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乐-诏安断裂带东支东山段晚更新世活动的年代学证据及其意义
1
作者 郭纪盛 乔岳强 +5 位作者 汤勇 余松 查雁鸿 胡庆 雷东宁 蔡永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长乐-诏安断裂带是福建沿海的主要活动断裂之一,沿断裂带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是福建省陆域上的主要发震构造。中国东部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长乐-诏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 长乐-诏安断裂带是福建沿海的主要活动断裂之一,沿断裂带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是福建省陆域上的主要发震构造。中国东部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长乐-诏安断裂带在晚更新世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福建省东山县最新发现的长乐-诏安断裂东支东山段剖面的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断层下盘地层和断层上断点以上地层中钾长石光释光测年,确定了长乐-诏安断裂带东支东山段的具体活动时间在(34.8±8.3)~(48.0±3.5)ka之间,显示该断裂至晚更新世晚期仍有活动,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通过震级(M)与地震断层位错量(D)经验关系拟合法估算,该断裂的最大发震能力为6.5~7.0级地震。该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的确定和最大震级估算,为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性提供了确切年代学证据,为东山县地区城市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乐-诏安断裂带 晚更新世 活动断层 光释光测年 年代学 发震能力 东山
下载PDF
The movement age of hidden fault and analysis on width of its effect zone from shallow seismic sounding and drilling data
2
作者 YANG Xiao-ping LI De-qing +3 位作者 ZHAO Cheng-bin LIU Bao-jin SUN Zhen-guo ZHAO Jing-yao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z1期94-102,共9页
Field experimental seismic sounding permitted us to obtain optimal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parameters.In process of data processing,we obtained a high-qualitativ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profil... Field experimental seismic sounding permitted us to obtain optimal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parameters.In process of data processing,we obtained a high-qualitativ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profile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such as filtering,edition surgical blanking,prediction deconvolution,fitting static correlation of first arrival time,and velocity analysis.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information of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long th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nd the stratigraphic and neogeochrono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many drills near the sounding line reveals that the upper termination of the detected fault zone is located at depth of 75~80 m,in the Middle Pleistocene deposits dated to be about 220 ka BP.The continuity,discontinuity,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amount of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nd change of their configurations,in combination with geological columns of drills,permitted us to know that the width of upper termination of the fault zone is 100 m.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variation of number of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long the profile that the scarp of hidden fault is 200 m wide and the fault is a synsedimentary active fault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d the early stage of Middle Pleistocene.No tectonic movement,which offset the covering deposits,had occurred since the late stage of Middle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sounding drill geological data stratum dating hidden fault fault movement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多期次走滑断层的形成及演化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兵山 梁瀚 +7 位作者 邬光辉 唐青松 田威振 张晨 杨率 钟原 张旋 张自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地震-地质解析方法和断层充填碳酸盐胶结物U-Pb定年的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深层走滑断层的形成时期、演化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晚震旦世形成雏形,并在早寒武世基本发...