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f Fenlong Cultivation Supporting Food and Environment Safety and Broadening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ace 被引量:3
1
作者 韦本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2期467-470,480,共5页
A new high-efficiency farming method of global significance, Fenlong tech- nique capable of making soil fertile, increasing yield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 ronment was introduced; and the Fenlong technique could ... A new high-efficiency farming method of global significance, Fenlong tech- nique capable of making soil fertile, increasing yield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 ronment was introduced; and the Fenlong technique could deeply plough and scarify soil with a depth up to 30-50 cm, which is deeper than the depth of tractor tillag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ies in deeply ploughing and scarifying soil and keeping soil loose for muttiple seasons. The application to 20 crops in 18 provinces proved that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by 10%-30% without increase in chemical fertilizer, qual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more than 5%, and water storage could be increased by 100%;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for multiple seasons sustainably, and the yield of dry-land crops increased by 32.57%-38.2% from the second year to the fourth year; the net benefits of rice increased by 21.82% averagely from the first season to the sixth season; and the usage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decreased by 0.35-4.29 kg per 100 kg produced gra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with an decrease amplitude of 10.81%-30.99%. It was discussed that the Fenlong technique could maximize friendly permanently-sustainable unit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cluding soil nutrients, water, oxygen and light energy, and has good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multiple fields.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if it is popularized in 0.67x108 hm2, pro- ductivity of farmland could be newly increased by 0.1-0.13×10^8 hm2, 5.0 ×10^6 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be saved, the' storage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uld be in- creased by 3.0×10^10 m3, and increased food could feed 2,0-3.0×10^8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tary tillage Fertilizing soil increasing yield and retaining water Increasing yield by 10%-30% Increasing storage of water precipitation by 100% Fenlo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243,248,共5页
针对旋耕机在作业时存在耕深不够、碎土效果差及土地平整效果差等问题,将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了提升旋耕机的作业效果,对旋耕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旋耕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旋耕装置的数学... 针对旋耕机在作业时存在耕深不够、碎土效果差及土地平整效果差等问题,将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了提升旋耕机的作业效果,对旋耕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旋耕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旋耕装置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旋耕机的性能,对其进行了旋耕性能试验和旋耕后农田碎土率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耕机的耕深、地表平整度和碎土率均达到合格指标,作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拟合法 旋耕机结构 耕深 地表平整度 碎土率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旋耕机改进与创新
3
作者 王毅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7-9,共3页
针对传统旋耕机存在的体积庞大、质量较大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进行了小型化改进与创新。改进中,先通过TRIZ方法论对旋耕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优化结构设计,并选用轻量化材料来降低旋耕机整体体积和质量。通过重新布局部件和... 针对传统旋耕机存在的体积庞大、质量较大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进行了小型化改进与创新。改进中,先通过TRIZ方法论对旋耕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优化结构设计,并选用轻量化材料来降低旋耕机整体体积和质量。通过重新布局部件和重新设计关键组件,实现了旋耕机在小型化的同时维持原有的耕作效果,以适应小型化农田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灵活和高效的机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改进 创新 小型化
下载PDF
拖拉机旋耕机组路径导航控制方法——基于机具侧向力限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昊 韩江义 颜兴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7,共6页
拖拉机作为自走式农用动力机械,只有配备相应的农机具才能完成机械作业。近年来,关于拖拉机自动导航控制的研究大多将拖拉机看做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控制过程中农机具的受力情况。为此,以旋耕拖拉机为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拖拉机横向位... 拖拉机作为自走式农用动力机械,只有配备相应的农机具才能完成机械作业。近年来,关于拖拉机自动导航控制的研究大多将拖拉机看做独立的个体,没有考虑控制过程中农机具的受力情况。为此,以旋耕拖拉机为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拖拉机横向位置偏差与旋耕机具侧向受力大小的双目标联合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并应用CarSim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旋耕机具的侧向受力稳定在限值以内,并且拖拉机的路径跟踪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旋耕机组 导航控制 农机具侧向受力 路径跟踪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深耕机旋耕刀辊切削土壤仿真
