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GBoost算法的v_(P)/v_(S)预测及其在储层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田仁飞 李山 +1 位作者 刘涛 景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勘探实践中发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层发育、断距小,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大牛地气田敏感弹...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勘探实践中发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层发育、断距小,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大牛地气田敏感弹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纵横波速度比(v_(P)/v_(S))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地震多属性v_(P)/v_(S)预测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XGBoost算法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采用贝叶斯算法对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找到最佳的超参数组合,以确保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性能均能得到提升。将XGBoost算法应用于Marmousi 2模型进行横波速度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超过0.88,而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低于6.55×10^(-7)和4%,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应用该方法获得的v_(P)/v_(S)成功识别出含气储层,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一致。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XGBoost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精度较高,为直接由叠后地震属性预测v_(P)/v_(S)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 碳酸盐岩储层 地震属性 XGBoost算法 纵横波速度比(v_(P)/v_(S))
下载PDF
Research of the Modern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rtheastern Side of Pamirs 被引量:2
2
作者 Gao Guoying and Wen HepingSeismologieal Bureau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11 ,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0年第4期57-65,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55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onthe northeastern side of Pamir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ith M_s≥6.0 since this century and the ... According to 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55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onthe northeastern side of Pamirs,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ith M_s≥6.0 since this centu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pocenter depth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with M_s≥3.0 since 1980 in this region,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tee-tonic stress fields an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ypocenter disloca-tion is mostly strike-dip,partly dip-slip,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is nearly NS.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hock activity is obvious,with the gen-eral trend that the west is strong and the east is weak,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imephases,and each with relative principal active region The depth near Pamirs aren reaches200km,shallower obviously when externding to NE,less than or equal to 40km near the Kalpinblock,and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STRESS field seismicITY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Seismic Anisotropy in the Crust in the Northeast of Hainan
3
作者 Zhang Hu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With SAM shear-wave splitting analysis,shear-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at two stations of th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in the northeast of Hainan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Hain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 With SAM shear-wave splitting analysis,shear-wave splitting parameters at two stations of th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in the northeast of Hainan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Hain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rom 2000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fast share-wave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in-situ maximum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of Qixingling( QXL) seismic station are in the NEE direction,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the Hainan area,but same as the strikes of faults in the NE direction,which means that the local tectonics and stress fields are complicated.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 of Qingshanling( QSL) seismic station is in the NNE-NS direction,which indicates the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e strikes of NNE-trending faults.At the same time,the study confirms that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of the stations located on active faults or at the junctions of several active faults are parallel to the strikes of faults which control the earthquakes used in this analysis, and the predominant polarizations are scattered,which indicates the complicated background of fault structure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nisotropy Shear-wave splitting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Active faults Northeast of Hainan
