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n the penetration of jacketed rods with striking velocities of 0.9-3.3 km/s into semi-infinite targets 被引量:4
1
作者 Kui Tang Jin-xiang Wang +1 位作者 Hai-ping Song Nan Zho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In this study,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numeric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penetration of semi-infinite 4340 steel targets by a homogeneous 93 W rod and two types of jacketed rods with strikin... In this study,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numeric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penetration of semi-infinite 4340 steel targets by a homogeneous 93 W rod and two types of jacketed rods with striking velocities of 0.9-3.3 k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acketed rods produced typical“co-erosion” damage at all test velocities, except for the 93 W/1060 Al jacketed rod, which switched from an early “bi-erosion” damage to later “co-erosion” damage at a striking velocity of 936 m/s. However, the homogeneous 93 W rod always forms a large mushroom head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The damage mechanisms of these two types of jacketed rods differ for striking velocities of 0.9-2.0 km/s, but this difference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striking velocity. For velocities of 2.0-3.3 km/s, all three types of projectiles exhibit typical hydrodynamic 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amage mechanisms of the two types of jacketed rods are almost identical. For the same initial kinetic energy, the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jacketed rods is distinc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homogeneous 93 W rods.Compared with jacket density, jacket strength shows a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amage mechanism and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jacketed rod. Finally, an existing theoretical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jacketed rods on semi-infinite targets in the co-erosion mode is modified. It transpires that-in terms of penetration depth-the modified theoretical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observations for 93 W/TC4 and 93 W/1060 Al jacketed rods penetrating semi-infinite 4340 steel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eted rod semi-infinite target Damage mechanism Penetra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 penetration of semi-infinite targets by rigid,deformable and erosive long rods 被引量:14
2
作者 He-Ming Wen Bin La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A theoretical study is presented herein on the pen- etration of a semi-infinite target by a spherical-headed long rod for Yp 〉 S, where Yp is the penetrator strength and S is the static target resistance. For Yp 〉 S... A theoretical study is presented herein on the pen- etration of a semi-infinite target by a spherical-headed long rod for Yp 〉 S, where Yp is the penetrator strength and S is the static target resistance. For Yp 〉 S, depending upon initial impact velocity, there exist three types of penetration, namely, penetration by a rigid long rod, penetration by a deforming non-erosive long rod and penetration by an erosive long rod. If the impact velocity of the penetrator is higher than the hydrodynamic velocity (VH), it will penetrate the target in an erosive mode; if the impact velocity lies between the hydrodynamic velocity (VH) and the rigid body velocity (VR), it will penetrate the target in a deformable mode; if the impact velocity is less than the rigid body velocity (VR), it will penetrate the target in a rigid mode.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ition among these three penetration modes are propos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t model predictions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 terms of depth of penetration (DOP) and the critical transitio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rod semi-infinite target - Penetration Alekseevskii-Tate model Rigid body velocity - Hydrodynamic velocity
