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past mining on public safety:seismicity in area of flooded abandoned coal Gardanne mine,Fr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Dalija Namjesnik Jannes Kinscher +1 位作者 Isabelle Contrucci Emmanuelle Kl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past mining on public safety.It emphasizes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nduced seismic hazard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 post-mining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legislations,as many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past mining on public safety.It emphasizes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nduced seismic hazard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 post-mining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legislations,as many mining sites are located in proximity to populated areas.Due to many challenges and complexity of the post-mining environments,induced seismic hazard nowaday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However,the return experience of several post-mining sites in recent decades have shown us that the mine flooding and/or degradation of mining works can lead to the stress perturbations,inducing the seismicity and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geological faults.Hence,it is important to advance the seismic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f seismicity in flooded post-mining districts.As the number of mine closures worldwide is rising,it can be expected that flooding induced reactiv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faults becomes a more often observed phenomenon.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of the abandoned flooded coal mine of Gardanne in France,which has been experiencing post-mining seismicity problems since its closure in 2010.We show the results of a recent study of seismic multiplets and clustering of seismic events,as well as their spatio-temporal activity compared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These results provide us new insights as well as lead to raising new questions on seismic sources and triggering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ining seismicity seismic origin seismic hazard MULTIPLETS CLUSTERS
下载PDF
Simplified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ergodic spatially correlated seismic ground motion
2
作者 高玉峰 吴勇信 黎冰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1年第10期1297-1314,共18页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ergodic spatially correlated seismic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mmonly used original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 To represent the correlation in the grou...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ergodic spatially correlated seismic ground mo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mmonly used original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 To represent the correlation in the ground motion, the phase angles are given by explicit terms with a clear physical meaning. By these explicit terms,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convert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cross-spectral matrix in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real incoherence coefficient matrix. Double-indexing frequencies are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ergodic seismic ground motion, and the ergodic feature of the improv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theoretically. Subsequently, an explicit solution of the elements of the lower triangular matrix under the Cholesky decomposition is given. With this explicit solution, the improved method is simplified, and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greatly by avoiding the repetitive Cholesky decomposition of the cross-spectral matrix in each frequency step.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shows the good characteristic of the improv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ground motion original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ERGODIC doubleindexing frequency incoherency coefficient matrix analytical solution
下载PDF
