体系的生焦特性。液相掺兑物的芳香度越高、芳香性分布范围越宽,其抑制第二液相形成和推迟相分离点出现时间的作用越显著。非芳香性液相掺兑物促进第二液相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热反应 第二液相 液相掺兑物 渣油
下载PDF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存在性 Ⅱ.第二液相及其表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对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出现的三类新相态的凝聚态、溶解度类属以及相态属性的研究指出,它们都基本上是溶解度类属为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HI-TS)的凝聚态沥青质,其非晶相结构特征或球形形态表明它们处于液相。若以渣油介观均匀体系... 对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出现的三类新相态的凝聚态、溶解度类属以及相态属性的研究指出,它们都基本上是溶解度类属为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HI-TS)的凝聚态沥青质,其非晶相结构特征或球形形态表明它们处于液相。若以渣油介观均匀体系作为参照系,则可将三类新相态统称为第二液相。三类新相态的来源并不相同:新相态Ⅰ是原生沥青质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热反应 生焦 第二液相
下载PDF
焦炉出焦过程中的烟尘治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琴 郝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5-126,130,共3页
为治理焦炉出焦过程中的冒烟现象,分析了太原煤气公司焦化厂焦炉出焦过程中的烟尘来源,通过对比3种治理烟尘的方案,提出采用在拦焦车上增加二次除尘系统的方法解决烟尘问题。实施结果表明,采用此措施后使出焦过程中散发的烟尘量得到了... 为治理焦炉出焦过程中的冒烟现象,分析了太原煤气公司焦化厂焦炉出焦过程中的烟尘来源,通过对比3种治理烟尘的方案,提出采用在拦焦车上增加二次除尘系统的方法解决烟尘问题。实施结果表明,采用此措施后使出焦过程中散发的烟尘量得到了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 烟尘治理 二次除尘 除尘罩
下载PDF
渣油配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
14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2 位作者 阙国和 梁文杰 朱亚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凝聚态沥青质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物理化学前身物和制约渣油热转化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渣油组成对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具有最重要影响。将不同性质的渣油单油混合为配油,能够改善配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和焦... 在渣油热反应体系中,凝聚态沥青质第二液相是焦的最直接物理化学前身物和制约渣油热转化过程经济性的关键因素。渣油组成对第二液相的形成特性具有最重要影响。将不同性质的渣油单油混合为配油,能够改善配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和焦的形成特性。在不同性质渣油单油的配油热反应体系中,与在相应的单油热反应体系中相比,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几乎总是提前,提前幅度由大至小的顺序是:化学第二液相>化学物理第二液相>物理第二液相;另一方面,在一定的热处理温度下,配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相分离点随渣油配比的变化通常较小。特别是,当渣油单油的性质差别不大时,它们的配油热反应体系的相分离特性与单油热反应体系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化 第二液相 配油 渣油
下载PDF
石油加工过程中焦炭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仝配配 王子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1-108,共8页
回顾了多种烃类分子裂解生焦的机理,指出多环芳烃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焦炭形成的反应中间体。从分子化学反应水平上综述了3种生焦机理:多相催化结焦、多相非催化结焦、均相非催化结焦,研究表明:较高温度下烷烃催化裂解过程中,焦炭的组成与... 回顾了多种烃类分子裂解生焦的机理,指出多环芳烃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焦炭形成的反应中间体。从分子化学反应水平上综述了3种生焦机理:多相催化结焦、多相非催化结焦、均相非催化结焦,研究表明:较高温度下烷烃催化裂解过程中,焦炭的组成与裂解反应深度有关,但不受烷烃分子结构的影响;热裂解过程中,异构烷烃的生焦速率大于正构烷烃,烯烃、芳烃具有较大的生焦趋势,且芳烃裂化的生焦量与物质的碱性对数线性相关。依据显微结构的不同,焦炭可以分为3类:点状焦炭、镶嵌状焦炭和纤维状焦炭,相关研究表明:焦的结构特性与中间相形态有关,可塑性好的碳质中间相易聚合、溶并形成各向异性的纤维状焦炭。工艺过程中,原料的性质、催化剂及添加剂种类、工艺操作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焦炭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多相反应 显微结构 第二液相
下载PDF
渣油热反应体系中第二液相的存在性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一华 李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73-479,共7页
建立了渣油体系热反应特性的综合时间序列分析法,据之揭示了渣油热反应体系中与生焦过程有关的相分离现象,发现了三类形貌特征,相分离点和体相效应不完全相同的新相太,并初步证实它们与焦的形成特性有关。
关键词 减压渣油 热反应 渣油 相分离
下载PDF
关于提高TPG调味料喷雾干燥机科技含量的设想
17
作者 徐剑 周友来 朱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5-327,共3页
TPG调味料喷雾干燥机是目前干燥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的重点产品,广泛适用于食品添加剂提取液、浓缩液,悬浮液稠状、粘状且热敏液态物料的干燥,同时适应制药、化工,生物制品行业与上述形态相似性质物料的干燥。产品应用领域之广,孕育的商机... TPG调味料喷雾干燥机是目前干燥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的重点产品,广泛适用于食品添加剂提取液、浓缩液,悬浮液稠状、粘状且热敏液态物料的干燥,同时适应制药、化工,生物制品行业与上述形态相似性质物料的干燥。产品应用领域之广,孕育的商机促使各干燥设备生产企业争相生产。然而,因技术水平、生产水平所限,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本文从源头上剖析传统喷雾技术粘壁焦化严重等技术难题,为克服食品添加剂原生产使用真空干燥设备能力低、生产周期长、能耗大、物料交叉污染严重等技术缺陷,而提出关于提高TPG调味料喷雾干燥机科技含量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料 粘壁 焦化 二次进风 智能
下载PDF
160kA铝电解槽二次焙烧启动技术探讨
18
作者 林琳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5-47,共3页
介绍了中铝广西分公司电解铝厂160kA77台预焙电解槽二次焙烧、启动实践,论述了二次焙烧启动的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措施,确保二次启动槽顺利启动。
关键词 铝电解槽 焙烧 焦粉 二次启动
下载PDF
精馏生产中焦化苯酚变色的研究与预防
19
作者 曹宁 郑帅强 宿庆利 《莱钢科技》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焦化苯酚在精馏生产中因杂质、温度、苯酚结构等原因易产生变色现象,通过二次精馏、改变工艺控制指标、隔绝空气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苯酚颜色的变化。
关键词 焦化苯酚 变色原因 温度控制 二次精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