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8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2年湖南省鼠类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与菌株分型
1
作者 邱海燕 肖明霞 张翠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分离菌株血清学和MLST基因型特征。方法2020-2022年在湖南省湘潭、涟源、双峰及浏阳4个钩体病监测点,开展鼠种构成调查、钩体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工作。采用暗视野显微... 目的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的流行病学概况及分离菌株血清学和MLST基因型特征。方法2020-2022年在湖南省湘潭、涟源、双峰及浏阳4个钩体病监测点,开展鼠种构成调查、钩体分离培养、菌株鉴定工作。采用暗视野显微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对分离菌株开展血清群鉴定。利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方法开展基因分型分析,分别对7个位点(glmU、pntA、sucA、tpiA、pfkB、mreA和caiB)进行普通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结果4个湖南钩体病监测点共捕啮齿类和食虫目动物461只,平均鼠密度为2.52%,共分离菌株56株,来源于黑线姬鼠、黄胸鼠和鼩鼱3个种类,钩体分离率是12.15%。湖南省4个监测点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88.72%。经MAT鉴定显示:56株湖南钩体分离株隶属于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两个血清群,黄疸出血群为当地主要流行血清群,占94.64%。MLST分型结果显示:56株湖南省分离株ST型别包括ST1、ST128和ST1053个基因型,其中ST1(57.14%)和ST128(37.50%)为湖南主要流行ST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56株菌株被分为3个不同Clades,分别对应3个不同ST型,ST型分布在不同动物种类和地域上呈现明显差异。结论黄疸出血群、ST1和ST128为湖南省主要流行型别,初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鼠类动物流行病学概况及流行菌株分子分型特征,对湖南省钩体病的防控和疫苗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血清群 MLST
下载PDF
余庆县2011—2022年农区鼠种组成与种群数量变化
2
作者 秦治勇 白智江 杨再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探讨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农区鼠类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22年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492只样本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10种,即黑... 探讨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农区鼠类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2011—2022年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492只样本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10种,即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社鼠、针毛鼠、白腹鼠、红耳巢鼠、鼩鼱。住宅区鼠种种类有3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8.57%;稻田区、早作区鼠种种类有10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平均占总鼠数的83.42%。不同时期鼠种组成明显不同,住宅区褐家鼠、稻田区和早作区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与当地1986—2010年相比,鼠类种群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总平均捕获率为4.79%,其中,住宅区、稻田区、早作区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24%、6.35%、5.48%。不同年度、月份、季节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种种类 鼠种组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余庆县
下载PDF
六安市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陈智超 高大维 +3 位作者 杨卫 金琪 石勇 侯银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 掌握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六安市鼠形动物中携带5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本地鼠传疾病的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的金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选取农村居民区、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田耕地等不同的生境,捕获鼠形动... 目的 掌握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六安市鼠形动物中携带5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本地鼠传疾病的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的金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选取农村居民区、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田耕地等不同的生境,捕获鼠形动物,无菌解剖后采集肝、脾、肺、肾4种组织样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钩端螺旋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5种病原体。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检测502份鼠形动物的组织样本,钩端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58%(28/502),黑线姬鼠携带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最高,为9.09%(19/209);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39%(7/502);新型布尼亚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和莫氏立克次体未检出。农田耕地中的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8.96%(19/212)和3.30%(7/212)。雌性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阳性率(8.02%、2.47%)均高于雄性鼠形动物(4.41%、0.88%)。结论 六安市鼠形动物中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感染水平较高,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农田耕地中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检出率最高。人群中存在感染鼠传疾病的风险,应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钩端螺旋体 汉坦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神经毒素的破坏强度分析
