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1
作者
姬晨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孟浩然
叶赛宁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艳
杨文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情境"和"意境"的层阶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从物境下的"有我之境"至情境下的"物我观照"、再到意境下的"无我之境"。结论当今时代设计的消费浪潮背景下,寻求设计的意境,主张从设计的"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升华,具有设计伦理意义。这种设计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后设计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验性。从"境界说"概念、以及物境"用思"、情境"驰思"、意境"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的研究,寻求设计中"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物镜
情境
意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哲学智慧
被引量:
1
3
作者
姜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中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被引量:
1
4
作者
汪沛
《唐都学刊》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艺术三美”说及康德的“美在形式”说和天才论 ,均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思想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是王国维哲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关键词
王国维
无我之境
西学渊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5
作者
李志艳
李志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3-89,共7页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说
“非个人化”理论
抒情主体
抒情客体
读者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无何有之乡”析义
6
作者
代道军
郝米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4-37,共4页
《逍遥游》为《南华经》诸篇之首,是开宗明义之篇章,"无何有之乡"一词出于该章的末段,是《逍遥游》整篇文章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庄子哲学的落脚点。笔者认为,从理解"无何有之乡"入手,更能切中庄子哲学的宗旨和关键。...
《逍遥游》为《南华经》诸篇之首,是开宗明义之篇章,"无何有之乡"一词出于该章的末段,是《逍遥游》整篇文章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庄子哲学的落脚点。笔者认为,从理解"无何有之乡"入手,更能切中庄子哲学的宗旨和关键。本文以《南华经》内篇为主要文本材料,试图用"无何有之乡"的思想意义来对《南华经》的内篇尤其是《逍遥游》作意义的分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何有之乡
逍遥
无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被引量:
2
7
作者
潘繁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叔本华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优美
壮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8
作者
张巨纲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6期245-246,共2页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人们都想要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便是无我(忘我)之境。但这需要一个象禅家由疑而参,参而了悟,方上"自立门户:能进入彻悟之境。尤其是急躁的现代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急于想在艺术语言书法艺术的创作与&quo...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人们都想要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便是无我(忘我)之境。但这需要一个象禅家由疑而参,参而了悟,方上"自立门户:能进入彻悟之境。尤其是急躁的现代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急于想在艺术语言书法艺术的创作与",这无可厚非。但要在艺术上真正"自立门户"却绝非易事。只有艺术家经过"脱胎换骨"的渐修而顿悟艺道之妙,才能由技进于道之后返归于朴的最高境界,达到书法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无我(忘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无我(忘我)之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彼岸之花:在“人语”和“物语”之间--兼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唯物主义”
9
作者
薛世昌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2-60,共9页
诗歌是一种时刻试图叛逆人语的人语,是一种时刻以所谓"天籁之音""神来之笔""思出尘表"为追求的人语。诗歌如果不能"通神"而只是一种"美言",如果丧失了超迈的精神,这样的诗歌徒有其...
诗歌是一种时刻试图叛逆人语的人语,是一种时刻以所谓"天籁之音""神来之笔""思出尘表"为追求的人语。诗歌如果不能"通神"而只是一种"美言",如果丧失了超迈的精神,这样的诗歌徒有其名。自说自话而情绪狂欢的"唯我主义"只能导致神性的丧失。多少道德诗章与"人性光辉"让诗歌神韵顿消,多少解说破坏了事实。诗歌从"人"而通向"神"的必经之路,却是"无我之境"中的"物"--面对物、相信物、进入物,此时,作为言说者的"我"应该"身心脱落",而澄明于事物的本相,破除"我执"之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意志对于事物的僭越。于坚的"A是A"诗说和"回到事物本身"诗说以及伊沙"事实的诗意"等理念,是王国维"无我"诗学的承续。海子诗歌中的"神",是他对事物体贴入微的观察、神奇的想象、通灵的对话。神性在彼岸,人性在此岸。人性是此岸之花,神性是彼岸之花。神性引领着人性回归自然。诗歌的"唯物主义"意味着:诗歌建立在对物的观察与体认之上,诗歌以丰富的物性表现着饱满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人语
物语
无我之境
事实的诗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1
作者
姬晨卉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文摘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孟浩然
叶赛宁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Keywords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Meng Haoran
Yesenin
self-
realm
selfless realm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艳
杨文妍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33-235,共3页
基金
2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7YJA760053)
文摘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情境"和"意境"的层阶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从物境下的"有我之境"至情境下的"物我观照"、再到意境下的"无我之境"。结论当今时代设计的消费浪潮背景下,寻求设计的意境,主张从设计的"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升华,具有设计伦理意义。这种设计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后设计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验性。从"境界说"概念、以及物境"用思"、情境"驰思"、意境"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的研究,寻求设计中"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启示。
