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石窟造像题材新考
1
作者 张先堂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3,共14页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 本文重点考察敦煌西千佛洞回鹘时期洞窟造像题材,指出西千佛洞与莫高窟出现的一批“行化药师佛像”反映了当时敦煌民众佛教信仰进一步非经典化、世俗化的倾向。考证西千佛洞第9窟中心柱北向面回鹘时期画并坐三尊佛像是以阿弥陀佛为中心与释迦佛、弥勒佛组合的三佛造像,反映出当时敦煌人们流行着混融的净土信仰,特别是西方净土信仰特别盛行,成为人们信仰的主流,深刻地影响着佛教石窟艺术造像题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千佛洞 回鹘时期 造像题材 佛教信仰 世俗化
下载PDF
世俗信仰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改进对策
2
作者 刘利娜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目标,是一种笃定的信赖和执意不渝的追求,是人们对最高生活价值的认定。大学生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生力军,其信仰塑造与坚守尤为重要。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互联网自媒体的迅猛... 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目标,是一种笃定的信赖和执意不渝的追求,是人们对最高生活价值的认定。大学生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生力军,其信仰塑造与坚守尤为重要。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互联网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世俗信仰在大学校园内逐渐滋生并产生不良影响。为了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世俗信仰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信仰 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下载PDF
正统化与世俗化:宋代以来王灵官信仰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胡梦飞 甄思辰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王灵官信仰萌芽于北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明代以前并不为官方所重视,其人物事迹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明永乐年间,由于明成祖朱棣崇祀道教,王灵官得以进入国家祀典,受到官方的重视和推崇。明代中后期,虽然儒家知识分子对王灵官多有批... 王灵官信仰萌芽于北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明代以前并不为官方所重视,其人物事迹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明永乐年间,由于明成祖朱棣崇祀道教,王灵官得以进入国家祀典,受到官方的重视和推崇。明代中后期,虽然儒家知识分子对王灵官多有批评,但由于统治阶层的提倡以及道教经典的传播,王灵官信仰在民间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清朝建立后,宗教政策为之一变,对道教采取防范和限制态度,王灵官信仰亦受到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的王灵官信仰亦应时而变,开始走下层民众路线,其职能也因迎合民众的社会需求,愈发多元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道教神灵信仰与国家祀典和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王灵官信仰 正统化 世俗化
下载PDF
藏地复调的协奏、杂奏与变奏——杨志军《雪山大地》诠论
4
作者 高强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12期74-86,I0007,共14页
解读杨志军的《雪山大地》,需要与藏地书写的文学大传统参照进行。藏地书写中的信仰特征,经历了政治化—神秘化—欲望化的演变流程,而《雪山大地》中以歌唱和音乐为核心的信仰形式,则是形成于并反哺俗常世界的实在信仰。与藏地书写传统... 解读杨志军的《雪山大地》,需要与藏地书写的文学大传统参照进行。藏地书写中的信仰特征,经历了政治化—神秘化—欲望化的演变流程,而《雪山大地》中以歌唱和音乐为核心的信仰形式,则是形成于并反哺俗常世界的实在信仰。与藏地书写传统中那种二元对立的极端化、浪漫化叙事模式有别,杨志军在《雪山大地》中开辟出一条以发展为核心诉求且接通城市与藏乡、现代与传统联系的文明之道。《雪山大地》写出了藏地世界的复杂与丰富,充满了多种音调的复合声响。就作品本身来说,它既是一首俗世与信仰的协奏曲,也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杂奏曲。相对于整个藏地书写传统而言,提供了多维度、全新笔调的《雪山大地》,又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变奏曲。在边地关心、思考着时代中心命题的《雪山大地》,挺立着一群大写的“人”的形象,矫正了“叙述精彩,精神低下”的衰颓现状,有力护持了文学的高贵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大地》 藏地书写 俗世与信仰 传统与现代 文学尊严
下载PDF
女娲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计斌 常玉荣 何石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18,共3页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创造世界、孕育人类,是一副大神的气派,而在后世民间信仰中,女娲信仰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演变过程。通过形象的人格化塑造、功能的多功利性诉求和情感的伦理化投射,女娲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信仰者的世俗生活,这种演变过...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创造世界、孕育人类,是一副大神的气派,而在后世民间信仰中,女娲信仰经历了一个世俗化的演变过程。通过形象的人格化塑造、功能的多功利性诉求和情感的伦理化投射,女娲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信仰者的世俗生活,这种演变过程较为典型地表现了民间信仰的世俗性特征。同时,女娲在民间的这种存在方式最终决定了女娲文化信仰现存状态和未来演变的流向,这对于民间女娲文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信仰 民间信仰 世俗化 演变
下载PDF
宗教世俗化及其未来 被引量:8
6
作者 崔晓天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宗教世俗化问题被提上日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片面强调科学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使现代人价值失落,信仰危机,新兴宗教、膜拜团体出现。变革传统宗教,加快世俗化步伐,宗教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 守教 世俗化 神圣文化 世俗文化 价值 信仰
下载PDF
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蔡元培审美信仰建构的世俗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黎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
下载PDF
道教神仙信仰的俗世性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当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98,共3页