4
作者 李生庆 胡国元 +2 位作者 李淑萍 范玉霞 韩生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7,共7页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 为探明高原牧区不同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强度与害鼠对毒素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霍恩氏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及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的灌胃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及其上清液与D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的毒素残留量。结果表明: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及青海松田鼠的LD50分别为5110、5840、50100 MLD/kg。害鼠胃肠内容物对毒素的破坏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青海松田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3种害鼠胃肠内容物对D型肉毒毒素的破坏作用存在差异,且LD50与毒素残留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胃肠道环境差异是导致不同害鼠对D型肉毒毒素产生敏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今后选育高效、特异性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鼠害 D型肉毒毒素 肠内容物 破坏强度 青藏高原牧区
下载PDF
黄河源高寒退化草地典型鼠丘土壤风蚀及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5
作者 越大林 李国荣 +5 位作者 李进芳 李希来 赵健赟 朱海丽 刘亚斌 胡夏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17,共15页
黄河源高寒草地啮齿动物活动区存在大量鼠丘,在干燥、大风等气候影响下极易产生土壤风蚀,为阐明鼠丘土壤风蚀侵蚀特征与规律,本研究以黄河源流域不同海拔与植被覆盖度下14个试验区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风力... 黄河源高寒草地啮齿动物活动区存在大量鼠丘,在干燥、大风等气候影响下极易产生土壤风蚀,为阐明鼠丘土壤风蚀侵蚀特征与规律,本研究以黄河源流域不同海拔与植被覆盖度下14个试验区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风力侵蚀试验装置,对不同风速下各区域鼠丘土壤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鼠丘土壤风蚀量在各区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风速较小时,2种不同鼠丘土壤流失差异不显著,当风速增加到12 m·s^(-1)时,高原鼠兔鼠丘土壤流失量>高原鼢鼠鼠丘土壤流失量(P<0.05);风速从3 m·s^(-1)增大到12 m·s^(-1),2种鼠丘土壤流失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38.16%和146.31%。(2)各试验区鼠丘土壤风蚀率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递减趋势,植被盖度是低风速下影响鼠丘土壤流失的显著因子,且与海拔高度有关。(3)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全氮含量、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有明显下降,而全磷、全钾、速效磷呈现上升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黄河源不同区域鼠丘土壤风蚀作用的差异性与土壤含水率、颗粒大小、风速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啮齿动物 鼠丘 土壤风蚀 养分流失
下载PDF
空间啮齿类动物培养装置及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晶晶 吕勇 +1 位作者 张涛 刘方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5,共12页
空间动物实验是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空间动物实验为探索地球生物体在航天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支持载人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航天工程的发展,航天员在空间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为解... 空间动物实验是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空间动物实验为探索地球生物体在航天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支持载人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航天工程的发展,航天员在空间驻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为解决人类在空间旅行中的健康问题,各国先后开展了空间啮齿类动物实验,研究空间环境给生命体带来的影响,为人类空间飞行提供重要的生理和医学数据.本文研究了国外主流的空间啮齿类动物培养装置,根据各类装置培养动物的存活情况及死亡原因,提出装置的不足与可改进之处;深入分析空间啮齿类动物实验发射前、在轨、返回地面阶段的相关实验技术,为中国空间啮齿类动物培养装置设计及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 啮齿类动物 培养装置 实验技术
下载PDF
淮南市2021—2022年鼠类监测分析
7
作者 水岩 秦克彬 +1 位作者 赵娟 周玉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对淮南市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鼠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解该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取夹夜法每2个月对鼠类展开1次监测,2021年监测点包含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和... 目的 对淮南市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鼠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解该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取夹夜法每2个月对鼠类展开1次监测,2021年监测点包含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和重点行业3种生境,2022年监测点增加了农田和林地2种生境,记录并分析其监测数据。结果 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淮南市共计捕获181只鼠,总鼠密度为1.12%,包括3类鼠种,分别是褐家鼠62只,黄胸鼠27只以及小家鼠92只,小家鼠属于淮南市优势鼠种,其在捕鼠总数中的占比高达50.83%;各生境中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达1.8%;鼠密度在春季和夏天升高。结论 淮南市农村居住区是需要重视的鼠类防控区域,应在鼠密度高发季节前,对不同生境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鼠类密度监测,降低鼠密度,减少鼠传播疾病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种群 监测
