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尼教十天王非佛教冥府十王辩
1
作者 马小鹤 汪娟 《天禄论丛》 2023年第1期209-229,共21页
早期霞浦文书《摩尼光佛》中的“十天王”,又称“阿萨漫沙”,音译栗特文sm'nxsyδ,即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十天王”“十天大王”。这是一个神——尊贵之王,乃净风次子,与民俗佛教冥府十王无涉。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平等王”、... 早期霞浦文书《摩尼光佛》中的“十天王”,又称“阿萨漫沙”,音译栗特文sm'nxsyδ,即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十天王”“十天大王”。这是一个神——尊贵之王,乃净风次子,与民俗佛教冥府十王无涉。敦煌汉文摩尼教经中的“平等王”、《摩尼光佛》中的“阎罗”、摩尼教绘画《冥王圣帧》(大和文华馆藏画)中的“冥王”等名字则借自佛教疑伪经,其图像则受到民俗佛教《十王经》图或十王图轴的极大影响。后期霞浦文书《冥福请佛文》中的冥府十王则出自民俗佛教,并非摩尼教之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教 十天王 净风次子 民俗佛教 冥府十王
下载PDF
民族精神的建构与历史意识的世俗化呈现——论《敦煌本纪》的精神意蕴与艺术创新
2
作者 段凌颖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敦煌本纪》作为敦煌题材的扛鼎之作,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脊梁式典型人物形象,完成了民族精神的承续构建,为当代生活经验提供了薪尽火传、蓬勃向上的精神资源;充分展示了世俗化书写的魅力,呈现了敦煌立体面相中浓郁的世俗意趣,在精神... 《敦煌本纪》作为敦煌题材的扛鼎之作,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脊梁式典型人物形象,完成了民族精神的承续构建,为当代生活经验提供了薪尽火传、蓬勃向上的精神资源;充分展示了世俗化书写的魅力,呈现了敦煌立体面相中浓郁的世俗意趣,在精神意蕴、艺术表达方面均有新突破,从而使一部充盈理想主义光辉与现实主义精神的长篇力作,在当代敦煌文学的大观园中大放异彩、特质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历史意识 世俗化呈现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学谦 张福贵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6,共5页
虽然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要比80年代复杂得多,但是,其主导性精神仍然十分明显。张承志等对世俗欲望的激烈否定是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随后便是更大规模的世俗化运动,欲望书写成为普遍的潮流。现实主义冲击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 虽然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要比80年代复杂得多,但是,其主导性精神仍然十分明显。张承志等对世俗欲望的激烈否定是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随后便是更大规模的世俗化运动,欲望书写成为普遍的潮流。现实主义冲击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但其叙述框架难于摆脱陈旧的思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文学 精神拯救 世俗欲望 现实主义冲击波
下载PDF
世俗精神与生活美学——论阿城的小说学兼及寻根文学的“歧路”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从"推动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角度"重返80年代",会发现阿城小说在立场与观念、题旨与人物、语体与文体方面都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他为文学寻根,疏离宏大叙事,回归世俗精神和生活美学;他的小说"三王"复调多义,... 从"推动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角度"重返80年代",会发现阿城小说在立场与观念、题旨与人物、语体与文体方面都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他为文学寻根,疏离宏大叙事,回归世俗精神和生活美学;他的小说"三王"复调多义,塑造的人物具有原型意义,留下了巨大的阐释空间;他进行语体试验和跨文体写作,创作出了具有文章之美的诗化小说和新笔记小说。以阿城为"文化起义发动者"的寻根文学疏离了批判现实主义传统而走向了文化保守主义,标志着80年代"新启蒙"运动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城小说 世俗精神 生活美学 文化保守主义
下载PDF
论扬州画派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5
5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2-78,共7页
本文从美学风格的角度 ,研究与总结了扬州画派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艺术与美学地位 ,并提出了扬州画派的美学风格主要是艺术表现上的超逸性、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性。
关键词 扬州画派 美学风格 艺术市俗性 艺术超逸性 以简驭繁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神人观与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国臣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神人和谐 宗教精神 世俗精神 科学精神
下载PDF
精神的世俗化境遇及其超越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海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70,共9页
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是精神由超验回归人自身的世俗化过程。世俗化是精神演进发展中的重要情境。世俗化精神既被物化,物也被精神化;世俗化精神呈现出外在感性化样态,是精神的异己超验化与内在理性化的中介环节,并在三阶段内在... 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是精神由超验回归人自身的世俗化过程。世俗化是精神演进发展中的重要情境。世俗化精神既被物化,物也被精神化;世俗化精神呈现出外在感性化样态,是精神的异己超验化与内在理性化的中介环节,并在三阶段内在演进逻辑中彰显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俗化境遇中精神的超越,不仅仅诉诸内省思维和审美意识来实现精神的自我救赎,更要从根本上依靠"改变现存的事物"的实践智慧,超越"资本的逻辑",破除物化向精神转化的制度障碍,建构超越世俗的精神的核心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世俗化 境遇 超越
下载PDF
