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InSAR的怀来台定点形变群体异常机理分析
1
作者 高晨 马广庆 +3 位作者 王晓山 屈曼 马栋 陈建国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以怀来台为例,联合定点形变仪器观测结果和PS-InSAR技术监测结果,研究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怀来台定点形变仪器群体观测异常发生的机理。结果显示:怀来台所在区域地面沉降中心位于义合堡村的抽水井;地面沉降起始时间和定点形变仪器观... 以怀来台为例,联合定点形变仪器观测结果和PS-InSAR技术监测结果,研究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怀来台定点形变仪器群体观测异常发生的机理。结果显示:怀来台所在区域地面沉降中心位于义合堡村的抽水井;地面沉降起始时间和定点形变仪器观测数据出现群体异常时间与义合堡村供热抽水井在供暖期抽取地下水的时间同步。综上认为在供暖期内义合堡村用于供热的抽水井抽水活动导致怀来台定点形变观测仪器出现群体异常。该技术可被广泛应用到定点形变仪器观测异常机理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怀来地震台 定点形变 群体异常 抽水
下载PDF
瓜洲泵站抗震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吴昊 李宝春 +5 位作者 袁聪 夏国春 吴永军 黄凯 张伟 仇建春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瓜洲泵站工程作为鲁班奖的典型泵站工程,对扬州市区防洪和排涝起到关键作用。该泵站工程等别为Ⅱ等,设计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基础。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考虑地震荷载对泵站工程的威胁,有必要对该泵站工程进行抗震安全性分析,在验证设计方... 瓜洲泵站工程作为鲁班奖的典型泵站工程,对扬州市区防洪和排涝起到关键作用。该泵站工程等别为Ⅱ等,设计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基础。鉴于该工程的重要性,考虑地震荷载对泵站工程的威胁,有必要对该泵站工程进行抗震安全性分析,在验证设计方案的同时,反馈工程设计。三维空间有限单元法作为研究结构安全性能的一种重要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以瓜洲泵站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采用振型动力反应谱法模拟地震动力响应,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该泵站的变形和应力,对瓜洲泵站结构进行抗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安全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瓜洲泵站 反应谱 抗震分析 有限元 位移 应力
下载PDF
页岩气多段压裂水平井不等长裂缝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3
作者 曹海涛 李南颖 《科技通报》 2024年第3期15-18,35,共5页
页岩气井的压裂改造效果受储层地质、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应力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微地震监测和产液剖面测试均显示单井各段改造效果差异较大。为精细评价气井产能,需快速、准确地评价单段的改造效果,本文基于注入压降试井理论对单段压后... 页岩气井的压裂改造效果受储层地质、岩石力学性质和地应力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微地震监测和产液剖面测试均显示单井各段改造效果差异较大。为精细评价气井产能,需快速、准确地评价单段的改造效果,本文基于注入压降试井理论对单段压后停泵压降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页岩气压裂井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停泵后压力和压力导数的双对数曲线,从曲线形态和解释参数对单段压裂的改造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微地震监测以及G函数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单段缝长的定量评价,为准确开展数值模拟提供基础,同时也为井距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不等长缝 停泵压降 微地震监测
下载PDF
某型高压冷却器结构的抗震特性研究
4
作者 苏文涛 胡世宏 +1 位作者 冯晓东 潘振 《大电机技术》 2023年第1期74-83,共10页
高压冷却器作为核主泵的辅助设备,主要作用是冷却注入水从而保证轴密封的安全运行。通常将其划分为质保一级、安全一级和抗震I类设备。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在设计开发时需进行抗震分析。在所模拟的地震工况下,对高压冷却器本体结构... 高压冷却器作为核主泵的辅助设备,主要作用是冷却注入水从而保证轴密封的安全运行。通常将其划分为质保一级、安全一级和抗震I类设备。为了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在设计开发时需进行抗震分析。在所模拟的地震工况下,对高压冷却器本体结构的抗震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高压冷却器整体结构和内件结构模态,同时基于模态叠加法,对在地震载荷、不同组合加速度、内压等单一载荷作用下及其叠加下的内件结构应力和法兰处的约束反力及力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地震对高压冷却器的影响时,无需对整体结构进行谱分析,只需要对内件结构进行谱分析,因此,通过对地震状态下的所有部件进行评定,表明高压冷却器结构的最大应力满足抗震要求,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冷却器 核主泵 抗震特性 内件结构 模态分析 模态叠加法 谱分析 地震载荷
下载PDF
可控震源振动泵补油压力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
5