下载PDF
3种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农区防治害鼠效果及对家禽的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杨森 +4 位作者 宋英 李宁 刘晓辉 王大伟 郭永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3,327,共9页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类杀鼠剂 南疆 鼠害防治 家禽 安全性
下载PDF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小型鼠种群分布特征分析
9
作者 闫萍 康东梅 +3 位作者 陈永明 牛艳芬 刘广 闫东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掌握小型鼠种群分布特征,为准确开展小型鼠监测工作及动物鼠疫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10分析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对种群分布特征进行统计... 目的 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掌握小型鼠种群分布特征,为准确开展小型鼠监测工作及动物鼠疫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10分析2005—2023年小型鼠监测数据,对种群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23年布夹39 900捕鼠825只,隶属于2科7属9种,平均捕获率2.06%,黑线仓鼠为优势鼠种;平均捕获率存在年际波动,季节变化为“单峰型”;平均捕获率由高到低的生境依次是人工草场(2.86±1.47)%、山坡(2.67±2.64)%、草滩(2.19±0.89)%、林带(2.10±1.79)%、荒地(1.92±1.32)%、垄岗(1.91±1.06)%、耕地(1.85±1.58)%,以山坡波动最大;平均捕获率随地势降低,由东北向西南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牧场小型鼠种群分布不均,加强疫源地秋季灭鼠可有效控制小型鼠种群密度,加强高密度生境及重点区域监测可提高小型鼠监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保牧场 鼠疫 小型鼠 种群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林思亮 周训军 +6 位作者 兴安 姜洪雪 姚丹丹 秦姣 冯志勇 郭聪 王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气候、生产力、生境异质性、土壤等因子与啮齿动物密度、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捕获601只啮齿动物,分属于18个种,优势种为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占总捕获个体数的27.94%。草地生境中啮齿动物的捕获率(2.99%)最高,农草交错区生境中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生境类型的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且优势鼠种在不同生境类型的捕获率及空间分布格局亦存在差异。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因子对啮齿动物密度、物种丰富度的综合作用最大,其中净初级生产力通过上行效应调控啮齿动物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基于此,我们建议根据不同生境类型中啮齿动物密度及群落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鼠害防控对策,并加强优势鼠种在不同生境类型间的迁移及为害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景观管理,实现害鼠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生境类型 生态治理
下载PDF
膀胱结石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
11
作者 陈丽芬 许丽 孙祖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61,共7页
膀胱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多源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及各种尿路疾病等。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开发治疗药物并寻找防治措施,有必要建立或改进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共有4类:物理诱导、化学诱... 膀胱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多源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种族遗传及各种尿路疾病等。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开发治疗药物并寻找防治措施,有必要建立或改进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膀胱结石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共有4类:物理诱导、化学诱导、微生物诱导和基因敲除。本综述对膀胱结石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特征和优缺点进行归类总结,重点介绍模型的制备流程、周期和有效性,并比较其特点,指出现有模型在药物研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防治膀胱结石疾病药械的非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结石 啮齿类 动物模型 诱导
下载PDF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瑞芬 杨永秀 梁晓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由于女性卵巢内剩余的卵母细胞数量和/或质量下降,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包括与高龄相关的生理性DOR和病理因素导致的病理性DOR。DOR可进展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由于女性卵巢内剩余的卵母细胞数量和/或质量下降,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下降的早期阶段,包括与高龄相关的生理性DOR和病理因素导致的病理性DOR。DOR可进展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对女性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而目前仍无有效方法逆转卵巢功能衰退。人类卵巢资源的有限性和医学伦理的要求,使得必须通过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去探究卵巢功能衰退的分子机制,寻找其预测及治疗靶点。本文总结目前常用的DOR啮齿类动物造模方法,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 动物模型 啮齿类动物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高原鼠兔防控生态经济阈值初探
13
