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形成、美学内涵及当代传承
1
作者 侯雯 安汝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中华体育精神是儒家士人进取精神、道家重生精神及佛家慈悲精神等精神形态在体育领域的显现,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以体育国的古典形态、以体救国的尚武精神和以体强国的体育精神等三个发展阶段。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精神哲学,科学... 中华体育精神是儒家士人进取精神、道家重生精神及佛家慈悲精神等精神形态在体育领域的显现,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以体育国的古典形态、以体救国的尚武精神和以体强国的体育精神等三个发展阶段。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精神哲学,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道德哲学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境界哲学是中华体育精神美学内涵的具体所指。中华体育精神当代传承的关键在于通过美育教育使运动员和健身人群形成具有爱国热情和具有高雅趣味的“有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体育精神 哲学思想 “有我之境”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意蕴、特质及其养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和学新 张禄成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2,共13页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特质,是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而在对教育实践目的与意义不断反思和体悟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境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教育境界的理想追求,是教师理想人...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特质,是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而在对教育实践目的与意义不断反思和体悟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境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教育境界的理想追求,是教师理想人格与高尚道德的统一,是教师育人能力与职业态度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精神中国化的产物,它涵盖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具有政治性、示范性、专业性、创造性、公共性、传道性等特质。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养成需要强化国家层面的政策引领,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强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注重教师群体的情感教育,着力建构教师的教育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实践 教育境界 尊师重教 自我修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内在逻辑、践行机理及主要路径——基于教师自我修养的视角
3
作者 和学新 张禄成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6期52-62,共11页
学习、研究和阐发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指向在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每个教师切实地践行教育家精神。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精神由整体到群体、由群体再到个体的落实与转换,是教师个体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境界的过程。教... 学习、研究和阐发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指向在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每个教师切实地践行教育家精神。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精神由整体到群体、由群体再到个体的落实与转换,是教师个体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境界的过程。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是其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依托。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要路径在于:正心立志,以家国情怀和弘道追求涵养自我;躬行践履,在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提升境界;自我省思,在读书与写作中启智增慧;择善而从,在多维视角与交往互动中持续完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成长 教师自我修养 教育境界 躬行践履
下载PDF
“有我之境”在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中
4
作者 佐佳雪 《陶瓷》 CAS 2024年第2期173-175,共3页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上千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脉络。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创作材料的一种,在当下的艺术发展中已经不再拘泥于器皿和定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甚至为中国当下雕塑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营养,成为当...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上千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脉络。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创作材料的一种,在当下的艺术发展中已经不再拘泥于器皿和定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甚至为中国当下雕塑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营养,成为当下中国雕塑艺术家无法忽视的优秀表达手段。在中西方艺术文化资源频繁交流的今天,中国的陶瓷雕塑作品中仍保持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有的“意境”之美。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便可以很好的作为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理解赏析的切入点,去研究体会中国现代陶瓷雕塑中的境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雕塑艺术 有我之境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5
作者 姬晨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孟浩然 叶赛宁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7
6
作者 夏凌翔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用包含3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315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被试提到的青少年学生的自立领域可以划分为心理自立、社会自立、行动自立和经济自立四大领域,且这4个领域被提及的次数是依次降低;2.被试提到的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特征... 用包含3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315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被试提到的青少年学生的自立领域可以划分为心理自立、社会自立、行动自立和经济自立四大领域,且这4个领域被提及的次数是依次降低;2.被试提到的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特征主要有独立性、成熟与健康、坚韧性、主动性、道德性、灵活性、开放性等,其中独立性的频数占绝对优势。最后,对自立人格的结构、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自立人格结构基本一致,大概是由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五个维度构成;2.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自立领域一致,主要都包括心理自立、社会自立、行动自立和经济自立四大领域;3.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在不同的自立领域的自立发展要求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立 内容分析 自立人格 自立领域
