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attenuation tomography of Egypt
1
作者 Elsayed Fergany Mamdouh Abass Carlos Vargas 《Natural Science》 2012年第8期608-623,共16页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asses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seismic tomography beneath Egyptto reveal the laws of the tectonic activity,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as well as the th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asses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seismic tomography beneath Egyptto reveal the laws of the tectonic activity, dynamic features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as well as the thermal structure. Thecoda wave attenuation (Q-1c ) was obtained using the single scattering theory for the central frequencies of interest laid between 1 and 24 Hz. A regionalization of the estimated Q-1c values was performed by means of a generalized inversion technique.The obtain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3-D attenuation results revealshigh contrasts between East and West Egypt. A remarkable contrast in the attenuation levels was compared with the tectonic structures, geothermal gradient and heat flow features. The highest attenuation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and north western offshore regionsat central frequency 1.5 Hzthat draw a good matching with the seismic andthermal features of Egypt. Smaller attenuat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with young sediments of the Nile Valley from South to the northern triangle of Nile Delta basin except seismic active areas. Low or normal attenuation was detected at western desert where there is a stable and simple shelf.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extended highest attenuation joins to the strong seismic sources and geothermal structures at lower frequency and the centralized high attenuation takes place at moderate seismic sources at a higher frequency. The 3D attenuation maps can draw not only tectonic and geothermal structures but also the general geologic structure 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coda Waves Attenuation TOMOGRAPHY seismicITY Tectonic Geothermal GEOLOGIC EPOCH
下载PD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coda Q^(-1) associated with the dahaituoshan, Beijing, earthquake of 1990
2
作者 华正兴 梁静 +1 位作者 马云生 高龙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emporal variation of coda Q-1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ahaituoshan earthquake (ML= 5. 4) and its variation with the seismicity in Beijing area were studied by using 90 local earthquakes from the China Digita... emporal variation of coda Q-1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ahaituoshan earthquake (ML= 5. 4) and its variation with the seismicity in Beijing area were studied by using 90 local earthquakes from the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 in coda Q-1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 1987 to Aug. 1991 and it was relative to the seismicity of this area. Coda Q-1 was determined for the lapse time window ranging from 10 to 60 s, frequency 1 to 16 Hz. By comparing the average values of Q-1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we found that in region near the mainshock area the coda Q-1 for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after the mainshock were higher than those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prior to the mainshock, while the coda Q-1 after the mainshock for the surrounding area were lower than before. We also found the temporal changes in η, the exponential in formula Q-1=Q0-1 (f/f0) -η, and Q0, the Q-factor at 1 Hz. Measurements of coda Q-1 from three components showed inconsistency in temporal variations for different frequ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a wave SCATTERING power spectrum seismicITY
下载PDF