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岩心资料,采用地震-地质解析方法和断层充填碳酸盐胶结物U-Pb定年的年代学方法,综合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深层走滑断层的形成时期、演化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走滑断层在晚震旦世形成雏形,并在早寒武世基本发展为右行张扭断裂系统,在二叠系沉积前叠加至少一期压扭构造变形,在晚二叠世反转为左行弱张扭断裂系统,仅极少数在印支期及以后选择性复活;走滑断层受南华纪裂陷正断层和北西向基底深大断层等先存构造影响,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属于斜向板内变换断层,调节德阳—安岳槽盆北强南弱的不均匀伸展,与德阳—安岳槽盆演化具有时间与强度上的匹配性,后期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发生多次反转及选择性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形成时期 形成演化 地震-地质解析 U-PB定年 成因机制 克拉通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缓坡带物源转换与沉积响应——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源-汇系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贺贺 朱筱敏 +4 位作者 施瑞生 张自力 李琪 朱珍君 阎泽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9-706,共18页
寻求盆外物源通量变化与盆内沉积体系的定量耦合响应仍然是源-汇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全覆盖的3D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数据,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 寻求盆外物源通量变化与盆内沉积体系的定量耦合响应仍然是源-汇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命题。基于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全覆盖的3D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数据,结合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对研究区古近系沙(沙河街组)二段与沙一段开展物源体系定量化表征,并通过定量沉积构造解释和定量地震地貌测量,建立了浅水三角洲的定量化表征方法。研究显示,沙一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古永定河分支被古大清河袭夺,造成蠡县斜坡A区特征锆石含量由37%下降至26%,对应的A区浅水三角洲面积由144 km2减小至38 km2,平均水下分流河道宽度由104 m减小至47 m;古唐河水系特征锆石含量由31%上升至39%,对应的B区浅水三角洲面积由71 km2增加至94 km2,平均水下分流河道宽度由77 m增加至88 m;古大沙河水系沉积物通量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对应的C区浅水三角洲面积由206 km2降低至185 km2,平均水下分流河道宽度由120 m减小至81 m。构造作用、气候变化及湖平面升降等异旋回作用影响范围较大,将会造成沉积体系的同步响应;而物源通量变化将影响特定沉积体系,是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沉积响应的主要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沉积构造 碎屑锆石定年 源-汇系统 浅水三角洲 蠡县斜坡 饶阳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深反射数据的多道面波成像揭示申扎裂谷浅层S波速度结构
5
作者 蔡玉国 卢占武 +5 位作者 李文辉 王光文 陈司 程永志 吴国炜 蔡蔚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0期1988-1998,共11页
青藏高原普遍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对认识青藏高原陆内造山过程和变形机制,探讨岩浆活动、成矿成藏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申扎裂谷,发育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江缝合带之间,垂直切割了冈底斯成矿带。本文针对申扎裂谷地... 青藏高原普遍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对认识青藏高原陆内造山过程和变形机制,探讨岩浆活动、成矿成藏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申扎裂谷,发育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江缝合带之间,垂直切割了冈底斯成矿带。本文针对申扎裂谷地震波信号弱、干扰强、频率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多道面波成像方法处理申扎裂谷及其邻区的81 km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获得了高质量的S波速度剖面。结合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S波速度结构进行解释,重点研究了申扎地区的沉积层厚度以及S波高速异常特征,探讨了申扎裂谷的延伸情况,分析了浅部矿产分布与断裂的关系,讨论了热泉形成的可能成因,获得以下认识:申扎裂谷处的沉积厚度约1000 m;在剖面0~30 km范围下方1000 m以下有成矿潜力;热泉的存在印证了高温岩体的存在,为热液成矿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扎裂谷 S波速度结构 沉积层 多道面波成像 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
下载PDF
青海玉树断裂带地震落石的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婷婷 吴中海 +5 位作者 马志邦 冯卉 尼玛次仁 蒋瑶 张绪教 张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7-577,共11页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地震落石是除地震滑坡外沿断裂带及其邻侧最常见的现象.对玉树震区落石的调查发现,该区多处存在非常典型的多期地震落石分布现象,指示该区地震落石的发育与其他古地震现象类...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大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其中地震落石是除地震滑坡外沿断裂带及其邻侧最常见的现象.对玉树震区落石的调查发现,该区多处存在非常典型的多期地震落石分布现象,指示该区地震落石的发育与其他古地震现象类似,具有多期性和一定的原地复发性.实地调查表明,该区地震落石分布的主要特征为:多集中发育在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陡峭基岩斜坡下方,分布零散,且滚动较远,并常与古地震滑坡相伴生.初步获得的8个地震落石钙膜U系测年结果分布在距今6030±300a BP、4720±210a BP、3530±490~3560±280a BP、2010±160a BP、1090±70a BP、760±20a BP和230±20a BP年龄段,与该区古地震探槽和滑坡反映的地震事件比较吻合,进一步揭示玉树断裂带附近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过多期可导致地表产生地震落石的事件.同时也说明,地震落石及其钙膜测年是特别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潜在古地震研究方法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断裂带 地震落石 U系测年 古地震事件 地震灾害