下载PDF
部分均匀环境下基于几何中心的扩展目标检测
3
作者 叶行 王永良 +2 位作者 刘维建 刘军 陈辉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针对部分均匀环境中样本数有限以及样本中包含异常值时的扩展目标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类基于几何中心的自适应检测器,其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构建基于几何中心广义内积的数据选择器,用以剔除包含异常值的样本数据;第二步,利用基于几何中... 针对部分均匀环境中样本数有限以及样本中包含异常值时的扩展目标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类基于几何中心的自适应检测器,其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构建基于几何中心广义内积的数据选择器,用以剔除包含异常值的样本数据;第二步,利用基于几何中心的协方差矩阵估计量,构建广义自适应子空间检测器的检测统计量。所设计的检测器利用正定矩阵空间中的几何中心特性,无需获得样本数据的先验概率分布。在分析阶段,根据异常值正确剔除概率、恒虚警特性和检测概率,评估检测器的性能。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相比传统检测器,本文提出的检测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检测 几何中心 扩展目标 部分均匀环境
下载PDF
Effective depth-of-penetration range due to hardness variation for different lots of nominally identical target material
4
作者 Patrick FRUEH Andreas HEINE +1 位作者 Karl Ernst WEBER Matthias WICKERT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The effect of small variations of target hardness on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for nominally identical target material has not been addressed systematically in publications yet and is often neglected. An investigation ... The effect of small variations of target hardness on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for nominally identical target material has not been addressed systematically in publications yet and is often neglected. An investigation of this issue for laboratory-scale long rod projectiles penetrating into semi-infinite rolled-homogeneous-armor steel targets was conducted. The tungsten-heavy-alloy penetrators were of length 90 mm and diameter6 mm. Five lots of armor steel with a nominal hardness range of 280–330 BHN provided material for the targets. The pursued approach consisted of hardness testing of the targets, in total 17 ballistic experiments at velocities in between 1250 m/s and 1780 m/s and data analysis.A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enetration vs. hardness shows that a target hardness increase within the given range of 280–330 BHN may result in a reduction of penetration depth of about 5.8 mm at constant velocity. This is equal to a change of-12% at an impact velocity of 1250 m/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cluded also the influence of yaw angle and impact velocity. It shows that small yaw angles and slight variations of impact velocities provide a smaller variation of the semi-infinite penetration depths than a variation of target hardness within a typical specification span of 50 BHN. For such a span a change in penetration of approximately-4.8 mm due to hardness variation is found, whereas 1°of yaw angle or-10 m/s of velocity variation gives a change of about-1.0 mm respectively-0.9 mm. For the given example, the overwhelming part of the variation is to be attributed to hardness effects – 4.8 mm out of 5.8 mm(83%). For nominally identical target material the target hardness thus influences the ballistic test results more severely than the typical scatter in impac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度变化 渗透深度 靶材料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地段 穿透深度 冲击速度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 for cratering of semi-infinite metallic targets by long rod penetrators 被引量:9
5
作者 WEN HeMing, HE Yu & LAN Bin CAS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esign of Material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7,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2期3189-3196,共8页
