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dvances in earthquake monitoring I:Ongoing revolution of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Zefeng Li 《Earthquake Science》 202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Seismic network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last decade in terms of coverage density,data quality,and instrumental diversity.Moreover,revolutionary advances in ultra-dense seismic instruments,such as nodes and... Seismic network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last decade in terms of coverage density,data quality,and instrumental diversity.Moreover,revolutionary advances in ultra-dense seismic instruments,such as nodes and fiber-optic sensing technologies,have recently provided unprecedented high-resolution data for regional and local earthquake monitoring.Nodal arrays hav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asy installation and flexible apertures,but are limited in power efficiency and data storage and thus most suitable as temporary networks.Fiber-optic sensing techniques,including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can be operated in real time with an in-house power supply and connected data storage,thereby exhibiting the potential of becoming next-generation permanent networks.Fiber-optic sensing techniques offer a powerful way of filling the observation gap particularly in submarine environments.Despite thes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various challenges remain.First,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of fiber-optic sensing are still unclear.Second,it is challenging to construct software infrastructures to store,transfer,visualize,and process large amount of seismic data.Finally,innovative detection methods are required to exploit the potential of numerous channels.With improved knowledge about data characteristics,enhanced software infrastructures,and suitable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these innovations in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could profoundly impact observational seism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monitoring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dense array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下载PDF
Preface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rapid seismic instrumental intensity report
2
作者 Xing Jin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1期1-2,共2页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from May 12, 2008 Wenchuan Mw8.0 earthquake in China to March 11,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eastern Mw9.0 earthquake in Japan, the world witnessed catastrophic disasters caused by d...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from May 12, 2008 Wenchuan Mw8.0 earthquake in China to March 11, 2011 off the Pacific coast of Northeastern Mw9.0 earthquake in Japan, the world witnessed catastrophic disasters caused by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The earthquake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es in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ies in maximum possibilities, there were a lots of technologies had been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among them th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EEWS) and rapid seismic instrumental intensity report (RSIIP) are the two of th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ies for the purpose. They may be used to minimize property damage and loss of life and to aid emergency response after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face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rapid seismic instrumental intensity report
下载PDF
基于LSTM网络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山有 王博睿 +4 位作者 卢建旗 王傲 张海峰 谢志南 陶冬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99,共13页
