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井楼八区低序级断层识别及其应用
1
作者 陈玲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泌阳凹陷井楼八区发育较多低序级断层,常规技术难以识别,在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运用井间地震资料联合、地震等时切片及油藏动态分析等技术,精细刻画了20m以下低序级断层产状,为注采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 地层对比 低序级断层 井震联合 断面图 微构造
下载PDF
异形多腔钢管混凝土分叉短柱抗震性能试验及数值计算
2
作者 武海鹏 崔舒蓉 +3 位作者 钟志伟 王晓蒙 甘迈 曹万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针对某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T)分叉柱,为研究截面加强构造对分叉短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4个试件在竖向轴压力及水平往复两次的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件上部为... 针对某超高层巨型框架结构中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T)分叉柱,为研究截面加强构造对分叉短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4个试件在竖向轴压力及水平往复两次的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件上部为五边形四腔体钢管混凝土双柱肢,下部为八边形十三腔体钢管混凝土单柱肢,以此形成分叉柱;研究的截面构造包括四种:基本构造,钢管钢板整体加厚构造,距中和轴较远的钢管角部钢板内表面贴焊等肢角钢的局部钢板加厚构造,距中和轴较远的钢管腔体内置圆钢管构造。基于试验结果及截面构造特点,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分叉短柱的破坏主要发生在上柱根部分叉截面处,表现为距离中性轴较远处的钢板撕裂以及局部焊缝开裂引起的整块钢板撕裂;内置圆钢管的加强构造承载力提高7.6%、变形能力提高14.4%,综合耗能能力最强,局部钢板加强构造承载力提高9.2%、变形能力下降18.7%,钢管钢板整体加厚构造承载力略有提高、但变形能力下降较多;提出的异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简化建模方法计算效率较高,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CFT) 分叉短柱 异形截面 多腔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抗震设计探讨
3
作者 陈志强 靳鹏 廖宇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针对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结构抗震冗余度低,在高烈度地区应用较少,为更好地分析高架车站抗震受力全过程,以某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工程实例为背景,根据建筑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要求设定... 针对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结构抗震冗余度低,在高烈度地区应用较少,为更好地分析高架车站抗震受力全过程,以某跨座式单轨独柱大悬挑钢-混组合框架高架车站工程实例为背景,根据建筑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规范要求设定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研究构件抗震受力历时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采用大型有限元Midas作为主要计算软件,选取合理的地震波,进行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有限元计算时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且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地震作用进行相应的放大,结果分析构件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进行罕遇地震计算时,为更好地模拟工程实际情况,计算模型考虑桩土共同作用,采用结构-承台-桩基整体计算建模方法,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关键构件采用截面纤维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反映关键构件在大震作用下进入破损阶段之后的行为,可以查看关键构件截面混凝土的开裂和压碎历史,钢材或钢筋的屈服和硬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构件均满足抗震性能目标:(1)关键构件的钢材纤维受拉受压均未超过屈服强度,保持弹性工作状态,混凝土纤维受拉开裂,受压未达到屈服强度,同时延性系数D/D1小于1,均说明关键构件满足抗震性能为压弯、抗剪不屈服的目标;(2)桩基的钢筋纤维受拉、受压均未超过屈服强度,混凝土纤维受拉开裂,受压未达到屈服强度,满足抗震性能为压弯、抗剪不屈服的目标;(3)地震作用下,带有桩模型与无桩模型的基底剪力有一定差距,表现为带有桩基模型的地震剪力较大,设计时应考虑桩土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 高架车站 独柱大悬臂 钢-混组合框架 抗震性能 纤维截面 关键构件 延性系数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外设自复位构件加固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钰麟 刘航 +3 位作者 韩明杰 曾永璇 张国伟 秦昌安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外设自复位构件加固框架的方法是先对框架梁柱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后在加固柱截面外侧,沿加固梁并排设置预制梁,预制梁内部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预拉力弹性拉紧作用降低框架震后残余变形率,并在节点设置耗能钢筋,降低节点动力响应。... 外设自复位构件加固框架的方法是先对框架梁柱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后在加固柱截面外侧,沿加固梁并排设置预制梁,预制梁内部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预拉力弹性拉紧作用降低框架震后残余变形率,并在节点设置耗能钢筋,降低节点动力响应。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榀缩尺试验模型进行拟静力加载,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建模合理性,建立3组共7榀框架进行变参数模拟,考察框架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建模方法可较好模拟外设自复位框架的受力特征。预制梁可提高加固后框架承载力,耗能钢筋提高节点处耗能作用较显著,可显著降低框架震后残余变形率,提高加固后框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 增大截面 自复位 有限元
下载PDF
方钢管柱与桁架梁十字形节点滞回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建飞 程欣 +1 位作者 雷宏刚 安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37-24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柱座式的装配式方钢管柱-桁架梁连接节点,以实现现场高效率、高精度的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该节点主要由柱座、带法兰方钢管柱和桁架梁等组成,其中柱座与桁架梁在工厂完成焊接,现场通过高强度螺栓将柱座与上下柱完... 提出了一种基于柱座式的装配式方钢管柱-桁架梁连接节点,以实现现场高效率、高精度的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该节点主要由柱座、带法兰方钢管柱和桁架梁等组成,其中柱座与桁架梁在工厂完成焊接,现场通过高强度螺栓将柱座与上下柱完成装配。为了研究该新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对3个足尺十字形方钢管柱-桁架梁连接试件进行了滞回加载试验,考察了各试件的破坏模态,评估了梁柱截面尺寸及轴压比对滞回曲线、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件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各个试件的破坏均始于桁架梁弦杆或腹杆的局部屈曲,结束于桁架梁弦杆或腹杆的开裂;柱壁厚及桁架梁弦杆厚度对试件的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均有显著影响,而轴压比对试件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加载过程中所有试件的柱座并未发生破坏、法兰板之间无明显滑移,且柱座与桁架梁之间的裂缝未出现撕裂现象,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柱 桁架梁 十字形节点 抗震性能 滞回试验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桥墩抗震加固方案对比研究
