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x Seismic Focus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Distribution:Analysis of the 2014 Ludian M_w6.1 Earthquake in Yunnan 被引量:3
1
作者 CHEN Xiaoli LIU Chungu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33-734,共2页
Objective The 2014 Ludian Mw6.1 earthquake in Yunnan occurred in a mountainous area with complex tectonics and topography, which caused serious damage as well as co-seismic landslides of an unusual large scale. Becau... Objective The 2014 Ludian Mw6.1 earthquake in Yunnan occurred in a mountainous area with complex tectonics and topography, which caused serious damage as well as co-seismic landslides of an unusual large scale. Because the suspected seismogenic faults on the surface,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at is the real causal fault or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this event. Actually, it may imply the complicity of the seismic source at depth.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 seismic landslides also exhibits some diffus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ease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ismic focus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seismic focus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 Distribution:Analysis of the 2014 Ludian M_w6.1 Earthquake in Yunnan
下载PDF
Compositional change of seismic event sequences in focal zones during prepa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被引量:1
2
作者 Artikov T U Ibragimov R S +2 位作者 Ibragimova T L Mirzayev M A Artikov M T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seismic event sequences in focal area in preparation period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been studied. Findings show that weak earthquake clustering in time increases in earlier stage of fo...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seismic event sequences in focal area in preparation period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been studied. Findings show that weak earthquake clustering in time increases in earlier stage of forming of focal area. However,spatial clustering of seismic events rises at the latest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ity structure focus of earthquake seismic regime earthquake forecast
下载PDF
河口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及设计地震动参数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国兴 金丹丹 +1 位作者 朱姣 李小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1736,共16页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的地震动聚集效应及盆地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盆地近地表土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特征,基岩突变处地震动聚集效应明显,盆地两侧产生较为显著的边缘效应;场地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显著;(2)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平时,场地卓越周期依次介于0.35-0.65 s、0.40-0.75 s和0.50-1.05 s之间;给出了盆地地表PGA(地表峰值加速度)、卓越周期均值等值线图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因子建议值,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amax(地震影响系数)与Tg(特征周期)明显大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取值;(3)盆地特殊位置地表地震动持时得到不同幅度增长,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4)该盆地对0.5-2.0 Hz频段基岩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比较显著,对小于0.2 Hz或大于2.5 Hz的基岩地震动,该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不明显;(5)福州城区及其邻近区域地震动放大效应普遍较大。大尺度二维非线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及土体非线性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盆地 非线性地震效应 聚集效应 边缘效应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持时 设计地震动参数
下载PDF
地面与井中观测条件下的微地震干涉逆时定位算法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晨龙 程玖兵 +1 位作者 尹陈 刘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84-3196,共13页
