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pus-A Case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of 21st Century
1
作者 CHEN Yuang ZHI Yong-b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8期693-702,共10页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not only provide language input for learners but also subtly disseminate ideology and influence readers’behavior.This study,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quantita...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not only provide language input for learners but also subtly disseminate ideology and influence readers’behavior.This study,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quantitatively analyzes and qualitatively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 text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in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ecologically beneficial discourse,and facilitate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of“Diversity and Harmony,Interaction and Co-existence”among young readers.The initi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In the environmental texts of the publication,a large number of relational processes and action processes are used to objectively repres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discourse tends to be ambiguous and beneficial,generally aligning with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of“Diversity and Harmony,Interaction and Co-existence.”This can guide reader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face environmental issue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st Century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ecological orientation a corpus-based study
下载PDF
A Study on Influence of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rough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s
2
作者 张文雯 《海外英语》 2018年第9期191-193,共3页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s, as a new type of cross-cultural autonomy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im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tourism and cultural ...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s, as a new type of cross-cultural autonomy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ims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tourism and cultural learning. Many studies' subject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However, few of them are concerned abou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ICC. So the behavior and role of students' ICC in the overseas study tours in 2016 and 2017 in one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becomes the main focus. It exams from three aspects: intercultural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Basically, students benefit a lot from study tours,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among which, they change from shy, inexperienced learners to be brave, confident, and skilled in the tours. Also,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of host school are existed, the suggestions proposed by participants that practical courses of destination countries had better be arranged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it beforehand. Besides, mor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be increased to create a more active and relaxed classroom atmosphere, which contribute to mobiliz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better become a complementary influence to promote students' 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cation-oriented students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s INFLU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
下载PDF
Delivering Tram-Based Boulevards: Learning from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ree European City Case Studies
3
作者 Jan Scheurer Marie Verschuer +1 位作者 Peter Newman Cheryl Desha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3年第2期262-281,共20页
Increasing calls for zero-carbon cities invite transformative solutions for people and places within our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is cities and regions shifting in mobility away from fossil-f... Increasing calls for zero-carbon cities invite transformative solutions for people and places within our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Key to the transformation is cities and regions shifting in mobility away from fossil-fuel based car-oriented solution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a range of case studies where “tram-based boulevards” have been planned or implemented to provide such opportunities. The case studies share a common broader policy objective: to transform the car-oriented or car-saturated areas to an intensified urban template based on a critical presence of dedicated mid-tier transit infrastructure and active transport. “Trams”, or mid-tier, mid-capacity transit when combined with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along whole corridors can provide transformative pathways