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研究:以大红沟剖面为例
1
作者 桑胜萍 卢海建 +2 位作者 叶家灿 潘家伟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22,共17页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屑颗粒统计和重矿物等分析,以及对泥岩进行了主微量与稀土元素、黏土矿物等分析。【研究结果】大红沟剖面泥岩的主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别表现出相似的大陆上地壳(UCC)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可能表明沉积物已完全混合或发生再旋回作用;砂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以及少量的长石和岩屑,其中岩屑主要由沉积岩屑组成,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剖面上部稳定重矿物的含量和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ZTR)指数突然降低,这表明后期可能主要为近源堆积;相反,黏土矿物中易发生分解的绿泥石的含量在剖面上部突然增加,这也表明此时的物源区更近,有更多的绿泥石保存下来。【结论】综合已有的地层沉积相、砂岩薄片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资料,认为柴北缘逆冲褶皱带内广泛分布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岩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是盆地新生代地层的重要源区之一;近来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柴北缘新生代沉积岩在9~7 Ma经历了显著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随着逆冲褶皱作用进一步向盆地内部扩展,~3 Ma以后盆地北部的隆起区沉积岩再次经历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可能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湖泊以及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的重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析 碎屑颗粒统计 重矿物分析 沉积物再旋回作用 大红沟剖面 沉积盆地 柴达木北缘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及其对有机碳运移分布的指示 被引量:38
2
作者 朱纯 潘建明 +4 位作者 卢冰 扈传昱 刘小涯 叶新荣 薛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7,共9页
报道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及分布特征,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正构烷烃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站位正构烷烃主要可归纳为3种类型:陆源输入优势型(单峰群)、陆源和海洋内生混合类型(双峰群)和石油类污染类型(单... 报道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及分布特征,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正构烷烃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站位正构烷烃主要可归纳为3种类型:陆源输入优势型(单峰群)、陆源和海洋内生混合类型(双峰群)和石油类污染类型(单峰型,不具奇偶优势).长江口邻近站位正构烷烃色谱指标的突变,是长江河口区2种不同水团造成沉积物差异的客观反映.除P4外,研究站位总正构烷烃含量(∑n Alk)与有机碳总量(TOC)相关性良好,且长江口东南-浙江沿岸软泥区正构烷烃的陆源高等植物组分(TER Alk)、海洋内生组分(PL1)、奇偶碳优势指数(CPI)等指标与运移距离呈线形关系.在因子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4种正购烷烃中,以陆源烷烃输入比重最大(51.5%),在陆源烷烃中又以东海河流物质贡献最大(49.1%);根据因子负荷差异,推测东海北部沉积有机质可能多数来源于苏北沿岸及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冲绳海槽区则可能大部分来源于长江及东海内陆架物质,并探讨了其运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分布曲线 PN断面 运移 沉积格局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周边钻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杰 杨小强 +6 位作者 强小科 刘春莲 李剑 林清龙 翁元忠 周绮娴 丁洁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49-2964,共16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历史和特征,是揭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地理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磁性地层学方法,结合AMS14 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以及该地区硬质黏土标志层,对分布于钱塘江河口两侧的五个钻孔建立年代...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历史和特征,是揭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地理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磁性地层学方法,结合AMS14 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以及该地区硬质黏土标志层,对分布于钱塘江河口两侧的五个钻孔建立年代地层框架.结果表明,除河口北部一个钻孔底部年龄至高斯正极性期外,其余钻孔显示南部地区约200ka BP以来才开始沉积,最南端晚至约60ka BP.与该地区已有钻孔磁性地层学资料进行对比,认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沉积年龄超过百万年和"北厚南薄、东厚西薄"的特征,主要是受早期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而长江三角洲大范围的沉积发生自约200ka BP以来,受构造缓慢沉降和海平面变化控制的细颗粒(黏土-粉砂粒级)从晚更新世才开始沉积,约60ka BP以后扩大至整个三角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磁性地层学 沉积物年代框架 沉积历史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明水组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雷 王英民 +5 位作者 李树青 韩建辉 张新涛 祝彦贺 王改云 杨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9-1688,共10页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测(录)井、岩芯、露头、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古暴露界面、河道侵蚀冲刷面...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测(录)井、岩芯、露头、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古暴露界面、河道侵蚀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面4类层序界面,并识别划分出1个新的超层序界面SB4,最终将四方台组—明水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SSQ1和SSQ2),6个三级层序(SQ1-SQ6),17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盆地北部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为:层序SQ1~SQ3(SSQ1)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发育南北向长轴物源的河流及滨浅湖沉积;层序SQ4~SQ6(SSQ2)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发育东西向短轴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从四方台组时期开始,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不断迁移。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分布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可知:纵向上四方台组时期层序SQ1发育本区最有利的储盖组合,而大安—新站地区SQ1低位体系域厚层河床砂岩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最有可能形成构造-岩性次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充填 演化 四方台组—明水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沉积剥蚀过程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京昌 金之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86,共6页
