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身与越轨:《生死场》中女性的“看”与“被看”
1
作者 王睿妍 《写作》 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萧红的女性身份一向是理解分析其作品时独特且无法忽视的视角。在成名作《生死场》中,萧红以其“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塑造了多样且丰满的女性群像,在乡村与城市、同性与异性、个人与家国、有意与无意之间,她们的...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萧红的女性身份一向是理解分析其作品时独特且无法忽视的视角。在成名作《生死场》中,萧红以其“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塑造了多样且丰满的女性群像,在乡村与城市、同性与异性、个人与家国、有意与无意之间,她们的“看”与“被看”既充满大胆反叛的“越轨”,也不乏自我检束的“反身”,不仅成为文本内部情节叙事的重要一环,更折射出丰富的自我思考与情感体验。本文即以《生死场》中女性的“看”与“被看”为中心,分析其中的反身与越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场》 萧红 女性 “看”与“被看”
下载PDF
武士道的形成及其思想基础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英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75-78,共4页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与神道、儒家思想、禅宗这三者密切相关。武士道是以神道的敬神天皇信仰为母胎,同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忠"、"勇"的理念且使其日本化,并借鉴中国佛教禅宗的"生死如...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与神道、儒家思想、禅宗这三者密切相关。武士道是以神道的敬神天皇信仰为母胎,同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忠"、"勇"的理念且使其日本化,并借鉴中国佛教禅宗的"生死如一"的生死观而得以形成的,这些要素成为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基础和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敬神天皇信仰 忠勇 生死如一
下载PDF
论庄子生死观道德形态的三重逻辑
3
作者 孙全胜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14,共8页
庄子一方面通过揭示"生"所展示的双重逻辑——感性之身的本然逻辑及其中蕴涵的应然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揭示"死"体现的超然意义,力图超越"命"的本然逻辑及其中呈现的实然轨迹。在此基础上,庄子生死观道德... 庄子一方面通过揭示"生"所展示的双重逻辑——感性之身的本然逻辑及其中蕴涵的应然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揭示"死"体现的超然意义,力图超越"命"的本然逻辑及其中呈现的实然轨迹。在此基础上,庄子生死观道德形态的出场以"道"为一体,以"追求"和"超越"为两翼,一体带两翼,两翼促主体,多元化展开。其出场逻辑从追求"心不死"的精神境界到超越物理过程的生死,达到等生死、齐荣辱,进而于生无所恋、于死有所怀,并从气化、物化的角度达到物我同一的终极境界。他以得道的超越替代了生之追求,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展望必然是悲观和绝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道德形态 三重逻辑
下载PDF
原始生命的艺术呈现——解读沈从文的《看虹录》 被引量:2
4
作者 樊朝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6-89,共4页
沈从文的《看虹录》以湘西的原始自然文化为母体,以表现人性美为创作目的。他在继承老庄"道法自然,物我合一"哲学内核的基础上,对人类原始生命进行了自然而又含蓄的描写,进而展现了人类健康优美、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的原始内... 沈从文的《看虹录》以湘西的原始自然文化为母体,以表现人性美为创作目的。他在继承老庄"道法自然,物我合一"哲学内核的基础上,对人类原始生命进行了自然而又含蓄的描写,进而展现了人类健康优美、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的原始内生命形式和"天人合一"式的自然道德形式,使他的作品彰显出了独特的现代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看虹录》 内生命形式 自然道德形式
下载PDF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死亡主题小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娟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47,共2页
《霍乱时期的爱情》通过两个少年时期寻死觅活的恋人晚年结合的故事,在不同的时间轨道上,展示了不同的爱与死,是对爱情和死亡的反思。
关键词 爱情 死亡 生命形式
下载PDF
论《生死疲劳》的叙述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鹏 黄开勤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叙述视角一直是叙事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因叙述视角的独特,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中"动物"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莫言"干预性视角,三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既是形式... 叙述视角一直是叙事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因叙述视角的独特,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中"动物"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莫言"干预性视角,三种叙述视角的运用既是形式上的创新,同时亦隐含着文本内容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莫言 叙事学 叙述视角
下载PDF
“门”在墓室壁画中的图像形式与意义研究
7
作者 李晓卿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01-108,共8页
“门”是墓室中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既有实体的墓门,又有壁画中绘制的“门”图像,甚至还有未画出的无形之“门”,在墓室文化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墓门和甬道门是实现墓室封闭性与开放性转换的关键,连接了现实空间与想象判断所形成的审... “门”是墓室中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既有实体的墓门,又有壁画中绘制的“门”图像,甚至还有未画出的无形之“门”,在墓室文化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墓门和甬道门是实现墓室封闭性与开放性转换的关键,连接了现实空间与想象判断所形成的审美结构。壁画中的“门”图像是一种超越已知形态的表现形式,是追求“象外之象”境界的手段之一,同时亦可利用跨越主题的表现传达审美理想和期望重生的美好愿望,是墓葬中营造生死转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门”图像 形式 生死转化
下载PDF
论自然生态审美的四个契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青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31,共8页
如果以自然生命为中心和以生态救赎为目标敞开自然生态审美的问题域就会遇到四个关键理论难题,对这四个理论难题的解决构成了自然生态审美的四个契机:一是作为自然生态审美对象的深邃之形;二是生态整体审美中的参与者阐释问题;三是面向... 如果以自然生命为中心和以生态救赎为目标敞开自然生态审美的问题域就会遇到四个关键理论难题,对这四个理论难题的解决构成了自然生态审美的四个契机:一是作为自然生态审美对象的深邃之形;二是生态整体审美中的参与者阐释问题;三是面向生死节律的生态审美观;四是生态审美模式之“叉状之谜”。自然生态审美的四个契机都围绕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展开,并将自然生态的美学救赎作为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审美 深邃之形 递归认识论 生死节律 无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