下载PDF
北京地区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的活动与地震 被引量:34
4
作者 焦青 邱泽华 范国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根据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第四纪地质构造活动特征和利用首都圈地区跨断层位移最新的观测资料求得的北京地区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和区域构造活动特征,分析了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上7处跨断层位移测点的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得出... 根据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第四纪地质构造活动特征和利用首都圈地区跨断层位移最新的观测资料求得的北京地区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和区域构造活动特征,分析了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上7处跨断层位移测点的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得出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即将进入下一个地震活跃期的结论。认为:1)跨断层位移观测资料能够直接反映区内主要断层的最新活动情况;2)断层现今活动与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相互对应,均有活跃期与平静期相互交替出现的活动特征;3)断层活动强弱是区域主压应力强弱的表现,亦是孕震强度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 构造活动 跨断层位移 地震活动 主压应力
下载PDF
裂缝各向异性对纵波叠加地震资料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国章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0,共2页
范国章 ,牟永光 .裂缝各向异性对纵波叠加地震资料的影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6 9~ 72裂缝分布模式的差别导致了介质速度属性的不同 ,带来了共中心点道集的动校正剩余时差 ,进而影响了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效果 ,增加了... 范国章 ,牟永光 .裂缝各向异性对纵波叠加地震资料的影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6 9~ 72裂缝分布模式的差别导致了介质速度属性的不同 ,带来了共中心点道集的动校正剩余时差 ,进而影响了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效果 ,增加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而这些复杂性包含了裂缝分布特征的信息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提取和解释这些复杂性包含的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各向异性 纵波叠加 地震反射 地震资料处理 裂缝性油气藏
下载PDF
气层和异常高压带地震特征的超声波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亚林 贺振华 +4 位作者 黄德济 李兴甫 周阿波 胡建华 何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 (水 )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 ,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 :①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②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 利用超声波观测方法在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砂岩露头岩样在不同孔隙流体压力和含气 (水 )饱和度条件下所引起的地震响应 ,由实验观测得出如下结论 :①纵横波速度、品质因子、主频均随孔隙压力从低到高而逐渐减小。②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或含气饱和度的减小 ,纵波速度在低含水饱和度基本保持不变 ,而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纵波速度明显增大 ;而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 ,横波速度略有降低或基本保持不变 ;③砂岩部分气水饱和时 ,纵波品质因子和主频最小 ;而横波品质因子在低含水饱和度时 ,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 ,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降低较快 ,当含水饱和度达到一定值后 ,横波品质因子和主频基本保持不变。这些认识可以作为利用地震方法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的标志 ;同时也指明了用地面地震资料来检测异常高压带和含气层时应该使用的参数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 油气勘探 地震资料 超声波 地震响应 实验
下载PDF
砂岩泊松比垂向变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桂志先 朱广生 雷克辉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38,共3页
从均匀各向同性完全弹性介质中泊松比与纵横波的关系出发,根据D地区全波列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泊松比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浅层泊松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深度,泊松比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然后达到-稳定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从均匀各向同性完全弹性介质中泊松比与纵横波的关系出发,根据D地区全波列测井资料建立了该区泊松比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浅层泊松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到达一定深度,泊松比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然后达到-稳定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含不同流体砂岩的沮松比特征及其随深度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在浅层,含气、含油、含水砂岩的泊松比差别较大,其中含气砂岩泊松比最小,含水砂岩泊松比最大;在深层,三者之间的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泊松比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地震双波法预测孔隙度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广生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32,39,共7页
在综合分析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孔隙度的公式。该式基于纵、横波速度与孔隙度、泥质含量间的线性关系,仅用纵、横波速度即可求出孔隙度,而不需用其他参数。利用文献中的数据和实际井孔资料对该式... 在综合分析用地震资料预测孔隙度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孔隙度的公式。该式基于纵、横波速度与孔隙度、泥质含量间的线性关系,仅用纵、横波速度即可求出孔隙度,而不需用其他参数。利用文献中的数据和实际井孔资料对该式预测精度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高于现有各种经验公式,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地震数据 孔隙度 压缩波
下载PDF
