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Buddhist and Brahmanic Concep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ular World and the Emancipation Realm
1
作者 Yao Weiqu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2期38-48,共11页
Buddhism and Brahmanism were two important religions in ancient India and their religious philosophies continue to be the fundamental components of contemporary Indian culture. However, these religions share common th... Buddhism and Brahmanism were two important religions in ancient India and their religious philosophies continue to be the fundamental components of contemporary Indian culture. However, these religions share common theoretical problems like expla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ular world and the emancipation real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is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M Brahmanism secular world emancipation realm
下载PDF
从禅宗义理看少林禅武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郭讲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0,共4页
依据禅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剖析少林禅武归一、世与出世不二的文化内涵。并以"出世入世"为线索,分析少林禅武传播"积极入世、以商为筏,禅武二分、武盛禅弱,结交政要、以举法事"的策略及其... 依据禅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剖析少林禅武归一、世与出世不二的文化内涵。并以"出世入世"为线索,分析少林禅武传播"积极入世、以商为筏,禅武二分、武盛禅弱,结交政要、以举法事"的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揭示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在禅武文化传播中面临的出世与入世困境——解脱还是沦落,于世间如何出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禅武合一 出世入世 少林 传播
下载PDF
“情丝”与“茧翁”——乡贤汤显祖晚年文化心态探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华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01-209,共9页
汤显祖毕生仕途不畅。49岁近"知天命"之年,主动辞官从文,告假返乡为"乡贤"。他追求"中隐"人生,自号"茧翁",思想获得了相对自由。文章从汤显祖晚年所撰诗文尺牍、"四梦"传奇、戏神庙... 汤显祖毕生仕途不畅。49岁近"知天命"之年,主动辞官从文,告假返乡为"乡贤"。他追求"中隐"人生,自号"茧翁",思想获得了相对自由。文章从汤显祖晚年所撰诗文尺牍、"四梦"传奇、戏神庙碑记、唐传奇与"花间词"的点校品评着手,探识其步入晚年后的人文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士 避世 归俗 超俗 破茧 化蝶
下载PDF
孝顺相承 戒行俱高——论中晚唐五代宋敦煌佛教高扬孝道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正宇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4-17,共4页
佛教本不讲孝道,传入中国后,三国时期开始吸收中国的孝道观念,此后,中国佛教才有了孝道观念。吐蕃占领敦煌后,敦煌人民不忘家国宗祖,将家国之思、宗祖之念融入佛教信行,建家窟以代宗祠家庙,将唐宗及父祖同祀于佛窟。晚唐至北宋,敦煌佛... 佛教本不讲孝道,传入中国后,三国时期开始吸收中国的孝道观念,此后,中国佛教才有了孝道观念。吐蕃占领敦煌后,敦煌人民不忘家国宗祖,将家国之思、宗祖之念融入佛教信行,建家窟以代宗祠家庙,将唐宗及父祖同祀于佛窟。晚唐至北宋,敦煌佛教进一步倡扬孝道,事佛与孝亲共容,进一步入世合俗,实际上突破了释迦牟尼弃世脱俗的教义,实现了佛教与儒家孝道兼容共生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孝道 佛窟 家窟 入世合俗
下载PDF
世俗生活中的卑微人生——“重返”汪曾祺“八十年代”小说创作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发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八十年代"赢得了广泛的关注,"重返"他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对"八十年代"小说革新的重要意义,在于他的创作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在启蒙和革命文学话语中被批判、被改造、被拒斥的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成为汪曾祺小说中合理、合法、肯定甚至颂扬的对象。同时,汪曾祺小说对世俗生活和卑微人生的发现开启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八十年代” 世俗生活 卑微人生
下载PDF
