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对桩基变形特性和受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立平 李英民 +1 位作者 韩军 詹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本文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体系中桩基的地震反应,为桩基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以单桩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加以验证,再根据场地条件选取输入波,分析了桩、桩-均匀土体、桩-分层土体3种模型处于弹性和弹塑性状态下的桩基的... 本文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桩-土体系中桩基的地震反应,为桩基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以单桩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加以验证,再根据场地条件选取输入波,分析了桩、桩-均匀土体、桩-分层土体3种模型处于弹性和弹塑性状态下的桩基的变形特性和受力性能。研究表明,桩动力分析时必须考虑桩周土的影响,若按静力法的桩-弹簧模型进行桩的设计会使桩身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相互作用 土-结构相互作用 弹塑性 抗震
下载PDF
下坂地水库大坝抗震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锦峰 杨鑫平 《西北水电》 2009年第5期39-42,60,共5页
下坂地水库地处高地震区,大坝基础覆盖层厚度达150m,且存在可能液化砂层和软土层,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大坝抗震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下坂地水库 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 地震液化 抗震稳定性 动力分析
下载PDF
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江道崇 《四川地震》 1995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剖析和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状态及中等地震活动特征,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一茂县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宝兴段,二者的强... 本文剖析和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状态及中等地震活动特征,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一茂县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自然节律显示有规律起伏,可以推测地震的强、弱趋势。本文仔细剖析了中等地震活动情况,提出的若干特征对于监视本带有一定社会影响的4~5级地震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地震带 地震活动特征 震级 地震
下载PDF
从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谈唐山市今后房屋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涛 《山西建筑》 2008年第17期88-89,共2页
从建筑抗震角度分析了唐山大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简要分析了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运用抗震概念设计原则提出唐山市房屋今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使唐山市的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地震 抗震 概念设计
下载PDF
地壳形变与地震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友华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54,共8页
较深入地讨论了地壳岩层应变的一般特性,并在理论上得出;(1)地震孕育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地壳岩层的弹性应变量的积累要大于塑性形变量的转化;(2)地壳岩层在应变的宏观破裂之前,很可能会普遍存在应变的加速阶段。如果这一认... 较深入地讨论了地壳岩层应变的一般特性,并在理论上得出;(1)地震孕育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地壳岩层的弹性应变量的积累要大于塑性形变量的转化;(2)地壳岩层在应变的宏观破裂之前,很可能会普遍存在应变的加速阶段。如果这一认识被进一步证实是正确的话,将可成为地震短临预报的突破口;根据作者1993年提出的地震能否孕育、发生的关键因素是地壳岩层弹性垂直差异运动的速率大小的认识,在理论上初步讨论了地壳岩层应变与地震预报的新途径。并初步提出了地震危险区与安全区的定量判别指标;初步提出了地震应力是垂向剪切水平向传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性 地震地质
下载PDF
晋陕豫交界区地震应变能的演变与地震趋势
6
作者 赵刚 卫金 《山西地震》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采取动静结合、时空并举的方法,从地震应变能释放的时空分布入手,对晋陕豫交界区分时段进行了空间扫描计算,研究分析了1970年以来,该区的应变能释放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指出该区地震活动存在着长趋势增强... 本文采取动静结合、时空并举的方法,从地震应变能释放的时空分布入手,对晋陕豫交界区分时段进行了空间扫描计算,研究分析了1970年以来,该区的应变能释放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指出该区地震活动存在着长趋势增强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应变能 区域地震
下载PDF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Runoff of the Rivers and the Seisms in China
7
作者 汤懋苍 董文杰 +1 位作者 张建 杨良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3年第5期630-640,共11页
In recent hundred years the annual discharge variation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epresented by the Yichang station) and the Huanghe River (represented by Shanxian and Tangnaihe, respectively) have closely related to ... In recent hundred years the annual discharge variation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represented by the Yichang station) and the Huanghe River (represented by Shanxian and Tangnaihe, respectively) hav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s coming about in China in the same year, Bo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destructive seism or seismic swarm in the river basins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hocks in the east and south of the basins are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Changjiang and Huanghe Rivers are the high flow while that the strong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7 or more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Changjiang low flow year and that of 6 or mor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area is for the Huanghe River.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paper, a 2-year sample is given to explain that the conditions of the 2 rivers being high flow years are that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is active and in the meanwhile no seism occurred in South China, and those of the low flow year are that the strong quake(s) occurred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and quiet i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eismically active area is in general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value of soil temperature anomalies at the depth of 3.2 m, which may help to explain the phys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ism and the precipitation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UAL RUNOFF ANNUAL selsmic FIELD soil temperature FIELD the Huanghe RIVER the CHANGJIANG River.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