5
作者 余大霜 杨永发 +2 位作者 袁成彪 任方旭 赵国钦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7期25-29,共5页
针对于土壤重耕、漏耕和缠草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深耕机旋耕刀辊,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程序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模拟,得到了切削土壤时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浅层土壤受到的扰动位移最大,中层土壤次之... 针对于土壤重耕、漏耕和缠草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深耕机旋耕刀辊,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程序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模拟,得到了切削土壤时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浅层土壤受到的扰动位移最大,中层土壤次之,深层土壤的扰动位移最小。模拟情况与实际的种植情况相吻合。设计的深耕机旋耕刀辊在切削土壤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了切土、松土和抛土的设计目标。这将改善土壤质量,满足作物种植的需求。此外,设计的旋耕刀部件还为深耕机的耕种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解决了切土时的重耕和漏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耕机 旋耕刀 刀辊 有限元
下载PDF
Modeling and multi-response optimization of machining performance while turning hardened steel with self-propelled rotary tool 被引量:2
6
作者 Thella Babu Rao A.Gopala Krishna +1 位作者 Ramesh Kumar Katta Konjeti Rama Krishna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4-95,共12页
There are many advanced tooling approaches in metal cutting to enhance the cutting tool performance for machining hard-to-cut materials. The self propelled rotary tool (SPRT) is one of the novel approaches to improv... There are many advanced tooling approaches in metal cutting to enhance the cutting tool performance for machining hard-to-cut materials. The self propelled rotary tool (SPRT) is one of the novel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cutting tool performance by providing cutting edge in the form of a disk, which rotates about its principal axis and provides a rest period for the cutting edge to cool and allow engaging a fresh cutting edge with the work piece. This paper aimed to present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SPRT while turning hardened EN24 steel and optimize the machining conditions. Surface roughness (Ra) and metal removal rate (rMMR) are considered as machining perfor- mance parameters to evaluate, while the horizontal incli- nation angle of the SPRT, depth of cut, feed rate and spindle speed are considered as process variables. Initially, design of experiments (DOEs) is employed to minimiz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For each set of chosen process variables, the machining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 lathe to measure the machining responses. Then,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ology (RSM) is used to establish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for the output responses in terms of the input variable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is used to check the adequacy of the model. The influence of input variables on the output responses is also determined. Consequently, these models are formulated as a multi-response optimi- zation problem to minimize the Ra and maximize the rMMR simultaneously.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 (NSGA-II) is used to derive the set of Pareto-optimal solutions. The optimal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 posed methodology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validation experimental runs and good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ropelled rotary turning ~ Empiricalmodeling ~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 Multi-objective formulation - Optimization - Non-dominated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 (NSGA-II)
原文传递
小麦机械化免耕浅旋播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锋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众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生产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发展为机械种植,并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小麦的高产和提升小麦的品质。围绕小麦机械化免耕浅旋播种高产栽培示范,分析其高产技术原理与特点,归纳技术要点,以...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众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生产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发展为机械种植,并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小麦的高产和提升小麦的品质。围绕小麦机械化免耕浅旋播种高产栽培示范,分析其高产技术原理与特点,归纳技术要点,以更好地推广此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机械化栽培 免耕浅旋播种 高产技术 技术要点
下载PDF
基于多媒体语音控制的旋耕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8