水的临界奇异性致震说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宝群 高海东 +3 位作者 王运 李满根 白丽红 孙占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通过大量的地震现象总结和地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得知地震的共性主要有:具分带性及与断裂相关性,有多震层,震区深部常有高导低速层,与水关系密切,主震时短具突变性,部分动植物生长异常,地形地貌变化,出现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气象等异... 通过大量的地震现象总结和地震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得知地震的共性主要有:具分带性及与断裂相关性,有多震层,震区深部常有高导低速层,与水关系密切,主震时短具突变性,部分动植物生长异常,地形地貌变化,出现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气象等异常。这些特征总体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与断裂相关,断裂的形成又是岩石性质与力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二是与水相关。主要从断裂降压与水相变两个方面研究,进一步完善岩石圈中断裂降压与水二级相变时临界奇性耦合触发地震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的临界奇异性致震说。(1)由于脆、韧性断裂(或带)降压和聚水,致使地壳和上地幔局部区域的压力下降和温度上升,使温度和压力同时达到水的临界值,从而引发水的二级相变。(2)在临界点处的水二级相变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奇异性突变,特别是水对固相溶解行为的奇异突变行为,使得地壳和上地幔局部的力学性质突变减弱;同时,二级相变时水CV的突变趋于无穷大,据Mie-Grüneisen公式热压(即热应力)趋于无穷大。断裂降压,造成岩石圈局部温压同时达到水的临界值,水发生二级相变,从而至少在以上两方面的作用下,引发局部水热爆炸而触发地震。(3)地震震级与水发生二级相变时的断裂局部聚水量呈正相关。(4)水临界奇异性会导致许多物理化学性质突变,是地震时各种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动植物生长、气象等异常的根源,也是地震监测的主要指标。(5)初步讨论了地震与热液成矿、油气形成等地质作用之间的关联。(6)这个地震成因理论主要用于壳内强震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奇异性 二级相变 突变 降压 地震成因
下载PDF
中蒙弧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其地球动力学成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胥广银 汪素云 +3 位作者 环文林 吴清 高阿甲 S.Dembere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72-2385,共14页
应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天体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合作编制的蒙古国及邻区M≥3.5的地震目录,研究了中蒙弧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与中国大陆的"南北地震带"相对应,研究区地震总体分布大致以107°... 应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天体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合作编制的蒙古国及邻区M≥3.5的地震目录,研究了中蒙弧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与中国大陆的"南北地震带"相对应,研究区地震总体分布大致以107°E为界,呈现西强东弱的特点,7级以上的强震集中于贝加尔湖、萨彦、阿尔泰以及天山地区,107°E以东,除纬度40°线附近(燕山地震带)地震较集中且强度大之外,其它地区地震稀少,强度也低.通过断层的野外调查和本地区震源机制解,进一步研究了该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的构造应力场及地球动力学成因.研究区大部份地震都是走滑型断层活动的地震.逆断层活动的地震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天山地区和中蒙边境一带的阿尔泰山地区,正断层活动的地震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裂谷带,走滑兼倾滑断层活动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部地区.研究区域内的大部份地区主压应力轴(P)的倾角都小于30°,为水平或近水平的构造应力场,自西向东主压应力轴的走向从近南一北方向逐渐转为北东一南西方向.断层的野外调查、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表明,中蒙弧地区主要来自西南面的印度洋板块向北偏东方向的碰撞挤压,通过青藏高原传递到本区,来自东面太平洋板块的影响已较微弱,这是研究区地震活动西强东弱、8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西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弧 地震活动性 地球动力学成因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下方地幔转换带中滞留的俯冲太平洋板块存在空缺吗? 被引量:27
5
作者 雷建设 赵大鹏 +4 位作者 徐义刚 樊祺诚 米琦 杜沫霏 鲁明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2,共10页
针对近年来长白山火山下方地幔转换带中是否存在低波速异常指示的太平洋板块"空缺"而引起的不同科学认识的热烈辩论,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的体波成像结果。使用相对走时残差的远震体波成像结果显示,长白山火... 针对近年来长白山火山下方地幔转换带中是否存在低波速异常指示的太平洋板块"空缺"而引起的不同科学认识的热烈辩论,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的体波成像结果。使用相对走时残差的远震体波成像结果显示,长白山火山以西地幔转换带中存在低波速异常指示的太平洋板块"空缺";而使用绝对走时残差的区域成像和全球成像结果,尽管展示出长白山火山以西比以东略低的波速异常,但长白山火山以东至我国东北重力梯度带区域下方的地幔转换带均展示出明显的连续的高波速异常。在接收函数分析时,如果以全球平均值660km而非我国东北地区平均值670km作为基准,来分析660km间断面是抬升还是下沉;以全球平均值250km而非我国东北地区平均值260km作为基准,来分析地幔转换带是增厚还是减薄的话,则可以得到长白山火山以东至我国东北重力梯度带区域660km间断面下沉与地幔转换带增厚的认识。这种与绝对走时残差成像结果展示的地幔转换带为连续的高波速异常结果相一致的结果,说明太平洋板块俯冲前缘已由日本海沟抵达我国东北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交界处。结合高温高压实验、数值模拟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本文并不支持长白山火山以西的地幔转换带存在低波速异常指示的板块"空缺"和地幔转换带"减薄"的认识。长白山火山的深部起源与太平洋板块深俯冲至我国东北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交界处形成的"大地幔楔"结构动力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 深部起源 地震层析成像 接收函数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活动及其动力成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松建 郑师春 +1 位作者 林琛 张颖 《华南地震》 2010年第3期53-62,共10页
根据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将水库诱发地震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等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考证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强烈有感地震,得出以下认识:①库区三个阶段地震动力... 根据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将水库诱发地震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等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考证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强烈有感地震,得出以下认识:①库区三个阶段地震动力成因各不相同,第一阶段主要是水库蓄水引发的初始应力释放,第二阶段地震动力来自东南方向,第三阶段地震动力来自西北方向。②水库诱发地震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有感地震,震中区将成为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整释放的"窗口",因此应加强水口库区的地震监测与防御。③在讨论福建地区地震动力成因时,不能只强调来自台湾岛弧碰撞对福建地区地震的控制作用,而忽略来自喜马拉雅碰撞带对福建地区的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地震成因 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水口水库
下载PDF
NLLoc定位方法在福建地区的适用性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丽娜 张红才 +3 位作者 巫立华 段刚 戴丽金 廖诗荣 《华南地震》 2021年第1期34-43,共10页
