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ody Debris Storage of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1
作者 Zeng Zhangquan Wang Silong +2 位作者 Zhang Canming Wu Zijian Li Xiqu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8期16-19,共4页
In Yingzuiji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mixed broadleaf-coniferous forest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woody debris (WD) during v... In Yingzuiji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mixed broadleaf-coniferous forest and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woody debris (WD) during various succession stages o1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various succession stages of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in Yingzuiji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D storage of each forest ranged from 1.26 to 8.82 t/hm^2, with the order of P. massoniana forest 〈 mixed broadleaf-coniferous forest 〈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that is, it increased from early to late stages of the success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coarse woody debris (CWD) storage was 2 -9 times more than fine woody debris (FWD) storage, revealing that CWD was dominant in WD of each forest. CWD biomass accounted for 0.66% -2.21% of arbor biomass, so the forests were at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y debris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Middle subtropics Succession stages China
下载PDF
星斗山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
2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充分利用。水榆花楸和翅柃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4)两次调查中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群落发展,总体联结性的显著正关联逐渐增强,正相关对数和正负比值逐渐增加,负相关对数逐渐减少。[结论]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处于自然演替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联结松散、不紧密,水榆花楸和翅柃竞争力强,长蕊杜鹃、多脉青冈和包果柯常绿树种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西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性 次生林 动态
下载PDF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utilities in a contracting lowland hillside rainforest fragment in Central Vietnam
3
作者 Yen Thi Van Roland Cochard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182-200,共19页
Background: Within the highly bio-diverse ‘Northern Vietnam Lowland Rain Forests Ecoregion' only small, and mostly highly modified forestlands persist within vast exotic-species plant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 Background: Within the highly bio-diverse ‘Northern Vietnam Lowland Rain Forests Ecoregion' only small, and mostly highly modified forestlands persist within vast exotic-species plant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vegetation patterns of a secondary hillside rainforest remnant(elevation 120–330 m, 76 ha) as an outcome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linked to changing forest values.Methods: In the rainforest remnant tree species and various bio-physical parameters(relating to soils and terrain)were surveyed on forty 20 m × 20 m sized plots. The forest's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tree diversity were analysed using dendrogram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tools.Results: Forest tree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172 in the survey, 94 per hectare), including many endemic species(〉16%; some recently described).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diversity were largely explained by topography, with colline/sub-montane species present mainly along hillside ridges, and lowland/humid-tropical species predominant on lower slopes. Scarcity of high-value timber species reflected past logging, whereas abundance of light-demanding species, and species valued for fruits, provided evidence of human-aided forest restoration and ‘enrichment' in terms of useful trees. Exhaustion of sought-after forest products, and decreasing appreciation of non-wood products concurred with further encroachment of exotic plantations in between 2010 and 2015. Regeneration of rare tree species was reduced probably due to forest isolation.Conclusions: Despite long-term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remnant forests in the lowlands of Vietnam can harbor high plant biodiversity, including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Various successive future changes(vanishing species, generalist dominance, and associated forest structural-qualitative changes) are, however, expected to occur in smal forest fragments.Lowland forest biodiversity can only be maintained if forest fragments maintain a certain size and/or are connected via corridors to larger forest networks. Preservation of the forests may be fostered using new economic incentive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evergreen monsoon forest Floristic patterns Tree species richness Timber NTFP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下载PDF
抚育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目的树种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邓国右 石从广 +8 位作者 许在恩 赖平峰 唐旭 王相 姚丰平 周振琪 周晨 何庆海 胡亚芬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72-81,共10页
