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ed dispersal by Tana River mangabeys in fragmented gallery forests
1
作者 Duncan M. Kimuyu Geoffrey M. Wahungu Dennis O. Otieno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2年第1期12-20,共9页
Data collected on a free ranging group of Tana River mangabeys (Cercocebus galeritus) indicates that this endangered primate species, which has previously been regarded as a seed preda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 Data collected on a free ranging group of Tana River mangabeys (Cercocebus galeritus) indicates that this endangered primate species, which has previously been regarded as a seed preda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ed dispersal and do contribute to the regeneration of a highly fragmented gallery forest. We observed fruit handling behavior and the post-dispersal fate of seeds ingested by the mangabeys. The two main fruit handling behaviors observed, fruit swallowing and processing fruits in cheek pouches, positively contributed to seed disper- sal. Seed predation was not common during this study, apart from a few particular plant species such as Acacia robusta and Alangium salviifolium with non-fleshy fruits. We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seed predation and fruit availability, respectively seasonal differential specific dispersal efficiency. The role of the mangabeys in dispersing seeds and facilitating forest regeneration is enhanced by their movement across forest patches through non-forested matrix,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position of seeds and regeneration in these habitat g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cocebus Galeritus seed Dispersal seed PREDATION SEASONALITY Dispersal Efficiency Fragmentation Habitat gapS Tana RIVER FORESTS
下载PDF
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小龙 李振基 +2 位作者 谢明艺 宋爱琴 刘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2002~2003年研究了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萌发的乔灌木及木质藤本幼苗的种类有43种,其优势成分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三叉苦(Euodia le... 2002~2003年研究了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萌发的乔灌木及木质藤本幼苗的种类有43种,其优势成分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三叉苦(Euodia lepta)、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为先锋物种,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林下植物。榕属植物(Ficus)生态位较独特.在数量上,春季最高(1391株/m^2),秋季次之(1116株/m^2),夏季(940株/m^2)和冬季(930株/m^2)最低;在垂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0~2cm与2~5cm两个层次在种类组成上是一致的,对于同个物种一般上层数量明显高于下层;在出苗顺序上,各物种在不同季节的出苗顺序基本一致,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三叉苦、山黄麻、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乌桕(Sapium discolor)、楤木等植物一般在萌发实验开始的早期出苗,香楠、笔管榕(Ficus virens)、凸脉榕(Ficus nervosa)、山油麻、黄毛榕(Ficus fulva)、玉叶金花(Psychotria pubesce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等在中期和晚期出苗,杜茎山、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雅榕(Ficus concinna)、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等一般在萌发实验晚期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幼苗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树种的繁殖更新对策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济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4-122,共9页
There are four reprodu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woody species in MaoLan Karst Forest.(1)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re are four reprodu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woody species in MaoLan Karst Forest.(1)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The seedlings grow slowly to wait till the gap emerges.The seedlings grow rapidly and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as soon as the gap emerges.(2)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If there are gaps in the forest the seedling grow rapidly and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the seedlings will die speedly.(3)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If there are gaps in the forest,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and grow rapidly to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otherwise,the seeds will lose their germination ability.(4)The seed has longer life span.If there are gaps in the forest,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and grow rapidly to join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otherwise, the seeds in the soil will wait till the gap emerges.The main woody species of MaoLan Karst Forest adopt one of the four countermeasures,or both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繁殖 种子寿命 森林更新