towards zero-carbon outcomes as well as multiple, strong urban benefits. However, many successful or instructive examples of this practice from non-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Europe, are underdocum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The paper addresses this gap by investigat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vident in a range of European case studies. These are explored for insight towards policy learning particularly in New World cities seeking to transform into a zero-carbon and more transit-oriented template: How can decision-makers avoid repeating the identified pitfalls, and instead focus on emulating the successful approaches and outcomes? We conclude the need for recognition of the inherent synergies between transport and land use settings in any endeavour,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policy priorities in both fields of planning. We also co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decision makers proactively identifying and critically appraising specific opportunities for change, concerning funding, technology, public opinion, stakeholder alliances or market dynamics, and capitalising on them at suitable moments i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Transit Activated Corridors (TAC) Zero-Carbon Cities Transit Diversity Urban Corridor Intensification Trams Boulevards European Case Studies
下载PDF
美国汉学刊物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松 姚冰欣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19-137,共19页
学术刊物是美国汉学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创办进程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汉学史发展脉络,推动了汉学的纵深发展。以汉学刊物为窗口,可以透视美国汉学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时间的历史坐标,美国汉学刊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阶段:传教士时期,... 学术刊物是美国汉学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创办进程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汉学史发展脉络,推动了汉学的纵深发展。以汉学刊物为窗口,可以透视美国汉学的阶段性特点。根据时间的历史坐标,美国汉学刊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阶段:传教士时期,以《中国丛报》与《教务杂志》为代表;本土化与分化时期,以各学会会刊为典型;当代学科细分化时期,以《中国文学》为代表。不同时期的汉学刊物体现了特定的创刊理念与发展思路。分析代表性的汉学刊物,可以为推进整体的美国汉学史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教务杂志》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 《哈佛亚洲研究学报》 《中国文学》
下载PDF
论涉外法治话语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素青 侯竣泰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涉外法治话语,即由有关涉外法治思维、涉外法治理论、涉外法治实践等涉外法治要素系统构建的法治表达,其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实践推进皆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撑。界面研究是一种跨越学科或者某学科内部分支界限,并在其间形成良性互动与融... 涉外法治话语,即由有关涉外法治思维、涉外法治理论、涉外法治实践等涉外法治要素系统构建的法治表达,其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实践推进皆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撑。界面研究是一种跨越学科或者某学科内部分支界限,并在其间形成良性互动与融合的研究方法。涉外法治话语的界面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并且借鉴不同学科或层面的智识资源,采取多元与立体的视角、方法、工具等,致力于解决涉外法治话语理论与实践的种种问题。应当运用界面研究方法,对涉外法治话语展开深入研究,以助力我国法治建设与涉外法治话语权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话语 法治人才培养 界面 研究 问题导向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人本路径——兼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6
作者 陈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中所使用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素材,从研究对象的厘定、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思路的确立以及研究结论的归纳四个方面探索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的人本路径,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活动及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语言 翻译研究 人本路径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研究
7
作者 霍文华 《船舶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改进的外语课堂口语焦虑量表(FLCSAS)对英语提高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两份问卷结果和两次访谈结果,探索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状况。结果表明:高、中、低焦虑组在最难口语任务方面的表现存在显... 采用改进的外语课堂口语焦虑量表(FLCSAS)对英语提高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两份问卷结果和两次访谈结果,探索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状况。结果表明:高、中、低焦虑组在最难口语任务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在较容易任务方面差异不明显;经过课堂产出导向法教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呈降低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产出导向法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英语口语焦虑 英语学习
下载PDF
近代日本东方文化学院的对华研究
8
作者 韩立冬 《日本研究》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日本东方文化学院是二战前日本政府假借退还庚子赔款名义推行的“东方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集结了拥有时称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相关学术背景的众多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然而,通过解读外务省档案资料可以发现:东方文化学院的成立和... 日本东方文化学院是二战前日本政府假借退还庚子赔款名义推行的“东方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集结了拥有时称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相关学术背景的众多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然而,通过解读外务省档案资料可以发现:东方文化学院的成立和运营均由日本外务省主导,是国家意志全面控制下的对华研究机构,其开展的研究活动归根结底服务于日本的对华侵略政策。