2016年8月,在浙江建德市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柯Lithocarpus glaber为建群树种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封育33 a)中,建立2个100 m×100 m样地进行人工经营,采取一次性抚育和未抚育2种方式进行大径材培育试验,以RTK定位技术设... 2016年8月,在浙江建德市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柯Lithocarpus glaber为建群树种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封育33 a)中,建立2个100 m×100 m样地进行人工经营,采取一次性抚育和未抚育2种方式进行大径材培育试验,以RTK定位技术设置16个25 m×25 m的单元格样地,2021年8月,采用固定样地法调查抚育和未抚育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表明,在抚育样地中共调查到53科86属100种植物,在未抚育样地中共调查到39科60属71种植物,抚育样地内科、属、种的数量较未抚育样地分别提升35.90%、43.33%和40.85%,目的树种苦槠和柯的平均重要值在乔木层排名靠前;抚育措施显著提升了抚育样地内的草本层、灌木层和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P<0.05),显著降低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P<0.05),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抚育和未抚育样地间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植物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未抚育样地相比,抚育样地中的目的树种苦槠和柯在群落间的竞争能力有所提升,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度占比略有提升,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也有显著的提升(P<0.05)。以上结果表明,抚育措施可减小林分郁闭度至合理区间,提高群落物种丰富度,保持群落结构稳定,提高目的树种在乔木层的数量占比,使其获得良好的生长空间,从而提升目的树种在群落中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材培育 次生常绿阔叶林 苦槠 物种组成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40
5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3 位作者 温远光 张跃进 姜在民 常建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1-940,共10页
该文研究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经过26年的自然演替其间的种群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主要种群类型、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分布格局的测定,分析了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内部的消长与分布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阳生性优势种由高集群分布变... 该文研究了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次生林群落经过26年的自然演替其间的种群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主要种群类型、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分布格局的测定,分析了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内部的消长与分布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阳生性优势种由高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其生态位宽度减小,中生及阴生性树种则由随机分布逐渐变为高集群分布,生态位宽度增大。树种由32种增加到65种,35种中生及阴生树种为后期侵入种,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对现存种群的种间联结与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揭示了天然次生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的相互适应变化规律。原来阳生性的优势树种,如大叶栎(Castannopsisfleuryi)、大叶山楝(Aphanamixisgrandifolia)等,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下降,中生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值稍有增加,如柃木(Euryanitida)、血胶树(Eberhardtiaaurata)、广西拟肉豆蔻(Knemaguangxiensis)等,中生偏阴生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值明显增大,其中一些种,如厚叶琼楠(Beilschmiediapercoriacea)、杨桐(Adinandramillettii)、毛黄肉楠(Actinodaphnepilosa)等,成为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次生群落种群之间的联结程度加强,一些种从零联结变为高度正联结或负联结,正、负联结性均变得更加紧密,高度正联结的种对占较大比例。种间联结与生态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高度正联结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也反映出这些种对生境要求的一致性。次生群落由前期阳生性大叶栎群落演替为中后期中生性厚叶琼楠群落,群落接近较稳定的中生性气候顶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次生常绿阔叶林 演替 种群动态 广西大青山
下载PDF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与碳贮量 被引量:40
6
作者 杨礼攀 刘文耀 +2 位作者 杨国平 马文章 李达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53-2159,共7页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和景东石栎等为主,多数是直径≥10cm的大径级、处于中等分解状态的倒木.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常年潮湿温凉,木质物残体中占优势的壳斗科倒木的材质坚硬,难以分解.3类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在1.2~5.0t.hm-2,为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旱冬瓜林,表现出木质物残体碳贮量随群落演替进程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碳贮量 木质物残体 哀牢山
下载PDF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曹洪麟 蔡锡安 +1 位作者 彭少麟 余作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2-317,共6页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鹤山龙口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 其种类组成复杂多样而富于热带性, 据1200 m2 的样方统计, 有维管束植物62 种, 分属于32 科、54 属, 其中, 属热带分布的有32 种, 属热带- 亚热带分布的有21 种, 属亚热带分布的只有7 种, 其余2 种为世界分布。本群落的外貌终年常绿, 层次结构复杂而不明显, 样地内高于1-5m 的立木有52 种1857 株, 灌木层种类和株数尚多, 100 m2 内有185株, 草本层以乔灌木幼苗为主, 草本植物较少。群落组成结构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相似, 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4 左右, 群落均匀度为0-7 ~0-9 , 生态优势度为0-07 ~0-10 , 但群落明显具有次生性, 大部分优势种群呈集群分布。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 本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群落分析 鹤山龙口村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凋落物数量及分解动态 被引量:56
8
作者 张庆费 宋永昌 +1 位作者 吴化前 由文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0-255,共6页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森林凋落物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乔木叶比例最大,其它器官组分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不一致,灌木叶和草本、树皮比例随着演替进程而呈减少趋势,树枝和繁殖器官则呈增大趋势。以分解袋法测得凋落物年失重率...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森林凋落物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乔木叶比例最大,其它器官组分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不一致,灌木叶和草本、树皮比例随着演替进程而呈减少趋势,树枝和繁殖器官则呈增大趋势。以分解袋法测得凋落物年失重率和指数方程模拟的分解系数K在演替过程中均呈增长趋势,这与年凋落物数量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随着演替进程,生物循环加快,群落自肥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凋落物 分解
下载PDF
安徽老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3
9
作者 徐小牛 邓文鑫 +2 位作者 张赟齐 王勤 丁增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7-181,共5页