勘探和开发非常规油气藏已经成为国际油气工业界的新热点.由于这类油藏具有低渗透率的特点,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级压裂形成能够使烃类自由流动的裂隙.通过定位分析压裂过程中诱导的微地震震源能够帮助人们刻画裂缝属性(走向、密度等),... 勘探和开发非常规油气藏已经成为国际油气工业界的新热点.由于这类油藏具有低渗透率的特点,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级压裂形成能够使烃类自由流动的裂隙.通过定位分析压裂过程中诱导的微地震震源能够帮助人们刻画裂缝属性(走向、密度等),评价压裂效果,分析断裂模式,推定震源机制等.微地震定位可以采用波动方程逆时聚焦方法实现.由于微地震数据信噪比低,加之速度模型不准确、稀疏观测等诸多因素使得定位的精度大打折扣.本文将波动方程逆时聚焦定位原理与干涉"成像"原理相结合,探讨多源微地震信号的干涉逆时定位算法,尤其扩展该算法到三维多分量地面、井中以及井地联合观测条件下.通过理论合成数据与实际射孔资料的数值试验,展示了该微地震定位算法的精度优势与抗噪特点,并指出波场聚焦微地震定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定位 逆时聚焦 干涉成像 多分量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碗学俭 张松平 +3 位作者 孙德福 杨汝超 吴小延 郭立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5,12,共9页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是一种应用共聚焦理论(common focus point,CFP)进行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评价的方法,通过对检波点与震源点进行聚焦成像,进而分析观测系统聚焦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分析了三维观测系... 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是一种应用共聚焦理论(common focus point,CFP)进行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评价的方法,通过对检波点与震源点进行聚焦成像,进而分析观测系统聚焦成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分析了三维观测系统的面元大小、覆盖次数、排列长度、检波点远近等因素对聚焦分辨率和聚焦清晰度的影响,从整体上评价了观测系统聚焦性能,为采集的资料具有最佳叠前偏移成像效果提供了保证。马场实际资料处理分析结果与应用聚焦性能分析技术分析的结果十分吻合,说明三维观测系统聚焦性能分析技术是科学合理的,可以用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观测系统 聚焦性能 聚焦清晰度 聚焦分辨率
下载PDF
岩溶缝洞储集体地震聚焦成像与充填速度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世星 许凯 唐金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8-910,共13页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 岩溶缝洞储集体已成为中国西部海相油气藏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地震“串珠”状反射被认为是该类型储集体及其组合在地震成像剖面上最直接的识别与检测标志。常规地震时间和深度偏移成像处理,利用平滑平缓的均方根速度体或层速度体对缝洞反射进行偏移归位处理,虽经多轮次的偏移速度调整,但依然不能保证每一个“串珠”反射都能达到最佳的收敛与归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连续速度替换的地震聚焦成像技术,利用缝洞绕射归位对偏移速度的高敏感性,通过不同速度偏移归位时能量聚焦强度与绕射形态平直性,实现每一个缝洞储集体“串珠”反射部位最优偏移速度的准确检测。利用新的带有地层与每个缝洞建模的偏移速度模型,经偏移后每个缝洞体都取得最佳的收敛归位效果,同时获得缝洞等效偏移速度,模型与实际资料均展示其与钻探井的缝洞充填速度呈线性正相关。实际资料缝洞体的聚焦偏移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在整个三维数据体的每一个缝洞体“串珠”状反射上,不论是单个型“串珠”反射,还是组合型“串珠”反射,“串珠”能量明显增强、边界更加清晰、聚焦性更为突出,偏移速度相对低的“串珠”与钻探井钻遇的放空漏失、油气高产的有利缝洞储集体有极高吻合率,展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集体 “串珠”状反射 偏移速度替换 聚焦成像 缝洞反射能量 缝洞反射形态 缝洞充填速度 低速异常体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3D3C采集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苏萍 霍全明 +1 位作者 勾精为 程增庆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4,共4页
对目前三维三分量 (3D3C)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 ,利用聚焦射束分析技术 (CFP) ,提出了基于模型的 3D3C采集设计方法及其评价的参数。从模型出发的设计方法 ,能够使 3D3C的采集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 聚焦射束分析技术 采集设计 参数评价
下载PDF
灵活多面体搜索算法在多聚焦成像技术中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银河 Jürgen Mann 董桥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8-41,共4页
在现代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是改善资料质量最重要的一步。在叠加过程中,时差校正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算子。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叠加剖面,精确的时差校正公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多聚焦技术利用波场综合的聚焦参数的更新代替了传统的速度更新,... 在现代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是改善资料质量最重要的一步。在叠加过程中,时差校正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算子。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叠加剖面,精确的时差校正公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多聚焦技术利用波场综合的聚焦参数的更新代替了传统的速度更新,从而实现了多聚焦叠加并生成拟自激自收剖面。多聚焦时差校正公式在独立于地质构造模型和采集系统的情况下推导出来,其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近年来,灵活多面体搜索技术(FPS)被应用到多聚焦参数最优化中,虽然是比较稳健的搜索方法,但将其应用到多聚焦技术最优化问题中去,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基于此,文章将多聚焦参数对转换到多面体空间并线性化使之适应数值计算,并提出了初始值的获取方法以及算法终止的判别标准。实测数据的叠加结果表明:FPS很好地实现了多聚焦参数的最优化,较好地实现了共中心点(CMP)的"同相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 时差 自激自收 地震数据处理 聚焦 剖面 波场 多面体 参数 最优化
下载PDF
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成像效果量化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斌 宋智强 +2 位作者 段卫星 陈吴金 陶夏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2,1,共6页
依据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对称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充分性,定性分析观测系统各参数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设计观测系统。但目前这类方法尚未达到量化分析程度。本文使用双聚焦计算方法,基于克希霍夫积分偏... 依据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对称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充分性,定性分析观测系统各参数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设计观测系统。但目前这类方法尚未达到量化分析程度。本文使用双聚焦计算方法,基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计算原理,以观测系统双聚焦主瓣与最大旁瓣的比值作为成像效果量化分析指标,并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资料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及其参数的优选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观测系统 成像 量化分析 双聚焦
下载PDF