本文对东方文化学院开展的研究活动进行了考察,简述其在推动日本对中国深入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揭露了其作为日本侵华学术工具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事业” 东方文化学院 日本近代中国学 庚子赔款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基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思维 黄涛 张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为推动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更优转化,更有力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于有组织创新理论和三螺旋理论,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比较案例分析,从制度建设和要素投入两方面分别剖析研究型大学构建有组织科技成果转... 为推动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更优转化,更有力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于有组织创新理论和三螺旋理论,通过对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比较案例分析,从制度建设和要素投入两方面分别剖析研究型大学构建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经验,提出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模型。结果表明,在制度层面,需要推进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专业化转型升级,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和学术创业支持力度;在要素层面,针对研究型大学的薄弱环节加大要素投入,包括加强工程师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增加应用场景供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有组织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未来素养导向的人才能力构成及培养路径——基于国际未来学融合研究生教育项目的调研数据
10
作者 王佳玥 付志勇 +1 位作者 李嘉薇 朱琳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未来素养和未来研究作为应对变革的核心能力和科学方法,对未来教育具有重大影响。我国未来学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研究范式和培养路径方面尚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笔者基于扎根理论,选择30个国际未来学融合研究生教育项目为样本,对其培... 未来素养和未来研究作为应对变革的核心能力和科学方法,对未来教育具有重大影响。我国未来学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研究范式和培养路径方面尚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笔者基于扎根理论,选择30个国际未来学融合研究生教育项目为样本,对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编码分析,归纳出未来素养导向的4个维度的能力框架,并提出多层次、多模块、多维度的创新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包括以复杂问题为主题驱动、跨学科融合为实践基础、技术赋能的实验室模式为实现手段、多方资源协同创新为支撑条件,以期推动未来学与我国研究生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素养 研究型人才 未来研究 主题驱动 跨学科融合
下载PDF
试论东方管理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11
作者 王国进 《上海管理科学》 2024年第5期8-18,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方管理研究及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丰富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及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需要反思和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中外学者关于管理定义的分歧入手,通过深...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方管理研究及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丰富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及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需要反思和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中外学者关于管理定义的分歧入手,通过深入辨析,重新定义管理,并对其内涵作进一步挖掘。在此基础上,对东方管理、东方管理学等概念给出确切定义,对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加以概括和分析,最后构建出全新的“基、理、治、务、比”东方管理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东方管理 东方管理学 学科体系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词汇教学课例研究
12
作者 李婧 葛囡囡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3,共8页
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以德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以《当代大学德语》第1册第9单元为例,经过四轮教学与反思,提炼出促进学用结合的德语词汇教学模式:词汇教学应创设具有交际真实性的场景,针对关键难点、基于难度渐进的语篇,引... 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以德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以《当代大学德语》第1册第9单元为例,经过四轮教学与反思,提炼出促进学用结合的德语词汇教学模式:词汇教学应创设具有交际真实性的场景,针对关键难点、基于难度渐进的语篇,引领学习者反复多样使用目标词汇,真正实现形、义、用结合;教学步骤可总结为“整体驱动—形义初促—语用深促—产出评价”;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坚持融合性、复现性和高阶性原则。该模式在四轮课例中得到验证,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德语词汇教学 课例研究
下载PDF
研发人员职场地位对个体创新行为作用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李漾 刘善仕 +2 位作者 黄烁 黄爱华 李伟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2期212-222,共11页
职场地位对组织具有多面性的影响,但其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中国针对职场地位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涉及企业研发人员职场地位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案例较少,且很少把职场地位作为前因变量进行研究。为弥补当前有关研究的空白,在以往职... 职场地位对组织具有多面性的影响,但其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中国针对职场地位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涉及企业研发人员职场地位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案例较少,且很少把职场地位作为前因变量进行研究。为弥补当前有关研究的空白,在以往职场地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同时关注职场地位的动态性和双面性,采用案例质性研究方法和对4家科技型企业的80名研发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凝练出39个自由节点和6个主范畴,通过建立范畴之间的联结以明确研发人员职场地位与个体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同时,以职场地位为前因变量,建立职场地位与个体创新行为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研发人员的职场地位与个体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关系整体呈正相关且具有倒“U”型曲线的特征;研发人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具有激发工作激情的特征,其与个体创新行为呈正向线性关系,在研发人员的职场地位从低到高变化过程中,个体表现出的工作激情跟随上升,但在高的职场地位状态时不再上升,未出现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权力距离取向对创新自我效能感、和谐性工作激情以及强迫性工作激情具有促进创新行为的边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人员 职场地位 个体创新行为 权力距离取向 创新自我效能感 工作激情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视觉增强的桥梁检测算法及技术
14
作者 朱尧于 李佳欢 +3 位作者 朱力 刘玉静 何超 刘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0,共9页