作者 黄英辉 付思岳 +1 位作者 全俊俊 秦宏伟 《物探装备》 202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本文分别讲述了驱动泵结构、振动泵补油系统以及BV620-LF型可控震源进回油管汇原理。文中对BV620-LF型可控震源在驱动行走时发生振动泵补油压力异常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故障解决的方案。依据故障解决方案,维修人员依次排查进... 本文分别讲述了驱动泵结构、振动泵补油系统以及BV620-LF型可控震源进回油管汇原理。文中对BV620-LF型可控震源在驱动行走时发生振动泵补油压力异常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故障解决的方案。依据故障解决方案,维修人员依次排查进回油管汇、吸油滤清器、液压油冷却器以及驱动泵,最终发现前驱动泵存在严重磨损。维修人员对液压系统进行了清洗并更换前驱动泵,最终故障得到解决。最后介绍了造成驱动泵发生机械磨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驱动泵磨损的预防措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补油压力 驱动泵 解决方案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33
6
作者 孙永河 付晓飞 +2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阎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4,111,共8页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 地震泵抽吸作用是在断裂活动开启过程中,引发流体进入断裂带,并发生垂向运移的作用方式。在裂隙递进扩张形成优势裂隙并进一步发展成大的断裂面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泵抽吸作用发生,围岩中的流体在相对负压抽吸作用下进到断裂带中,之后主要在构造应力和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上运移,并向着邻近断裂的封闭程度差、体积大、物性好的储层中充注运移,运移效率远远高于达西流和扩散流。断裂周期性破裂活动的特征决定了油气沿断裂的垂向泵吸运移呈周期性、间歇性和脉动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油气易于在断裂错开的最新层位聚集成藏。通过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紧邻圈闭的盐下断裂为有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穿盐断裂为无效的天然气运移通道,天然气在地震泵抽吸作用下沿断裂运移速度快、效率高,在断裂活动的短时间内可以大规模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泵 抽吸作用 油气 运聚成藏 断裂 物理模拟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油气运移的地震泵作用 被引量:62
7
作者 阎福礼 贾东 +1 位作者 卢华复 徐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断层活动对烃类的运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岩石中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地震泵运移机制周期性、间歇状脉冲的特点。这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的应力场中裂隙引张的间歇性、脉动性的特点所决定... 断层活动对烃类的运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岩石中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地震泵运移机制周期性、间歇状脉冲的特点。这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的应力场中裂隙引张的间歇性、脉动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东营凹陷复杂断块油气田中独特的油气纵向分布特征,是由构造活动平静时期的渗流运移和构造活动活跃期中地震泵作用的混相涌流方式相互交替、共同叠加的结果,这一现象在各大油气田中较为常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泵 流体运移 东营凹陷 油气运移 断层
下载PDF
黄骅坳陷南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成藏机制 被引量:26
8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2 位作者 连承波 张军涛 蔡福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长期发育的油源断裂及主伸展层中的次级断层活跃期的"地震泵"作用是黄骅坳陷... 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长期发育的油源断裂及主伸展层中的次级断层活跃期的"地震泵"作用是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的主要成藏动力。"地震泵"源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位置,而"地震泵"源及主伸展层产生的"次级地震泵"源则联合控制油气运聚层位。地震泵作用区附近的储集层及圈闭是最有效的油气聚集部位,孔二段油藏主要分布于孔西断层西南部尾端、孔西及风化店断层中部断距骤减处、孔东断层两端断距及走向发生突变处等,孔一段上段为主伸展层,聚集了大量的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层 地震泵 主伸展层 油气二次运移 黄骅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95
9