井下震源和阵列震源的远场辐射花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银斌 李幼铭 +1 位作者 吴如山 余寿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9-388,共10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充流体井中由不同类型轴对称震源激发的弹性波低频远场辐射花样。轴对称源包括:①井轴上的点膨胀源和点膨胀阵列源;②井壁上的径向应力源和径向应力阵列源:③井壁上的切向应力源和切向应力阵列源。文中对使用的源频率范... 本文详细研究了充流体井中由不同类型轴对称震源激发的弹性波低频远场辐射花样。轴对称源包括:①井轴上的点膨胀源和点膨胀阵列源;②井壁上的径向应力源和径向应力阵列源:③井壁上的切向应力源和切向应力阵列源。文中对使用的源频率范围进行了讨论.并对不同类型震源激发的纵波和横波的辐射花样作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低频远场近似的方法可适用于井眼半径为10cm,源频率低于700Hz的井下震源;井轴上的点膨胀源和井壁上的径向应力源在井内激发管波,在地层中激发纵波和横波;而井壁上的切向应力源在井内不激发管波.仅在地层中激发纵波和橫波;阵列震源能使辐射强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震源 井下震源 辐射花样 远场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地区白垩系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会文 朱亚东 +4 位作者 曾昌明 许勇 李小娟 李龙江 吴晓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7-63,共7页
白垩系是西昆仑山前地区最重要的储层,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其岩性与分布在纵、横向上均发生变化。下白垩统为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的红色砾岩、砂岩夹泥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在研究区西部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白垩系在喀什凹陷最厚,往... 白垩系是西昆仑山前地区最重要的储层,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其岩性与分布在纵、横向上均发生变化。下白垩统为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的红色砾岩、砂岩夹泥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在研究区西部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白垩系在喀什凹陷最厚,往西、往东、往北均逐渐变薄,并发生相变与尖灭,控制储层发育。本文在研究区域首次通过地震相研究,根据白垩系反射特征精细追踪对比其层位,确定尖灭位置,进而确定白垩系分布范围。研究认为,地震相能在区域上宏观地反映白垩系的沉积特征与分布范围,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前地区 白垩系 挤压环境 地震相 地层尖灭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纵横波模量直接反演的流体检测方法 被引量:99
11
作者 宗兆云 印兴耀 吴国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292,共9页
流体因子是储层流体识别的重要方法,而叠前地震反演是获得流体因子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流体因子的构建出发,基于多孔弹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建立了流体因子与纵横波模量之间的直接关系,避免了流体因子计算所需的密度参数无法准确求取... 流体因子是储层流体识别的重要方法,而叠前地震反演是获得流体因子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流体因子的构建出发,基于多孔弹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建立了流体因子与纵横波模量之间的直接关系,避免了流体因子计算所需的密度参数无法准确求取的问题,通过推导基于纵横波模量的Zeoppritz近似方程及弹性阻抗方程,探讨了基于弹性阻抗的纵横波模量直接反演方法,模型与实际应用表明,基于弹性阻抗的纵横波模量直接反演方法合理、可靠,减少了常规方法间接计算纵横波模量带来的累积误差,基于纵横波模量的流体因子计算方法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因子 纵横波模量 直接反演 叠前地震
下载PDF
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管理和应用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金兰 郑鸿明 徐群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39-241,共3页
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是一种集外业采集、资料处理成果、标定对比和成果显示于一体的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该系统制定了VSP外业采集地震辅助数据标准、处理流程标准和成果格式标准,解决了以往数据只能存放而不能灵活应用到... 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是一种集外业采集、资料处理成果、标定对比和成果显示于一体的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该系统制定了VSP外业采集地震辅助数据标准、处理流程标准和成果格式标准,解决了以往数据只能存放而不能灵活应用到地震勘探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为数据规范化管理与应用创造了一种手段和条件,使物探行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勘探市场的需求,也给其他油田的资料管理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层位标定 纵横波速度 时深关系 应用平台
下载PDF
基于自由界面影响与偏振特性的纵横波分离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尧德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8-203,共6页
以往分离纵、横渡仅考虑了纵横波的编报特性,未考虑自由界面的影响。实际上入射到自由界面的纵、横波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平文试图在纵、横波分离中综合考虑偏振特性与自由界面散射特性。文中理论指导给出的界式.既可体现纵、横渡的动... 以往分离纵、横渡仅考虑了纵横波的编报特性,未考虑自由界面的影响。实际上入射到自由界面的纵、横波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平文试图在纵、横波分离中综合考虑偏振特性与自由界面散射特性。文中理论指导给出的界式.既可体现纵、横渡的动力学偏振特性,又可自动消除自由界面的影响。对实际资料的试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波 自由界面 偏振特性
下载PDF
褶皱的地震波反射响应及其大陆地壳构造地质意义
14
作者 嵇少丞 龙长兴 夏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23-1933,共11页
褶皱是挤压造山带中最普遍的地质构造,但是为什么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却极少呈现褶皱呢?本文从一个构造地质学者的角度出发,数值模拟了几种常见褶皱构造的地震波反射响应。结果表明,传统的反射地震技术并不能正确成像闭合褶皱、斜歪或倒转... 褶皱是挤压造山带中最普遍的地质构造,但是为什么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却极少呈现褶皱呢?本文从一个构造地质学者的角度出发,数值模拟了几种常见褶皱构造的地震波反射响应。结果表明,传统的反射地震技术并不能正确成像闭合褶皱、斜歪或倒转褶皱及二级以上的多级复合褶皱。褶皱陡倾翼的反射消失,而褶皱转折端的反射形成一系列断断续续分布的假水平层理,这些假水平层理在下地壳中极易被错误地解释成由地壳拉张形成的水平构造层理或由底侵作用形成的水平基性岩席。笔者认为,老、中、新褶皱造山带的下地壳中大多数不连续水平反射可能是由褶皱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 地震波反射 挤压造山带 大陆地壳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基于Zoeppritz方程的纵横波模量反演 被引量:3
15
作者 冉然 宋建国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07-714,共8页
叠前地震反演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地震数据精确地求取地下介质的弹性参数,进而进行流体识别和油藏描述。常规叠前反演方法使用Zoeppritz方程近似式计算反射系数,但是含有丰富信息的大偏移距地震数据无法被有效利用,针对这个问题,将纵横波... 叠前地震反演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地震数据精确地求取地下介质的弹性参数,进而进行流体识别和油藏描述。常规叠前反演方法使用Zoeppritz方程近似式计算反射系数,但是含有丰富信息的大偏移距地震数据无法被有效利用,针对这个问题,将纵横波模量引入Zoeppritz方程,建立了基于Zoeppritz方程的纵横波模量广义线性反演方法,适用于大角度地震数据。模型测试和实际地震资料应用表明,此方法能够可靠的得到地下介质的纵横波模量,相对于间接反演减小了间接反演带来的累积误差,为后续流体识别和含油气检测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地震反演 直接反演 纵横波模量 ZOEPPRITZ方程