Spatial variation of coda wave attenuation using aftershocks of the Al Hoceima earthquake of 24 February, 2004, Morocco 被引量:1
3
作者 Abderrahim Boulanouar Lahcen El Moudnib +4 位作者 Mimoun Harnafi Taj-Eddine Cherkaoui Abdelaali Rahmouni Mohamed Boukalouch Jamal Sebbani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8期72-77,共6页
On 24th February 2004 a significant earthquake (Md = 6.4) occurred in the north of Moroccocausing great damage in the vicinity of Al Hoceima region. This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mplex faulting system as a result ... On 24th February 2004 a significant earthquake (Md = 6.4) occurred in the north of Moroccocausing great damage in the vicinity of Al Hoceima region. This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mplex faulting system as a result of compressional tectonic forces. Three short period seismic stations are set in this area of interest and recordings from these station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complete our knowledge of attenuation, 60 local earthquakes are recorded a few days after the great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Ml 2.6 - 5.0 to estimate seismic attenuation. For this purpose, we applied the single backscattering model of Aki & Chouet 1975 inthe frequency range for 1 to 8 Hz. The study of coda waves was limited to a relatively short lapse time (20 Seconds) in order to sample the earth’s crust only. The values of Qc estimated for all the three stations show a strong frequency dependent relationship of the form Qc = Q0fn, where Q0 is Qc at 1 Hz , and n represents the degree of frequency dependence, and reflects the level of crustal heterogeneities to varying degrees. The average frequency dependent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has been obtain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ttenuation is high in this region. Finally to conclude our work, the values of Q0 suggest that Al Hoceima area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and the n parameter indicates a meaning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Q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UATION coda Waves Single Backscattering Model AL Hoceima Morocco seismic EARTHQUAKE
下载PDF
Monitoring Media Velocity Variations with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4
作者 Zhang Jinchuan Wang Qincai +1 位作者 Xue Bing Ding Lish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2期190-202,共13页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are sensitive to media changes owing to the effect of repeated sampling,superposition and amplification. 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small-medium changes could be detected by using coda wave ... Multiply scattered waves are sensitive to media changes owing to the effect of repeated sampling,superposition and amplification. 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small-medium changes could be detected by using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In recent years,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stimating velocity variation with high precision in areas such as seismology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the principle and research status of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and especial focus is placed on the research of media velocity variations by using repeating earthquakes,artificial sources,and ambient noise. Applications of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can contribute to the more subtle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 the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Cross-correlation Velocity variationsRepeating earthquake Ambient seismic noise
下载PDF
利用密集台阵资料研究宾川盆地浅层介质尾波Q值
5
作者 都燊 俞言祥 肖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1024,共14页