烈度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产出.如何实现快速预测目标场址的地震烈度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模型(LSTM-Ⅰ).该模型以一个台... 烈度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产出.如何实现快速预测目标场址的地震烈度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模型(LSTM-Ⅰ).该模型以一个台站观测到地震动参数的时间序列特征为输入,实现动态预测该台站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选取了日本K-NET台网记录的102次地震的5103条强震加速度记录训练了神经网络,利用89次地震的3781条数据检验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准确率、漏报率以及误报率三个评价指标评价了LSTM-Ⅰ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采用P波触发后3 s的序列进行预测时,模型出现漏报的概率为46.78%,出现误报的概率为1.25%;当采用P波触发后10 s的序列进行预测时,模型出现漏报的概率大幅降低到17.6%,出现误报的概率降低到1.14%.结果表明LSTM-Ⅰ模型很好把握住了时间序列中蕴含的特征.进一步基于LSTM-Ⅰ模型评估了Ⅵ度下台站所能提供的预警时间.本文模型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与P-S波到时差接近,说明LSTM-Ⅰ模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时间序列特征 LSTM神经网络 仪器地震烈度 预测
下载PDF
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震后数据分析
4
作者 吴雄伟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范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5-990,共6页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 2023-08-23红沿河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成功记录到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的4.6级地震,这是我国首次完整记录到核电厂附近中强震数据。对该系统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时程信号波形回放表明,本次地震记录数据清晰完整,自由场数据峰值与地震衰减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符。系统7个监测点加速度峰值对比分析表明,核电厂厂房对地震加速度信号具有放大效应,放大系数与建筑物标高正相关。加速度峰值数据频谱分析结果显示,核电厂厂房地震响应数据的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10~20 Hz范围内,该范围内的地震加速度信号对厂房仍具有较大破坏性,这一结论与核电厂地震仪表准则NB/T 20076-2012中规定的地震触发频带(1~10 Hz)不符。鉴于我国核电厂地震仪表系统的地震触发滤波通频带设定范围为1~10 Hz,这一缺陷会降低地震仪表系统纵深安全防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地震仪表系统 地震响应 卓越频率
下载PDF
利用深度学习与物理特征预测仪器地震烈度
5
作者 郑周 林彬华 +6 位作者 金星 于伟恒 李军 韦永祥 王士成 李水龙 周施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2728,共17页
快速准确地预测记录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并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向潜在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警报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参数特征的算法,用于更可靠地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收集并处理了2001—2021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 快速准确地预测记录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并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向潜在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警报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参数特征的算法,用于更可靠地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收集并处理了2001—2021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仪台网记录的3386次地震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地震事件进行截取、基线校正、质量筛选等预处理,共得到25714条三通道地震波形.使用18000条地震记录(90%训练,10%验证)构建了一个窗长为3秒的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CNN-PP),并对7714条地震记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NN-PP模型在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单一特征参数方法.此外,离线震例测试结果显示,CNN-PP模型的报警成功率达到95.03%,没有出现误报情况,为解决地震预警仪器地震烈度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仪器地震烈度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物理参数特征
下载PDF
地震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及概率密度函数的计算及其Matlab实现
6
作者 刘庆华 鲁来玉 +3 位作者 常利军 李宗超 侯博文 谢佳兴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介绍了地震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及概率密度函数计算方法及涉及的一些概念,以台站实际数据为例,给出了应用Matlab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及其概率密度函数的程序算法,该方法直接输入文本格式数据,计算台基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以洛阳地震... 介绍了地震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及概率密度函数计算方法及涉及的一些概念,以台站实际数据为例,给出了应用Matlab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及其概率密度函数的程序算法,该方法直接输入文本格式数据,计算台基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以洛阳地震台24小时的连续波形记录为例,详细叙述了原始数据去仪器响应、计算功率谱密度、倍频程计算和噪声功率谱密度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实现的全过程。该方法编程简单,适用于单台噪声水平评估,在野外台站的快速勘选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噪声功率谱 噪声概率密度函数 倍频程 仪器响应
下载PDF
多类型地震仪器联合采集技术在复杂区的应用与展望
7