下载PDF
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艳 杨文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情境"和"意境"的层阶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从物境下的"有我之境"至情境下的"物我观照"、再到意境下的"无我之境"。结论当今时代设计的消费浪潮背景下,寻求设计的意境,主张从设计的"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升华,具有设计伦理意义。这种设计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后设计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验性。从"境界说"概念、以及物境"用思"、情境"驰思"、意境"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的研究,寻求设计中"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物镜 情境 意境
下载PDF
论律己 被引量:4
8
作者 肖群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6,共7页
律己就是人的自我律令、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节制、自我治理、自我主宰。在心理形式上表现为主体理性与意志对欲望和偏私的自我约束,表现为内心的善与恶通过斗争实现善对恶的控制与约束。它既是道德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与特点,也是... 律己就是人的自我律令、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节制、自我治理、自我主宰。在心理形式上表现为主体理性与意志对欲望和偏私的自我约束,表现为内心的善与恶通过斗争实现善对恶的控制与约束。它既是道德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与特点,也是人通过道德修养所达成的一种品质和美德,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律己既是道德的自律本质和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义。一个有律己美德的人,应该是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义利、公私、理欲关系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决定的人,我们把树立、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公私观、理欲观看作是律己的道德内容和基础。律己的品质是需要主体不断修养而养成的,其修养工夫主要表现在坚持道义,以善制恶;反求诸己,三省吾身;克服盲从心理,坚持独立人格,慎始慎终,防微杜渐,而慎独则是有律己品质人的最高修养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己 品质 修养 境界
下载PDF
“无我之境”的审美建构——以《人间词话》中“物境诗”的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安汝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物境"与诗歌语境、诗人的身体经验和精神状态等,都有着复杂的关联。然而,"物境"中的"无我"在传统的中国诗学中并没有像"有我"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这样一种审... "物境"与诗歌语境、诗人的身体经验和精神状态等,都有着复杂的关联。然而,"物境"中的"无我"在传统的中国诗学中并没有像"有我"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这样一种审美境遇:"我"的自我意识在此"隐藏行迹",审美主体放弃人类万物灵长的惯性思维,将传统的"有我之思"压倒"无我之境"的主观偏见彻底颠倒了过来。王国维"无我之境"的美学思想启发我们置身于"物境诗"的"物境"中"以物观物",并承认"物"在"物境"中的"主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境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王国维
下载PDF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哲学智慧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中观
下载PDF
论中西教育思想交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继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西方式的教育思想在当下的中国教育领域逐渐成为集体无意识,中国本身的教育理念反而不受重视。谈论中西教育思想交会,首先就意味着"自我"与"他者"的视角融合。研究东西方传统教育思想的内在分歧,根本主旨也在于对... 西方式的教育思想在当下的中国教育领域逐渐成为集体无意识,中国本身的教育理念反而不受重视。谈论中西教育思想交会,首先就意味着"自我"与"他者"的视角融合。研究东西方传统教育思想的内在分歧,根本主旨也在于对问题作一学术性的探讨,东西方教育思想的种种区分,本质上是意境、德化与逻辑、知识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中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性格与人文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他者 理性 境界 交会
下载PDF
境界论:实践美学的自我深化与现实关怀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旭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历史地看,实践美学并不像其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意识形态的宠儿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硬复述者。把境界论引入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突破实体性思维,建立自身之审美超越性的理论深化,是对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的建构。同时,倡导审美对于... 历史地看,实践美学并不像其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意识形态的宠儿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硬复述者。把境界论引入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突破实体性思维,建立自身之审美超越性的理论深化,是对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的建构。同时,倡导审美对于人生境界的提高,确立境界和美之间的深层联系,也体现了实践美学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实践美学 自我深化
下载PDF
惠特曼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立美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惠特曼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种特色既植根于现实,又与欧洲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相联系,并与诗人的哲学观、政治观、美学观密切相关.大胆而新奇的幻想,超现实的艺术境界,瑰丽的自我形象,构成了惠特曼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对美国乃至世界... 惠特曼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种特色既植根于现实,又与欧洲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相联系,并与诗人的哲学观、政治观、美学观密切相关.大胆而新奇的幻想,超现实的艺术境界,瑰丽的自我形象,构成了惠特曼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对美国乃至世界诗坛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诗歌 浪漫主义特色 幻想 艺术境界 自我形象