当代诗歌写作的伦理困境与超越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纵观中国当代诗歌写作的现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我们一直憧憬着并乐观地认为,众声喧哗的当下诗歌写作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多元化写作局面,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混乱不堪的表面假象而已,其实质是个体精神无所寄托的一次次... 纵观中国当代诗歌写作的现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我们一直憧憬着并乐观地认为,众声喧哗的当下诗歌写作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多元化写作局面,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混乱不堪的表面假象而已,其实质是个体精神无所寄托的一次次的异化分裂的诗歌践行。当下诗歌写作这种貌似多元的混乱局面,其深层次原因是诗歌写作伦理失范造成的,当代诗歌写作一直深陷于这种以断裂为主要方式的"伦理困境"之中。从消费主义习性、日常生活赋魅和语言本体狂化三个方面对当代诗歌写作的伦理困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由此确立雅化世俗精神是当下诗歌新的写作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写作伦理 日常生活赋魅 语言本体狂欢 雅化世俗精神
下载PDF
世俗基督精神:哈代人道主义宗教观的内核——兼与马弦商榷 被引量:11
9
作者 郝涂根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2-87,共6页
由于未能全面而正确地把握基督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马弦对哈代的宗教思想所作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哈代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放弃了对上帝信仰后创作的,其中既肯定人们对个人理想与权利的追求,又张扬仁爱、宽恕、牺牲、... 由于未能全面而正确地把握基督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马弦对哈代的宗教思想所作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哈代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放弃了对上帝信仰后创作的,其中既肯定人们对个人理想与权利的追求,又张扬仁爱、宽恕、牺牲、纯洁等价值观念,因此,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观,体现了祛除宗教神秘成分后的世俗基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宗教观 世俗基督精神 基督精神 人道主义
下载PDF
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谢晋电影的世俗趣味及传统改写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03-407,共5页
谢晋电影通常被研究者归入郑正秋、蔡楚生的政治伦理情节剧传统,但其电影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以更为自觉的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稀释了民国情节剧传统的苦戏情结,而呈现为突出的世俗趣味和乐感文化特征。这一乐感化的世俗趣味不仅使谢晋电... 谢晋电影通常被研究者归入郑正秋、蔡楚生的政治伦理情节剧传统,但其电影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以更为自觉的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稀释了民国情节剧传统的苦戏情结,而呈现为突出的世俗趣味和乐感文化特征。这一乐感化的世俗趣味不仅使谢晋电影形成鲜明的个人格调,更成为其电影获得当代最大化观众的直接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传奇叙事 喜剧精神 世俗趣味 传统改写
下载PDF
论宗教信仰的世俗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锦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宗教是一种超世的信仰,但具有巨大的世俗价值:宗教信仰给生活在并不完满的俗世中的人们以巨大的心灵安慰;宗教满足了世俗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需求,有助于俗世人强化善恶因果律和天理良心观;宗教为俗世民众正视人生苦难提供方便之门,给人类... 宗教是一种超世的信仰,但具有巨大的世俗价值:宗教信仰给生活在并不完满的俗世中的人们以巨大的心灵安慰;宗教满足了世俗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需求,有助于俗世人强化善恶因果律和天理良心观;宗教为俗世民众正视人生苦难提供方便之门,给人类超越死亡恐惧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信仰 精神 世俗价值 科学
下载PDF
论晚明艺术观念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衍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9-209,共11页
晚明特定的时代赋予其艺术观念以特定的美学精神。晚明艺术领域审美意识的大变迁,促使其社会审美趣味趋向世俗与感官享乐,大众审美渐成主流。艺术观念与活动中的主情思潮与浪漫主义精神、个性觉醒与主体意识的高扬以及市民趣味和世俗倾... 晚明特定的时代赋予其艺术观念以特定的美学精神。晚明艺术领域审美意识的大变迁,促使其社会审美趣味趋向世俗与感官享乐,大众审美渐成主流。艺术观念与活动中的主情思潮与浪漫主义精神、个性觉醒与主体意识的高扬以及市民趣味和世俗倾向等,构成晚明美学精神的主要内涵。而艺术观念上的多元融合与雅俗并举,既体现了晚明艺术的综合性特质,更彰显出晚明美学精神的开放品质。晚明艺术观念的美学精神包蕴着告别古典、走向近代的新的时代属性和近代气息,为向新的时代拓展从观念上和实践上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精神 艺术观念 主情思潮 世俗趣味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资本主义起源的动力与道德制约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文章认为,资本主义起源有着双重的动力与道德制约机制。世俗化的消费欲望与宗教的禁欲主义同时发挥作用,而市场的运作也使其能够向着合理化的道路前进。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发展需要一个合适的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的环境。
关键词 资本主义起源 消费欲望 禁欲主义 道德制约机制
下载PDF
汉族神话的世俗精神
14
作者 孔令斌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0-22,共3页
汉族神话具有浓烈的世俗精神,其表现形态是重视族群,其文化根源是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世俗哲学,其动因是现世关怀,其归宿是民族寓言。发掘本民族神话的内在精神,有助于重建本土文化体系。
关键词 汉族神话 世俗精神 族群 世俗哲学 寓言
下载PDF
论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现实关怀与世俗化内涵——兼论“人文精神论争”中的世俗化精神
15
