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of Elodea Leaves Exposed to Nanoparticles
1
作者 A. M. Maharramov I. S. Ahmadov +2 位作者 M. A. Ramazanov S. Q. Aliyeva V. N. Ramazanli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5年第3期135-143,共9页
The intensive use of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NPs) in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household applications will very likely lead to the release of such materials into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water ecosystems. Wate... The intensive use of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NPs) in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household applications will very likely lead to the release of such materials into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water ecosystems. Water plant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cosystems;henc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NPs is inevitabl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interaction and assess its potential effects.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approach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xic effects of NPs on plant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lF) is one of interesting biophysical methods for testing the effects NPs on plants in vivo. ChlF is a suitable technique and a very powerful tool for the in vivo studying of photochemical and non-photochemical processes within thylakoid membranes, chloroplasts, plant tissues, and whole plants. The present work reports the in vivo observation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induced by the iron (Fe3O4, Fe2O3) and aluminum oxide (Al2O3) nanoparticles.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intact leaves of Elodea were acquir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Cary Eclipse) at room temperature.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tensity of the ChlF decreased in the solution of Fe3O4 and Al2O3 nanoparticles on the light. Fe2O3 affected slightly and the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depended on dose and exposure period. It was clear from these experiments that the given nanoparticles penetrated into the cell and might decrease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HYLL NANOPARTICLES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CHLOROPHYLL Content
下载PDF
Elemental composi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with a TES-based high-resolution x-ray spectrometer
2
作者 吴秉骏 夏经铠 +4 位作者 张硕 傅强 章辉 谢晓明 刘志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7-73,共7页
The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functional materials.The emitting characteristic x-ray fluorescence(XRF)photons can be used for precisely discriminating the s... The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functional materials.The emitting characteristic x-ray fluorescence(XRF)photons can be used for precisely discriminating the specified element.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conventional XRF methodology using semiconductor detector is limited by the energy resolution,thus posing a challenge in accurately scaling the actual energy of each XRF photon.We adopt a novel high-resolution x-ray spectrometer based on the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edge sensor(TES)for the XRF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of different elements.Properties including high energy resolution,high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precise linearity of the new spectrometer will bring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analyzing elemental composition via XRF.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Ledge emission line profiles of three adjacent rare earth elements with the evenly mixed sample of their oxide components:terbium,dysprosium and holmium.Two orders of magnitude better energy resolution are obtained compared to a commercial silicon drift detector.With this TES-based spectrometer,the spectral lines overlapped or interfered by background can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thus making the chemical component analysis more accurate and quantitative.A database of coefficient values for the line strength of the spectrum can then be constructed thereafter.Equipped with the novel XRF spectrometer and an established coefficient database,a direct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a certain element in an unknown sample can be achieved with high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emiss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edge sensor rare earth elemen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下载PDF