作者 何秋霞 张荞荞 +5 位作者 陈德炜 唐明坤 王钰 韩彬茹 孙飞达 周俗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高寒草甸草地鼠害监测与防控中的生态经济阈值,为草原鼠害益害转化临界值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若尔盖县麦溪乡高原鼠兔的夏季防控模式,利用鼠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建立回归模型,遴选三次曲线方程(y=a+bx+cx2+dx3)... 【目的】探讨高寒草甸草地鼠害监测与防控中的生态经济阈值,为草原鼠害益害转化临界值与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若尔盖县麦溪乡高原鼠兔的夏季防控模式,利用鼠密度与牧草损失量建立回归模型,遴选三次曲线方程(y=a+bx+cx2+dx3)为最优模型,当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等价时的鼠密度为经济损害水平,得到鼠害防控的经济阈值;并在经济阈值的基础上考虑防控因素造成的生态代价,对药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估算,得到生态经济阈值。【结果】得到若尔盖县高原鼠兔经济阈值为115个/hm^(2),生态经济阈值为127个/hm^(2)。【结论】在若尔盖县鼠害密度达到127个/hm^(2)时进行综合防控,能够保证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退化草地 鼠害防控 经济阈值 生态经济阈值
下载PDF
2020—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鼠类监测分析
14
作者 张慧敏 李春辉 +3 位作者 王学军 邓文海 张贤勋 郭培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了解烟台市鼠类的鼠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指导鼠类防控和防治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烟台市13个区、县级市设置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村居民区3种生境鼠类监测点,单月中旬采用夹夜法进行监测。使用Ex... 目的了解烟台市鼠类的鼠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指导鼠类防控和防治鼠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烟台市13个区、县级市设置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村居民区3种生境鼠类监测点,单月中旬采用夹夜法进行监测。使用Excel 2021和SPSS 260软件对2020—2022年鼠种构成、鼠密度及季节消长特征进行汇总整理及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20—2022年共捕获鼠183只,总体鼠密度为017%。3年中鼠密度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6,P=0029)。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村居民区生境中的鼠密度分别为008%、008%和033%,不同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43,P<0001)。褐家鼠、小家鼠、北社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的构成比分别占6995%、1913%、491%、328%、109%。不同生境鼠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2,P=0219)。不同年份鼠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9,P<0001)。季节分布中,褐家鼠密度呈单峰特征,密度高峰在7月,小家鼠密度呈双峰型特征密度高峰在5月和9月。结论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2年监测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农村居民区是鼠类防控重点地区,建议根据鼠密度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鼠密度和防治鼠传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种群密度 季节消长 监测
下载PDF
不同性别东方田鼠组织器官中乙醇脱氢酶分析
15
作者 万祥旭 周宝丽 +2 位作者 黄笑然 金志民 刘春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 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田鼠间表达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乙醇脱氢酶 鼠害防控
下载PDF
Integrins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s in mammalian pregnancy
16
作者 Gregory A.Johnson Robert C.Burghardt +2 位作者 Fuller W.Bazer Heewon Seo Joe W.Cai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Integrins are a highly complex family of receptors that, whe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cells, can mediate reciprocal cell-to-cell and cell-to-extracellular matrix(ECM) interactions leading to assembly of integrin a... Integrins are a highly complex family of receptors that, whe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cells, can mediate reciprocal cell-to-cell and cell-to-extracellular matrix(ECM) interactions leading to assembly of integrin adhesion complexes(IACs) that initiate many signaling functions both at the membrane and deeper within the cytoplasm to coordinate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survival, differentiation, and metabolism. All metazoan organisms possess integrins, and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integrin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multicellularity, being essential for the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their neighbors and surroundings,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many aspects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tegrins have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aspect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normal physiology, and disease processes with a multitude of functions discovered and elucidated for integrins that directly influence many areas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including mammalian pregnancy, in particular implantation of the blastocyst to the uterine wall, subsequent placentation and conceptus(embryo/fetus and associated placental membranes) development. This review provides a succinct overview of integrin