作者 夏颖 甘志强 +2 位作者 杨茂君 黄磊 刘一帆 《物探装备》 2024年第3期141-146,15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内各探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复杂地表、复杂地下地质目标的技术攻关,而以“两宽一高”为特征的大道数高精度物探技术是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勘探作业过程中,由于实时带道能力、复杂地表适应性差等方...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国内各探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复杂地表、复杂地下地质目标的技术攻关,而以“两宽一高”为特征的大道数高精度物探技术是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勘探作业过程中,由于实时带道能力、复杂地表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限制,传统有线地震仪器已无法满足大道数、高效率和高质量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新近出现的无缆式地震仪器采用的自主采集、数据本地存储工作方式可不受实时采集道数的限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复杂地表区的排列布设难度大的问题,但无法实现采集数据的现场实时下载和质控,数据交付相对滞后。为突破传统使用单一类型地震仪器带来的效率和质量瓶颈,本文给出基于卫星授时的多类型地震仪器联合采集技术的工作原理、作业流程和技术关键点,并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探区的某项目为例阐述该勘探作业新方式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效果。最后,结合地震勘探需求对多类型地震仪器联合采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地震仪器 联合采集 复杂区 卫星授时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参数的烈度评定标准对比研究——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8
作者 夏坤 肖雪 +2 位作者 董林 吴平川 崔赞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0-968,共9页
地震动参数是评定地震时地震烈度的参考依据,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缺乏某些地震灾害判别现象的地区,地震动参数就成为非常有效的判别标准之一。对岷漳地震震区及周边获取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和计算分析,得到水平向、三分向... 地震动参数是评定地震时地震烈度的参考依据,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缺乏某些地震灾害判别现象的地区,地震动参数就成为非常有效的判别标准之一。对岷漳地震震区及周边获取的地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和计算分析,得到水平向、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值;分别开展基于水平向地震动参数、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的烈度评定;探讨三种烈度评定方法对烈度评定结果的影响规律,从地震动参数定量参考指标角度验证现行地震烈度表与原有烈度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基于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的评定过程更为规范,结果更加具体和准确;基于三分向合成地震动参数和地震仪器烈度的烈度评定结果与实际宏观地震烈度符合良好,相差±1度以内的占比55%,相差±2度以内的占比91%,完全吻合率较之水平向地震动参数的烈度评定结果提高了18%。研究对于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定地震烈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评定 地震动参数 仪器地震烈度 宏观地震烈度 岷漳地震
下载PDF
地震水温观测仪器热迟滞性、漏热效应和仪器漂移实验研究
9
作者 明晓冉 田兴宇 +3 位作者 王忠彪 李文一 邓董建 生迪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4-770,共7页
参照IEC 60751和ASTM E644-11国际标准,在0~100℃、0~70℃和0~50℃温度范围对石英晶体型、铂电阻型和热敏电阻型地震水温观测仪器(简称测温仪)开展热迟滞性研究,明确局浸法校准漏热效应,分析两者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并查明仪器漂移特... 参照IEC 60751和ASTM E644-11国际标准,在0~100℃、0~70℃和0~50℃温度范围对石英晶体型、铂电阻型和热敏电阻型地震水温观测仪器(简称测温仪)开展热迟滞性研究,明确局浸法校准漏热效应,分析两者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并查明仪器漂移特征。结果表明,测温仪热迟滞性随着测量点温度降低而减小,最大值为0.025 5℃(铂电阻型,50℃测量点);在相同测量点,石英晶体型测温仪的热迟滞性小于铂电阻型和热敏电阻型。采用局浸法校准时,感温元件的浸没深度应不小于30 cm,漏热效应最大值约为0.01℃(100℃测量点)。热迟滞分量对铂电阻型测温仪测量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约60.7%),石英晶体型测温仪则表现出最佳的测量准确度。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仪器漂移测量结果接近,极差仅为0.000 3℃/24 h。未来可通过替换感温元件、优化设计、提升工艺和使用大深度恒温槽、保温装置、修正公式等方法提高仪器稳定性,减小校准漏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水温观测仪器 热迟滞性 漏热效应 仪器漂移 测量不确定度
下载PDF
便携式节点仪器维修工具套装的研究与探讨
10
作者 张亚梅 党卫中 +2 位作者 刘昊 吴伟 侯建军 《物探装备》 202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两宽一高”采集技术的普及催生了超大道数施工,国内很多勘探项目已实现了数万道采集。为了采集项目的高效运行,如何实现节点仪器维修工具快速转场以及更方便地辅助节点设备的维修、保养,成为本次研究的主题。本文对便携式节点仪器维... “两宽一高”采集技术的普及催生了超大道数施工,国内很多勘探项目已实现了数万道采集。为了采集项目的高效运行,如何实现节点仪器维修工具快速转场以及更方便地辅助节点设备的维修、保养,成为本次研究的主题。本文对便携式节点仪器维修工具套装的设计给予初步探究,并基于有限元计算在跌落条件下对设计的工具套装进行机械性能校核。通过合理、统一的节点仪器维修工具管理,可以避免携带、运输过程中工具损坏及丢失,让节点维修过程更便携、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仪器 工具套装设计 有限元计 校核计算
下载PDF
节点采集模式下有关质控方式的探讨
11
作者 陈敬国 李景叶 +2 位作者 蔡敏贵 邓志文 王晓东 《物探装备》 202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随着油气勘探向着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勘探作业发展,有线仪器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高效采集的需求,节点仪器已逐渐替代其成为新一代核心采集装备并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相比于有线仪器,节点仪器最明显的区别是其采集数据... 随着油气勘探向着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勘探作业发展,有线仪器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高效采集的需求,节点仪器已逐渐替代其成为新一代核心采集装备并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相比于有线仪器,节点仪器最明显的区别是其采集数据后集中下载处理,无法实现有线仪器的实时采集处理以及质控。因此,节点仪器在采集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就目前主流节点仪器在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仪器 有线仪器 地震采集 质控方式