为得到更准确的浅部介质衰减参数,便于工程地震领域开展更精细的地震动模拟等研究,以气枪密集台阵资料为基础,联合天然地震资料,利用Sato单散射模型研究了云南宾川盆地浅层介质尾波衰减特征。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尾波Q值Q_(c)整体... 为得到更准确的浅部介质衰减参数,便于工程地震领域开展更精细的地震动模拟等研究,以气枪密集台阵资料为基础,联合天然地震资料,利用Sato单散射模型研究了云南宾川盆地浅层介质尾波衰减特征。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尾波Q值Q_(c)整体呈增加趋势,符合Q值的频率依赖关系。在空间上,该地区Q_(c)值分布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位于研究区中部宾川盆地的台站Q_(c)值较低,而位于研究区南西和北东方向的山地丘陵地区的台站Q_(c)值较高,与速度层析成像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区平均Q_(c)频率依赖关系为Q_(c)(f)=28.04f^(1.07),气枪震源密集台阵资料得到的Q_(0)值较天然地震得到的值更低,证明使用密集台阵资料得到的结果反映了更浅部介质的衰减特征,而更高的频率依赖指数η值意味着浅层介质的非均匀性高于深部介质,符合实际情况。宾川盆地Q_(0)值大于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中国大陆平均沉积层,而指数η小于松辽盆地和中国大陆,表明本研究所用资料反映的Q值信息介于近地表与深部介质之间。随着尾波流逝时间窗口的增大,Q_(0)逐渐增大,而频率依赖性降低。因此,在研究区尺度较小且选择的天然地震事件震级不高的情况下,需要选取较小的流逝时间窗口以确保满足研究需要。此外,局部地形和地震地质构造变化可能导致衰减参数和相应的标准差相差较大。使用气枪震源和近震资料配合小尺度密集台阵,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浅层介质衰减参数,为工程应用和浅部结构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台阵 气枪震源 云南宾川盆地 Sato 单散射模型 尾波Q
下载PDF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的测量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建华 刘福田 +2 位作者 阎晓蔚 胥颐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2-831,共10页
利用 1989~ 1998年间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ML≥ 3.0级的地震事件 ,华北遥测台网以及数字化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时间序列 ,经过滤波、消除背景噪声等预处理 ,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 ,得到传播路径上Lg尾波Q0 (Q =Q0 fη ,Q0... 利用 1989~ 1998年间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ML≥ 3.0级的地震事件 ,华北遥测台网以及数字化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时间序列 ,经过滤波、消除背景噪声等预处理 ,采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 ,得到传播路径上Lg尾波Q0 (Q =Q0 fη ,Q0 是 1Hz的Q值 ,η是Q值与频率相关系数 ) ,进而获得该地区Q0 和 η的空间分布 .测量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地壳Lg尾波Q0 值分布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 ,这种不均匀性与该地区地壳的速度分布基本一致 ,表现为与该地区地表地质特征明显的一致性 ,即传播路径位于太行山隆起和燕山隆起区为高Q0 值分布 ;传播路径位于冀中坳陷和黄骅坳陷等平原区表现为低Q0 值 ;传播路径位于隆起区和坳陷区二者之间 ,其Q0 值也介于二者之间 ,说明华北地区的地壳结构没有很大的阶跃式变化而使波导遭到破坏 ,Lg尾波Q0 值基本上反映了地壳内介质滞弹性的固有衰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事件 Lg尾波Q 数字化台网 SSR法 地震波衰减
下载PDF
利用Aki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师海阔 曾宪伟 +1 位作者 张立恒 贺永忠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及邻区 Aki模型 尾波Q值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唐山地区尾波Q_c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勤彩 刁桂苓 +3 位作者 李雪英 刘胜国 李津津 赵明淳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可以看出,同一地点的Q0值随尾波窗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o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台网 尾波 QC值
下载PDF
龙滩水库地区P波、S波和尾波衰减 被引量:6
9
作者 华卫 赵翠萍 +1 位作者 陈章立 郑斯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0-628,共9页
利用发生在龙滩水库地区的144次ML≥1.0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并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分别估算了P波、S波的品质因子QP和QS,用单次反散射模型计算了尾波品质因子Qc.结果表明,该地区上述3个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P(... 利用发生在龙滩水库地区的144次ML≥1.0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并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分别估算了P波、S波的品质因子QP和QS,用单次反散射模型计算了尾波品质因子Qc.结果表明,该地区上述3个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P(f)=(7.43±0.78)f(1.05±0.06),QS(f)=(13.08±3.20)f(1.76±0.15),Qc(f)=(50.52±2.71)f(1.13±0.03),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在所研究的频带范围1—16Hz内,QS/QP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地区体波衰减中散射可能起着较大作用.Qc与QS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小于8Hz时,QS<Qc;而大于8Hz时,则QS>Qc.这可能是由于介质的多次散射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衰减 尾波归一化 龙滩水库
下载PDF