6
作者 姚琼 宋帅 +1 位作者 吴刚 刘乃栋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6-55,共10页
通过OpenSees对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FRP加固法及外包ECC加固法3种常见的桥墩加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基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增大截面法可显著增强桥墩的刚度、峰值荷载和耗... 通过OpenSees对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FRP加固法及外包ECC加固法3种常见的桥墩加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基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增大截面法可显著增强桥墩的刚度、峰值荷载和耗能,加固60 cm高时,初始刚度、水平峰值荷载分别为22.8 kN/mm和131.9 kN,相比于普通RC柱的11.5 kN/mm和65.9 kN,分别提高了98.3%和100.2%,耗能是加固前的4.2倍。外包FRP类似“加强箍”作用于桥墩外围,能显著提升桥墩的延性性能,加固60 cm时,极限位移为56.2 mm,比加固前的32 mm提高了75.6%,累积耗能为108.1 kJ,是普通RC柱的3.8倍。外包ECC法采用高韧性的ECC材料取代普通混凝土保护层,在地震中通过ECC的均匀稳态开裂增强结构变形及耗能能力,加固60 cm后的极限位移达到49.1 mm,累积耗能为74.2 kJ,比原结构分别提高了53.7%和1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 增大截面法 外包FRP 外包ECC
下载PDF
十字型钢钢骨混凝土复合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邱昕玥 邵永健 谢强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11期67-72,共6页
为研究配箍率、箍筋连接方式、有无栓钉对十字型钢混凝土复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对5根十字型钢钢骨混凝土复合柱(SSRCZ)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RCZ)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压弯剪扭作用下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特征点参数及... 为研究配箍率、箍筋连接方式、有无栓钉对十字型钢混凝土复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对5根十字型钢钢骨混凝土复合柱(SSRCZ)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RCZ)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压弯剪扭作用下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特征点参数及受扭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并推导了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6个试件均发生了受扭破坏,SSRCZ试件的抗震性能优于RCZ试件,试件的扭矩-扭率曲线均呈捏拢“S”形;增大配箍率对SSRCZ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采用焊接箍筋能有效提升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配置栓钉对SSRCZ试件受扭承载力和受扭耗能能力有一定程度提升,但其延性有一定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复合柱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十字型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代盆地性质研究——对大柴旦凹陷的解剖 被引量:9
8
作者 楼谦谦 肖安成 +8 位作者 杨浩 黄宏升 丁卫星 沈中延 王亮 陈元忠 沈亚 汪立群 周苏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蚀后形态。通过对中生代各期(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残余地层、断裂的分布和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盆地演化阶段:早侏罗世为伸展环境下的(箕状)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伸展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盆地受挤压整体隆升,形成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残余地层 断裂 地震剖面
下载PDF
典型山间盆地地震勘探采集方法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凤琴 刘洋 +1 位作者 赵建国 张凤旭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5,共5页
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多数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均为高陡的构造山区。这些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 ,但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困难。在本研究区中 ,采用了SN388地震仪、中密炸药激发、检波器组合并深埋检波器以及可变的观测系统参... 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多数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均为高陡的构造山区。这些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 ,但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困难。在本研究区中 ,采用了SN388地震仪、中密炸药激发、检波器组合并深埋检波器以及可变的观测系统参数 ,改进了施工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选取了合适的施工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震 采集因素 施工参数 地震剖面 盆地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倾角测井资料在前陆盆地高陡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军 李进福 张莉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2-285,305,共5页
前陆盆地高陡构造由于长期处于挤压应力环境 ,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产状变化大 ,构造样式多以逆冲断裂 褶皱复合样式为主。以地震剖面为背景 ,以单井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 ,通过测井与地震的相互标定 ,把测井地质标志投影到地震剖面上 ,同... 前陆盆地高陡构造由于长期处于挤压应力环境 ,地质构造复杂 ,地层产状变化大 ,构造样式多以逆冲断裂 褶皱复合样式为主。以地震剖面为背景 ,以单井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 ,通过测井与地震的相互标定 ,把测井地质标志投影到地震剖面上 ,同时将倾角测井得到的地层产状转化为沿剖面方向的视倾向与倾角 ,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在井间对地震资料进行对比追踪 ,最终获得较高精度的构造解释剖面。该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与地震两者的优势 ,提高了解释的精度 ,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山前高陡构造的解释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测井资料 前陆盆地 高陡构造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地震剖面 地层产状 构造样式 解释模型