下载PDF
马尔康巴拉水电站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及对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东 王道永 +2 位作者 吴德超 赵德军 黄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0-949,共10页
马尔康巴拉电站近场区内断层的活动性对工程的设计和坝址的选择极为重要。根据野外调查、ESR测年、断层泥石英形貌、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分析,认为近场区除松岗断裂以外的其他断层在地表浅部晚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对工程建设基本不产生... 马尔康巴拉电站近场区内断层的活动性对工程的设计和坝址的选择极为重要。根据野外调查、ESR测年、断层泥石英形貌、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分析,认为近场区除松岗断裂以外的其他断层在地表浅部晚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对工程建设基本不产生影响。松岗断裂中段深部小震频繁,地表未见活动证据,南段错断Ⅱ级阶地,因此中南段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日部断裂与松岗断裂中段一样属于深部黏滑浅部闭锁型断层,这种断层可能会在未来地震中产生较大的地表变形,工程建设应避开此类断裂。活动的松岗断裂中南段的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估表明,其可能诱发的地震震级约Ms=6.95。拟选的上坝址由于距松岗断裂的安全距离不够,岩石物理条件较差,下坝址的利用落差较小等综合因素考虑,建议选择中坝址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性 石英形貌扫描 ESR测年 地震危险性评估 巴拉水电站
下载PDF
地震相干体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侯伯刚 乌达巴拉 杨再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对三维数据体各种逻辑关系和物理属性的分析研究,认为地震三维数据体的不连续性主要反映断层和岩性的变化;连续性则主要反映岩性的均一性和地层的连续性。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地震相干体技术可在相干切片上直观地反映构造和断层的... 通过对三维数据体各种逻辑关系和物理属性的分析研究,认为地震三维数据体的不连续性主要反映断层和岩性的变化;连续性则主要反映岩性的均一性和地层的连续性。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地震相干体技术可在相干切片上直观地反映构造和断层的分布情况。通过方法介绍、程序设计和地震相干体技术应用的两个实例,展示该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数据处理技术 相干体 信息切片
下载PDF
地面多分量地震资料纵横波分离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陶春辉 何樵登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7-55,共9页
由于地表低速带的存在,加上横波速度难以测定,地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波场分离比VSP多分量资料的波场分离更为困难.本文提出通过坐标旋转将三分量地面地震资料化为二分量资料,然后在频率-波数域中通过Radon变换、矢量偏振滤波,达到纵、横... 由于地表低速带的存在,加上横波速度难以测定,地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波场分离比VSP多分量资料的波场分离更为困难.本文提出通过坐标旋转将三分量地面地震资料化为二分量资料,然后在频率-波数域中通过Radon变换、矢量偏振滤波,达到纵、横波分离的目的.受地表低速带影响的剖面,在ι-p域中进行折射校正后,便能消除低速带的影响。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场 分离 地震资料 RADON变换
下载PDF
湖北襄樊-广济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雷东宁 蔡永建 +3 位作者 余松 吴建超 乔岳强 樊光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3,54,共7页
利用近年在襄樊-广济断裂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断裂3个几何段自第四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断层切割地貌面、断层带物质的TL、ESR法年龄结果多集中分布在700~300ka之间(平均值约50... 利用近年在襄樊-广济断裂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资料,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断裂3个几何段自第四纪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断层切割地貌面、断层带物质的TL、ESR法年龄结果多集中分布在700~300ka之间(平均值约500ka),说明襄樊-广济断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早中期有过明显活动。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呈现沿断裂走向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强的特点,这与断裂3个几何段的分段活动性基本一致。时间上,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呈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广济断裂 第四纪 断裂活动性 地震活动 ESR、TL测年
下载PDF
砂岩油藏地震数据流体替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景叶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3-639,共7页
流体替换常用于计算油藏流体变化前后岩石弹性参数变化,是进行地震油藏描述与监测研究的关键步骤。流体替换需要孔隙度、岩石基质、流体属性和泥质含量等数据信息,因此目前往往只能在有测井数据的油藏部分进行流体替换,并通过地震数值... 流体替换常用于计算油藏流体变化前后岩石弹性参数变化,是进行地震油藏描述与监测研究的关键步骤。流体替换需要孔隙度、岩石基质、流体属性和泥质含量等数据信息,因此目前往往只能在有测井数据的油藏部分进行流体替换,并通过地震数值模拟获取流体变化前后地震响应,从而进行地震属性分析与优化。为了扩大流体替换应用范围,提出利用地震资料直接进行流体替换。在确定油藏流体类型与岩石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模拟油藏流体变化前后地震反射振幅峰值关系,并分析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储层厚度和泥质含量等)变化时该振幅关系变化特征。采用曲线拟合方式对该振幅峰值关系进行计算,得到可直接应用于地震数据的流体替换线性拟合方程,从而进行实际地震数据流体替换。基于胶结砂岩油藏岩石物理模型的模拟分析与实际资料应用试验,证明了基于地震数据流体替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替换 胶结砂岩模型 孔隙度 泥质含量 地震数据