Analy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herein to predict the diameter of crater in semi-infinite metallic targets struck by a long rod penetrator.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two mechanisms such as mushrooming and cavitation... Analy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herein to predict the diameter of crater in semi-infinite metallic targets struck by a long rod penetrator.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two mechanisms such as mushrooming and cavitation are involved in cavity expansion by a long rod penetrator, the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laws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momentum, energy, together with the u-v relationship of the newly suggested 1D theory of long rod penetration (see Lan and Wen, Sci China Tech Sci, 2010, 53(5): 1364–1373).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btained for the combinations of penetrator and target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ter diameter LONG ROD PENETRATOR semi-infinite METALLIC target penetration
原文传递
机载GPS测量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葆 姚俊峰 高利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为了得到侦察目标的大地坐标以及引导载机捕捉已知目标,提出了机载GPS测量定位方法。应用GPS技术,获取载机及已知目标的位置信息,利用齐次坐标转换方法进行定位引导过程的坐标转换,从而得到目标定位引导数据。通过实验对机载GPS测量定... 为了得到侦察目标的大地坐标以及引导载机捕捉已知目标,提出了机载GPS测量定位方法。应用GPS技术,获取载机及已知目标的位置信息,利用齐次坐标转换方法进行定位引导过程的坐标转换,从而得到目标定位引导数据。通过实验对机载GPS测量定位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定位精度达到了30 m,引导精度为2°。用蒙特卡洛法对实验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精度误差范围,其结果在期望的误差范围内,表明机载GPS测量定位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技术 齐次坐标转换 目标定位 目标引导
下载PDF
红树林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建军 李际平 +2 位作者 刘素青 张宏伟 冯湘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共9页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潮带林分空间结构影响因子调查数据与林木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各影响因子与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大小表现为竞争指数0.716>混交度0.686>空间密度指数0.670>目的树种特性指数0.644>角尺度0.638>大小比数0.616>健康指数0.607。林木均质性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红树林林木对所在林分均质性的影响,为建立红树林生态系统林分空间优化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系统 林分空间结构 均质性目标 均质性指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舰舷结构与均质靶板等效关系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岩 唐平 +1 位作者 常敬臻 金建明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按照能量等效原则,以穿靶后战斗部的剩余速度相等为基础,运用统计概率分析方法,建立了舰舷结构靶板与均质靶板之间的等效关系.在以打击舰船为目标的半穿甲战斗部穿靶能力试验中确定相应均质靶板厚度,以达到简化试验用靶板及显著减少试... 按照能量等效原则,以穿靶后战斗部的剩余速度相等为基础,运用统计概率分析方法,建立了舰舷结构靶板与均质靶板之间的等效关系.在以打击舰船为目标的半穿甲战斗部穿靶能力试验中确定相应均质靶板厚度,以达到简化试验用靶板及显著减少试验次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舷结构 均质靶板 等效关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炸高下破甲弹的侵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绪强 成一 +3 位作者 李德才 脱金奎 高堂正 张焱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研究大炸高下破甲弹对装甲目标的侵彻情况,运用AUTODYN-2D软件对大炸高下破甲弹均质靶和单层间隔穿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仿真结果与均质靶、单层间隔靶实验吻合较好,证明使用仿真模拟方法可以指导破甲弹设计。单层间隔靶、多层间隔... 为研究大炸高下破甲弹对装甲目标的侵彻情况,运用AUTODYN-2D软件对大炸高下破甲弹均质靶和单层间隔穿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仿真结果与均质靶、单层间隔靶实验吻合较好,证明使用仿真模拟方法可以指导破甲弹设计。单层间隔靶、多层间隔靶试验表明,1.78m以上炸高下破甲弹侵彻深度波动变大,在距离轻型装甲目标5 m内作用,小口径破甲弹能对目标产生足够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甲弹 炸高 数值模拟 均质靶 单层间隔靶 多层间隔靶
下载PDF
高距离分辨率雷达目标检测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简涛 何友 +2 位作者 苏峰 曲长文 顾新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23-2628,共6页
高距离分辨率雷达目标回波表现为距离扩展目标的形式,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技术是目前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热门和难点问题。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主要从高斯背景、部分均匀环境及非高... 高距离分辨率雷达目标回波表现为距离扩展目标的形式,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技术是目前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热门和难点问题。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主要从高斯背景、部分均匀环境及非高斯背景出发,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方法做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距离分辨率雷达 目标检测 高斯背景 部分均匀环境 非高斯背景
下载PDF
新结构药型罩射流对等效前舱的抗干扰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强强 黄正祥 +1 位作者 祖旭东 朱传胜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1,68,共6页