下载PDF
增大截面法加固震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香 张国丰 +1 位作者 宋浩 李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已震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并对其进行抗震性能研究,为现有工程中类似构件加固提供设计依据.方法采用力与位移混合加载制度对震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经过合理和可靠的加固,试件的破坏形态... 目的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已震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并对其进行抗震性能研究,为现有工程中类似构件加固提供设计依据.方法采用力与位移混合加载制度对震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经过合理和可靠的加固,试件的破坏形态为压弯破坏;加固后的预制剪力墙承载力有所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和耗能性能.研究表明,加固后的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与受损前基本一致.结论对于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来说,采用增大截面法是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震损 增大截面法 抗震性能 加固
下载PDF
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互均衡技术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蓉 胡天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7,共4页
近年来,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在时移地震实际生产中总是存在不一致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时间信号延迟、信号能量差异、信号的带宽差异及相位差异等四个方面。为了消除或减少这些不一致性因素,在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出现... 近年来,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在时移地震实际生产中总是存在不一致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时间信号延迟、信号能量差异、信号的带宽差异及相位差异等四个方面。为了消除或减少这些不一致性因素,在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出现了四种互均衡技术1资料的时间移动;2均方根能量补偿(也叫振幅均衡);3带宽均衡;4相位均衡。本文分别介绍了这四种均衡技术,并结合一组渤海地区的时移地震资料,运用互均衡处理方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资料处理 油藏监测 均方根 能量 渤海地区 信号 均衡 迅速发展 不一致性
下载PDF
从16WCEE会议看防屈曲支撑的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加路 张令心 陈永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5,共9页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防屈曲支撑相继涌现,正不断向着新型材料,新的结构形式,方便生产和施工,且具有更加优越的耗能特性等方向发展。本文对2017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的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6WCEE)中防屈曲支撑相关研...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防屈曲支撑相继涌现,正不断向着新型材料,新的结构形式,方便生产和施工,且具有更加优越的耗能特性等方向发展。本文对2017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的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6WCEE)中防屈曲支撑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传统防屈曲支撑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支撑约束段设计、焊接、连接形式、端板旋转和塑性铰出现位置等,介绍了基于非传统材料以及新截面形式的防屈曲支撑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多数是从构件性能的层面改进传统防屈曲支撑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通过16WCEE会议的相关研究总结了防屈曲支撑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结构的耗能减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WCEE 防屈曲支撑 耗能减震 截面形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家勇 兰晓雯 +2 位作者 谢周敏 陆鸣 时振梁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 本文采用阶跃截面固体的一维弹性波传播模型,研究了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的影响。采用固体入射纵波来模拟无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采用固体透射波来模拟有地形影响的地震烈度衰减。利用阶跃截面处的放松连续条件,得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同时,以新疆地区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例,讨论了烈度与高度差的近似定量关系描述地形对地震烈度衰减影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震烈度衰减 阶跃截面 弹性波
下载PDF
中美两国钢结构抗震设计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海波 王广建 +1 位作者 易方民 董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验证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与国外相比是否偏高,本文对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理论,计算并比较了... 为验证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与国外相比是否偏高,本文对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理论,计算并比较了一个20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算例在软弱和坚硬两种场地条件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和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我国抗震规范与美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计算理论各有特色,依据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并不大于美国抗震规范的设计用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地震作用 规范比较 截面抗震验算
下载PDF