Effects of Doubled_CO_2 Concentration on Ultrastructure,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loroplasts from Wheat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宝玉 张泉 +2 位作者 姜桂珍 白克智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8期908-912,共5页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ambient and doubled_CO 2(plus 350 μL/L) concentration in cylindrical open_top chamber to examine their effects on the ultrastructure,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ambient and doubled_CO 2(plus 350 μL/L) concentration in cylindrical open_top chamber to examine their effects on the ultrastructure,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low temperature (77 K)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of the chloroplasts from wheat leaves. The result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wheat leaves possessed normally developed chloroplasts with intact grana and stroma thylakoid membranes; The grana intertwined with stroma thylakoid membranes and increased slightly in stacking degree and the width of granum, in spite of more accumulated starch grains within the chloroplasts than those in control; (2) The particle density in the stacked region of the endoplasmic fracture face (EFs) and protoplasmic fracture face (PFs) and in the unstacked region the endoplasmic fracture face (EFu) and the protoplasmic fracture face (PFu)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Furthermore, in some cases many more particles on EFs faces of thylakoid membranes appeared as a paracrystalline particle array; (3) The variations in the structure of chloroplas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the low temperature (77 K)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chloroplasts developed under the doubled_CO 2 concentr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pability of light energy absorption of chloroplasts and regulative capability of excit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between PSⅡ and PSⅠ were raised by doubled_CO 2 concentration. This is very favorable for final productivity of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last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 doubled_CO 2 concentration ultrastructure an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absorption spectra low temperature (77 K)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下载PDF
呼伦湖水体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凯 君珊 +1 位作者 郑朔方 张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呼伦湖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进行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DOM中含有3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呼伦湖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进行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DOM中含有3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富里酸(C3);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C2和C3荧光强度占比约70%,表明呼伦湖水体DOM以腐殖质类物质为主,其中不同水期生态补水工程入湖口的C2和C3荧光强度均高于其他区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荧光指数、生物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0~1.54、0.85~1.00和4.12~4.68,表明呼伦湖DOM由陆源和自生源混合组成,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水质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呼伦湖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均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Ⅴ类,其中平水期和丰水期的BOD5平均值高于枯水期,而平水期总有机碳平均浓度高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同水期C2和C3的荧光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DOM中组分C2和C3的产生及来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不同掺混比水源水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梦冉 黄廷林 +2 位作者 李凯 黄道军 薛睿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110,共5页
引汉济渭工程通水后,黑河原水与汉江原水将共同作为西安市饮用水水源,且水厂进水中两种原水掺混比例会随引水工程运行调度而改变。本文重点考察了两种原水不同掺混比例下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两处水源以10:0、... 引汉济渭工程通水后,黑河原水与汉江原水将共同作为西安市饮用水水源,且水厂进水中两种原水掺混比例会随引水工程运行调度而改变。本文重点考察了两种原水不同掺混比例下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两处水源以10:0、8:2、2:8、0:10比例掺混条件下,探明了高锰酸钾、高铁酸钾和二氧化氯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高铁酸钾预氧化-混凝效果最好,四种掺混比下高铁酸钾最佳投药量分别为0.8、0.8、1.0、1.0 mg/L。同等掺混比例和最佳投药量下,高铁酸钾对DOC去除率比高锰酸钾高了16.3%、4.0%、24.9%、29.5%;比二氧化氯高了4.4%、6.2%、6.3%、7.1%。同时,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高铁酸钾预氧化-混凝对溶解性有机物中类蛋白物质组分的去除率最高。本研究能够为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自来水厂生产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汉济渭 原水掺混 有机物 预氧化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华北煤田不同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对比研究——以东滩煤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宏乐 骆祥波 +6 位作者 赵子通 万光龙 邸卫猛 李怀东 梁明春 张伟 李琼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1期79-84,共6页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东滩煤矿上下组煤矿井水中DOM的来源、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7~3.10 mg/L,均值为1.57 mg/L;下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2~3.76 mg/L,均值...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东滩煤矿上下组煤矿井水中DOM的来源、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7~3.10 mg/L,均值为1.57 mg/L;下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2~3.76 mg/L,均值为0.69 mg/L。矿井水共有3个荧光组分,为大分子类陆源腐殖质物质,小分子类陆源腐殖质物质和类蛋白物质。相比上组煤矿井水,下组煤矿井水DOM具有较高的E2/E3、S_(R)、BIX、FI和SUV_(254)值,较低的HIX和β∶α值,这可能与乳化油的泄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激光烧蚀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多发光带的荧光光谱研究