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卫明 刘秀景 马禾青 《华南地震》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应用宁夏 9个台站 1986年后记录的宁夏及邻区 132次地震的 2 0 0条DD - 1仪模拟记录 ,对宁夏及邻区的分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分区尾波Q值主要与地质构造有关。Q值相对较低的区域为吉兰泰盆地 ,银川盆地南段的吴忠、灵武 ,阿... 应用宁夏 9个台站 1986年后记录的宁夏及邻区 132次地震的 2 0 0条DD - 1仪模拟记录 ,对宁夏及邻区的分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分区尾波Q值主要与地质构造有关。Q值相对较低的区域为吉兰泰盆地 ,银川盆地南段的吴忠、灵武 ,阿拉善左旗西南 ,中卫至海原之间 ,吴忠、灵武至盐池之间 ;相对较高的区域为乌海及附近 ,贺兰山、永宁至大武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值 DD-1仪模拟记录 分布特征 宁夏 地震波形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_c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3 位作者 程鑫 韩立波 陈安国 倪红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6-3424,共9页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为参考对象,使用前人提出的滑动窗口谱振幅比方法计算其它7个重复地震与该地震的尾波Qi。值的变化量△Qc-1,结果发现在2009年的3次重复地震尾波Qc-1值的变化量△Qc-1比2008年和2010年有明显增大,即尾波Qc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降低,2010年后恢复;若换算成Qc值的变化其增幅可达11%~21%.然而在2009年霍山窗及附近地区并未发生中强地震,而是伴随尾波Qc值增加出现了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结合地球动力学知识和前人对中国大陆东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时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c值的变化与前人研究的震前地震孕育导致的尾波Qc值变化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受到大陆西部物质东移和应力向东传递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霍山地区地壳应力的变化,因而引起尾波Qc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窗 重复地震 尾波Qc值变化 滑动窗口谱振幅比
下载PDF
大延伸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全弹性散射理论Ⅱ——弹性波多次散射理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3-755,共13页
推出大延伸非均匀连续介质的弹性波能量传输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并发展了相应的弹性动力学能量传递理论.构造了一个基于非均匀薄层或非均匀相屏单次散射迭代法的多次散射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弱散射,也适用于强散驰 既适用于普通散射... 推出大延伸非均匀连续介质的弹性波能量传输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并发展了相应的弹性动力学能量传递理论.构造了一个基于非均匀薄层或非均匀相屏单次散射迭代法的多次散射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弱散射,也适用于强散驰 既适用于普通散射,也适用于转换散射;尽管高频情况下只考虑普通散射及前向散射.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弹性多次散射的能通量,处理了散射衰减问题。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短周期地震图上的尾波主要来源于S波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延伸非均匀介质 地震波 弹性波 多次散射理论 弹性动力学 地震尾波 散射衰减
下载PDF
震源谱的尾波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天中 马云生 +1 位作者 张焕生 朱碧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02-709,共8页
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选用北京遥测台网东部9个台站所记1989—1990年唐山地区10个地震的数字化记录,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并和单台多震法求得震源因子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多台法所得震源因子精度明显... 根据尾波观测的经验公式,选用北京遥测台网东部9个台站所记1989—1990年唐山地区10个地震的数字化记录,采用多台多震综合求解法,得到各地震的震源因子,并和单台多震法求得震源因子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多台法所得震源因子精度明显优于单台法;且两者均比直达S波所求波谱比的精度提高1倍以上。提出了以一定的震源模型为基础,由震源因子求震源谱的方法.结果表明,ω一次方模型(即震源港高频部分与角频率ω的一次方成反比)较二次方模型更适合于本文所用的数据(震级范围为ML,3.0-5.2).由于尾波能有效地消除震源辐射因子和单一路径的影响,故易于得到较多的资料和较高的精度,为研究震源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 震源因子 震源谱 综合求解法 地震
下载PDF
海城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尾波衰减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振 李欣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2-71,共10页
本文使用简化的能流模型(Frankel,A.etal,1987)研究了海城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尾波衰减及介质Q值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求得的尾波Q值基本上是介质非弹性吸收的度量;海城7.3级地震前震的Q值较... 本文使用简化的能流模型(Frankel,A.etal,1987)研究了海城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尾波衰减及介质Q值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求得的尾波Q值基本上是介质非弹性吸收的度量;海城7.3级地震前震的Q值较高,约为500,震后显著降低至380,但5.9级最大余震震源区的Q值仍与大震前相同。这可能说明大震发生时该处介质并未破裂。最大余震发生后,整个震源区的平均Q值降至344。但地震前后介质Q值发生明显变化的范围并不大,直径约为2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源 地震波衰减 尾波 Q值 海域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地区中强震前单台地震波参数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欣 曲延军 刘永廷 《内陆地震》 1999年第3期221-232,共12页