孔孟儒学修身和入世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林贵东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孔孟儒学的"修身"和"入世"思想,最直接体现在"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上,并且"修身"与"入世"思想有一种内在和谐的统一关系。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充分体现了... 孔孟儒学的"修身"和"入世"思想,最直接体现在"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上,并且"修身"与"入世"思想有一种内在和谐的统一关系。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充分体现了孔孟儒学"内圣外王"的思想,即人的价值实现的思想。因此,这种思想在当今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教育等方面,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儒学 修身 入世思想 价值观
下载PDF
精神同世俗碰撞 正义与邪恶互抗──论《甘医生》的人性开掘和人文关怀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希凡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80-83,共4页
《甘医生》是20世纪泰国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本文就作品的人性开掘和作家的人文关怀作价值考察,并由此透视中泰之间乃至人类共同的精神人性格局和运演态势。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甘医生》 泰国 精神 人性 人文关怀 情感 生活现实
下载PDF
试论中国川江历史文化的世界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蓝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100,157,158,共18页
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比较研究,特别需要从世界角度来比较。中国川江流域历史文化的世界性首先体现在历时性上的世界唯一大河上游文明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近古以来的历史文化特殊性来看,川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显现为有多个世界... 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比较研究,特别需要从世界角度来比较。中国川江流域历史文化的世界性首先体现在历时性上的世界唯一大河上游文明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近古以来的历史文化特殊性来看,川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显现为有多个世界唯一和第一,由此产生了规模宏大的拉纤盘滩提驳场景、特殊地位的滩师角色、内容丰富的号子文艺、特殊的地名群、丰富的专门文献,同时也滋生出在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码头文化体系、江湖社会概念、饮食菜系和戏剧河道划分标准。同时,川江流域产生了中国第一平民菜系川菜,也是世界浓香型、酱香型蒸馏酒和井盐生产中心。川江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地缘塑造出世界历史上一个典型的大河上游文明和世俗程度最高的文化区,这赋予了川江流域历史文化地位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目前我们特别需要抢救性地保护一些频临灭绝的川江历史文化遗产,建立相关研究的平台,研究园地和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 历史文化 上游文明 世界性 世俗性 闲适性
下载PDF
方方小说里的“凡俗世界”——以《风景》、《万箭穿心》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龚艳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5期28-31,共4页
方方小说用凡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凡俗世界。同时她又寓庄于谐地表现了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时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背后的坚韧。文章以《风景》与《万箭穿心》为例,从修辞学、心理学角度解读... 方方小说用凡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细腻的心理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凡俗世界。同时她又寓庄于谐地表现了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时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背后的坚韧。文章以《风景》与《万箭穿心》为例,从修辞学、心理学角度解读方方小说里的"凡俗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风景 万箭穿心 凡俗世界
下载PDF
来自生命深处的知性写作——以王晓莉的散文写作为例
10
作者 刘海燕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9-13,共5页
散文作家王晓莉以一颗天然境界的心,在经典中滋养历练的眼睛,多年来求真训练、素至无痕的表现力,深情而冷静地写出那些活得不易却超出常规定论的生命,他们身上的光;写出心的深处因爱而生的难言的痛……她的文字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散文作家王晓莉以一颗天然境界的心,在经典中滋养历练的眼睛,多年来求真训练、素至无痕的表现力,深情而冷静地写出那些活得不易却超出常规定论的生命,他们身上的光;写出心的深处因爱而生的难言的痛……她的文字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武断、等级,在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纯正的关系,悄无声息地撼动着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莉 散文写作 《红尘笔记》 《双鱼》 《笨拙的土豆》