下载PDF
慢度──频率域纵横波分离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伟明 聂勋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8-356,共9页
利用自由表面上的零应力边界条件,推导出地面上水平、垂直分量位移与到达地面的纵横波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再把二分量地震记录变换到慢度—频率域,并在已知表层速度的条件下求出到达地面的纵横波波场;然后把它们变换回到时空域,即可... 利用自由表面上的零应力边界条件,推导出地面上水平、垂直分量位移与到达地面的纵横波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再把二分量地震记录变换到慢度—频率域,并在已知表层速度的条件下求出到达地面的纵横波波场;然后把它们变换回到时空域,即可实现纵横波分离。唯论数据试算获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实际资料处理也有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纵横波分离 地震勘探
下载PDF
3D Seismic Attribute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in Compressional Context: A Case Study from Western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
17
作者 Bo Xu Ancheng Xiao +3 位作者 Lei Wu Liguang Mao Youpu Dong Lijun Zho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85-990,共6页
Compressional region usually forms complex thrust faults system, which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using traditional migration profil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3D)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g... Compressional region usually forms complex thrust faults system, which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using traditional migration profil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3D)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greatly reduces the difficulty, and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took Qiongxi area in the compressional region of western Sichuan as an example, using two 3D seismic attributes, coherence and instantaneous phase, to identify fault assemblages and variations both vertically and later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area mainly consists of NS-, NE- and NEE-trending faults. The NS-trending faults are the largest and have a component of sinistral slip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NEE-trending faults, while the NE-trending faults are intermediate in scale, formed earlier and were cut by the NS-trending faul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 have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1) more details of major fault zones,(2) highlighting minor faults which are hardly traced in seismic migration cube, and(3) easier acquisition of accurate fault systems.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deciphering fine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es, and will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 and precis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analysis 3D seismic attribute compress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western Sichuan Basin Qiongxi
原文传递
GeoEast解释系统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硕 冯亚琴 +3 位作者 肖冬生 何燕清 周亚东 李宏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26-136,6,共11页
位于挤压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油田大多为构造—岩性控制下的层状油藏,断块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一个断块内存在多套油水系统;分割油藏的逆断层断距小于10m;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单层厚度大多为2~4m。因此,小断层刻画和薄互储... 位于挤压型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的油田大多为构造—岩性控制下的层状油藏,断块间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一个断块内存在多套油水系统;分割油藏的逆断层断距小于10m;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砂岩单层厚度大多为2~4m。因此,小断层刻画和薄互储层描述成为现今油田勘探开发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的断层识别和储层描述技术对该区油藏进行研究,很好地刻画断层的展布方向和储层分布规律;DHAF法的烃类检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符合率较高;依据对构造、储层、油藏的综合研究结果,可预测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实际应用效果表明,GeoEast解释系统完全适用于台北凹陷的油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储层描述 GeoEast解释系统 断层识别 烃类检测 地震地质综合研究 挤压型盆地
下载PDF
沙雅隆起深探井钻井地质环境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志远 赵新庆 +2 位作者 张传进 鲍洪志 丁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6,共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井眼深、井距大的难点和新靶区探井参考资料少、钻井设计盲目性大、钻井成井率低等问题,分析探讨了地震层速度和声波测井速度等钻井地质环境因素变化规律,提出了一套深探井钻井基础数据处理。
关键词 深井 探井 地质数据处理 钻井地质 石油勘探
下载PDF
TDT转换法
20
作者 朱衍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TDT(Time-Depth-Time)转换法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SV波剖面压缩成P波剖面。此法基于SV波与P波剖面对某一反射层具有等深度(而不是时深)的原理。该方法需要通过人工对比,将相同的反射层位提供给程序。转... TDT(Time-Depth-Time)转换法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主要目的是将SV波剖面压缩成P波剖面。此法基于SV波与P波剖面对某一反射层具有等深度(而不是时深)的原理。该方法需要通过人工对比,将相同的反射层位提供给程序。转换后的SV剖面可以用于数据解释,求取纵、横波速度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转换波 TDT转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