对安徽老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林分的土壤特性、凋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蓄水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分生长,林地凋落物层逐渐发育... 对安徽老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林分的土壤特性、凋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蓄水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分生长,林地凋落物层逐渐发育,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水文功能逐渐提高。依据林地总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的大小,不同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65年生(2415,645 t/hm2)>48年生(2407,634 t/hm2)>36年生(2273,562 t/hm2)>幼龄林(2079,462 t/hm2)。高龄林分土壤的水源效应显著高于幼龄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水源涵养 天然次生林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27
10
作者 阎恩荣 王希华 周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2,共10页
土壤氮磷养分对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可通过植被的N:P化学计量特征来反映。该研究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为对象,将N:P作为诊断指标,揭示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限制作用。结果显示:1)物种水平的N:P大小不一... 土壤氮磷养分对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可通过植被的N:P化学计量特征来反映。该研究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为对象,将N:P作为诊断指标,揭示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限制作用。结果显示:1)物种水平的N:P大小不一,但演替系列总体的变化特征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2)在群落水平上,次生演替初期的灌草丛N:P极小(7.38),远远低于14,当演替进入灌丛阶段,N:P显著增高到19.96,在进入演替中期的针叶林(14.29)和针阔混交林(14.21)时,N:P显著下降到14~16之间,演替中后期的木荷(Schimasuperba)群落(18.77)和栲树(Castanopsisfargesii)群落(20.13)的N:P发生了显著的升高过程。根据以往对N:P临界值的确定,可以认为,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初期的植物群落生产力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作用;演替中期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主要受氮磷的共同限制,但以氮素的限制作用更为强烈;演替中后期植物群落主要受到土壤磷素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养分限制 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天童
下载PDF
湖北星斗山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类型、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多尺度标定排序结果表明灯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亮叶水青冈群落的差异最大,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物种组成则与其他2个群落类型的相似性更为接近;川陕鹅耳枥群落的树木个体密度高于灯台树群落,但与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显著低于其他群落类型,但亮叶水青冈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亮叶水青冈群落,但与川陕鹅耳枥群落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落叶树种在3个群落中均占有较大比例,灯台群落中的落叶树种比例最高;在3个群落类型中,亮叶水青冈群落中分布更多胸径大于10 cm和高度超过10 m的树木,而灯台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中的小径级个体比例较高。【结论】星斗山3种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亮叶水青冈群落更加接近该地区的原生群落,灯台群落是强烈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川陕鹅耳枥群落是介于灯台群落和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的群落类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次生林 群落类型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28
12
作者 颜绍馗 汪思龙 +2 位作者 胡亚林 高洪 张秀永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92-1796,共5页
调查了中亚热带会同林区毗邻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纯林和二代杉木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采伐天然林 ,接着栽植杉木人工林后 ,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均出现明显下降 ,而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却没有明显差别 .... 调查了中亚热带会同林区毗邻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纯林和二代杉木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采伐天然林 ,接着栽植杉木人工林后 ,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均出现明显下降 ,而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却没有明显差别 .杉木连栽对土壤动物的多度、多样性、生物量影响甚少 ,特别是杉木一、二代土壤动物的生产力接近相等 .此项研究结果支持植被是影响土壤动物演替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暗示杉木长期连作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 土壤动物
下载PDF
浙江天童植物群落次生演替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191
13
作者 张庆费 宋永昌 由文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从土壤物质、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土壤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浙江天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裸地、藻丛、马尾松林、马尾松木荷林、木荷 林、栲树木荷林和... 从土壤物质、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出发,建立了土壤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浙江天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裸地、藻丛、马尾松林、马尾松木荷林、木荷 林、栲树木荷林和栲树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别为0.048、0.324、0.474、0.514、0.657、0.905和0.924。可见,随着进展演替,土壤肥力呈增长趋势,并且由于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土壤肥力 天童 植物群落
下载PDF
中亚热带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华 黄宇 +1 位作者 汪思龙 邹冬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580,共5页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对比研究了中亚热带区域7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结果表明,次生常绿阔叶林碳、氮储存功能最强,杉阔混交林碳、氮储存功能比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强,而第1代杉木纯林碳、氮储存功能强于连栽杉木纯林。生态系统碳、氮储存功能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然后是根系,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储存功能与林下植被生物量、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森林生态系统 碳、氮储存功能 次生常绿阔叶林 杉阔混交林 杉木纯林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的凋落物现存量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庆费 徐绒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1,共5页