下载PDF
闽江口琅岐岛朴树防护林种子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淑君 陈莹 +5 位作者 陈英 范海兰 林勇明 蔡园园 陈梦依 雷少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6,31,共5页
以闽江口琅岐岛天然朴树防护林林下、林隙2种生境为对象,采用离地收集种子的方法,连续定位观测了朴树种子雨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朴树种群种子雨是从9月下旬开始,一直到次年的1月结束;林下的种子雨总量和完好种子比例,均极显著高于林隙... 以闽江口琅岐岛天然朴树防护林林下、林隙2种生境为对象,采用离地收集种子的方法,连续定位观测了朴树种子雨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朴树种群种子雨是从9月下旬开始,一直到次年的1月结束;林下的种子雨总量和完好种子比例,均极显著高于林隙内(P<0.01);林隙内种子雨量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这对林隙内朴树更新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总体上,林隙内南北向的种子雨,高于东西向的。林下与林隙内,朴树种子雨高峰期有所不同,林隙内种子雨高峰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而林下的是在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林下的种子雨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也有一个小高峰。林隙内种子雨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而林下的种子雨既受朴树生物学特性影响,又受天气因素影响。朴树在林隙内主要采用实生更新,不是因为种子源比林下多,而是林隙内环境更适合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雨 林隙 时空分布 朴树 闽江口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种子雨、种子库空间变异 被引量:21
5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隙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察期林隙种子雨量达117.4±32.6粒/m^2,其中未成熟种子56.3±10.3粒/m^2,成熟被害种子15.7±4.7粒... 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隙植被的种子雨、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察期林隙种子雨量达117.4±32.6粒/m^2,其中未成熟种子56.3±10.3粒/m^2,成熟被害种子15.7±4.7粒/m^2,成熟有效种子45.4±8.2粒/m^2,林隙更新的种子来源比较丰富。林隙中种子雨的丰富度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将对林隙植物的更新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枯落物层中的种子密度、物种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林隙中心至非林隙林地递减,而土层中的种子变化则相反。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的种子密度分别为2415±639粒/m^2、2218±421粒/m^2和1815±311粒/m^2,林隙植物有很好的更新潜力。林隙与非林隙中枯落物层种子的相似性系数最大,5-10cm土层的次之,0-5cm土层的相似性系数最小。林隙与非林隙中均表现为枯落物层的种子库与现存植被的相似性较大,并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植被的更新主要来源于土壤种子库,土壤种子库对林隙填充与发育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隙 种子雨 种子库 茂兰
下载PDF
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种群的天然更新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大荣 吴永彬 《植物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3期8-12,共5页
调查了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Phoebebournei(Hemsl.)Yang〕种群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闽楠种群天然更新良好,种子繁殖更新是其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它能使闽楠种群稳... 调查了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Phoebebournei(Hemsl.)Yang〕种群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闽楠种群天然更新良好,种子繁殖更新是其天然更新的主要方式,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它能使闽楠种群稳定增长;也可通过萌蘖繁殖进行天然更新,但更新能力较弱,种群净生殖率Ro<1.0,内禀增长能力rm<0,种群数量将递减。林冠下和林窗中更新均能使闽楠种群稳定增长,由于闽楠种子以重力传播为主,集中于母树周围,且幼苗与幼树能耐一定荫蔽,故在现存亚热带闽楠群落中,林冠下是闽楠种群更新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更新 林窗 种子雨 林冠 种群
下载PDF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智婷 宋新章 +4 位作者 肖文发 高宝嘉 张慧玲 胡雁林 国立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越大;林隙内土壤种子库同地上更新幼苗相似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杨桦次生林 更新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3 位作者 肖文发 郭忠玲 黄志霖 雷静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4,共8页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龄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差异不大,但种子密度差异显著;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且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分别主要由腐殖质层和凋落物层决定;红松和色木槭在林隙内外种子库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红松有良好的更新潜力;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多样性增加但优势度下降的趋势;非林隙林分内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和种子密度高于林隙,但优势度低于林隙;与非林隙相比,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更新幼苗的相似性较低,且随着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幼苗的相似性越来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和林下种子散布及幼苗更新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5 位作者 郑世群 苏松锦 洪伟 吴则焰 徐道炜 吴承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6-512,共7页
