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1
作者 姬晨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孟浩然 叶赛宁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艳 杨文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情境"和"意境"的层阶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从物境下的"有我之境"至情境下的"物我观照"、再到意境下的"无我之境"。结论当今时代设计的消费浪潮背景下,寻求设计的意境,主张从设计的"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升华,具有设计伦理意义。这种设计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后设计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验性。从"境界说"概念、以及物境"用思"、情境"驰思"、意境"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的研究,寻求设计中"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物镜 情境 意境
下载PDF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哲学智慧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中观
下载PDF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沛 《唐都学刊》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艺术三美”说及康德的“美在形式”说和天才论 ,均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思想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是王国维哲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关键词 王国维 无我之境 西学渊源
下载PDF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5
作者 李志艳 李志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3-89,共7页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说 “非个人化”理论 抒情主体 抒情客体 读者接受
下载PDF
庄子“无何有之乡”析义
6
作者 代道军 郝米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4-37,共4页
《逍遥游》为《南华经》诸篇之首,是开宗明义之篇章,"无何有之乡"一词出于该章的末段,是《逍遥游》整篇文章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庄子哲学的落脚点。笔者认为,从理解"无何有之乡"入手,更能切中庄子哲学的宗旨和关键。... 《逍遥游》为《南华经》诸篇之首,是开宗明义之篇章,"无何有之乡"一词出于该章的末段,是《逍遥游》整篇文章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庄子哲学的落脚点。笔者认为,从理解"无何有之乡"入手,更能切中庄子哲学的宗旨和关键。本文以《南华经》内篇为主要文本材料,试图用"无何有之乡"的思想意义来对《南华经》的内篇尤其是《逍遥游》作意义的分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何有之乡 逍遥 无己
下载PDF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被引量:2
7
作者 潘繁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叔本华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优美 壮美
下载PDF
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8
作者 张巨纲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6期245-246,共2页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人们都想要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便是无我(忘我)之境。但这需要一个象禅家由疑而参,参而了悟,方上"自立门户:能进入彻悟之境。尤其是急躁的现代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急于想在艺术语言书法艺术的创作与&quo...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人们都想要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便是无我(忘我)之境。但这需要一个象禅家由疑而参,参而了悟,方上"自立门户:能进入彻悟之境。尤其是急躁的现代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急于想在艺术语言书法艺术的创作与",这无可厚非。但要在艺术上真正"自立门户"却绝非易事。只有艺术家经过"脱胎换骨"的渐修而顿悟艺道之妙,才能由技进于道之后返归于朴的最高境界,达到书法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无我(忘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无我(忘我)之境
下载PDF
彼岸之花:在“人语”和“物语”之间--兼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唯物主义”
9
作者 薛世昌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2-60,共9页
诗歌是一种时刻试图叛逆人语的人语,是一种时刻以所谓"天籁之音""神来之笔""思出尘表"为追求的人语。诗歌如果不能"通神"而只是一种"美言",如果丧失了超迈的精神,这样的诗歌徒有其... 诗歌是一种时刻试图叛逆人语的人语,是一种时刻以所谓"天籁之音""神来之笔""思出尘表"为追求的人语。诗歌如果不能"通神"而只是一种"美言",如果丧失了超迈的精神,这样的诗歌徒有其名。自说自话而情绪狂欢的"唯我主义"只能导致神性的丧失。多少道德诗章与"人性光辉"让诗歌神韵顿消,多少解说破坏了事实。诗歌从"人"而通向"神"的必经之路,却是"无我之境"中的"物"--面对物、相信物、进入物,此时,作为言说者的"我"应该"身心脱落",而澄明于事物的本相,破除"我执"之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意志对于事物的僭越。于坚的"A是A"诗说和"回到事物本身"诗说以及伊沙"事实的诗意"等理念,是王国维"无我"诗学的承续。海子诗歌中的"神",是他对事物体贴入微的观察、神奇的想象、通灵的对话。神性在彼岸,人性在此岸。人性是此岸之花,神性是彼岸之花。神性引领着人性回归自然。诗歌的"唯物主义"意味着:诗歌建立在对物的观察与体认之上,诗歌以丰富的物性表现着饱满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人语 物语 无我之境 事实的诗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