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外部空间中调和空间的分类与设计手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伟 刘春燕 刘斌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在借助建筑外部的存在空间理论与设计的同时,试图以另一种过渡性的外部空间去改善这些无序的状况。通过大量的实例作品分析,探求到一类主体空间之间的调和空间,并对这类空间进行了分类归纳,然后总结出调和空间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 存在空间 主体空间 准公共领域空间 纯公共领域空间 调和空间
下载PDF
从空间中的实体到实体中的空间——《空中庭院和空中花园:绿化城市人居》书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宏武 王擎 贾倍思 《新建筑》 2020年第5期33-36,共4页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专著《空中庭院和空中花园:绿化城市人居》把对空中庭院和空中花园的研究放在更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范畴,以及和文明、社区紧密联系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讨论。关注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其衰落和私有化的原因,以... 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专著《空中庭院和空中花园:绿化城市人居》把对空中庭院和空中花园的研究放在更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范畴,以及和文明、社区紧密联系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讨论。关注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其衰落和私有化的原因,以及城市人居从“空间的城市”到“实体的城市”的转变。强调私有环境中的半公共空间能作为替代性社会空间,类似或接近传统公共空间如街道和广场所具有的重要品质。认可空中庭院和空中花园在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方面给予城市人居的益处,能够形成某些更广泛的多层次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 空中庭院 空中花园 城市人居
下载PDF
注重住区景观,重塑热带风情——汕头第一城规划设计探讨
3
作者 邓孟仁 倪阳 郭秀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3-46,共4页
现今住区的建设已经发展为建筑、景观、交通、文化、自然和城市等的综合建设 .本文中以汕头第一城的规划设计为实例 ,详细分析其设计构思和实际操作过程 ,并借此探索创造以人为本的、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住区设计方法 .
关键词 住区景观 热带风情 汕头第一城 城市规划 以人为本 准公共空间 住区设计
下载PDF
良好住区环境的邻里环境营造
4
作者 尹茹 高玲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9期12-14,共3页
在对失落的邻里环境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从社会角度和设计方案角度入手,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邻里居住环境,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加强邻里间的交往,使小区的公共空间更具安全性。
关键词 邻里环境 住区环境 公众主体性 半公共活动空间
下载PDF
浅析高层公共建筑底部半开敞空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芳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3期100-101,共2页
本文通过对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形态研究,探讨半开敞空间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各种实例的论述,阐明半开敞空间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具有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层公共建筑 半开敞空间 城市环境
下载PDF
乡村“半公共性空间”研究——以南京诸家村为例
6
作者 刘子洋 朱雷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0期91-95,共5页
如何理解和认知乡村,是当今中国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却是由诸多关联的、相似的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中生活片段的讨论则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定义乡村本身。文章聚焦于南京溧水诸家村半公共性空间,调研选取具有真实... 如何理解和认知乡村,是当今中国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却是由诸多关联的、相似的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中生活片段的讨论则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定义乡村本身。文章聚焦于南京溧水诸家村半公共性空间,调研选取具有真实生活场景的民居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诸家史料的学习、实地的走访和观察,总结梳理出承载诸家村生活的部分空间。为理解当代中国乡村提供一种片段式的角度,也为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溧水诸家 生活场景 半公共性空间
下载PDF
瓦戎村家屋空间结构的人类学研究——来自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个案
7
作者 王亚涛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4,210-211,共15页
文章梳理了人类学关于家屋空间研究的两种主要路径——制度主义路径和象征主义路径,并从制度主义路径出发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南部瓦戎村的家屋空间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瓦戎村的每个家屋都存在土房和帐房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并... 文章梳理了人类学关于家屋空间研究的两种主要路径——制度主义路径和象征主义路径,并从制度主义路径出发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南部瓦戎村的家屋空间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瓦戎村的每个家屋都存在土房和帐房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并非是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而是一种社会性安排。土房和帐房之间存在一种“把对反涵括在内”的阶序关系,即土房与帐房互为对反面,同时前者作为整体涵括了作为部分的后者;这一关系通过家庭内部分工以及家庭结构在空间上的制度性安排呈现出来。同时,瓦戎村土房的空间特点及其利用,还展现出藏族社会中的家屋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私人领域,而是带有很强公共性和社会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屋空间 家庭结构 公共空间 半农半牧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