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詹向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6,共5页
《论语.颜渊》篇的"颜渊问仁"章所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命题,是孔子论"仁"的总纲。古今学者多通过对其中"克己"、"复礼"、"为仁"三个思想要素的诠释,阐述孔子的思想。但是... 《论语.颜渊》篇的"颜渊问仁"章所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命题,是孔子论"仁"的总纲。古今学者多通过对其中"克己"、"复礼"、"为仁"三个思想要素的诠释,阐述孔子的思想。但是,从该章所包含的"仁—礼"、"人—己"这两层关系入手探究孔子的"仁学"思想以及他所追求的"仁"与"礼"、"人"与"己"相统一的理论目标,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周礼已经空洞化、形式化的情势下,孔子要"复"的"礼",是由他赋予了"仁"的内涵并以"仁"加以整合的"礼",而不是人们所说的"周礼";在"人—己"关系中,孔子强调"为仁由己",特别重视"己",凸显了对儒者"为仁"的自觉与自信的要求,表现了儒学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实践理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仁—礼”关系 “人—己”关系
下载PDF
论孔子的人学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跃平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孔子的“仁”学是以人为本 ,以实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 ,规范、协和人际关系为宗旨的 ,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克己复礼”是实现“仁”。人学理想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是孔子对时代的人学把握与选择 ,具有理想色彩 ;历代... 孔子的“仁”学是以人为本 ,以实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 ,规范、协和人际关系为宗旨的 ,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克己复礼”是实现“仁”。人学理想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是孔子对时代的人学把握与选择 ,具有理想色彩 ;历代统治者和儒者对“仁”学有所歪曲 ;不能仅以时间顺序为据来指责孔子的“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仁"学 人学 "克己复礼" 歪曲
下载PDF
对孔子“克己复礼”的再认识
3
作者 朱正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长期以来 ,史学界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这一看法的理论基础是“战国封建论” ,而“战国封建论”并非学术界的共识 ;若从“西周封建论”出... 长期以来 ,史学界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 ,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这一看法的理论基础是“战国封建论” ,而“战国封建论”并非学术界的共识 ;若从“西周封建论”出发 ,则可做出新的诠释 ,即“克己复礼”是符合春秋时期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的正确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学 克己复礼 战国封建论 西周封建论
下载PDF
论孔子仁学的内涵及意义
4
作者 李牧 《安顺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5-78,共4页
"仁"一直被学者认为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文章围绕"仁"之一义,主要以《论语》为依据,尝试追寻孔子仁学的思想脉络,集中发明《论语》中有关"仁"的理念所引伸的条目,勾勒出诸如仁爱、礼制、孝悌三者间的内... "仁"一直被学者认为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文章围绕"仁"之一义,主要以《论语》为依据,尝试追寻孔子仁学的思想脉络,集中发明《论语》中有关"仁"的理念所引伸的条目,勾勒出诸如仁爱、礼制、孝悌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末了则说明"仁学"在今天的社会伦理建设及个人精神生活中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爱人 克己复礼 孝悌
下载PDF
谈孔子仁学的核心——从“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三者的关系看仁的核心
5
作者 邱适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87-288,共2页
"仁"一直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以"仁"为孔子思想核心,论述《论语》中关于"仁"的条目所体现出的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三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意在说明仁的核心是"克己复礼"。
关键词 仁学 爱人 克己复礼 孝悌
下载PDF
儒家“克己”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阐解与内嵌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振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儒家"克己"文化具有独特的伦理风格与道德意蕴,极具当代德育价值开发的合理性与资源优势。"克己"文化的道德诞生脉络是"礼"(伦理世界)—"克己"(教化世界)—"仁"(道德主体),其提出&qu... 儒家"克己"文化具有独特的伦理风格与道德意蕴,极具当代德育价值开发的合理性与资源优势。"克己"文化的道德诞生脉络是"礼"(伦理世界)—"克己"(教化世界)—"仁"(道德主体),其提出"克己"有耻的道德命题、内在超越的运思路向、在知行合一的德育范式内乐见德育效果。无论是其作为自我意识觉解、作为"美德伦理"(学),还是其本体意义上的普遍性规范伦理诉求,均可获得当代合理性辩护。而检视当下的德育现场,"克己"文化的德育缺失已然成为事实,并造成许多本可规避的德育损失。因此,探究"克己"文化的德育内嵌策略,既必要又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耻感教育 内在超越 知行合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