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左右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 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左右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这在地质年代序列中表现为沉积与间断的互为消长的演化进程。对食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1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2个周期波至第4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第三纪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沉积速度 剥蚀过程 油气藏 成藏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混合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莉 马伯永 +1 位作者 李尚林 王根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7-1045,共9页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本文对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混积层系,混合层序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本文对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混积层系,混合层序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发育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溻湖、三角洲等沉积体系。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中侏罗统划分为SQ1-SQ4四个三级层序,提高了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精度;探讨了混合沉积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总体上看,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混合沉积 体系域 层序地层格架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厘定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振生 聂峰 +3 位作者 田晓莉 石永红 牛浩 王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88,共20页
新疆东准噶尔(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该地区及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框架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东准构造带的地层时代标定存在多种划分方案,分歧较大。依据自测的5个安山岩和9个砂岩的锆石U-Pb年龄以及... 新疆东准噶尔(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该地区及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框架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东准构造带的地层时代标定存在多种划分方案,分歧较大。依据自测的5个安山岩和9个砂岩的锆石U-Pb年龄以及收集整理的岩浆岩和砂岩的锆石U-Pb年龄约束,认为东准噶尔构造带地质体的形成时代主要在336~268Ma,〉336Ma地质体沿额尔齐斯、阿尔曼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零星分布。原前石炭纪和原石炭纪海相地层主体属于石炭系宾夕法尼亚亚系,部分层段应为同期异相;原石炭纪陆相地层属于二叠系乌拉尔统。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洋盆在晚石炭世同期碰撞拼贴,将其演化阶段分为400~336Ma次生洋盆同期俯冲阶段、336~300Ma洋盆最终闭合消亡阶段、300~270Ma后碰撞伸展阶段及二叠纪中晚期南缘湖相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晚古生代 锆石U-Pb年龄 年代地层格架 同期异相 多岛洋
下载PDF
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与穿时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培杰 刘书会 隋风贵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69-2976,共8页
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是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关键和前提.地震反射同相轴所表示的地层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当地层岩性界面与时间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同相轴穿时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穿时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地震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 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是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关键和前提.地震反射同相轴所表示的地层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当地层岩性界面与时间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同相轴穿时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穿时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地震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对地震同相轴等时与穿时问题的理解,最后通过两个抽象的地质模型以及实际地震资料,对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与穿时性进行了总结.认为地震资料频率的高低与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穿时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低频地震资料同相轴有可能是岩性界面,也有可能是时间界面,而高频地震资料同相轴有可能是时间界面,也有可能是岩性界面.一般来说,在低级序的层序中,认为地震同相轴是等时的,而在高级序的层序中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地震同相轴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穿时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时地层格架 层序地层 沉积 地震同相轴 等时性 穿时性
下载PDF
燕山地区早中生代陆壳的改造:兼论印支运动 被引量:8
9
作者 邵济安 张吉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2-309,共8页