以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窗和林下格氏栲种子雨、种子库的分布特征及幼苗更新状况。结果表明:林窗种子雨总量和完好种子密度高于林下,未成熟种子比例低于林下;林窗和林下种子雨高峰期掉落数量分别占... 以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窗和林下格氏栲种子雨、种子库的分布特征及幼苗更新状况。结果表明:林窗种子雨总量和完好种子密度高于林下,未成熟种子比例低于林下;林窗和林下种子雨高峰期掉落数量分别占种子雨总量的77.13%和74.5%;林窗种子库储量低于林下,种子库中以全食或捡拾种子比例最高,其中种子库储量垂直分布表现为枯落物层(约占2/3)>腐殖质层(0~5 cm)(约占1/3)>心土层(5~10 cm)(小于1%),以格氏栲种子占绝对优势;格氏栲从种子到幼苗的转化率低,林窗中格氏栲完好种子密度与幼苗密度均高于林下。林窗微生境提高了种子散布过程中格氏栲成熟种子的密度和比例,有利于促进格氏栲的幼苗更新,表明林窗在格氏栲种群恢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天然林 林窗 林下 种子散布 幼苗更新
下载PDF
籽粒粒径、碾搓行程和齿盘间隙与破壳效果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立学 伍冬生 余礼明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4-116,120,共4页
以油菜籽为试验材料 ,进行了小粒径农作物籽粒的碾搓法破壳试验。通过以籽粒粒径、碾搓行程和破壳装置动、定齿盘间隙为研究对象的三因素三水平重复试验 ,得出了此三者与破壳效果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
关键词 籽粒粒径 碾行程 齿盘间隙 破壳 农产品加工
下载PDF
车前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金祥 朱继孝 +4 位作者 朱玉野 罗光明 吴波 王劭华 张忠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9-331,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车前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与GAP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Diamonsil C18柱(5μm,250 mm×4.6 mm,迪马),流动相为乙腈-0.5%的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车前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与GAP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Diamonsil C18柱(5μm,250 mm×4.6 mm,迪马),流动相为乙腈-0.5%的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采用梯度洗脱。结果过对江西道地产区10批车前子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共检出10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同时对全国其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14批样品也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车前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及GAP建设的可靠依据及研究车前子种质资源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子 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品种鉴定 gap
下载PDF
不同光照对望天树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6
12
作者 闫兴富 曹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9,共7页
在不同光照梯度的人工遮荫和森林生境中,研究了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标志树种望天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裸地上的强光照和深度遮荫均不利于望天树种子的萌发,中等程度的遮荫有利于种子萌发.望天树种子萌发率在林窗中央最... 在不同光照梯度的人工遮荫和森林生境中,研究了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标志树种望天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裸地上的强光照和深度遮荫均不利于望天树种子的萌发,中等程度的遮荫有利于种子萌发.望天树种子萌发率在林窗中央最大,而且萌发迅速,林窗边缘和林下生境不利于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基径和单株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在部分遮荫处理条件下最大;幼苗根冠比在裸地上最高,且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苗比叶面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3层遮荫最大.除幼苗根冠比以外的其它生长参数均在林窗中央最大.讨论了环境因子(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质)对望天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梯度 林窗 望天树 种子萌发 幼苗早期生长
下载PDF
河南南部淮河上游马尾松林的林窗大小与森林更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万祥 夏荣庆 吴明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52-56,共5页
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河南省南部为马尾松的分布北界,淮河流域上游的桐柏县淮源镇、驻马店市薄山林场两地广泛分布有马尾松林,对其林内的林窗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的河南省南部为马尾松的分布北界,淮河流域上游的桐柏县淮源镇、驻马店市薄山林场两地广泛分布有马尾松林,对其林内的林窗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平均林窗大小为46.2 m2;林窗大小对土壤种子库、幼苗幼树、物种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森林更新;林窗面积分别为40~60 m2时,森林更新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不一定对马尾松有利。在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形成适当大小的林窗,以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林窗 种子库 幼苗 森林更新 淮河上游
下载PDF
应用叶龄法调节杂交水稻制种播差期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海波 邹美智 +2 位作者 李艳萍 牛景 周维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对4个杂交组合的5个亲本主茎叶片数及叶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参考各品种生育期,确定4个组合制种时亲本的播差期,为杂交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叶龄 安全制种期 播差期
下载PDF
遗传算法模拟生物多序列比对之初始化的改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满枝 王凯华 +1 位作者 王洪涛 修兴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2-667,共6页
针对应用遗传算法求解生物多序列比对问题的初始化进行了改进.初始种群是遗传算法构造的一个关键部分,本文根据多序列比对的生物特性,在初始种群中的个体中插入连续空位,优化初始种群的个体质量;并在初始种群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在线比对工... 针对应用遗传算法求解生物多序列比对问题的初始化进行了改进.初始种群是遗传算法构造的一个关键部分,本文根据多序列比对的生物特性,在初始种群中的个体中插入连续空位,优化初始种群的个体质量;并在初始种群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在线比对工具MAFFT优质种子,优化初始种群的整体质量.通过数值模拟实例结果显示,经过这两个优化处理可以生成更高质量的初始种群,得到更好的比对结果,提高多序列比对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序列比对 遗传算法 初始化 连续空位 MAFFT种子