structure, ligand binding, and signaling followed with a concise overview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implantation, and early placentation in pigs, sheep, humans, and mice as an example for rodents. A brief timeline of the initial localization of integrin subunits to the uterine luminal epithelium(LE) and conceptus trophoblast is then presented, followed by sequential summaries of integrin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during gestation in pigs, sheep, humans, and rodents. As appropriate for this journal, summaries of integrin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during gestation in pigs and sheep are in depth, whereas summaries for humans and rodents are brief. Because similar models to those illustrated in Fig. 1, 2, 3, 4, 5 and 6 are present throughout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e illustrations in this manuscript are drafted as Viking imager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s Implantation INTEGRINS PIGS PREGNANCY rodentS SHEEP
下载PDF
祁连山东缘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种间差异
17
作者 蒲强胜 王志成 +2 位作者 侯齐琪 张志明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1231,共11页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 祁连山东缘是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baileyi)的同域分布区,高密度种群形成的鼠丘显著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为明确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调查了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繁殖期和储食期)的鼠丘形态特征,并分析其差异与土壤、植被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两种鼢鼠鼠丘形态特征均存在季节性差异;两个时期中,甘肃鼢鼠鼠丘高度、半径、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大于高原鼢鼠鼠丘(P<0.01);高原鼢鼠鼠丘密度显著高于甘肃鼢鼠鼠丘(P<0.05),且高原鼢鼠单只平均造丘数显著大于甘肃鼢鼠(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繁殖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植被盖度、莎草科地下生物量、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杂类草地下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高度相关;储食期高原鼢鼠鼠丘形态特征的形成与草丛高度、莎草科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高度相关,而土壤容重与豆科牧草地上生物量与甘肃鼢鼠造丘特征高度相关。可见除自身生物学特性导致的造丘方式不同之外,环境因子也与鼢鼠的造丘方式相关,且存在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共存 鼢鼠亚科 鼠丘特征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0.2%莪术醇饵剂防治害鼠的效果
18
作者 戴爱梅 马婷 +3 位作者 丁志梅 赵日良 赵方婷 张美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0,共8页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适口性也较好,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鼠害防制 干旱半干旱农田 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全国草原鼠害防控质量评价
19
作者 杨鼎 金娇 +4 位作者 李景浩 王志鹏 郝元渤 丁宁 陈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开展草原鼠害防控工作有利于降低草原鼠类密度,从而达到鼠类存在而不致灾的目的。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牧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现有草原鼠害防控实际情况为基准,结合草原鼠害防治质量发展方向... 开展草原鼠害防控工作有利于降低草原鼠类密度,从而达到鼠类存在而不致灾的目的。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土安全、牧区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现有草原鼠害防控实际情况为基准,结合草原鼠害防治质量发展方向,构建了草原鼠害防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进行分析,科学评价了2019-2021年全国草原鼠害防控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防控质量评价中,防治投入权重占比最大,其次是防治成效投入,最后是组织建设。2019-2021年间全国草原鼠害综合评价、组织建设、防治投入和防治成效评价整体偏低,均为一般或较差水平,同时草原小省在综合评价、组织建设、防治成效方面显著优于草原大省。本研究可为调整草原鼠害防控过程中各组分的重新分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草原鼠害 鼠害防控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伯氏疏螺旋体的特征及其啮齿动物感染情况
20
作者 何萍 尹家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8,共5页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蜱传人兽共患传染病,啮齿动物是该病重要宿主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人与宿主动物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莱姆病发生呈现上升趋势。明确莱...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蜱传人兽共患传染病,啮齿动物是该病重要宿主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人与宿主动物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莱姆病发生呈现上升趋势。明确莱姆病的病原特征及啮齿动物自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情况,有助于评估莱姆病在人群中发生的风险和预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对防控人类莱姆病发生起到关口前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病原特征 啮齿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