利用非线性定位方法NLLoc,对22次人工定点爆破事件和88次福建仙游震群序列M≥1.5级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并与福建台网日常定位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了NLLoc方法在台网日常业务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NLLoc算法无论是人工爆破还是... 利用非线性定位方法NLLoc,对22次人工定点爆破事件和88次福建仙游震群序列M≥1.5级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并与福建台网日常定位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了NLLoc方法在台网日常业务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NLLoc算法无论是人工爆破还是天然地震,其定位结果在发震时刻误差、震中误差和震源深度误差等方面都优于现有定位方法结果,尤其是在震源深度确定方面NLLoc算法优势明显。该方法定位仙游序列活动初期深度较浅与CAP反演2012年4月15日M_(L) 4.1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致,地震序列活动中后期深度均值略小于理论估值;而正式目录的地震序列活动初期深度较深,震源深度差值较大,地震序列活动中期深度均值大于理论估值。NLLoc方法可用于台网日常地震定位,且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震源深度测定问题,提高地震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Loc方法 地震定位 发震时刻误差 震中误差 深度误差
下载PDF
发震时间的指数分布、Gamma分布和Weibull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龚平 曾心传 严尊国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2期43-50,共8页
从理论上讨论了地震发生时间研究中常见的指数分布、Gamma分布和 Weibull分布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特征。同时 ,对工程地震和地震预报中常见的危险函数所反映的地震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了指数分布、Gamma分布所反映... 从理论上讨论了地震发生时间研究中常见的指数分布、Gamma分布和 Weibull分布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特征。同时 ,对工程地震和地震预报中常见的危险函数所反映的地震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了指数分布、Gamma分布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内涵及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 (M>4 .7)进行了分时段齐次统计的示范实例化分析 ,结果表明 :对地震序列分时段齐次化统计能表述地震发生的不均匀现象 ,且处理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时间 指数分布 Gammaw分布 WEIBULL分布 地震序列特征
下载PDF
各态历经的地震动空间场的简化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玉峰 吴勇信 黎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08-1225,共18页
基于地震动空间场模拟中运用较广泛的原型谱表示法,给出了一种各态历经地震动空间场的模拟公式.首先给出原型谱表示法中体现任意两点间相关性的相位角的具体表达式,使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从而使得对复功率谱矩阵的Cholesky分解转化为... 基于地震动空间场模拟中运用较广泛的原型谱表示法,给出了一种各态历经地震动空间场的模拟公式.首先给出原型谱表示法中体现任意两点间相关性的相位角的具体表达式,使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从而使得对复功率谱矩阵的Cholesky分解转化为对实数域内的相干函数矩阵的Cholesky分解,提高了合成效率.同时还在模拟公式中引入了双索引频率,以使得模拟公式具有均值与相关函数(自/互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各态历经性,还对其各态历经性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明,证明了当所模拟的各点地震动时间序列取一个周期时,其均值与相关函数的各态历经性.为进一步提高模拟效率,还给出了特定条件下,相干函数矩阵Cholesky分解后下三角矩阵中各元素的解析解,使得在合成中可以避免反复地在各频率下对相干函数矩阵进行Cholesky分解,从而实现了对模拟模型的简化.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模拟实例,对改进前后模拟的地震动场进行比较,以说明改进后公式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场 原型谱表示法 各态历经 双索引频率 相干函数矩阵 解析解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因果岸地裂缝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军 陈光明 +3 位作者 王晓梅 何黄生 徐小连 吴加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19,123,共4页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数据包含丰富的三维地质信息,它保存了受地裂缝灾害影响而改变的地层结构、地球物理场信息变化的各类特征。本文利用因果岸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分析了该区地裂缝的成因,对控制其形成的三个内因———粘弹性地层、古潜山...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数据包含丰富的三维地质信息,它保存了受地裂缝灾害影响而改变的地层结构、地球物理场信息变化的各类特征。本文利用因果岸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分析了该区地裂缝的成因,对控制其形成的三个内因———粘弹性地层、古潜山起伏形态及含水砂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化分析,为地裂缝灾害易发区预测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成因 三维地震资料 无锡因果岸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三维速度结构与火山起源的深部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峣 张贵宾 +2 位作者 江国明 索奎 姚永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5-265,共11页
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107个台站接收到的245个远震事件和67个近震事件所产生的数据,采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深至700km的三维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浅部的速度结构与地表的构造单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2)10... 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107个台站接收到的245个远震事件和67个近震事件所产生的数据,采用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深至700km的三维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浅部的速度结构与地表的构造单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2)100~200km的深度出现两处明显的高速异常,走向与断裂相同,该高速异常的形成与断裂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3)太平洋板块已经俯冲到火山地区的下方,部分板块虽然已经超过了660km的不连续面,但板块仍滞留在地幔过渡带中,并没有穿透该不连续面;(4)地幔过渡带内上涌的热物质从太平洋板块顶部一直延伸到火山底部,可能对火山的起源造成影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东北地区火山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地幔过渡带内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太平洋板块 热物质上涌 火山起源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文采 张春贺 朱光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0-384,共15页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 变质岩区 大陆科学钻探 反射体来源 标定地震信号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湖北秭归罗圈荒微震群的成因及其类型鉴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丽芬 姚运生 +2 位作者 吴海波 王墩 申学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2007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在湖北秭归罗圈荒地区发生了一次微震群活动,其中最大为10月7日的ML2.9地震。