7
作者 刘齐宏 张利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7-278,共2页
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二维范德瓦尔斯晶体量子点的典型代表,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质和光明的应用前景[1]。特别是石墨烯量子点优异的发光特性,使其在细胞成像、荧光传感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2-3]。然而,对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制的研究... 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二维范德瓦尔斯晶体量子点的典型代表,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质和光明的应用前景[1]。特别是石墨烯量子点优异的发光特性,使其在细胞成像、荧光传感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2-3]。然而,对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晰,这大大限制了石墨烯量子点发光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发光机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需要纯净的石墨烯量子点样品,以突显石墨烯量子点本身的发光。但常用的化学制备方式,由于需要浓酸、强碱、强氧化剂、高温或高压等条件,使得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常含有杂质。而杂质的存在会使发光机制研究中涉及到的因素变得复杂,部分杂质会使量子点发光减弱甚至淬灭。虽然传统的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方式都适合其相应的应用目标,但作为研究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制的目标还远远不够,因此就需要寻找制备高纯度的量子点的方法,特别是物理制备方法,以避免化学反应,并研究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多发光带 荧光光谱
下载PDF
胶州湾赤潮暴发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荧光特征 被引量:27
8
作者 季乃云 赵卫红 +2 位作者 王江涛 崔鑫 苗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胶州湾2004-02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探讨了各种荧光性质与浮游植物增殖、溶解有机碳、盐度、溶解氧和pH的关系,...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胶州湾2004-02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探讨了各种荧光性质与浮游植物增殖、溶解有机碳、盐度、溶解氧和pH的关系,并对切向超滤前后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赤潮过程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荧光较强而类腐殖质荧光较弱,并且高和低激发波长类蛋白荧光同源;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的对应关系与浮游植物的增殖阶段有关,但整体趋势上却是随着浮游植物量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浮游植物量越大,新生成的有机物质占的比例也越大;类蛋白荧光以及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比与溶解有机碳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赤潮过程中溶解有机物主要由新生成的物质组成;盐度、溶解氧和pH对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的影响很小;切向超滤前后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峰的位置基本一致,切向超滤前后荧光平衡差于溶解有机碳平衡,在切向超滤的评价上,荧光只能作为溶解有机碳平衡的一个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切向超滤
下载PDF
小麦芒和旗叶叶绿体结构及低温荧光发射光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寒冰 胡玉熹 +3 位作者 白克智 匡廷云 周馥 林金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1,共5页
本文对“京 4 11”和“京冬 8”两个小麦品种芒和旗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低温荧光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芒有发育较好的叶绿体 ,其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少 ,体积小 ,基粒垛叠整齐 ,基粒片层少 ,但其片层比旗叶的... 本文对“京 4 11”和“京冬 8”两个小麦品种芒和旗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低温荧光特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芒有发育较好的叶绿体 ,其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少 ,体积小 ,基粒垛叠整齐 ,基粒片层少 ,但其片层比旗叶的宽。其中高产品种“京冬 8”芒的基粒及其片层均较“京 4 11”多。通过低温 (77K)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品种的芒和旗叶的F6 86 /F734 值存在差别 ,如高产品种旗叶的F6 86 /F734 比其芒高 ,而在对比品种芒中F6 86 /F734 的值比旗叶高 ;两个品种芒的F6 86 /F734 值差别不大。本文还讨论了芒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小麦 旗叶 叶绿体 超微结构 低温(77K)荧光发射光谱
下载PDF
乌梁素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荧光光谱特性 被引量:28
10
作者 冯伟莹 焦立新 +4 位作者 张生 王利明 付绪金 李畅游 崔凤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乌梁素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出现了6种荧光峰,分别代表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且不同湖区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结构组成具有一定差异性...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乌梁素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出现了6种荧光峰,分别代表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且不同湖区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结构组成具有一定差异性.乌梁素海沉积物DOM的荧光指数处于1.74-1.96之间,及其DOM来源具有陆源和内源的双重特性,其中陆源主要来自西部河套灌区农田退水输入,内源主要来自芦苇等大型挺水植物死亡腐烂分解.因此,控制河套灌区农田退水排入以及抑制芦苇等挺水植物大量生长是保护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和控制其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溶解性有机质 荧光指数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唐书娟 王志伟 +3 位作者 吴志超 王新华 陆继来 夏明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5,共6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及膜污染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及膜污染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并与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AAO)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及类腐殖质(荧光峰C),经MBR处理后,荧光峰的强度降低了16%~35%,同时类蛋白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好氧段滤液相比,溶解性膜污染物中类腐殖质含量较低,主要的荧光物质为分子量较小、共轭性较弱的类蛋白质.AAO工艺中厌氧段加强了对荧光峰A和C的去除,处理过程中类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与MBR工艺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膜-生物反应器 溶解性有机物 膜污染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出水的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李卫华 盛国平 +3 位作者 王志刚 陆锐 刘贤伟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8,共8页