文中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及壳幔岩浆的混熔作用、地壳不同深度层次的变形-变质、地表的隆升-剥蚀与沉积-建造等方面,由深到浅阐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印支期不同圈层的地壳运动。通过研究区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火... 文中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及壳幔岩浆的混熔作用、地壳不同深度层次的变形-变质、地表的隆升-剥蚀与沉积-建造等方面,由深到浅阐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印支期不同圈层的地壳运动。通过研究区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火成岩εNd(t)-ISr同位素特征的对比,认为晚三叠世出现的新构造格局是从深部启动的,是对全球深部构造格局转折的响应。深部构造热活动引起地壳加厚以及均衡状态的破坏,并导致断块的差异隆升,是一次陆内造山作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挤压造山运动。地幔物质与热输入的结果使华北岩石圈从早中生代开始了改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构造格局 断块构造 底侵作用 沉积-建造 陆内造山
下载PDF
水库下游冲刷的数值模拟——模型的构造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永军 张华庆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1-89,共9页
由于水库下游冲刷过程中悬移质与推移质、推移质与河床质、河床质与悬移质交换机理及床沙粗化机理的复杂性,使得研究水库下游冲刷数学模型的难度较大。 为了研究水库下游冲刷、河床演变问题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防洪、航运等造成的影响,本... 由于水库下游冲刷过程中悬移质与推移质、推移质与河床质、河床质与悬移质交换机理及床沙粗化机理的复杂性,使得研究水库下游冲刷数学模型的难度较大。 为了研究水库下游冲刷、河床演变问题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防洪、航运等造成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维全沙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非均匀悬移质不饱和输移、非均匀沙推移质输移及床沙级配的调整。文中考虑了冲刷过程中挟沙能力的沿程调整,挟沙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悬移质中细颗粒部分从累计效果看不参予与床沙交换(冲泻质),这部分泥沙全部计入挟沙能力;悬移质的粗颗粒部分落淤到床面与床沙交换后部分地计入挟沙能力;床沙中可悬浮部分从床面冲起后部分地计入挟沙能力。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考虑了床沙运动的随机性及床沙粗化对输沙率的影响。床沙级配的调整采用CARICHAR混合层模型。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冲刷 数值模拟 水库下游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边界断裂、古气候和物源的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香华 孙永传 孙家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6-684,共9页
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把泌阳凹陷内的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层序,依次代表湖盆的3个演化阶段.层序Ⅱ_1和层序Ⅱ_3分别是湖盆初陷阶段和萎缩阶段的产物,均为由冲积平原体系域和硫酸盐湖体系域构成的半旋回式... 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把泌阳凹陷内的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层序,依次代表湖盆的3个演化阶段.层序Ⅱ_1和层序Ⅱ_3分别是湖盆初陷阶段和萎缩阶段的产物,均为由冲积平原体系域和硫酸盐湖体系域构成的半旋回式二元结构,体现了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盆的冲积-充填特征,但湖盆初陷阶段的边界断裂活动强度比湖盆萎缩阶段要大.层序Ⅱ_2为湖盆主陷阶段的产物,由湖进体系域、碳酸盐湖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湖盆主陷阶段,气候较潮湿,边界断裂活动强度大,但因物源及边界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湖盆不同部位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规模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边界断裂 下第三纪
下载PDF
海洋底质数据库引擎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改肖 王沫 +1 位作者 崔高嵩 关海波 《海洋测绘》 2011年第4期56-58,82,共4页
空间数据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高效访问和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需求,针对海洋底质数据特点,构建了海洋底质空间数据库引擎,介绍了其数据模型和数据访问结构,并通过工程实践实现了系统功能,为海洋底质空间数据组... 空间数据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高效访问和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需求,针对海洋底质数据特点,构建了海洋底质空间数据库引擎,介绍了其数据模型和数据访问结构,并通过工程实践实现了系统功能,为海洋底质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有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引擎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海洋底质数据 数据模型 数据访问结构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HA地区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清波 舒誉 +3 位作者 朱筱敏 陈兆明 董小云 林秋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8-567,共10页
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HA古近系文昌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古近系文昌组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 SQ2、 SQ3和SQ4。其中SQ1主要分布在南部,SQ2和SQ... 综合岩心、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HA古近系文昌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A古近系文昌组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 SQ2、 SQ3和SQ4。其中SQ1主要分布在南部,SQ2和SQ3全区分布,SQ4由于南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主要分布在北部H4地区。HA文昌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及滩坝相。文四段时期,惠州凹陷开始裂陷,物源供给较少,靠近XJ30断裂和HZ26断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HA转换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文三段发育时期,盆地快速断陷,水体加深。HA转换带以大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特征,靠近XJ30断裂和HZ26断裂发育扇三角洲沉积,规模相对较小,受波浪不断淘洗,惠州H4地区发育滩坝沉积;文二段发育时期,南部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处于强烈活动状态,湖平面继续上升,HA转换带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变小,陡坡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连片发育,规模变大;文昌组文一段时期断裂活动减弱,湖水变浅,物源供应充足,靠近HZ26断裂发育大套扇三角洲,靠近XJ30断裂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但后期构造抬升遭受剥蚀,残留的地层厚度较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古近系 文昌组 层序格架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淤砂层对重力坝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刘田田 陈少林 +1 位作者 张娇 张艳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15,共13页