下载PDF
地震前兆仪器自动实时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白亚东 周亚 +1 位作者 刘哲 郑立夫 《内陆地震》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解决台站不同仪器的全自动实时监测和观测资料汇总的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地震前兆仪器自动实时监测软件-SMS地震仪器运行监测报警系统。基于MATLAB语言对数据处理的优势,结合FTP传输协议和GUI图形界面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 为解决台站不同仪器的全自动实时监测和观测资料汇总的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地震前兆仪器自动实时监测软件-SMS地震仪器运行监测报警系统。基于MATLAB语言对数据处理的优势,结合FTP传输协议和GUI图形界面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实现对观测仪器运行状态及阈值报警、数据备份另存、实时绘图显示等功能。同时该软件操作设置简单,可移植性高,交互性良好,已经在张家口附近多个地震台站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仪器 实时 监测 MATLAB语言
下载PDF
浅谈SEG地震数据极性
13
作者 宋立辉 杨曦 +2 位作者 李超 封召鹏 任宜林 《物探装备》 2024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美国SEG协会将地震记录的极性定义为SEG极性和SEG反极性,以确保野外原始记录的一致性。在地震勘探项目中,油公司通常在开展前明确仪器、震源以及地震道数据的极性要求。极性错误可能导致重大的质量问题,因此,在项目启动审计、日常设备... 美国SEG协会将地震记录的极性定义为SEG极性和SEG反极性,以确保野外原始记录的一致性。在地震勘探项目中,油公司通常在开展前明确仪器、震源以及地震道数据的极性要求。极性错误可能导致重大的质量问题,因此,在项目启动审计、日常设备检验以及更换相关采集设备部件后,特别关注极性测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野外地震采集项目为背景,以Sercel系统为例,利用第三方测试软件Testif-i进行检验,对SEG极性进行详细解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防范极性问题,避免因此引发质量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G极性约定 地震数据极性 震源极性 仪器极性 极性翻转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purpose Timing Instrument Based on BDS
14
作者 Yang Feng Ding Xinjuan +1 位作者 Li Xiaodong Li Jinx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2期282-288,共7页
With th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 of clock source accuracy for seismic data servers and equipment,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urpose timing system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seismic industry. We have developed low-... With th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 of clock source accuracy for seismic data servers and equipment,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urpose timing system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seismic industry. We have developed low-cost timing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arthquake industry situation. This set of timing equipment can provide a unified solution to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different earthquake instruments with different timing precision dem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BDS Clock source seismic instrument Timing services
下载PDF
三代核电仪控设备的抗震试验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李文伟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三代核电仪控设备的抗震性能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三代核电仪控设备的抗震性能研究,明确抗震试验的前提条件、试验要求、试验步骤、阻尼比与验证过程,对各项试验技术进行了创新,全面优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试验结果的... 三代核电仪控设备的抗震性能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三代核电仪控设备的抗震性能研究,明确抗震试验的前提条件、试验要求、试验步骤、阻尼比与验证过程,对各项试验技术进行了创新,全面优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实验研究中,严格按照试验标准,采用精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核电 仪控设备 抗震试验
下载PDF
Petroleum Instrument Development in China 被引量:1
16
作者 He Guoxin(Xi’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strument Complex, CNPO) 《China Oil & Gas》 CAS 1998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Petro-instrument seismic GEOPHONE LOGGING DRILLING
下载PDF
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 based on MEMS sensors
17