下载PDF
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箕状断陷形成时代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振兰 王金铎 +3 位作者 季建清 韩文功 于建国 张新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 箕状断陷是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最主要的构造样式。利用野外剖面观察、室内地质剖面分析、地震剖面分析以及裂变径迹年代学等方法对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鲁西隆起的箕状断陷发育在本区沉积的最新地层官庄组沉积之后(即始新世以来),与距今42~38 Ma发生的蒙山抬升事件有关。济阳坳陷的箕状断陷形成时代为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大约为距今42~24.6Ma。由此可见,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箕状断陷的形成时代一致,均为距今42~24.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隆起 济阳坳陷 箕状断陷 形成时代 地震剖面分析 裂变径迹年代学
下载PDF
类比预测法在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升才 王毅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6-171,共6页
群体建筑物量大面广,为了简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工作,采用类比预测法对群体建筑物震害进行了预测。从城市建筑中选取具有典型破坏特征的建筑物作为样本,通过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建设年代、现状质量和用途作为震害影响因子进行震... 群体建筑物量大面广,为了简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工作,采用类比预测法对群体建筑物震害进行了预测。从城市建筑中选取具有典型破坏特征的建筑物作为样本,通过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建设年代、现状质量和用途作为震害影响因子进行震害类比预测。建立规划区内建筑物易损性矩阵。最后以宁德市为例,利用本文方法给出了宁德市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并对其震害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以及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建筑物 类比预测法 震害预测 样本库 宁德市
下载PDF
隐伏断裂的活动时代与影响带宽度分析——利用浅层地震和钻探资料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晓平 李德庆 +3 位作者 赵成斌 刘保金 孙振国 赵景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88-95,共8页
在现场实验探测的基础上 ,获得了最佳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参数 .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滤波、编辑切除、预测反褶积、初至时拟合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等技术 ,得到了高质量的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剖面 .利用地震剖面中反射波组信息、测线附近多个钻... 在现场实验探测的基础上 ,获得了最佳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参数 .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滤波、编辑切除、预测反褶积、初至时拟合静校正和速度分析等技术 ,得到了高质量的浅层地震反射探测剖面 .利用地震剖面中反射波组信息、测线附近多个钻孔的地层和新年代学资料 ,揭示出探测到的断层带上断点位于埋深 75~ 80m ,距今约 2 2万年的中更新世地层中 .从反射波组的连贯性、间断性、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和形态变化等特点 ,结合钻探地质剖面等资料 ,认识到断层带上断点的宽度为 1 0 0m .从反射波组的数量在剖面中的变化推测 ,隐伏断层陡坎的宽度为 2 0 0m ,它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早期是一条同沉积活动断层 ,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没有发生明显错断上覆地层的构造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反射 钻孔地质 地层断代 隐伏断层 断层活动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有关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景廉 曹正林 +1 位作者 闫存凤 王斌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6-468,共3页
通过分析沉积盆地中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的关系,指出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没有内在的、成因上的联系.由于沉降速度的大小、沉积成岩后期热液活动、沉积间断所造成的不整合面、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等因素,使这种关系通常有不确定性.文献[1... 通过分析沉积盆地中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的关系,指出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没有内在的、成因上的联系.由于沉降速度的大小、沉积成岩后期热液活动、沉积间断所造成的不整合面、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等因素,使这种关系通常有不确定性.文献[1]给出的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的关系式所计算的地层年龄、盆地基底年龄与实测年龄之间有很大的误差,这种计算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地层年龄 沉积盆地 地球物理定年
下载PDF
差分曲线关系与地震前兆数据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楠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
地震数据的观测是持续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些数据中隐藏着地震发生的前兆特征。科学地截取这些数据的有用片段,对数据进行合理地预处理,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来研究地震发生前的数量特征,用数学方法可以揭示地震... 地震数据的观测是持续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些数据中隐藏着地震发生的前兆特征。科学地截取这些数据的有用片段,对数据进行合理地预处理,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来研究地震发生前的数量特征,用数学方法可以揭示地震前兆的某些数据特征。利用已采集到西安2005年至2009年按小时观测的9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地震发生时刻点前一定范围内,不同阶的差分曲线相交或近似相交为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数据特征 主成分分析 差分 拟合曲线