为了识别桥梁结构微小振动,提出一种基于方向码匹配(OCM)法的靶标圆心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OCM法实现像素级匹配,然后在最佳匹配区域采用靶标圆心检测算法进行精确跟踪.通过室内试验,将基于OCM的靶标圆心检测算法与基于相位的光流法... 为了识别桥梁结构微小振动,提出一种基于方向码匹配(OCM)法的靶标圆心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OCM法实现像素级匹配,然后在最佳匹配区域采用靶标圆心检测算法进行精确跟踪.通过室内试验,将基于OCM的靶标圆心检测算法与基于相位的光流法和OCM亚像素实现算法进行对比,研究3种算法在不同振动幅度和实际工程应用的适用性,为实桥检测提供技术方案比选依据.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各种振动幅度下均能精确地识别结构振动位移和频率,在实桥应用时应考虑靶标粘贴的可行性;基于相位的光流法在幅度指标小于2 mm或1.7像素的微小振动工况下能精确地识别结构的振动位移和频率;OCM亚像素实现算法的分辨精度取决于插值点的数量,对大幅度振动工况的识别具有与所提算法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检测 适用性研究 视觉增强 方向码匹配 基于相位的光流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介入外语研究型教学的价值探赜
15
作者 李岩 李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27-30,共4页
该文以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化专题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为例,旨在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彰显其介入外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价值:顺应“大外语”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审美的唯物性方法、促进... 该文以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化专题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为例,旨在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彰显其介入外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价值:顺应“大外语”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审美的唯物性方法、促进中西文明、文化互鉴。“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扩容“大外语”研究生教学的探索领域,将外国文化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希望这一尝试对新时代高校外语研究型教学有些许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 外语研究型教学 美育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仅为举业而作?”:明代科举化经学价值的再认识
16
作者 张昊阳 文廷海 《考试研究》 2024年第6期94-99,共6页
自清代以来,学者大多对明代科举化经学持否定态度,将其与传统经学对立起来。明代科举化经学作为明代制度与社会文化交织影响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价值。通过对明代科举制度、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等方面的考察,重新审视明代科举化经... 自清代以来,学者大多对明代科举化经学持否定态度,将其与传统经学对立起来。明代科举化经学作为明代制度与社会文化交织影响下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原因与价值。通过对明代科举制度、社会风气、士人心态等方面的考察,重新审视明代科举化经学的特点与价值,其虽然偏离传统经学的研究路径,但也承担了明代社会一定程度上所必要的功用属性,对于明代经学的传播与普及具有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经学 科举化经学 学术史 经学史
下载PDF
语言中“近取诸身”与“Me-First Orientation”的认知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晓琴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2-86,共5页
"近取诸身"是中国古人许慎提出的,"Me-First Orientation"是当代英国人Cooper&Ross提出的,是认知方式,也是语言现象。"近取诸身"的认知方式主要是隐喻和转喻,"Me-First Orientation"主要... "近取诸身"是中国古人许慎提出的,"Me-First Orientation"是当代英国人Cooper&Ross提出的,是认知方式,也是语言现象。"近取诸身"的认知方式主要是隐喻和转喻,"Me-First Orientation"主要是以典型人物作为概念参照点;"近取诸身"语言现象表现为人体或与人体相关的词用于其它事物,因而是词义发展的动因;"Me-First O-rientation"则为解释语言中一些词汇固定的顺序提供了解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取诸身 Me—First orientATION 认知方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18
作者 徐铭阳 赵刘磊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商科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税法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然而,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企业亟需具备数字化分析处理能力以及知识技能跨界的复... 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商科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税法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然而,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企业亟需具备数字化分析处理能力以及知识技能跨界的复合型税法专业人才,但传统的税法课程已无法与新技术、新商业要求相对接。因此,试在分析和总结了高校税法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和实施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税法课程建设,对复合型、交叉融合型化的税法专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商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 税法课程
下载PDF
论问题导向与统一战线学自主概念体系的构建
19
作者 龚少情 李承红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30,共24页
统一战线学的发展和理论影响力的扩大有赖于统一战线学自主概念体系的创建,有赖于统一战线学之标识性概念的出现。统一战线学目前还是冷门之学、边缘之学,但多年来,统一战线学研究者在理论研究和概念的创建中依然养根以俟实,焚膏以继晷... 统一战线学的发展和理论影响力的扩大有赖于统一战线学自主概念体系的创建,有赖于统一战线学之标识性概念的出现。统一战线学目前还是冷门之学、边缘之学,但多年来,统一战线学研究者在理论研究和概念的创建中依然养根以俟实,焚膏以继晷,进一步增强了学科自信和学术自信。当然,比之其他成熟的学科,统一战线学在概念的学理性、解释力以及适用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些需要研究者们继续强化统一战线学概念构建的主体性自觉。统一战线学概念的构建,不能从文本出发,也不能是哲学家的纯粹思辨和玄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立足统一战线的中国性问题,不断推进统一战线学的概念更新、概念创建和概念家族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统一战线学 概念构建 话语体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学的学科定位及其构建
20
作者 刘长秋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9,M0003,共15页
党内法规学应当在独立一级学科的维度上开展学科建设。党内法规作为独立一级学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为科学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客观选择,也是为世... 党内法规学应当在独立一级学科的维度上开展学科建设。党内法规作为独立一级学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为科学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客观选择,也是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现实需要。作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党内法规学需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政治高度、拥有政治学的视野宽度、体现基于特定研究对象而必须具有的历史学厚度、掌握法学的专业知识精度,并具有伦理学的温度。党内法规学学科框架体系应当包含党内法规原理学、党内法规实务学、党内法规体系学等。党内法规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构建还存在话语壁垒障碍,且无法得到党内法规教育教学的有效助力。为此,需要加强党内法规学学科自身的研究,打通不同学科研究的话语壁垒,尽早将党内法规学纳入教育部一级学科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学 一级学科 学科定位 学科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