凋落物现存量是土壤表层的死有机物质,由尚未分解、半分解和已分解的凋落物组成,它是森林生态系统腐屑食物链的起点,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的储库,为生态系统的运转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3,9];同时,它也能创造幼苗定居环境的异质性... 凋落物现存量是土壤表层的死有机物质,由尚未分解、半分解和已分解的凋落物组成,它是森林生态系统腐屑食物链的起点,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的储库,为生态系统的运转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3,9];同时,它也能创造幼苗定居环境的异质性[8]。因此,研究演替过程凋落物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过程 凋落物 现存量 浙江
下载PDF
大屏障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加志 苏志尧 +1 位作者 陈北光 许月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对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大屏障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点数.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外貌以及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群落以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和黄牛木Cratoxylumcochinchinense...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对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大屏障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点数.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外貌以及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群落以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myrsinaefolia和黄牛木Cratoxylumcochinchinense为优势种.群落终年常绿,板根现象不明显,但层间植物比较丰富,体现了一定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的结构比较简单,可明显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对于该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对其的保护,促进森林的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常绿阔叶林 群落 优势种 森林公园 草本层 南亚热带 黄牛 季风常绿阔叶林 演替 灌木层
下载PDF
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辉 刘玉宝 +1 位作者 吴承祯 游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 方程和Taylor 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了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 方程和Taylor 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了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分布聚集.根据Iwao 的M* 与x 的回归方程,计算了9 个树种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次生常绿阔叶林 聚集度指标
下载PDF
浙江天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庆费 由文辉 宋永昌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36-40,共5页
对浙江宁波天童森林公园内的裸地、灌丛、马尾松林、马尾松木荷林、木荷林、栲树木荷林和栲树林等演替阶段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由于样地坡度和母质等因素的影响,演替群落土壤呈现趋砂性特征,但植物群落进展演... 对浙江宁波天童森林公园内的裸地、灌丛、马尾松林、马尾松木荷林、木荷林、栲树木荷林和栲树林等演替阶段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由于样地坡度和母质等因素的影响,演替群落土壤呈现趋砂性特征,但植物群落进展演替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阔叶林群落减少的幅度更显著;同时,演替能提高土壤空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在演替过程中的增长趋势明显;土壤固相率减少,气相率增大。因此,植物群落进展演替能明显降低土壤紧实性,改善土壤通气性及持水性能,呈现出与土壤质地效应相反的变化趋势,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发挥。而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森林公园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恢复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广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刘峻城 黄永涛 林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共9页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 【目的】比较环境与空间因素在群落恢复与构建中的作用,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此类森林的自然恢复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龄林、35年天然次生林(1980年采伐)和20年天然次生林(1995年采伐)中各随机选取10块森林动态固定样地(20 m×20 m),对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稀疏物种丰富度(以100个树木个体为基数)进行比较,采用冗余分析(RDA)对30块样地进行排序。将空间(PCNM)和环境变量(土壤与地形)一同作为解释变量对不同恢复群落物种组成进行方差分解,以环境和恢复时间作为解释变量对30块样地的木本植物多度、胸高断面积、物种丰富度和稀疏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群落在恢复过程中,木本植物多度(F=8.64,P<0.01)、物种丰富度(F=10.24,P<0.001)和稀疏物种丰富度(F=9.615,P<0.01)均显著减少,胸高断面积(F=14.2,P<0.001)显著增加,土壤环境则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密度、土壤p H、坡向、坡度、海拔和坡位对研究区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显著(P<0.05);方差分解显示,恢复20年次生林、恢复35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分别有31.4%,36.8%和54.1%的物种组成变异受环境影响,空间因素(PCNM变量)仅对恢复35年次生林(16.8%)和老龄林(23.2%)的物种组成变异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恢复20年次生林无显著影响(P>0.05);同步自回归结果显示,恢复时间、凋落物厚度、坡度、海拔、坡向机土壤p H对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空间及恢复时间是决定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种源空间扩散、优先效应等随机过程对次生林的群落构建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环境选择等确定性过程对老龄林的群落构建起主导作用。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次生林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差异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自然恢复 次生演替 环境选择 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 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玉成 缪世利 杜道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327-337,共11页
应用样带相邻格子法,分层测定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次生演替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面积曲线表明凡种丰富度(S)较大,则个体分布均匀度(J)较小;个体密度小的层或群落,多样性-最小面积较大。多度(A)或个体数(N)和丰富度的信息... 应用样带相邻格子法,分层测定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次生演替系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面积曲线表明凡种丰富度(S)较大,则个体分布均匀度(J)较小;个体密度小的层或群落,多样性-最小面积较大。多度(A)或个体数(N)和丰富度的信息量(H)-面积曲线都比较平稳,而盖度(C)或胸径(D)与相应的均匀度(J)-面积曲线波动较大。研究表明,以重要值为植物单位计算相应的信息量可以反映群落信息量的真实特征,均匀度高的群落,多样性变异小,反之则大。演替期间,各层S稳定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建立初期J较高,H与S呈正相关,以后J下降,H却与J呈负相关,乔木层H始终与J呈正相关。演替系列群落草本植物特别是一年生植物表现在数量和作用上的减少与降低,乔木在数量上的增加和主导作用的加强。位于不同生境的顶极群落,多样性分异程度依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的顺序减少。文章还讨论了有关群落多样性测定和演替系列群落稳定性一多样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次生演替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