下载PDF
论《人间世》“入世”之“道”
11
作者 王英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8-101,共4页
庄子的处世思想不能被完全界定为出世、避世、超世之类,它具有面对现实的"入世"价值。他精神自由的追求不是以逃避现实为基点,而是思考在现实中何以"乘物以游心"。《人间世》的"人世"主题以"无用大... 庄子的处世思想不能被完全界定为出世、避世、超世之类,它具有面对现实的"入世"价值。他精神自由的追求不是以逃避现实为基点,而是思考在现实中何以"乘物以游心"。《人间世》的"人世"主题以"无用大用"思想贯穿始终,它不是以全生为目的,而是以实现"大用"为旨归,游心之"道"是其至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人间世 入世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的孤独意识
12
作者 刘权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4-77,共4页
莫言小说中的孤独意识,大致上可分为"本体性孤独"与"受迫性孤独"两大类型,它们集中展现了在世俗社会中生命个体艰难的生存处境。在孤独困境下,莫言小说提供了流浪、幻梦、死亡以及抗争等不同的突围方式,但悲剧命运... 莫言小说中的孤独意识,大致上可分为"本体性孤独"与"受迫性孤独"两大类型,它们集中展现了在世俗社会中生命个体艰难的生存处境。在孤独困境下,莫言小说提供了流浪、幻梦、死亡以及抗争等不同的突围方式,但悲剧命运的不易改变,社会负面伦理文化的根深蒂固,大多孤独个体难以从孤独绝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孤独意识 悲剧命运 世俗社会 个体 伦理文化
下载PDF
走向民间与世俗的儒学——太谷学派的生命关照
13
作者 郭晓丽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6期51-59,共9页
孔子思想不仅是思想学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太谷学派把握住了儒家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强调在生活方式上体认和实践儒家人格理想。注重发掘儒家安身立命之道背后的超越理据,并落实为它的"圣功"修炼方法,始终是太谷学派的践履内... 孔子思想不仅是思想学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太谷学派把握住了儒家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强调在生活方式上体认和实践儒家人格理想。注重发掘儒家安身立命之道背后的超越理据,并落实为它的"圣功"修炼方法,始终是太谷学派的践履内容。太谷学派百年多的传承,反映了近代儒学自我变革中去政治化走向民间社会、去宗教化回归世俗世界的自我更新和现代转化的特征。我们不能低估民间学派和学术旁流在近代思想变革中的深刻意义,更不可忽视民间儒家学派的社会关怀与人生践履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民间儒学 世俗世界 亲师取友 心息相依
下载PDF
浅析《西游记》神魔框架下的世俗世界
14
作者 平燕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70-171,共2页
《西游记》中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缘由、孙悟空的传奇经历、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过程的描写,折射出哀民生多艰、锄奸扶善、匡正祛邪、保国安民、期盼王道乐土、向往"西天圣地"的世俗情怀。从"文学即人学"的... 《西游记》中通过对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缘由、孙悟空的传奇经历、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过程的描写,折射出哀民生多艰、锄奸扶善、匡正祛邪、保国安民、期盼王道乐土、向往"西天圣地"的世俗情怀。从"文学即人学"的本质角度观察,其实是作品民本思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神魔框架 世俗世界
下载PDF
魏晋六朝“人的觉醒”与“傲岸泉石”
15
作者 吕晓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2-96,共5页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缺乏深入细致的文献考证和研究分析。魏晋六朝"人的觉醒"主要体现在士人真挚的情感、独立的人格、精神气质美中...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缺乏深入细致的文献考证和研究分析。魏晋六朝"人的觉醒"主要体现在士人真挚的情感、独立的人格、精神气质美中。"傲岸泉石"出自《文心雕龙·序志》篇"赞曰",作者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考辨,认为其词义涉及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等一系列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全书文论思想的一个浓缩。以往对它的解释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纵情山水说、高傲隐居说、逍遥自得说,并分别与真挚的情感、独立的人格、精神气质美相呼应,每种说法都有合理之处,亦有不足。"傲岸泉石"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肯定了创作主体在文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与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人的觉醒” “傲岸泉石” 物我相融