作者 王婷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旋耕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以旋耕机运动控制系统为核心,介绍了旋耕机的整体结构和控制原理,基于MFCC特征提取和VQ矢量方法设计了一种多媒体语音识别系统,实现对旋耕机耕深和运动的控制... 随着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旋耕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以旋耕机运动控制系统为核心,介绍了旋耕机的整体结构和控制原理,基于MFCC特征提取和VQ矢量方法设计了一种多媒体语音识别系统,实现对旋耕机耕深和运动的控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语音控制平均识别率在94%以上,满足对旋耕机的语音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运动控制 多媒体 语音识别 MFCC VQ
下载PDF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试验 被引量:59
9
作者 李永磊 宋建农 +3 位作者 康小军 董向前 姜洪喆 彭维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9,共5页
阐述了粉碎刀辊正转、旋耕刀辊反转的双辊秸秆还田机结构特点和作业机理。基于土槽试验台设计了室内旋耕耕作部件试验装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辊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植被性能和相对较低功耗,其应用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是可行的。研制... 阐述了粉碎刀辊正转、旋耕刀辊反转的双辊秸秆还田机结构特点和作业机理。基于土槽试验台设计了室内旋耕耕作部件试验装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辊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植被性能和相对较低功耗,其应用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是可行的。研制了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并进行了玉米秸秆还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可一次完成直立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碎土等联合作业,秸秆粉碎合格率、根茬破碎率、植被覆盖率、碎土率等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秸秆还田 双辊组合 作业机理
下载PDF
蔬菜棚室用自走式微型旋耕机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应义斌 蒋焕煜 成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适应蔬菜大棚的大规模发展对农机具的需求,在分析无驱动轮旋耕的力学机理和功率消耗的基础上,根据蔬菜棚室内作业对农机具的要求和目前菜农的技术条件与经济条件,设计和研制了一种微型旋耕机。该机用无驱动轮旋耕的工作方式,采用... 为适应蔬菜大棚的大规模发展对农机具的需求,在分析无驱动轮旋耕的力学机理和功率消耗的基础上,根据蔬菜棚室内作业对农机具的要求和目前菜农的技术条件与经济条件,设计和研制了一种微型旋耕机。该机用无驱动轮旋耕的工作方式,采用立轴式小型汽油机和蜗轮蜗杆传动,机架和传动箱体为薄钢板冲压成型,扶手架上下、左右可调,耕深为10.7cm,生产率为0.09hm2/h,重量仅为生产率相同的国内其它旋耕机的1/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自走式 塑料大棚 蔬菜
下载PDF
高茬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居敏 贺小伟 +4 位作者 夏俊芳 张顺 翟建波 桂鹏 张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8-46,共9页
为检测高茬秸秆还田耕整机田间作业功耗,根据功耗检测原理,采用LabVIEW软件,并结合NI数据采集卡、动态扭矩传感器和电感式接近开关等组成的硬件平台,设计了功耗检测系统。标定试验表明,该系统所检测的0~2000N·m范围内扭矩:... 为检测高茬秸秆还田耕整机田间作业功耗,根据功耗检测原理,采用LabVIEW软件,并结合NI数据采集卡、动态扭矩传感器和电感式接近开关等组成的硬件平台,设计了功耗检测系统。标定试验表明,该系统所检测的0~2000N·m范围内扭矩:最大绝对误差为5.367N·m,此时相对误差为0.27%;所检测的转速:最大绝对误差为0.261r/min,此时相对误差为0.073%。以耕深、刀辊转速、机组前进速度为影响因子设计了田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高茬秸秆还田耕整机作业功率消耗的首要因素为耕深,其次为机组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对功率消耗的影响较小;在满足耕整质量的前提下,同时考虑耕整机作业效率,其较优作业参数为:刀辊转速330r/min,耕深185mm,机组前进速度3.36km/h,其平均作业功耗为52.52kW,秸秆埋覆率达到96.2%。研究结果为高茬秸秆还田耕整机的节能降耗、动力合理匹配和结构优化设计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传感器 节能 耕整机 虚拟仪器 螺旋刀辊 功耗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拖拉机及其旋耕机组仿真平台开发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孟楠 徐立友 +1 位作者 周志立 刘卫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3-419,共7页
针对电动拖拉机研究领域常用仿真方法通用性较差、涉及机组作业的仿真平台尚不完善等问题,以东方红500(YTO-500)拖拉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电动拖拉机结构方案和驱动系统参数,基于CRUISE建立了增程式电动拖拉机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了电动... 针对电动拖拉机研究领域常用仿真方法通用性较差、涉及机组作业的仿真平台尚不完善等问题,以东方红500(YTO-500)拖拉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电动拖拉机结构方案和驱动系统参数,基于CRUISE建立了增程式电动拖拉机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了电动拖拉机与传统拖拉机的牵引性能,以及低速循环工况下拖拉机的地面特性和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电动拖拉机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拖拉机行驶状况。通过分析拖拉机动力系、行走系与动力输出轴之间的转矩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旋耕机组等效模型,建立了电动拖拉机旋耕机组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机组作业速度处于3.65km/h附近,旋耕机主轴转速保持在200r/min,符合东方红500拖拉机旋耕机组试验结果,车速提高了14%,燃油消耗下降了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旋耕机组 性能分析 仿真平台
下载PDF
卧式旋耕机刀辊防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侃 赵宏波 +3 位作者 刘文正 李建群 刘从京 孙思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4-258,共5页
目前,卧式旋耕机是我国农业中主要使用的旋耕机类型,卧式旋耕机刀辊防缠效果的优劣,严重影响着旋耕机的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此,阐述了旋耕机刀辊缠绕原因、刀辊缠绕后对旋耕机作业质量的影响;并将现有刀辊防缠技术分为双轴刀辊联合... 目前,卧式旋耕机是我国农业中主要使用的旋耕机类型,卧式旋耕机刀辊防缠效果的优劣,严重影响着旋耕机的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此,阐述了旋耕机刀辊缠绕原因、刀辊缠绕后对旋耕机作业质量的影响;并将现有刀辊防缠技术分为双轴刀辊联合作业、优化已有旋耕机刀辊、增大旋耕刀轴半径及增设其他类型粉碎刀等4大类,并详细介绍了4类防缠技术的原理、典型的防缠装置。最后,对旋耕机刀辊防缠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旋耕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防缠 现状
下载PDF
便携式茶园微耕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成刚 李兵 +2 位作者 李尚庆 曾晨 王小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便携式茶园微耕机。该机具旋耕刀采用直角刀片,使得入土、碎土能力增强,机器行走正常不跑偏、旋耕消耗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远大于人工作业。该便携式微耕机结构简单、轻巧便利、生产成本低,投入茶园生产后将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的平均耕深为13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00mm,各项参数均符合生产技术要求,能够满足茶园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微耕机 旋耕刀