道教神仙思想与中国民间信仰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道教神灵的产生离不开民众的参与;道教一系列敬神仪式因为不断迎合民众的需要而富于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长盛不衰;民众也期望借助于神灵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社会行为。
关键词 道教 神仙 民间信仰 俗世性
下载PDF
被世俗理性利用的神灵们——浅析儒家文化对中国民众宗教信仰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53-256,共4页
作为正统思想存在的儒家文化长期左右着中国民众的思想意识,受着世俗理性支配的人们因此常常表现出极端重视现世生活的人生态度,即使信奉某一神灵也常是出于功利动机——为了求得神灵对现世生活的保佑或借助神灵摆脱实际生活中的困境,... 作为正统思想存在的儒家文化长期左右着中国民众的思想意识,受着世俗理性支配的人们因此常常表现出极端重视现世生活的人生态度,即使信奉某一神灵也常是出于功利动机——为了求得神灵对现世生活的保佑或借助神灵摆脱实际生活中的困境,而很少追求灵魂上的皈依。中国民众淡漠的宗教意识和对宗教无可无不可的意向使超凡脱俗的宗教不得不依据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而改头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宗教制度在中国的出现,而完全意义上的神学至今仍未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世俗理性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世俗价值与信仰本真:民间信仰宫庙的新转型——惠安小岞霞霖宫个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正义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4,75,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仰在发展中出现了“资源化”的明显趋势。在民间信仰的“资源化”中,政府官员、文化产业者等“他者”居于主导地位,民间信徒等“自者”的信仰需求遭到漠视,从而影响了民间信仰的“自然发展”之路。当前福建惠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仰在发展中出现了“资源化”的明显趋势。在民间信仰的“资源化”中,政府官员、文化产业者等“他者”居于主导地位,民间信徒等“自者”的信仰需求遭到漠视,从而影响了民间信仰的“自然发展”之路。当前福建惠安小岞霞霖宫走的也是“资源化”的发展转型。通过发展跨地区信仰文化交流、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参与地方慈善公益事业等,霞霖宫构建起新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借助于这三个资本,霞霖宫得以将妈祖信徒以外的人员、小岞镇外的资源等“他者”都动员到宫庙里来,由此扩大自身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霞霖宫的发展转型是当地信徒,即“自者”主导的。“自者”通过强调该宫的世俗价值来实现影响力的提升,并没有导致信仰本真性的失落。霞霖宫挖掘世俗价值的同时又能保持信仰本真性的发展转型,为我们理解传统民间信仰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资本动员 世俗价值 霞霖宫
下载PDF
民间信仰概念与特点新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向柏松 《武陵学刊》 2010年第4期95-101,共7页
中国古代已出现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概念,例如唐代的佛教文献多有"信仰"一词,但其含义是指敬神的宗教情感,并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含义。民间信仰是在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民间信仰与人为... 中国古代已出现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概念,例如唐代的佛教文献多有"信仰"一词,但其含义是指敬神的宗教情感,并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含义。民间信仰是在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民间信仰与人为宗教相比,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多元性和世俗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民间性 自发性 多元性 世俗性
下载PDF
论民间信仰中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秋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民间信仰中的送子观音信仰非常流行。大约是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把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因为白衣与送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宗教与民俗关联。民间广泛流传着向观音求子的白衣经咒,这进一步说明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的关系:白衣观音是专职... 民间信仰中的送子观音信仰非常流行。大约是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把白衣观音当作送子观音,因为白衣与送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宗教与民俗关联。民间广泛流传着向观音求子的白衣经咒,这进一步说明了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的关系:白衣观音是专职的送子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送子观音 白衣观音 世俗化 佛教 胡适
下载PDF
从《畏庐琐记》看民间信仰的世俗化特点——以东岳崇拜和士子祈神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恒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1-45,共5页
林纾的笔记集《畏庐琐记》,反映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社会百态。文章以《畏庐琐记》所载之旗人东岳崇拜和士子祈神等民间信仰现象为例,利用方志、笔记等地方文献,分析民间信仰的世俗化特点,指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特定人群有自身... 林纾的笔记集《畏庐琐记》,反映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社会百态。文章以《畏庐琐记》所载之旗人东岳崇拜和士子祈神等民间信仰现象为例,利用方志、笔记等地方文献,分析民间信仰的世俗化特点,指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特定人群有自身的崇拜对象和信仰行为;另一方面,当面临人生的不确定因素时,民众会"随俗"走进祠庙,焚香祈祷。与向什么神祇祈祷相比,此时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如何顺利实现心中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畏庐琐记》 民间信仰 世俗化 东岳 科举
下载PDF
宗教世俗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素锦 朱文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0-72,共3页
世俗化趋势作为宗教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这股世俗化潮流在促进宗教发展,带来“宗教热”的同时,也带来了宗教信仰的冷淡与衰退,导致了宗教形式的保留和自身精神价值的丧失。
关键词 宗教 世俗化 自身发展 信仰衰落
下载PDF
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
15
作者 徐俊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23-29,共7页