下载PDF
江湖世界的陷落与世俗社会的崛起——论《鹿鼎记》的荒诞意味
16
作者 张海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4-99,共6页
金庸的小说内隐着一个江湖世界的陷落和世俗社会崛起的内在理路。而世俗社会的崛起则使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彰显出了明显的荒诞意味。从金庸小说的整体谱系来解读《鹿鼎记》的荒诞意味,有助于理解金庸武侠世界的内在困境以及破解... 金庸的小说内隐着一个江湖世界的陷落和世俗社会崛起的内在理路。而世俗社会的崛起则使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彰显出了明显的荒诞意味。从金庸小说的整体谱系来解读《鹿鼎记》的荒诞意味,有助于理解金庸武侠世界的内在困境以及破解金庸小说以武侠始而以反侠终的谜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世界 世俗社会 《鹿鼎记》 荒诞意味
下载PDF
出世入世的张力之美——论《薄伽梵歌》中黑天的世俗观
17
作者 田克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4-69,共6页
印度教在整体上倾向于出世,但披着"不执着"外衣的入世精神也不可忽略。《薄伽梵歌》的魅力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之一是黑天提出了振奋人心、积极进取的行动瑜伽(karma yoga)。干脆利落的行动瑜伽是《薄伽梵歌》的主体精... 印度教在整体上倾向于出世,但披着"不执着"外衣的入世精神也不可忽略。《薄伽梵歌》的魅力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主要原因之一是黑天提出了振奋人心、积极进取的行动瑜伽(karma yoga)。干脆利落的行动瑜伽是《薄伽梵歌》的主体精神,但其前后分别被灵魂不死的智慧瑜伽以及梵我同一的虔诚瑜伽所牵引,仿佛带着镣铐跳舞。黑天反对消极避世,而把积极行动的原因归于"灵魂如衣服",把行动的本质定义为向神的献礼。入世的两头被出世牵引,形成强大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伽梵歌》 黑天 世俗观 出世 入世
下载PDF
风物长宜放眼量——论中国应有的外交哲学和世纪性大战略 被引量:10
18
作者 时殷弘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3-20,共8页
21世纪前期 ,世界基本格局仍将是美国及其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共同体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价值规范与规则体系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而其他力量少有、甚或没有可能形成足够团结有力、足够持久紧张的制衡陈线 ,世界基本潮流则仍将由多... 21世纪前期 ,世界基本格局仍将是美国及其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共同体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价值规范与规则体系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而其他力量少有、甚或没有可能形成足够团结有力、足够持久紧张的制衡陈线 ,世界基本潮流则仍将由多极化、全球化、国家政治民主化和国际规范正义化构成 ,而后面这三大趋势与上述优势密切并联。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中 ,中国必须具备下述外交哲学和可以称为“搭车”和“超越”的世纪性大战略 :中国既应当是世界政治中的一个“正常”国家 ,又应当是其中的一个创新型国家 ;顺应世界潮流 ,广泛参与国际体制 ,尽可能迅速学会先进的技术、管理、政治运作、思想文化和国际行为方式 ;在有所防范、有所斗争的同时 ,与美国及其西方共同体形成总的协调关系 ,与之发展出足够多的共同利益、共同规则和共同运作机制 ;积极参与创设、培育和形成国际安全体制 ,尤其是东亚区域和次区域安全体制 ,以便使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能够是更加安全的中国。美国方面存在的有助于推动它同崛起的中国长期协调共处的因素 ,连同世界政治中一个头等重要的事态———大国间全面战争已很少可能甚或极难想象 ,使中国能够实行这样的外交哲学和世纪性大战略并取得成功。中国需要具有宏大的远见 ,坚韧不拔地朝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格局 世界潮流 中国外交哲学 中国世纪性大战略 “搭车” “超越”
下载PDF
《搜神记》《世说新语》中的选择问句
19
作者 刘志生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本文考察《搜神记》《世说新语》中选择问句的格式、形式特征及在句意表达上的特点。通过对两书中这类问句的描写,从一侧面揭示出选择问句在中古汉语前期发展变化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 《搜神记》 《世说新语》 选择问句 中古汉语
下载PDF
浅谈元散曲中道情散曲
20
作者 张代会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3-46,共4页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侯、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 道情散曲主要抒写对世俗社会人生的摒弃,警醒世人摆脱尘俗,也表达出作家无欲无求,归隐山林的思想。道情曲因其主旨而总是显得有些悲观失望,但对人世和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广,粪土王侯、名利、富贵的傲岸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视角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情 超凡脱俗 隐居乐道 警醒顽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