震群的宏观震中位于郭家坝镇黄泥滩一带,极震区较小、地震波衰减较快,反映出该微震群的浅源特点。对该区及附近的天然地震和水库地震... 2007年9月22日至10月18日在湖北秭归罗圈荒地区发生了一次微震群活动,其中最大为10月7日的ML2.9地震。震群的宏观震中位于郭家坝镇黄泥滩一带,极震区较小、地震波衰减较快,反映出该微震群的浅源特点。对该区及附近的天然地震和水库地震的波形、波谱特征以及拐角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罗圈荒微震群与天然地震及水库地震有较明显差异,综合判定该微震群为矿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因 微震群 地震波谱 地震类型鉴别 湖北
下载PDF
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多层次跟踪法在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秀薇 《华南地震》 1999年第2期13-19,共7页
利用多层次跟踪法, 对80 年代以来华南及沿海地区发生的9 次大于 M S50 级和2 次陆区接近 M S50 级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了系统验证。在11 个震例中预测时段正确的有: 中期10 个、短期5 个和短临2 个,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发震时刻 地下流体 华南地区
下载PDF
浅层土体中波速特征及纵横波联合探测的方法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旭 《高原地震》 1993年第4期48-55,共8页
本文介绍了锤击震源及板状震源的特性;较详细地论述了浅层土体中纵横波速度随含水量变化的特征。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浅层土体 锤击震源 板状震源 波速
下载PDF
新疆及其邻区的地震窗前兆与短期地震预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敖雪明 王桂岭 《内陆地震》 199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根据新疆及毗邻的独联体部分国家区域台网微震观测记录,通过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22个具有较高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较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窗小震月频度的前兆特征及其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新疆与独联体科技合... 根据新疆及毗邻的独联体部分国家区域台网微震观测记录,通过普查与统计检验,筛选出22个具有较高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较系统地研究了地震窗小震月频度的前兆特征及其用于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着重介绍了近两年新疆与独联体科技合作的最新成果,同时给出若干成功预报震例,并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地震窗
下载PDF
应用三维地震属性识别春光油田原始油水界面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学忠 刘传虎 王建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7-48,52,共3页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排2油藏开发前期,以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为手段,利用油层和水层地震振幅能差异性识别原始油水界面,与开发井验证结果基本吻合。区域内推广应用可靠性高,储量计算准确,油藏产量稳步上升,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指标创...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排2油藏开发前期,以三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为手段,利用油层和水层地震振幅能差异性识别原始油水界面,与开发井验证结果基本吻合。区域内推广应用可靠性高,储量计算准确,油藏产量稳步上升,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指标创国内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油水界面 三维地震 地震属性 地震振幅 探明储量 春光油田
下载PDF
关于岩浆活动在地震过程中的作用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武英 吴建华 +1 位作者 郭永霞 龙军华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我们过去研究唐山和海城地震的基础上,讨论了地壳内岩浆上而与地震前兆、震后效应及其它一些地震现象的关系,认为岩浆的上涌力、热的发散及气体的逸出.是引起地震前兆及其它地发现象的原因,地震过程与岩浆上涌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岩浆活动 地震过程 侵入作用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地震成因及预测预报
19
作者 张云霞 张设华 《教学与科技》 2008年第4期48-52,共5页
本文从地球的结构、地震类型、地震分布规律出发,探讨了地震形成的原因尤其是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和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进行了分析,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今后国家和各级地震部门及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预测预报和避震方面要... 本文从地球的结构、地震类型、地震分布规律出发,探讨了地震形成的原因尤其是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和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进行了分析,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今后国家和各级地震部门及地震工作者在地震预测预报和避震方面要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成因 预测预报 避震
下载PDF
利用NLLoc方法对新疆精河地震的定位研究
20
作者 张丽娜 巫立华 +1 位作者 段刚 戴丽金 《华南地震》 2021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利用非线性定位方法NLLoc,对新疆精河地区2017年8月9日至9月30日期间M≥3.0级的22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NLLoc方法在速度模型复杂的新疆地区定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NLLoc方法重定位... 利用非线性定位方法NLLoc,对新疆精河地区2017年8月9日至9月30日期间M≥3.0级的22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NLLoc方法在速度模型复杂的新疆地区定位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NLLoc方法重定位新疆精河地震事件中,在发震时刻、震中方面误差较小,满足定位精度要求,但深度值上相差较大。NLLoc方法定位结果相对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14~21 km,与CAP反演的深度分布为12-21 km,平均深度17 km,主震的震源深度21 km结果相符合,且与新疆地区的平均震源深度21±10 km和北天山地震带的平均震源深度19 km的结论相符。结果显示:NLLoc方法可用于地壳速度结构变化大、分布复杂地区的新疆地震定位,且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震源深度测定问题,提高地震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Loc 地震定位 新疆精河 发震时刻误差 震中误差 深度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