作者 Zhen-xuan Zou Ming Zhang +3 位作者 Xu-dong He Sheng-fa Lin Zheng-yao Dong Kan Sun 《Earthquake Science》 2019年第3期179-185,共7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nsor monitoring network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to Zhejiang province.In the Wenzhou Shanxi reservoir and other areas,MEMS and tradi...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nsor monitoring network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to Zhejiang province.In the Wenzhou Shanxi reservoir and other areas,MEMS and traditional intensity-monitoring instruments have been deployed with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to implement hybrid networking.The low-cost MEMS network can continuously monitor areas at high risk of earthquakes at a high resolution.Moreover,it can quickly collect the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s and records of the near-field accele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It can be also used to rapidly generate earthquake intensity reports and provide early warning of earthquakes.We used the MEMS sensors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6,and it has helpe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instruments since th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sensor seismic intensity instrument hybrid networking rapid intensity reports early warning
下载PDF
MEMS地震烈度仪在结构地震反应观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泉 李继龙 +3 位作者 陶冬旺 马强 解全才 杨剑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共8页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常时和震时结构反应记录,是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和震害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019年,云南大理建设了一个由8个地震烈度仪测点组成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每台烈度仪内置一个3分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常时和震时结构反应记录,是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和震害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019年,云南大理建设了一个由8个地震烈度仪测点组成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每台烈度仪内置一个3分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加速度计。通过标准振动台检测,确定台阵配备的烈度仪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和线性度误差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台阵于2021年5月获得了大理漾濞地震序列的多次结构地震反应记录,本文选取其中3次M_(S)3.0~M_(S)3.2级地震,分析了观测记录的加速度时程、傅里叶幅值谱和信噪比等数据,由结果可知:该台阵可较好地记录幅值≥0.5 cm/s^(2)、频带1.0~39.0Hz的振动信号,对于近场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漾濞地震 结构地震反应观测 地震烈度仪 标准振动台
下载PDF
M_(S)≥6.0地震引起的永安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旭瑜 陈祥开 +1 位作者 秦双龙 林加宝 《华南地震》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利用永安井秒采样水位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与CMG-3ESPC-60地震计比较,对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响应能力、地震波加载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秒采样水位仪也可记录到地震体波(P波、S波)和面波R,面波频散现象清晰,较好反映地震... 利用永安井秒采样水位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与CMG-3ESPC-60地震计比较,对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响应能力、地震波加载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秒采样水位仪也可记录到地震体波(P波、S波)和面波R,面波频散现象清晰,较好反映地震波作用过程及震源破裂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井水位对近场地震和远场地震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其同震响应能力与震级、震中距无必然联系;同CMG-3ESPC-60地震计相比,二者都存在明显周期信号,面波频段波幅变化最大,为主要中心频率,与CMG-3ESPC-60地震计速度值积分振幅谱谱形态一致,也具有较宽频带,但低于CMG-3ESPC-60地震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秒采样水位仪 井水位 地震波 同震响应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的仪器地震烈度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翠翠 杨淑娟 许卫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9-986,共8页
仪器地震烈度是指由仪器的观测记录计算而来的地震动强度,能直观反映地震的影响程度。建立高效准确的仪器地震烈度评估模型,在防震减灾和烈度速报中有着重要意义。以汶川地震的地震动记录以及与其对应的宏观调查烈度作为数据源,通过灰... 仪器地震烈度是指由仪器的观测记录计算而来的地震动强度,能直观反映地震的影响程度。建立高效准确的仪器地震烈度评估模型,在防震减灾和烈度速报中有着重要意义。以汶川地震的地震动记录以及与其对应的宏观调查烈度作为数据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17种地震动参数与宏观调查烈度的关联程度。以与宏观烈度关联系数较高的谱烈度、累计绝对速度、均方根加速度等参数为模型的输入层,宏观烈度为输出层,网络迭代次数为1000,损失函数选择均方误差,指标函数选择平均绝对误差,优化算法选择适应性矩估计,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机的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最后利用芦山地震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误差率较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地震烈度 地震动参数 灰色关联分析 多层感知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