作者 邸领军 张东阳 王宏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37,共3页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引发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是地质演化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地质事件 ,受青藏高原隆升产生的侧向水平挤压作用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宏观上表现出大面积隆升、侵蚀强烈、周边强烈下沉和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特点 ,...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引发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是地质演化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地质事件 ,受青藏高原隆升产生的侧向水平挤压作用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宏观上表现出大面积隆升、侵蚀强烈、周边强烈下沉和地震活动十分活跃的特点 ,它的活动不仅影响盆地、山川、地貌的发生、发展 ,而且还影响着古老断裂的重新活动。对盆地新构造活动形成的断裂系统以及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等诸多现象的观察研究及对新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的相关作用的研究表明 ,微裂隙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一性是造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运用“地震泵”机理对盆地中的油气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喜马拉雅运动 构造运动 地震 地震泵机理 微裂隙 非均质性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新进展 被引量:127
10
作者 谢学锦 王学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叙述了深穿透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方法技术与理论上的新进展。列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Deep penetratingGeochemistry”中使用中国发展的新分析技术与国外一些方法在两个隐伏矿区比较的结果。在内华达Mike隐伏金矿上方使用中国的有机结合态... 叙述了深穿透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方法技术与理论上的新进展。列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Deep penetratingGeochemistry”中使用中国发展的新分析技术与国外一些方法在两个隐伏矿区比较的结果。在内华达Mike隐伏金矿上方使用中国的有机结合态提取方法 (OBM )效果最好 ;Mike隐伏铜矿上方使用中国的铁锰氧化物包裹及吸附态提取方法 (FMM )效果最好。在智利GabySur隐伏斑岩铜矿上方 ,应用国外Actlabs的水提取及酶提取方法仅在隐伏矿两侧断层上方地表圈出Cu和Ag异常峰值 ,而应用中国的水提取 (WEM )及吸附态提取 (AEM)方法则在整个隐伏矿床上方地表都圈出明显的Cu及Ag异常。两者明显差异的原因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在中国“973”及地质大调查项目中例举了在新疆东天山采集弱胶结层细粒物质进行战略性深穿透填图取得的成果 ,发现多处可找到Au ,U ,Cu ,W ,Pt,Pd隐伏矿床的远景区 ,特别是两个可能发现大型隐伏铀矿的靶区 ,为在该地区找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在理论研究方面报道了国际项目中提出的地震泵、大气压泵、冬季呼气、CO2 发生器等驱动活动态金属向上迁移的理论将之与中国近年提出的地球气搬运活动态金属的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地球气为主的活动态元素向上迁移的多营力接力搬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地球气 吸附态提取 铁锰氧化物包裹 隐伏矿床 大气压泵 金属活动态法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成藏动力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潘树新 王天琦 +4 位作者 田光荣 王建功 郭维华 马凤良 赵伟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相伴随。毛管压力和浮力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扶杨油层具有常规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共存的特点。浮力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机匹配,使向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的油柱高度明显增加,且储量丰度明显升高;长春岭低超压区也可以成藏,这些均为浮力及油气侧向运移的结果。三肇、齐家—古龙、长岭等凹陷的轴部是深盆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和物性较好而超压较低的东北、东南隆起带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尤其重要的是,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主要应放在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而非超压最大的凹陷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幕式成藏 地震泵 二次运移 扶杨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对断层开启机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鲁雪松 蒋有录 吴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综述了断层开启机制的研究现状。结合地壳中的流体作用,从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对地震泵作用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流体直接参与了断层、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断层从其孕育到宏观破裂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流体运移的指... 综述了断层开启机制的研究现状。结合地壳中的流体作用,从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对地震泵作用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流体直接参与了断层、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断层从其孕育到宏观破裂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流体运移的指向区,断层开启与否不完全受断层活动及其强度控制。