利用平行因子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产生的四种荧光物质:色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6和辅酶NADH,在此基础上成功解析了以乙酸钠为底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和高温厌氧产氢反应器的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四种... 利用平行因子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产生的四种荧光物质:色氨酸、酪氨酸、维生素B6和辅酶NADH,在此基础上成功解析了以乙酸钠为底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和高温厌氧产氢反应器的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荧光物质的浓度与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好氧反应器的出水中以蛋白、类富里酸物质以及类胡敏酸物质为主,而高温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中则富含蛋白、辅酶NADH和核黄素.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且不需外加试剂的监测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出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法 反应器 微生物 废水
下载PDF
江蓠属藻胆蛋白的研究──Ⅰ 诱变、突变体筛选及藻胆蛋白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学成 张锦东 +2 位作者 隋正红 董宝贤 谭桂英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龙须菜配子体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出色素突变体。又以真江蓠、细基江篱繁枝变型、龙须菜及其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藻胞蛋白的提取、纯化及藻胆蛋白光谱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蓠属三个物种藻胆... 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龙须菜配子体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出色素突变体。又以真江蓠、细基江篱繁枝变型、龙须菜及其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藻胞蛋白的提取、纯化及藻胆蛋白光谱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蓠属三个物种藻胆蛋白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龙须菜的野生型藻体与突变体之间藻胆蛋白含量的差异比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江蓠属三个物种中藻胆蛋白的吸收光谱中以藻红蛋白(PE)变化最大:细基江蓠繁枝变型PE的吸收光谱有二峰一肩,属Ⅰ型R-PE,而真江蓠和龙须菜的PE的吸收光谱有三个峰,属Ⅱ型R-PE:龙须菜的不同突变型藻体的吸收光谱也有Ⅰ型和Ⅱ型R-PE之分。不同物种藻蓝蛋白也有R-PC和C-PC的差异,异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及三种藻胆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也略有变化。并以光合进化的观点分析了本文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蓠 诱变 筛选 色素突变体 藻胆蛋白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7
14
作者 何小松 席北斗 +3 位作者 张鹏 高如泰 李丹 张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2-870,共9页
为阐明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效应,联合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DOM的来源及随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探究了地下水DOM组成对无机盐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下水DOM主要来自微生物源,可... 为阐明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效应,联合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DOM的来源及随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探究了地下水DOM组成对无机盐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地下水DOM主要来自微生物源,可鉴别出4种荧光组分,4种组分中,组分1和3为类蛋白组分,组分2和4属于类腐殖质组分.类蛋白组分来源差异较大,组成不稳定,其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冬季含量低而夏秋季含量高;类腐殖质组分来源相似,组成稳定,随季节变化小.两类荧光组分,尤其是类蛋白组分,是地下水氨氮的主要来源,可以影响地下水p H值.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解析地下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地下水 溶解性有机物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9
15
作者 严峰 王显光 +5 位作者 曹绪龙 宋新旺 李振泉 赵濉 安静仪 俞稼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SCD 2007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研究了一类以苯氧基作疏水支链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SAPTT)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探针(芘)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及自身稳态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和自身稳态荧光法可用来测... 研究了一类以苯氧基作疏水支链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SAPTT)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探针(芘)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及自身稳态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和自身稳态荧光法可用来测定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且测定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接近;与荧光探针(芘)法相比,对于所研究体系,自身稳态荧光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高,所测得CMC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 自身稳态荧光发射 稳态荧光探针法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Caspase-3参与调控蟾酥诱导人肺腺癌(ASTC-a-1)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同生 王小平 +2 位作者 孙磊 王会营 王龙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0,共6页