乡土社会献车仪式在最近十年间广泛兴起,引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民俗学学者的热烈讨论,成为近年来乡土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献车仪式的考察,分析出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出现是由民俗传统力量与当下乡土社会整体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献... 乡土社会献车仪式在最近十年间广泛兴起,引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民俗学学者的热烈讨论,成为近年来乡土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献车仪式的考察,分析出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出现是由民俗传统力量与当下乡土社会整体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献车仪式具有民俗与迷信的一般特性,但早已失去迷信的核心特征,应归属俗信,是一种新的民俗现象,是传统民俗在当代乡土社会的演化与变迁。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为类似献车仪式的新民俗证明,为新民俗的生存与发展寻找科学合理的学科基础与理论依据,也为民俗与迷信的辨析补充鲜活而典型的案例,因而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社会 献车仪式 民俗 俗信 迷信
下载PDF
游走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简评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16
作者 刘爱华 艾亚玮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马林诺夫斯基是现代人类学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名著《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他基于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客位视角出发重新阐释了原始信仰,也就是采用功能主义理论解构、重组了巫术、科学、宗教、神话及其相互关系。其思想游走在神... 马林诺夫斯基是现代人类学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名著《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他基于自己的田野调查资料,从客位视角出发重新阐释了原始信仰,也就是采用功能主义理论解构、重组了巫术、科学、宗教、神话及其相互关系。其思想游走在神圣与世俗之间,并联系地看待两者的辩证关系。这种功能主义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探索价值,当然,也存在不少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林诺夫斯基 原始信仰 神圣 世俗 功能主义方法
下载PDF
视界融合:助推西藏文学发展
17
作者 陈国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8-124,共7页
发展西藏文学的途径应从视界融合上着力。一是神性与人性的视界融合。文学中的神性要有深厚的人性基础,而人性又得以升华到神圣的境界,使作品具备博大崇高的美,能被更为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二是信仰与世俗的视界融合。由宗教思想资源提... 发展西藏文学的途径应从视界融合上着力。一是神性与人性的视界融合。文学中的神性要有深厚的人性基础,而人性又得以升华到神圣的境界,使作品具备博大崇高的美,能被更为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二是信仰与世俗的视界融合。由宗教思想资源提升世俗的生活,但那只能是由宗教与世俗相通一面的内容来指引人们对世俗意义的理解,而不是以信仰取代世俗生活。三是西藏与中国的视界融合。表现西藏的地域特色,要有西藏的视界,但优秀的文学又不能局限于此,应该把西藏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从中华民族的总体立场来观察和理解西藏的历史变迁,展望西藏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文学 视界融合 神性与人性 信仰与世俗
下载PDF
拉萨市城关区当巴社区宗教信仰现状调查
18
作者 陈立明 张媛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9-64,15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哲蚌寺附近当巴社区民众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随着西藏现代化的发展,藏族普通群众的宗教信仰正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世俗化、宗教活动形式简便化、个人信仰方式理性化以及宗教观念渐趋淡化... 本文通过对哲蚌寺附近当巴社区民众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随着西藏现代化的发展,藏族普通群众的宗教信仰正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世俗化、宗教活动形式简便化、个人信仰方式理性化以及宗教观念渐趋淡化等方面。宗教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人的生老病死等事务上,民俗信仰的成分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巴社区 宗教信仰 世俗化 理性化
下载PDF
圣俗之间:近代潮汕地区的基督徒与教会
19
作者 胡卫清 姚倩璞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4-23,共10页
教会方面单一的普遍主义尺度与中国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多样性,构成了近代基督徒和教会存在的奇特样式。在灵与肉的强大张力之中,近代早期潮汕基督徒由生存而信仰,在努力寻求生存出路的时候,逐渐走向十字架。他们的皈依不只是一种地域性... 教会方面单一的普遍主义尺度与中国社会环境极其复杂的多样性,构成了近代基督徒和教会存在的奇特样式。在灵与肉的强大张力之中,近代早期潮汕基督徒由生存而信仰,在努力寻求生存出路的时候,逐渐走向十字架。他们的皈依不只是一种地域性的经验,而是具有了某种普遍意义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潮汕地区 基督徒 教会 基督教
下载PDF
用信仰重建精神的家园——兼评何敦培《和而不同——神俗信仰关系研究》
20
作者 萧晓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6-19,共4页
神灵信仰以对神灵的崇拜与神圣的仪式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则以人际关系中特有的虔诚与执着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的宗教性通过宗教关系反映出来;世俗信仰中的宗教关系不只是指宗教实践中普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与集体间的关系,其核心... 神灵信仰以对神灵的崇拜与神圣的仪式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则以人际关系中特有的虔诚与执着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的宗教性通过宗教关系反映出来;世俗信仰中的宗教关系不只是指宗教实践中普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与集体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个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忠靠的基础上的精神依存关系。世俗信仰实践通过消解人际关系的危机实现社会的稳定与个体的自由。重新认识世俗信仰的重要意义,以和谐观念构建一个关于神灵信仰与世俗信仰的思想体系,深入探讨二者的共性,可能解决困扰着现代人的心灵皈依与信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信仰 宗教关系 信仰实践 和谐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