对断裂带中各种充填物进行微细结构及分层测年研究,可以精确确定史前断层开启的时间和期次,恢复断层的开启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气运移 岩石 压力 渗透性 孔隙度 石油地质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霞 朱筱敏 +1 位作者 方旭庆 林德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依据钻井、地球化学和油藏分析等资料,通过济阳坳陷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和不同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地震泵作用效率差异的分析,对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断层-扇体配置主要形成独立断层型、断... 依据钻井、地球化学和油藏分析等资料,通过济阳坳陷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和不同断层-扇体组合样式地震泵作用效率差异的分析,对济阳坳陷地震泵作用与新近系大油田高效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断层-扇体配置主要形成独立断层型、断层-扇体线接触型和断层-扇体面接触型3种组合样式;在地震作用开启及高压→浮力转换驱动下,油气沿断层-扇体线接触型组合呈'活塞式'运移充注,地震泵作用效率高,独立断层型和断层-扇体面接触型组合地震泵作用效率低;济阳坳陷沾化地区普遍发育断层-扇体线接触型组合,其主要成藏期、地震泵作用期与新近系大型披覆构造圈闭定型期'三期'良好耦合,约2 Ma高效形成了孤岛油田等一批新近系亿吨级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断-扇配置 新近系 地震泵作用 高效成藏
下载PDF
克拉2气田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付晓飞 吕延防 孙永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11,共3页
文章围绕连接气源岩与圈闭的有效运移通道的高效输导效率问题 ,分析了克拉 2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克拉 2构造有效运移通道为盐下断裂F2 ,断裂活动时期产生优势裂隙造成负压 ,抽吸早期生成于侏罗系、三叠系烃源岩中的天然气 ,诱导其向断... 文章围绕连接气源岩与圈闭的有效运移通道的高效输导效率问题 ,分析了克拉 2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克拉 2构造有效运移通道为盐下断裂F2 ,断裂活动时期产生优势裂隙造成负压 ,抽吸早期生成于侏罗系、三叠系烃源岩中的天然气 ,诱导其向断裂带中运移 ,即为“地震泵”抽吸作用。之后大规模天然气在构造挤压应力和超压的驱动下沿断裂带快速运移并充注于圈闭中 ,由于“入字型”的散失断裂不直接连接圈闭 ,因此充注到圈闭中的天然气不会大量散失。断层停止活动后 ,穿盐断裂F1受压很快垂向封闭 ,侧向砂泥对接以及良好的盖层品质使天然气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天然气 成藏原因 封盖条件 泥岩 压力 气源 烃源岩
下载PDF
伸展断层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付立新 王东林 肖玉永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2000年第4期71-74,共4页
伸展断层是沉积盆地中的主要构造形迹。伸展断层作用不仅控制着构造圈闭的形成及沉积体系的分布 ,而且也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由伸展断层及其邻近地层中的次级断层活动产生的“地震泵”作用是油气二次运移的重要动力源... 伸展断层是沉积盆地中的主要构造形迹。伸展断层作用不仅控制着构造圈闭的形成及沉积体系的分布 ,而且也是盆地内成熟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干通道。由伸展断层及其邻近地层中的次级断层活动产生的“地震泵”作用是油气二次运移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在复杂断块区 ,与“地震泵”所毗邻的储集层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层段。在判断“地震泵”作用的层位及深度时 ,可以采用构造几何学方法与局部平衡剖面法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局部平衡剖面恢复所得到的关键油气运移期的局部伸展量变化曲线 ,可标定出某一断块区的主干伸展层段 ,确定出主干伸展层对预测油气富集的地质层位 ,据此可指导勘探目的层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伸展断层 油气二次运移 构造形迹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斜坡构造运动强度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朋岩 赵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0,共3页
在研究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移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以及地形斜率变化数值方法,定量分析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区主力输导层断裂活动强度以及地层变形程度,找出了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泵”理论,探讨了构造运动强度促... 