采用基因质粒转染技术、荧光发射谱检测分析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受体光漂白技术,首次在活细胞中实时检测中药蟾酥(Chan-Su,CS或bufonis venenum)诱导人肺腺癌(ASTC-a-1)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特性.采用CCK-8(Cell Counei... 采用基因质粒转染技术、荧光发射谱检测分析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受体光漂白技术,首次在活细胞中实时检测中药蟾酥(Chan-Su,CS或bufonis venenum)诱导人肺腺癌(ASTC-a-1)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特性.采用CCK-8(Cell Couneing Kit-8)技术检测发现,蟾酥对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蟾酥处理稳定表达FRET质粒SCAT3的人肺腺癌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检测活细胞中SCAT3的荧光光谱;利用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蟾酥处理后细胞的形态,从而进一步证实蟾酥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a.蟾酥可以有效抑制人肺腺癌(ASTC-a-1)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细胞的死亡.蟾酥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b.蟾酥处理细胞6h后能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小体,连续作用24h后细胞全部皱褶,并有部分细胞破碎;c.蟾酥作用细胞2h就能明显切割细胞内的SCAT3,细胞内SCAT3的切割程度随着蟾酥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h内细胞内的SCAT3完全被切割.受体光漂白实验也证实了该结论,表明caspase-3参与调控了蟾酥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荧光光谱 caspae-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成像
下载PDF
四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紫洋 黄剑东 +1 位作者 陈耐生 黄金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4-1357,共4页
报道了16种含哌嗪或含哌啶四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R=2-[4-(2-磺基乙基)哌嗪-1-基]乙氧基(SPEO—)、2-(哌啶-1-基)乙氧基(PEO—);取代位置分别在α位和β位;M=Zn(Ⅱ),Ni(Ⅱ),Co(Ⅱ),Cu(Ⅱ)}的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报道了16种含哌嗪或含哌啶四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R4PcM,R=2-[4-(2-磺基乙基)哌嗪-1-基]乙氧基(SPEO—)、2-(哌啶-1-基)乙氧基(PEO—);取代位置分别在α位和β位;M=Zn(Ⅱ),Ni(Ⅱ),Co(Ⅱ),Cu(Ⅱ)}的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探讨了中心金属离子、取代基种类及其取代位置、溶剂等因素对酞菁金属配合物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4PcM的Q带λmax落在681~718nm范围内,与相同中心金属离子的无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669~671nm)比较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荧光发射光谱与UV-Vis吸收光谱呈镜像关系,特别的是两种β位取代中心金属离子为Zn(Ⅱ)的酞菁金属配合物[β-(SPEO)4PcZn,β-(PEO)4PcZn]具有极高的摩尔消光系数、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长的荧光寿命,有望开发成新型的光动力诊疗用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金属配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木瓜蛋白酶活性与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平 黄卓烈 +3 位作者 巫光宏 初志战 黄家乐 史清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二甲基亚砜对木瓜蛋白酶活性与构象的影响.当二甲基亚砜溶液为低体积分数时,木瓜蛋白酶活性比对照(φ二甲基亚砜=0)有所上升;随着二甲基亚砜溶液体积分数升高,木瓜蛋白酶活性却不断降低,紫外吸收...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二甲基亚砜对木瓜蛋白酶活性与构象的影响.当二甲基亚砜溶液为低体积分数时,木瓜蛋白酶活性比对照(φ二甲基亚砜=0)有所上升;随着二甲基亚砜溶液体积分数升高,木瓜蛋白酶活性却不断降低,紫外吸收光谱的第1吸收峰明显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且紫外光吸收峰值逐渐降低,到φ二甲基亚砜为50%时又有所升高.木瓜蛋白酶在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溶液中荧光发射光谱发生变化.在φ二甲基亚砜为5%、10%、20%二甲基亚砜溶液中,与对照(φ二甲基亚砜=0)相比,酶对底物分子的亲和力降低;最大反应速度上升.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对木瓜蛋白酶的构象影响较小,酶活性上升;高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对木瓜蛋白酶的构象影响较大,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二甲基亚砜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下载PDF
江蓠属藻胆蛋白的研究──Ⅱ.龙须菜藻胆蛋白光谱特性和荧光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学成 程晓杰 施定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0-96,共7页
本文以野生型和突变型龙须菜为材料,测定了完整藻体的室温吸收光谱、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和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野生型(Wt)和黄色突变体(Ye100)的室温吸收光谱有435、498、540、566、618、640和680nm7个吸收峰;绿色突变体G... 本文以野生型和突变型龙须菜为材料,测定了完整藻体的室温吸收光谱、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和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野生型(Wt)和黄色突变体(Ye100)的室温吸收光谱有435、498、540、566、618、640和680nm7个吸收峰;绿色突变体Gr180和Gr184则只有除540nm以外的6个吸收峰.3种突变体的藻红蛋白含量均比野生型少,两种绿色突变体的藻蓝蛋白含量相对有所增加,别藻蓝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77K低温荧光发射发谱(激发光分别为436、540和580nm)的结果表明:在发射峰的波长上,4种材料没有明显的区别,但Wt中PE吸收的光能传递效率比较低.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曲线显示Wt的光系统Ⅱ活性、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光合碳代谢活性都高于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藻红蛋白 藻蓝蛋白 江蓠 吸收光谱
下载PDF
光谱校正对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华勇 周泽宇 +2 位作者 王洪涛 陆文静 孙晓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44-3048,共5页
在三维荧光光谱(EEM)测定中,由仪器直接记录的光谱(称为未校正光谱)由于受荧光光度计光源灯或探测器等波长特性的影响,并不是荧光物质本身的真实光谱,研究了光谱校正对腐殖酸和色氨酸EEM光谱特征以及传统寻峰法和新兴FRI分析法结果的影... 在三维荧光光谱(EEM)测定中,由仪器直接记录的光谱(称为未校正光谱)由于受荧光光度计光源灯或探测器等波长特性的影响,并不是荧光物质本身的真实光谱,研究了光谱校正对腐殖酸和色氨酸EEM光谱特征以及传统寻峰法和新兴FRI分析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校正后,Ex/Em=220~450/250~500nm范围内荧光强度降低,Em<250nm范围内荧光强度增大,腐殖酸荧光峰明显"蓝移"。基于寻峰法的荧光指数(FI)和腐殖化指数(HIX)明显减小,自生源指数(BIX)略增;基于FRI分析法的反映各区域标准体积百分比PⅠ,n,PⅡ,n和PⅢ,n明显上升,而PⅣ,n和PⅤ,n显著下降。因此,进行光谱校正是获得真实光谱谱图及光谱特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光谱校正 荧光指数 FRI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