下载PDF
全球地震各向异性数据汇编及相关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振添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0-1288,共9页
地震各向异性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之一,同时为岩石圈及其下部地幔在过去和现在相当长时间范围内的变形特征提供了关键性的约束.Schutt和Fouch及Wüstefeld等分别于2001和2009年对地震各向异性数据进行了汇... 地震各向异性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之一,同时为岩石圈及其下部地幔在过去和现在相当长时间范围内的变形特征提供了关键性的约束.Schutt和Fouch及Wüstefeld等分别于2001和2009年对地震各向异性数据进行了汇编.本文在此基础上,收集了最新的相关观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建库处理,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原始数据中关于地震震源深度和震级等方面的参数收集,这些地震各向异性的观测数据,基本覆盖了NUVEL-1A模型中除可可斯和斯科舍板块以外的13个板块.这些地震各向异性数据尽管来源不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给我们进行统一数据汇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很显然,作为基础数据,其汇编与统计分析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相关的研究工作已经表明,地震各向异性可以用来反映俯冲带流动场的主导因素,我们对这些汇编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也显示,地震各向异性与全球板块运动及应力场特征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尽管在板块与板块间的边界带,尤其是俯冲带地区,其相关性相对较差,这可能是由于板块俯冲机制的复杂性及上地幔中固态岩石层与软流层相对非定向流动的复杂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构造应力 地幔动力学 数据汇编
下载PDF
栟茶河断裂第四纪活动性最新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勤平 许汉刚 +5 位作者 张振亚 赵启光 孟科 杨浩 李丽梅 王金艳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6期9-11,共3页
栟茶河断裂是20世纪50年代石油部门在开展石油勘探时发现的。由于该断裂的隐伏性,很多地学家对该断裂的活动性提出了质疑。本着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们通过多层次、多波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以及新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栟... 栟茶河断裂是20世纪50年代石油部门在开展石油勘探时发现的。由于该断裂的隐伏性,很多地学家对该断裂的活动性提出了质疑。本着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们通过多层次、多波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以及新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栟茶河断裂的活动性展开调查。关于栟茶河断裂得出以下结论:(1)在浅地震有效探测深度范围内,栟茶河断裂并非单一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断层组成的断阶带,且断裂带宽度自SE往NW具收敛趋势;(2)证实了栟茶河断裂是走向NWW、视倾角约为60°~75°、上陡下缓的铲形正断层;(3)南支(F_(1-1))是主要、新活动明显的断面;(4)由南支(F_(1-1))断错中更新统顶部的黏土层,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栟茶河断裂 浅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新地质年代 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下载PDF
华北—东北地区震磁异常与日本强震对应关系
19
作者 孙澎涛 任俊峰 +2 位作者 焦成丽 孙贵成 张玉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选取2009—2014年华北—东北地区发生的12次中等地震,对该区8个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Z分量日变幅进行小波分析及合成计算,与日本海沟同期发生的12次M≥6.5强震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日本强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具有连带作用,... 选取2009—2014年华北—东北地区发生的12次中等地震,对该区8个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Z分量日变幅进行小波分析及合成计算,与日本海沟同期发生的12次M≥6.5强震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日本强震对中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具有连带作用,表现在:①日本强震发生前后,华北或东北地区均有M4—5地震出现,频次一般为1—3,间隔几天至5个月左右;②2011年3月10日日本M9.1地震后,华北、东北地区中等地震震级有所升高,其中东北地区由M4升至M5,距日本最近的中俄交界甚至出现M6.1地震,华北地区唐山老震区出现1次M4.8地震,震级接近5;③每次日本强震出现后几天至2个月内,8个地磁台地磁Z分量小波细节6阶合成曲线值均出现2—6个月高值异常,但幅度大小与强震震级无明显规律可循,而华北或东北地区中等地震一般在异常高值出现前后低值附近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变化 日变幅 小波分析 地震带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AP1000地震监测系统通道不确定度计算
20
作者 吴雄伟 韩瑞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18年第5期393-395,共3页
根据防城港AP1000地震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系统建模,结合核电厂厂区环境资料,计算系统各组件的不确定度,并给出系统合成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该分析结果可作为地震监测系统整定值设定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核电站 地震监测系统 不确定度 建模 环境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