关键词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物镜
情境
意境
Keywords
self-
realm
selfless realm
material context
emotion context
imagery context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哲学智慧
被引量:
1
3
作者
姜春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64-668,共5页
文摘
王国维在创设"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了"以物观物"、"中观"等哲学思想,他以一种哲学智慧,实现了对传统诗学中"物我关系"以及"情景关系"的超越,他把是否散发着哲学的灵光,作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水岭,因此,"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必然是充满着哲学智慧的审美范畴。
关键词
王国维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中观
Keywords
Wang Guowei
self-
realm
selfless realm
describing in terms of objects
meso
分类号
B25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被引量:
1
4
作者
汪沛
机构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
出处
《唐都学刊》
200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文摘
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艺术三美”说及康德的“美在形式”说和天才论 ,均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思想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是王国维哲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关键词
王国维
无我之境
西学渊源
Keywords
WANG Guo-wei
selfless realm
the Western origi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5
作者
李志艳
李志荣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3-89,共7页
文摘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作为中西两种颇具代表性诗学理论,其对诗歌抒情主体、抒情客体及其读者接受等理论命题的认识既有契合,亦有分歧。对之进行系统比较,对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无我之境”说
“非个人化”理论
抒情主体
抒情客体
读者接受
Keywords
the
selfless realm
Thoery
the Impersonal Poetic Thoery
lyric subjectivity
lyrical object
reader acceptance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无何有之乡”析义
6
作者
代道军
郝米娜
机构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服务与管理系
出处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4-37,共4页
文摘
《逍遥游》为《南华经》诸篇之首,是开宗明义之篇章,"无何有之乡"一词出于该章的末段,是《逍遥游》整篇文章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庄子哲学的落脚点。笔者认为,从理解"无何有之乡"入手,更能切中庄子哲学的宗旨和关键。本文以《南华经》内篇为主要文本材料,试图用"无何有之乡"的思想意义来对《南华经》的内篇尤其是《逍遥游》作意义的分疏。
关键词
庄子
无何有之乡
逍遥
无己
Keywords
Chuang-tzu
Free and unfettered
realm
of vagueness
selfless
ness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被引量:
2
7
作者
潘繁生
机构
淮海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文摘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关键词
王国维
叔本华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优美
壮美
Keywords
Wang Guowei
Schopenhauer
self-
realm
selfless realm
beauty
magnificence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8
作者
张巨纲
机构
辽东学院附属中专
出处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6期245-246,共2页
文摘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人们都想要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便是无我(忘我)之境。但这需要一个象禅家由疑而参,参而了悟,方上"自立门户:能进入彻悟之境。尤其是急躁的现代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急于想在艺术语言书法艺术的创作与",这无可厚非。但要在艺术上真正"自立门户"却绝非易事。只有艺术家经过"脱胎换骨"的渐修而顿悟艺道之妙,才能由技进于道之后返归于朴的最高境界,达到书法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无我(忘我)之境"。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无我(忘我)之境
Keywords
selfless
have my
realm
no I(ecstasy) of the environment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彼岸之花:在“人语”和“物语”之间--兼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唯物主义”
9
作者
薛世昌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2-60,共9页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项目“现代诗歌内形式研究”(编号:15XJA751003)。
文摘
诗歌是一种时刻试图叛逆人语的人语,是一种时刻以所谓"天籁之音""神来之笔""思出尘表"为追求的人语。诗歌如果不能"通神"而只是一种"美言",如果丧失了超迈的精神,这样的诗歌徒有其名。自说自话而情绪狂欢的"唯我主义"只能导致神性的丧失。多少道德诗章与"人性光辉"让诗歌神韵顿消,多少解说破坏了事实。诗歌从"人"而通向"神"的必经之路,却是"无我之境"中的"物"--面对物、相信物、进入物,此时,作为言说者的"我"应该"身心脱落",而澄明于事物的本相,破除"我执"之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意志对于事物的僭越。于坚的"A是A"诗说和"回到事物本身"诗说以及伊沙"事实的诗意"等理念,是王国维"无我"诗学的承续。海子诗歌中的"神",是他对事物体贴入微的观察、神奇的想象、通灵的对话。神性在彼岸,人性在此岸。人性是此岸之花,神性是彼岸之花。神性引领着人性回归自然。诗歌的"唯物主义"意味着:诗歌建立在对物的观察与体认之上,诗歌以丰富的物性表现着饱满的人性。
关键词
诗歌
人语
物语
无我之境
事实的诗意
Keywords
poetry
human language
material language
the
realm
of
selfless
ness
factual sensation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姬晨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中国设计境界说的美学思考
王艳
杨文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哲学智慧
姜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汪沛
《唐都学刊》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王国维“无我之境”说与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比较
李志艳
李志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庄子“无何有之乡”析义
代道军
郝米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潘繁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张巨纲
《科教导刊》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彼岸之花:在“人语”和“物语”之间--兼论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唯物主义”
薛世昌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