在大坝地震响应分析中如何考虑淤砂层,以及淤砂层对大坝的地震响应影响如何,是目前混凝土坝抗震分析和设计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将库水-淤砂层-坝体-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当做波动散射问题,采用广义饱和多孔介质统一计算框架分析库水(流... 在大坝地震响应分析中如何考虑淤砂层,以及淤砂层对大坝的地震响应影响如何,是目前混凝土坝抗震分析和设计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将库水-淤砂层-坝体-坝基动力相互作用当做波动散射问题,采用广义饱和多孔介质统一计算框架分析库水(流体)、淤砂层(饱和多孔介质)、坝体与坝基(固体)间的耦合。研究了一种考虑库水可压缩性与淤砂层影响的库水-淤砂层-坝体-坝基动力相互作用的高效分析方法,并通过自编程序实现了该方法。以Koyna重力坝为对象,以脉冲P波和SV波为输入,给出了库水-坝体-坝基体系不同时刻的波场快照,分析了其波场特征。设计了不同淤砂层厚度的4种工况,对比分析了4种工况下坝体的位移、加速度和最大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库底淤砂层对坝体位移影响很小,但对坝体各点加速度和最大应力有减小作用,并且随着淤砂层厚度的增加,作用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广义饱和多孔介质 统一计算框架 淤砂层 地震响应分析
下载PDF
井震结合统计学反演方法在薄层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那晓勋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72-576,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薄储层的描述精度,以松辽盆地北北二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井震结合统计学反演的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通过对该反演方法流程关键环节的处理和质控,实现陆相储层的精细预测。研究发现:基于标准层和标准井的直方图标准化处理,消... 为进一步提高薄储层的描述精度,以松辽盆地北北二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井震结合统计学反演的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通过对该反演方法流程关键环节的处理和质控,实现陆相储层的精细预测。研究发现:基于标准层和标准井的直方图标准化处理,消除了测井时间、随机干扰等误差的影响;通过上下调整对应关系实现井震精细标定,井震相关性达80%以上;在薄层砂及砂泥薄互层较发育的地区进行储层预测时,以0.25 ms采样间隔可以有效提高薄互层的预测精度。井震结合统计学反演方法针对2.0 m以上砂体预测符合率到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沉积 储层描述 统计学反演 框架模型
下载PDF
满堂支架法现浇梁荷载预压方法改进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乾珍 《铁道建筑技术》 2011年第4期10-13,23,共5页
通过对满堂支架现浇梁常用的荷载预压方法进行简述分析,提出了测量支架沉降量的"对比模拟预压"的改进思路。经现场检验,用该方法指导施工,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效果良好,达到了既简化操作又具有模拟现浇梁等荷载预压的效果... 通过对满堂支架现浇梁常用的荷载预压方法进行简述分析,提出了测量支架沉降量的"对比模拟预压"的改进思路。经现场检验,用该方法指导施工,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效果良好,达到了既简化操作又具有模拟现浇梁等荷载预压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梁 满堂支架 荷载预压方法 支架沉降量
下载PDF
水库群-河道水沙分配动态博弈模型理论框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乐平 王欣 +1 位作者 江恩慧 王远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7,42,共5页
与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最优化方法相比,博弈论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方面的冲突,并将问题的许多特性囊括在模型当中,在缺乏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模型可能的解。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博弈论在水资源配置模型中应用模式的分类、... 与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最优化方法相比,博弈论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方面的冲突,并将问题的许多特性囊括在模型当中,在缺乏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模型可能的解。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博弈论在水资源配置模型中应用模式的分类、博弈论在水资源配置模型中的应用思路及水库群-河道水沙分配动态博弈概念模型的构建等3个方面,对水库群-河道水沙分配动态博弈模型理论框架进行了探讨,指出现阶段利用博弈论解决水资源冲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①利用博弈论系统梳理总结并构建水资源冲突协调机制理论体系;②综合考虑水沙资源特性,基于博弈论构建不同用水户水沙资源动态分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框架 动态博弈论模型 水沙资源配置 水库群-河道
下载PDF
地震沉积分析在乍得Bongor盆地M油田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童守强 李锋 +2 位作者 张轶栋 韩进强 郭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2期109-113,129,共6页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展布开展分析,精细刻画出砂体的分布范围,达到了研究区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M油田 地震沉积学分析 薄储层 等时地层格架 90°相位化 等时地层切片
下载PDF
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危润初 曹阳 +4 位作者 唐仕明 尹欧 欧阳琦 鲁涛 刘长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 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7个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洞庭湖区外围至湖盆腹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则与之相反,锰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独具特点,水体pH的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单向减小特征;洞庭湖区大范围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超过Ⅲ类地下水该指标的限值,在洞庭湖区外围的零星区域,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小幅度超标,其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仅在大通湖附近的局部区域略超标;洞庭湖区的基底构造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整体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口”水系地下水系统、澧县盆地地下水系统、赤山隆起-大通湖地下水滞留区等的控制作用;独特的受构造格局控制的地下水系统格局宏观上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受地下水系统格局控制的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硝酸盐氮、氨氮、铁元素、锰元素和化学需氧量含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是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大范围超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的pH“西北—东南单向递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湖区第四纪沉积物物源的空间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浅层地下水 水质指标 空间分异 构造格局 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