在研究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移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以及地形斜率变化数值方法,定量分析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区主力输导层断裂活动强度以及地层变形程度,找出了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泵”理论,探讨了构造运动强度促进油气运移的部位,并对西斜坡地区的油气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平面上泰康隆起带上的构造运动相对强变形区控制了西斜坡区油气的分布;纵向上高台子油层比萨尔图油层经历了更为剧烈的构造变动,由此造成大量油气通过纵向穿层运移进入萨尔图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构造运动 地震泵作用 分形 松辽盆地 西斜坡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油气运移体系及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峰 朱映康 +1 位作者 夏斌 胡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6,共7页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油气运移 地震泵 正反转构造 成藏期次 徐家围子断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带反转构造圈闭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显义 许凤鸣 王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6,共7页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敖古拉断裂带对敖古拉油田的形成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历来存在争议,集中在断裂带对油气运聚是纵向疏导还是横向分割。从断裂带构造解剖入手,分析构造发育演化历程,尤其是后期的构造反转活动,进而研究圈闭形成机制及...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敖古拉断裂带对敖古拉油田的形成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历来存在争议,集中在断裂带对油气运聚是纵向疏导还是横向分割。从断裂带构造解剖入手,分析构造发育演化历程,尤其是后期的构造反转活动,进而研究圈闭形成机制及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断裂带的后期构造反转,形成了众多反转背斜和反向屋脊断块等伴生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聚集场所;反转断层活动,对油气运移产生的地震泵与断层阀作用,纵向沟通青一段烃源岩与上覆萨、葡、高多个储集层系,使油气在上部几个储集层系中调节分配,起到油源断层的作用;在断块上倾方向形成的断层遮挡条件,受到长期构造活动影响而降低;敖古拉地区油气主要集中于断层上盘发育的系列反转背斜圈闭中,而下盘油气聚集丰度低、反向屋脊断块油藏不发育,与油源断层沟通的岩性圈闭是下盘油气成藏的主要场所;敖古拉断裂带对油气分布的主要贡献在于其沟通下生上储组合,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油源断层,与之伴生的上盘多个反转背斜和下盘与油源断层相关的岩性体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对松辽盆地龙西地区具类似特征的其他几条大断裂中浅层油气,勘探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断层 反转背斜 地震泵 断层阀 油源断层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匹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1 位作者 连承波 王志坤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东部油田中高程度的油气勘探而兴起的强调油气运移通道的勘探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于油气运移通道研究中各要素的相互配置及其联合起来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所起的关键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综合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在系统研究孤岛油田西南缘油气运移通道的类型、组合样式、运移方向、运移动力的基础上,以成藏期油气运移通道的发育及配置为中心,指出断层—输导砂体的时空匹配可定性判断源—藏对应关系;而主干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和易形成"地震泵"源的部位联合决定了油气在断面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及其时空有效性;进而结合区域不整合的空间有效性,进一步确定油气在不同层位的平面分布。将各运移通道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推进,从整体上把握油气在不同成藏期的动态运移和聚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通道 源—藏对应关系 地震泵源 时空有效性 成藏 孤岛油田西南缘
下载PDF
核电站主泵机组地震响应谱分析及应力评定 被引量:19
20
作者 周文霞 张继革 王德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9,共6页
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Inventor建立某核电站主泵的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简化,灵活运用ANSYS的单元属性和接触功能,建立有限元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出前13阶固有频率。在此基础上,用SRSS振型组合法分析多地震谱、多角度下核主... 用三维实体建模软件Inventor建立某核电站主泵的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简化,灵活运用ANSYS的单元属性和接触功能,建立有限元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出前13阶固有频率。在此基础上,用SRSS振型组合法分析多地震谱、多角度下核主泵的地震谱响应,得到了相应的应力和位移响应。对主泵进行静力学分析,将地震动应力与静应力相叠加,分析不同工况下主泵机组的应力值。按ASME规范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应力值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地震响应 有限元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