砖混剪力墙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宏欣 陈忠范 +2 位作者 程文瀼 王菊生 潘锦华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介绍了砖混剪力墙的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 ,研究了它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 ,以及影响其正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砖混剪力墙正截面承载力的近似计算公式 ,其计算结果是满意的。
关键词 剪力墙 砖混结构 正截面承载力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圆端形实体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蒋丽忠 邵光强 +1 位作者 姜静静 王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5,共10页
圆端形实体桥墩在高速铁路中广泛使用,有纵横方向长度比大,纵筋率较小等特点,目前该类桥墩已有的试验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其抗震性能研究还不够充分。以当前高速铁路中常见的圆端形截面桥墩为原型,根据模型相似理论,改变影响抗震性能主... 圆端形实体桥墩在高速铁路中广泛使用,有纵横方向长度比大,纵筋率较小等特点,目前该类桥墩已有的试验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其抗震性能研究还不够充分。以当前高速铁路中常见的圆端形截面桥墩为原型,根据模型相似理论,改变影响抗震性能主要因素的设计变量,按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9根桥墩缩尺模型。在考虑恒定轴向力的作用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不同桥墩模型的破坏特性、滞回曲线,依此分析各因素水平下桥墩的延性、耗能性能、刚度与强度退化规律。通过试验回归分析,比较分析剪跨比、轴压比、纵筋率与体积配箍率等4个因素对延性性能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纵筋率较低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的滞回曲线呈显著的捏缩状,轴压比和纵筋率的提高都将使桥墩的延性减小,而剪跨比与体积配箍率对延性影响较小。当纵筋率较低时桥墩的耗能性能较差,而提高纵筋率能够显著提高桥墩的耗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形桥墩 低周反复荷载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增大截面法加固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黄建锋 朱春明 +1 位作者 龚治国 张富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7,共9页
为研究已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按照1/2缩尺制作4榀两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其中1榀为原型对比框架,1榀直接加固,另外2榀进行不同程度的预损后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对所有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反... 为研究已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按照1/2缩尺制作4榀两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其中1榀为原型对比框架,1榀直接加固,另外2榀进行不同程度的预损后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加固,对所有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反复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对震损及未损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增大截面法进行合理和可靠的加固,框架结构的承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和耗能性能,震损程度对加固框架的刚度、强度退化以及耗能性能未产生明显影响。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无论从承载力、延性、耗能及对震损的加固修复等各方面来看,采用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震加固方法,可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大截面法 震损 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加固
下载PDF
工字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损伤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勤 徐林 +1 位作者 叶献国 种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5-1079,共5页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逐渐发展,利用损伤指标研究结构倒塌破坏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2个采用不同水平配箍率的工字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构件的破坏形态、延性、刚度、耗能等,计算了各构件分...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逐渐发展,利用损伤指标研究结构倒塌破坏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2个采用不同水平配箍率的工字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构件的破坏形态、延性、刚度、耗能等,计算了各构件分别采用基于刚度的损伤指标和基于位移及耗能的损伤指标,并与试验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移及耗能的修正的Park-Ang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试件在各破坏阶段的损伤程度;而基于刚度的Roufaiel模型计算简便,可用于其他模型的辅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剪力墙 工字形横截面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标 配箍率
下载PDF
GPS测定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成林 甘卫军 +3 位作者 贾媛 殷海涛 李杰 孔向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利用剖面分析方法给出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GPS连续观测站点的速率分布,利用块体模型提取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刚性运动速率并估计误差,利用滑动方式给出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011年以来沂沭断裂带两侧区域表现为挤压... 利用剖面分析方法给出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GPS连续观测站点的速率分布,利用块体模型提取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刚性运动速率并估计误差,利用滑动方式给出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011年以来沂沭断裂带两侧区域表现为挤压右走滑状态;2)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在2013年底出现一个高值变化;3)对比3种块体模型(RRM、REHSM和RELSM),考虑到站点个数及模型参数对模型误差的影响,认为REHSM模型较为适合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状态的跟踪分析。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以为研究沂沭断裂带区域地壳运动状态及其与地震形势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剖面分析 块体模型 地震形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