强地震的孕育过程也是孕震介质的形成过程。在强震前震源附近小地震的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过程,则反映了孕震介质的变化过程。为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采用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尾波持续时间比、尾波衰减系数这... 强地震的孕育过程也是孕震介质的形成过程。在强震前震源附近小地震的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过程,则反映了孕震介质的变化过程。为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采用单台地震波振幅比、尾波持续时间比、尾波衰减系数这3 项地震波参数作为地震学短期前兆指标,分析其震兆特征,从而达到监测孕震介质变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单台地震波参数能够有效地发现地震的前兆,但地震波参数的前兆图像复杂多变,不具有统一的变化模式,由简单到复杂,整体的“由白变花”为其最本质的震兆特征。在研究中使用计算机对地震波参数进行了长期连续的时空扫描,分析了异常特征,客观地评估了它的预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参数 尾波衰减系数 震兆特征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等地震前地震波异常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曲延军 王海涛 胡才荣 《高原地震》 1993年第1期9-16,共8页
本文利用P波初动符号,垂直向P波、S波最大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a值,尾波持续时间比τ_b/τ_v及尾波衰减速率p值等方法研究了1990年10月25日乌苏5.2级地震波异常曲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
关键词 地震波参数 尾波形状函数 地震预报 乌苏地震
下载PDF
华北地区Lg尾波衰减研究——Lg尾波Q_0地震成像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建华 刘福田 +2 位作者 阎晓蔚 胥颐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4-1052,共9页
利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测量出的华北地区 5 6 0余条单台传播路径上平均Lg尾波Q0 值数据 (Q0 是1Hz的Q值 ) ,采用随机褶积模型和奇异值分解法 ,重建该地区地壳中Q0 的横向变化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地壳中Lg尾波Q0 值分布具有显著的横... 利用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测量出的华北地区 5 6 0余条单台传播路径上平均Lg尾波Q0 值数据 (Q0 是1Hz的Q值 ) ,采用随机褶积模型和奇异值分解法 ,重建该地区地壳中Q0 的横向变化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地壳中Lg尾波Q0 值分布具有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 ,这种不均匀性与地质构造明显相关 ,块隆区具有较高的Q0 值 ,例如 ,燕山造山带、太行山块隆、鲁西隆起 ;华北平原区表现为低Q0 值分布 ,例如冀中坳陷、黄骅坳陷、济阳坳陷 ,二者界限分明 .结合研究区内的大地热值分布研究表明 ,低Q0 值区大都处于高热流区 ,这可能是地壳内热物质的活动有关 .虽然华北地区Lg尾波Q0 值高、低分区明显 ,但是 ,从总体上应该属于低Q0 值异常区 ,也就是说 ,该区的地壳是高地震波衰减区 ,这可能是该地区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而使地壳减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LG尾波 Lg尾波Q0 地震波衰减成像 横向不均匀性
下载PDF
新源、和静地震序列尾波Q值衰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吉泽 宋春燕 《内陆地震》 201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利用新源单台记录到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以及震前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分析地震前后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前后Q值有明显变化,而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值趋于平缓。通过对Q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地震... 利用新源单台记录到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以及震前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分析地震前后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前后Q值有明显变化,而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值趋于平缓。通过对Q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MS6 6地震 数字地震波 尾波Q值
下载PDF
山西太原东山地震台附近地区地震尾波Q_c值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向军 宋美琴 +2 位作者 董春丽 范瑾 苏燕 《山西地震》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用太原东山地震台记录到的M.2.0~5.0地震,计算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结果。得出,随着尾波窗长增大,平均采样体深度增加,Q0值增大,η值减小。当尾波窗长取20s时,Q0值为70.1,η值为1.03,是东山台附近... 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用太原东山地震台记录到的M.2.0~5.0地震,计算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结果。得出,随着尾波窗长增大,平均采样体深度增加,Q0值增大,η值减小。当尾波窗长取20s时,Q0值为70.1,η值为1.03,是东山台附近地区最佳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尾波 数字波形 频率特性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区域尾波Qc值研究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俊岗 王静 +1 位作者 陈睿 李守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6-28,50,共4页
根据Aki的单次散射尾波理论,利用小浪底水库地震台网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估测了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尾波Qc值,Qc=(89.2±28.78)f0.913 1±0.154 3。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尾波Qc值较小。参照... 根据Aki的单次散射尾波理论,利用小浪底水库地震台网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估测了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尾波Qc值,Qc=(89.2±28.78)f0.913 1±0.154 3。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尾波Qc值较小。参照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区区域尾波Qc值数值特征认为:本研究区构造活动复杂,地震活动水平高,应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单次散射 尾波QC值 地震活动性 地震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