下载PDF
“慎独”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晓萍 赤沙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9-94,共6页
"慎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个体修身思想,更是人修身养性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学习"慎独"思想,有助于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使高校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工具走向人本、从适应走向... "慎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个体修身思想,更是人修身养性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学习"慎独"思想,有助于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使高校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工具走向人本、从适应走向超越,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主体意识,关注、满足人的超越性需要,培养"有德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道德教育 自律意识 主体意识 道德境界
下载PDF
阳明心学的工夫论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徐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一般以本体、境界、工夫为理论重心。在儒学德性修养理论体系之中,本体、境界与工夫之间是一种"互文性"的关系。在阳明心学中存在着两种工夫理论,它们体现着阳明心学德性修养论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这两... 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一般以本体、境界、工夫为理论重心。在儒学德性修养理论体系之中,本体、境界与工夫之间是一种"互文性"的关系。在阳明心学中存在着两种工夫理论,它们体现着阳明心学德性修养论的基本特点。通过对这两种工夫论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阐解本体、境界、工夫三者之间的深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本体 境界 工夫 良知 德性修养
下载PDF
以美施育,成人之美——美育的使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映山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美育既是特殊的审美实践活动,又是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人既是审美、实施美育、追求自我完善的主体,也是育美、接受美育,实现自我完善的客体。美育的核心是育人之美;美育的手段就是以美施育;美育的过程是审美———在审美... 美育既是特殊的审美实践活动,又是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人既是审美、实施美育、追求自我完善的主体,也是育美、接受美育,实现自我完善的客体。美育的核心是育人之美;美育的手段就是以美施育;美育的过程是审美———在审美中施实施教育;美育的目的是立美———成人之美。审美是人理想的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美育则是人自觉地“按照审美规律”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人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生命境界 自我完善 美学
下载PDF
周敦颐原始反终的安身立命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成翼 刘寅 宁高倩 《城市学刊》 2017年第6期79-83,共5页
在周敦颐看来,太极动静生阴阳,阴阳交合生五行,在阴阳、五行二气交感之下万物化生,推本溯源,无极是根本。正是遵循儒家思想,返回本源,周子提出"主静立人极"的修养论,认为保持天道和人道的通达,人才能身安,万物才会生生不息。... 在周敦颐看来,太极动静生阴阳,阴阳交合生五行,在阴阳、五行二气交感之下万物化生,推本溯源,无极是根本。正是遵循儒家思想,返回本源,周子提出"主静立人极"的修养论,认为保持天道和人道的通达,人才能身安,万物才会生生不息。周敦颐的原始反终思想,不仅给世人指明了乐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现代安身立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 修养 乐境 安身立命
下载PDF
传播困境:庄子传播思想的一种诠释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庄子以如椽之笔,对完美传播的图景进行了勾勒,对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心之见"进行了批评与反思,对于语言文字的先天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传播活动提出了诸多建议与忠告。庄子认为,人类陷入传播... 庄子以如椽之笔,对完美传播的图景进行了勾勒,对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成心之见"进行了批评与反思,对于语言文字的先天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传播活动提出了诸多建议与忠告。庄子认为,人类陷入传播困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认识有限而生发"成心",因"成心"而有"成心之言",如此相摩相荡,使传播活动陷于成见之境难以摆脱。二是语言是静止的、有限的,以此静止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变动的客观世界时,便会陷入传播困境。基于此,他提出,对于以撒播真理为使命的传播者而言,应该怀有"精诚之心",理性看待认识的有限性,确立高远的传播主体境界观,这样才有可能从传播困境的泥淖中摆脱出来。这些深邃的洞见至今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成心之见” 语言局限性 传播境界
下载PDF
境界与觉解——冯友兰境界与觉悟理论述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卫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一般认为,冯友兰将理学概念转变为逻辑概念,超越但不内在了。但是冯友兰的目标在于对"宇宙""大全"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使人的境界有一个根本的提升。但是对宇宙、大全把握之前必须对其有一个"性理"的确认,... 一般认为,冯友兰将理学概念转变为逻辑概念,超越但不内在了。但是冯友兰的目标在于对"宇宙""大全"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使人的境界有一个根本的提升。但是对宇宙、大全把握之前必须对其有一个"性理"的确认,这两者互为表里。其目的在于通过"共相"抽象、超象的认识,超越个体对感性存在的执著,使人获得对自身在社会及宇宙中的确证,这个过程本身必然也必须内蕴道德直觉对形上学的参与。冯友兰将人的觉悟归结到灵明知觉的发展,他的问题在于"灵明知觉"本身有强烈的认识心的色彩,但是他在对"大我"的追寻与确证中自觉不自觉地修正了前述认识,实际肯认了道德自我的发展进程,但是他的根本进路既不纯粹是程朱式也不是陆王式,而是借助西学成为儒释道的混合体,在"成相"和"扫相"的矛盾中使人既看到观念认识的局限性,又看到观念认识及其超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成为个体精神修养的一种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境界 觉解 共相 大我
下载PDF
唐君毅心本体论及其理论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仕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6,共5页
唐君毅认为心本体并非仅是一个道德本体,也是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活动。心本体虽然是以无相的状态存在着,但它却在流行发用中以性相功用的方式展示出来。正是从心本体出发,唐君毅深刻揭示了作为心本体表现形式的道德自我如何在万物散殊境... 唐君毅认为心本体并非仅是一个道德本体,也是人的整个生命存在活动。心本体虽然是以无相的状态存在着,但它却在流行发用中以性相功用的方式展示出来。正是从心本体出发,唐君毅深刻揭示了作为心本体表现形式的道德自我如何在万物散殊境、依类成化境、功能序运境、感觉互摄境、观照凌虚境、道德实践境、归向一神境、我迭二空境、天德流行境九境当中确立、扩展、升进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现代新儒家 心本体 儒家 道德境界 道德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