下载PDF
林窗大小对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大兰 张丽楠 +2 位作者 黄仲华 陈继红 朱小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林窗大小对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重庆丰都县世坪林场小叶栲和栲树群落内收集饱满成熟种子,并于2011-12在马尾松大林窗(>100m2)、中林窗(>50~≤100m2)、小林窗(>25~≤50m2)中心和林... 【目的】研究林窗大小对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在重庆丰都县世坪林场小叶栲和栲树群落内收集饱满成熟种子,并于2011-12在马尾松大林窗(>100m2)、中林窗(>50~≤100m2)、小林窗(>25~≤50m2)中心和林冠下开展小叶栲和栲树种子埋藏试验,统计并比较各处理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及存活幼苗的高度。【结果】小叶栲和栲树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均表现为大林窗优于中林窗、小林窗和林冠下,小叶栲和栲树在大林窗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中林窗、小林窗和林冠下种子萌发率的1.7,1.9,2.5倍和1.6,1.3,1.3倍;2种种子在大林窗时的出苗率较中林窗、小林窗和林冠下分别增加75.6%,84.6%,94.6%和53.1%,63.3%,18.5%。小叶栲和栲树生长初期各处理的苗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从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和苗高来看,大林窗(>100m2)是小叶栲和栲树进驻针叶林、构建异龄复层混交林初期的适宜面积,且以栲树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栲 栲树 林窗大小 森林更新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基于交叉导流式种箱的稻种流动性及结拱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伟健 李志伟 +3 位作者 邱秀丽 王维 吴潇 郑丁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5-149,154,共6页
为了研究稻种在交叉导流式种箱中的流动特性及临界结拱状况,避免在播种过程中种箱内种子流断裂,影响对填充区的供种,利用散体力学对种箱出流口的临界结拱间隙距离进行近似推导,借助高清摄像相机对种箱内种子流动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进... 为了研究稻种在交叉导流式种箱中的流动特性及临界结拱状况,避免在播种过程中种箱内种子流断裂,影响对填充区的供种,利用散体力学对种箱出流口的临界结拱间隙距离进行近似推导,借助高清摄像相机对种箱内种子流动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临界结拱间隙距离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结构模式下,种箱内种子能够实现整体流动,临界结拱间隙距离试验的结果与公式推导结果相近。在交叉导流式种箱的导种板间隙设计中,对于干燥物料,通过公式推导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值,对于湿种则需对公式进行系数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种箱 流动性 交叉导种板 临界结拱间隙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背景下风险投资的资信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梅芳 王升涛 郑雪冬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 ,种子期创业企业的特征 ,基于这些特征分析了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风险的表现 ,通过分析资信风险产生的根源 ,设计了相应评估指标体系 ,选择了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作为综合评价方法 ,并用案例加以检验。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风险投资 资信风险 评估体系 创业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模糊综合评估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人参种子萌发以及SOD、POD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立军 徐彤 +1 位作者 任跃英 林成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人参种子具有双重休眠的特点,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形态后熟与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影响种子萌发内在条件是胚的完整性,其内在的酶系统及生化反应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生理指标。其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直接影响种... 目的:人参种子具有双重休眠的特点,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形态后熟与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影响种子萌发内在条件是胚的完整性,其内在的酶系统及生化反应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生理指标。其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直接影响种子活力。方法:通过超声波处理来探索对人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超声温度50℃时,裂口率为90%,高于CK13百分点;时间30min时,裂口率为90%,高于CK13百分点;功率550W时,裂口率为95%,高于CK18百分点。而超声温度为30℃时,胚率是66.6%,高于CK6.0百分点;时间为20min时,胚率是65.3%,高于CK4.7百分点;功率为450W时胚率是49.7%,低于CK10.9百分点。通过方差分析,PSOD=0.0001<0.001,说明超声处理对种子SOD有很高的显著性;PPOD=0.0001<0.001,说明超声对种子POD的影响极显著。结论:可以作为生产上采用超声波处理人参种子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人参种子 裂口 胚率 SOD POD
下载PDF
初始种子电子团对短空气间隙流注放电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成江 涂鸣麟 +2 位作者 方洋洋 沈书林 李亚莎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流注放电过程中初始种子电子团的形成数量及位置具有随机性,为揭示初始种子电子团对流注放电行为的影响,建立流体动力学-化学反应混合模型,数值仿真大气压下棒-板间隙为5 mm的流注放电过程。模型包括电子、正负离子连续性方程、电子平... 流注放电过程中初始种子电子团的形成数量及位置具有随机性,为揭示初始种子电子团对流注放电行为的影响,建立流体动力学-化学反应混合模型,数值仿真大气压下棒-板间隙为5 mm的流注放电过程。模型包括电子、正负离子连续性方程、电子平均能量方程和电场的泊松方程以及23种粒子间化学反应。分别在模型中对密度峰值和分布位置预设置3个不同数值,研究初始种子电子团密度峰值和分布位置对空气间隙流注放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种子电子团密度峰值的增加只会加速流注的形成,不会影响流注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分布位置的改变会影响流注的时空发展特性,初始位置与棒电极的距离越远,形成的流注到达板电极的时间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种子电子团 流体动力学-化学反应模型 流注放电 空气间隙放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