作者 张勇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王蒙在新时期之初的意识流小说属于"伤痕文学",但他的意识流小说与"伤痕文学"的主流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一般性地展示苦难和表达忠诚,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世俗化理解。王蒙的... 王蒙在新时期之初的意识流小说属于"伤痕文学",但他的意识流小说与"伤痕文学"的主流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一般性地展示苦难和表达忠诚,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世俗化理解。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这一精神意向在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中得到了体现,他所肯定的世俗化潮流具有对一元化意识形态的消解意义,但却忽视了世俗化可能具有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意识流小说 现实关怀 世俗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俄罗斯“世俗伦理学基础”一课述评
16
作者 王烨姝 许适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70-173,共4页
"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ОРКСЭ)是2012年12月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决定在联邦主体初等普通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德育联邦必修课程。"世俗伦理学基础"是该课程的六大选择模块之一,其教育目标在于基于了解与尊重... "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ОРКСЭ)是2012年12月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决定在联邦主体初等普通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德育联邦必修课程。"世俗伦理学基础"是该课程的六大选择模块之一,其教育目标在于基于了解与尊重俄罗斯多民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及行为,并与其他文化和世界观进行友好对话。本文以俄罗斯"道德的黄金法则"一课为例,详细介绍了其授课过程,分析了课堂教学特点,以进一步了解近年来俄罗斯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 俄罗斯民族精神道德文化基础 世俗伦理学基础
下载PDF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塑造
17
作者 张国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25-28,共4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重视世俗生活和人的现实享乐,把对财富的拥有看作享受的根本基础,驱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为近代科学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实践基础。人文主义唤起了人们探求人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奥秘,用理性的眼光观察世俗的社会生活,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重视世俗生活和人的现实享乐,把对财富的拥有看作享受的根本基础,驱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为近代科学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实践基础。人文主义唤起了人们探求人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奥秘,用理性的眼光观察世俗的社会生活,用求证试验的方法验证真理。人文主义否认权威;追求知识,捍卫真理,从而塑造了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世俗生活 科学精神
下载PDF
十六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素科 余敏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它树立起了人的权威与尊严,摧毁了教会这个上帝在人间的最大权威,推翻了神权对人世的统治,促进世俗国家权力的恢复,重新唤醒民族意识,培养了资本主义精神,并且孕育...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它树立起了人的权威与尊严,摧毁了教会这个上帝在人间的最大权威,推翻了神权对人世的统治,促进世俗国家权力的恢复,重新唤醒民族意识,培养了资本主义精神,并且孕育了近代科学。宗教改革是通向近代社会的大门,宗教改革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会管理的“民选”共同制,与资本主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民主共和制有直接渊源,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世纪 西欧 宗教改革 资本主义 民族意识 资本主义精神
下载PDF
L型转弯与U型再造——新世纪中国文学欲望叙事困境及对策研究
19
作者 郑国友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6-98,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文学创作都发生了L型转弯。在市场经济语境和消费主义主导之下,中国文学吹响了世俗化的号角。厘清造成这个时代文学步入困境的复杂因素,为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文学创作都发生了L型转弯。在市场经济语境和消费主义主导之下,中国文学吹响了世俗化的号角。厘清造成这个时代文学步入困境的复杂因素,为新世纪文学突破困境,再造U型文学精神发展轨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世俗化 欲望叙事 文学精神
下载PDF
论明中后期世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文人主体精神的嬗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刚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9-72,共4页
明朝中后期市民阶层的壮大带动了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个性化和趣味化,新内容与新形象的诞生体现着新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心学思潮和心化文论带动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心化、俗化和功利化。这一嬗变及其对权威文化的挑战,持久地影响着世俗... 明朝中后期市民阶层的壮大带动了审美文化的世俗化、个性化和趣味化,新内容与新形象的诞生体现着新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心学思潮和心化文论带动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心化、俗化和功利化。这一嬗变及其对权威文化的挑战,持久地影响着世俗审美文化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文化 审美需要 心学 性情 主体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