下载PDF
正反转旋耕灭茬机刀片的功耗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申屠留芳 邵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89,共3页
旋耕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耕耘机械。人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正转旋耕方式和正转刀片,对反转旋耕方式及其刀片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性能和适用条件尚未完全了解。为此,分析了旋耕过程中不同的旋耕方式对于旋耕功耗以及... 旋耕机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耕耘机械。人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正转旋耕方式和正转刀片,对反转旋耕方式及其刀片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性能和适用条件尚未完全了解。为此,分析了旋耕过程中不同的旋耕方式对于旋耕功耗以及各种负荷的影响,提出了在一定渠道条件下的旋耕方式,为设计出合理的刀片形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旋转耕耘机 分析 旋耕刀 潜土逆转旋耕 旋耕功耗
下载PDF
潜土逆旋耕耘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16
作者 桑正中 王长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8-92,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耕耘方式与耕耘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逆旋耕耘已有成果的归纳与总结,提出了潜土逆旋耕耘方式,阐述了这种耕耘方式的性能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潜土逆旋耕耘 研究展望 耕地
下载PDF
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佳 周灵芝 +5 位作者 劳承英 申章佑 李艳英 胡泊 黄渝岚 韦本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01-2411,共11页
【目的】研究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旋耕、免耕和粉垄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 【目的】研究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旋耕、免耕和粉垄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旋耕、免耕和粉垄处理文库覆盖率均较高,分别为98.96%、98.93%和99.04%。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粉垄处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免耕处理(P<0.05,下同)。旋耕、免耕和粉垄处理分别获得2747、2734和2813个OTUs,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样本共检测到细菌类群206个种,隶属于47门48纲85目134科217属。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是水稻根际土壤细菌主要优势菌群,共占比69.96%~73.51%;不同耕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3种耕作方式间差异显著。旋耕和免耕处理间OTU水平相似性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菌群结构的差异性贡献率分别为43.15%和23.79%,细菌群落结构表现为粉垄处理受PC1影响明显、旋耕和免耕处理受PC2影响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排序轴共解释69.09%细菌群落变化;速效磷、碱解氮和pH是影响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与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绿菌门的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不同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上;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pH是影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角度考虑,粉垄栽培优于旋耕和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粉垄栽培 旋耕 免耕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MathCAD在微型旋耕机旋耕刀轴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葛云 吴雪飞 +1 位作者 王磊 朱江丽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机械优化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寻求机械设计问题最佳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之一。为此,运用数学专业软件Mathcad对微型旋耕机刀轴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使其在达到使用强度的前提下质量最轻,从而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为农业机械的优化... 机械优化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寻求机械设计问题最佳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之一。为此,运用数学专业软件Mathcad对微型旋耕机刀轴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使其在达到使用强度的前提下质量最轻,从而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为农业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微型旋耕机 优化设计 MATHCAD 旋耕刀轴
下载PDF
立式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及旋刀运动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敏 吴崇友 陈长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当前我国联合播种机常用耕作部件存在易漏耕和不能适应高速作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旋耕机。简述了立式旋耕机的结构和传动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对旋刀运动学分析得出立式旋耕机前进速度只影响碎土质量;通过对旋刀不同安装方式... 针对当前我国联合播种机常用耕作部件存在易漏耕和不能适应高速作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旋耕机。简述了立式旋耕机的结构和传动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对旋刀运动学分析得出立式旋耕机前进速度只影响碎土质量;通过对旋刀不同安装方式的运动轨迹和受力仿真分析,得出选择适合的旋刀安装等分角可显著减少整机受力;立式旋耕机工作平稳,但存在重复切屑,导致耕作带土壤细碎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耕机 运动分析 ADAMS 运动仿真
下载PDF
基于NX NASTRAN的旋耕刀轴结构与疲劳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洪亮 张瑞宏 +5 位作者 王明友 朱河霖 刘伟 李祥 季亚楠 陶德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了解决旋耕刀轴因承受土壤反作用力及振动冲击而造成的疲劳失效问题,本文利用UG自有的有限元软件NX NASTRAN对刀轴进行模态及疲劳分析,得到刀轴的前10阶的固有频率与振型,获得了最先失效部位及疲劳寿命。疲劳仿真结果表明,刀轴的寿命... 为了解决旋耕刀轴因承受土壤反作用力及振动冲击而造成的疲劳失效问题,本文利用UG自有的有限元软件NX NASTRAN对刀轴进行模态及疲劳分析,得到刀轴的前10阶的固有频率与振型,获得了最先失效部位及疲劳寿命。疲劳仿真结果表明,刀轴的寿命为2.49E5h,最先发生疲劳的部位在刀轴两端,即刀轴的装配焊接处。计算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一致,可为刀轴的可靠性优化及疲劳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刀轴 NX NASTRAN 模态分析 疲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