三维沉积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间接边界元法模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中宪 尚策 +1 位作者 王小燕 王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31,共21页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形状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和空间分布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具体规律受控于入射波频段.1随着盆地深度增大,盆地边缘面波发育更为充分,在较宽频段内均会出现显著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深盆地的放大区域集中于盆地中部.2圆形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效应最为显著,而狭长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作用相对较弱,高频情况下可在盆地内部形成多个聚焦区域.3不同波型入射下,盆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机制有所差异:P波入射下,竖向位移放大主要是由于盆地边缘面波由四周向中部汇聚所致;SV波入射下,边缘面波汇聚效应相对较弱,而当盆地较深时,底部透射体波和边缘面波易形成同相干涉从而显著放大地震动.按盆地内外介质波速比为1/2,P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频域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25和15,时域放大倍数约为4.0和3.7(雷克子波).4低频波入射下,位移从盆地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小,且浅层沉积盆地对地表位移幅值的放大作用不明显.5 P波和SV波的入射角度对盆地地震动放大幅值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边缘效应 地震波 散射 间接边界元法(IBEM) 聚焦效应
下载PDF
混合偏移技术在克深1号构造带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德珍 李亚林 +3 位作者 王肃 高志平 游文秀 蒲平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41,共3页
克深1号构造依据构造成因划分为盐上、盐下两个构造层,其主体构造部位盐下目的层反射能量弱,反射特征差,资料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难度较大。文章从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正演入手,讨论了复杂构造共中心点道集反射波不能同相叠加及建... 克深1号构造依据构造成因划分为盐上、盐下两个构造层,其主体构造部位盐下目的层反射能量弱,反射特征差,资料信噪比低,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难度较大。文章从复杂构造地质模型正演入手,讨论了复杂构造共中心点道集反射波不能同相叠加及建立在零偏移距假设条件下的叠后偏移技术难以获得精确归位的原因,认为这类地区资料的偏移处理应分叠前的部分偏移和叠后的剩余偏移两步进行,这确定了适应这类地区精确成像的叠前叠后混合偏移方法。对叠前叠后混合偏移处理中的速度模型建立、反射波聚焦、反射波归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叠前的部分偏移处理能部分降低了倾角、速度因素在共中心点叠加时带来的影响,得到了目的层更清晰的叠加成像;叠后用剩余速度场对叠前部分偏移的聚焦叠加结果进行叠后剩余偏移处理,较好解决了复杂构造反射波的准确归位。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偏移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查清克拉苏构造带目的层的构造形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构造带 地震数据 速度 地震偏移 反射波 聚焦 地震解释 偏移技术 偏移成像 后混合
下载PDF
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志国 许云 +1 位作者 范旭 郑鸿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0-22,共3页
在构造复杂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速度往往难以准确求取,本文在等效炮检距方法(EOM)基础上提出了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该方法无须预先知道任何速度信息,通过基于波阵面曲率的空间—时间域几何变换,将多个CMP道集变换成为单一的... 在构造复杂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叠加速度往往难以准确求取,本文在等效炮检距方法(EOM)基础上提出了共成像点道集(CIG)叠加方法。该方法无须预先知道任何速度信息,通过基于波阵面曲率的空间—时间域几何变换,将多个CMP道集变换成为单一的CIG共成像点道集。由于消除了界面倾角影响,其反射能量更聚焦,而且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得到提高。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天山地区正演构造模型和陆东地区实际二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成像点道集(CIG) 地震数据处理 等效炮检距几何变换 空间-时间域 能量聚焦 信噪比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准则的Wigner-Ville分布与微型古河道刻画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牛双晨 秦正晔 王贞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5-1186,共12页
针对窄细古河道精细刻画难题,利用最大熵准则增强Wigner-Ville分布的聚焦特性,在有效提升地震信号时频分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微型古河道识别新方法。基于最大熵功率谱与自回归模型(AR)功率谱等效的原理,首先利用Burg算法和Levinso... 针对窄细古河道精细刻画难题,利用最大熵准则增强Wigner-Ville分布的聚焦特性,在有效提升地震信号时频分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微型古河道识别新方法。基于最大熵功率谱与自回归模型(AR)功率谱等效的原理,首先利用Burg算法和Levinson-Durbin递推规则,求取AR模型的预测误差、自回归系数等参数;然后,在自相关函数一阶导数为0的条件下,计算地震信号的Wigner-Ville分布,获取微型古河道最大熵准则约束下的Wigner-Ville时频功率谱(MEWVD)。通过仿真地震信号和窄薄模型数值模拟信号实验分析,发现MEWVD既能有效避免Wigner-Ville分布的交叉项干扰,还能获得比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连续小波变换(CWT)等信号分析方法更加精准的频谱特征;同时,还证实了利用不同频率的MEWVD,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尺度的窄细古河道。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J_(2)s_(3)^(3-2)小层)气藏,准确地识别出宽度小于500 m、砂岩厚度小于35 m的窄细古河道的宽度、走向等空间信息,可为井位部署、水平井压裂选段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准则 WIGNER-VILLE分布 频谱聚焦性 高分辨 地震 河流相 窄细古河道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二维盆地聚焦效应研究
14
作者 田庄烨 《江苏建筑》 2021年第2期71-73,83,共4页
1994年Northridge地震和2001年Nisqually地震时,由于向斜基底对地震波的聚焦效应,造成了异常的破坏情况。文章介绍了基底界面的几何形状、沉积物速度和基底地形的深度对聚焦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无限介质中,一是当盆地的几何形... 1994年Northridge地震和2001年Nisqually地震时,由于向斜基底对地震波的聚焦效应,造成了异常的破坏情况。文章介绍了基底界面的几何形状、沉积物速度和基底地形的深度对聚焦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无限介质中,一是当盆地的几何形状为圆弧时,聚焦效应随着沉积物波速的增大而减弱。并且在固定弦长下,聚焦效应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弱。二是当盆地的几何形状为半椭圆时,聚焦的焦点在一定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构造 地震波传播 地震动放大 聚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