为有效降低弹药前舱对聚能射流的干扰作用,提高射流穿过前舱后的侵彻威力,设计了一种新结构药型罩.通过将前舱等效为均质靶板的等效方法,得到了均质等效靶的等效厚度.利用AUTODYN-2D数值仿真软件分别对新结构药型罩和常规药型罩射流侵... 为有效降低弹药前舱对聚能射流的干扰作用,提高射流穿过前舱后的侵彻威力,设计了一种新结构药型罩.通过将前舱等效为均质靶板的等效方法,得到了均质等效靶的等效厚度.利用AUTODYN-2D数值仿真软件分别对新结构药型罩和常规药型罩射流侵彻等效前舱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射流穿过等效前舱后的侵彻孔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药型罩相比,新结构药型罩降低了等效前舱对射流的能量消耗,提高了射流穿过等效前舱后的头部速度和射流能量,对带等效前舱钢筋混凝土目标的侵彻深度提高了11.7%以上,理论计算和试验孔形基本吻合.新结构药型罩射流对前舱的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常规药型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型罩 前舱 均质靶板 抗干扰 聚能战斗部 混凝土
下载PDF
相控阵AEW雷达杂波抑制的非均匀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万林 廖桂生 张光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非均匀环境对空时自适应处理 (STAP)是一个挑战。采用一种先直接数据域 (DDD)STAP后统计STAP处理的非均匀杂波干扰抑制级联算法 ,这种级联算法能有效补偿由DDD算法的空时孔径损失而引起的性能损失。此外 ,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滤除方法 ... 非均匀环境对空时自适应处理 (STAP)是一个挑战。采用一种先直接数据域 (DDD)STAP后统计STAP处理的非均匀杂波干扰抑制级联算法 ,这种级联算法能有效补偿由DDD算法的空时孔径损失而引起的性能损失。此外 ,还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滤除方法 ,它可以用于实际AEW雷达系统的信号滤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环境 杂波干扰抑制 级联算法 信号滤除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丽娜 刘国安 杨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55,共5页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技术按定向组合的方式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试验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基因打靶技术原理、步骤、条件性基因打靶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基因打靶 DNA同源重组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基于局部检测统计量的分布式CFAR检测及其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关键 何友 彭应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5-127,117,共4页
本文研究了分布式CFAR检测在Neyman Pearson(NP)意义上的最优问题 ,阐述了基于二元局部判决和基于局部检测统计量的分布式CFAR检测在最优化上的差别 .提出了R类和S类局部检测统计量 ,证明了基于这两种局部检测统计量的在NP意义上的最优... 本文研究了分布式CFAR检测在Neyman Pearson(NP)意义上的最优问题 ,阐述了基于二元局部判决和基于局部检测统计量的分布式CFAR检测在最优化上的差别 .提出了R类和S类局部检测统计量 ,证明了基于这两种局部检测统计量的在NP意义上的最优分布式CFAR检测具有似然比检验形式 .研究了它们的次优融合方法 (OS R GLRT和OS S CA) .结果表明 ,次优融合可以达到与相应的最优融合接近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检测 局部检测 多传感器检测
下载PDF
半导体工业用镍铂合金靶材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一晴 闻明 +1 位作者 郭俊梅 管伟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熔炼、均匀化退火处理及温轧技术制备出NiPt合金靶材。采用金相、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NiPt合金在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靶材结构与靶材溅射后表面形貌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均匀化处理... 采用熔炼、均匀化退火处理及温轧技术制备出NiPt合金靶材。采用金相、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NiPt合金在制备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靶材结构与靶材溅射后表面形貌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均匀化处理对NiPt合金获得择优取向具有明显影响,合金经过铸造、均匀化、轧制等工艺,其硬度分别为292、218、439,可分别形成(200)织构、(311)织构、(200)+(220)织构。靶材微观结构与溅射后表面形貌均匀性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NiPt合金靶材 均匀化退火 轧制 择优取向 磁控溅射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改进算法的船舶类型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戴卫国 李海涛 +1 位作者 颜恒平 刘启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利用船舶目标辐射噪声DEMON谱特征,采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了对船舶目标的分类识别研究。针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噪声比较敏感和最优分类面求解时约束较多不利于支持向量机最优分类面寻优的问题,在保持支持向量稀疏性和应用径向基... 利用船舶目标辐射噪声DEMON谱特征,采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实现了对船舶目标的分类识别研究。针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噪声比较敏感和最优分类面求解时约束较多不利于支持向量机最优分类面寻优的问题,在保持支持向量稀疏性和应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条件下,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松弛变量和决策函数两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齐次决策二阶损失函数支持向量机改进算法,并应用于利用船舶目标辐射噪声DEMON谱进行船舶目标类型分类识别实验。理论分析、数据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实现了在二次规划中的较少约束条件下最优分类面求解,具有模型参数寻优空间广阔、总体分类性能优的特点,其分类性能优于原支持向量机算法,是一种适合于船舶辐射噪声DENOM分类识别的有效的支持向量机改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目标分类 支持向量机 齐次决策二阶损失函数
下载PDF
任意线阵的直接数据域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志伟 贺顺 +1 位作者 廖桂生 欧阳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00-2904,共5页
研究机载预警雷达在前视任意线阵构形下的地杂波和干扰抑制问题.在采用迭代法获得单个距离门回波数据的空时二维谱基础上,结合图像特征分析提取杂波和干扰分布特性曲线,通过将待检测单元数据向重构的杂波和干扰子空间正交投影检测动目标... 研究机载预警雷达在前视任意线阵构形下的地杂波和干扰抑制问题.在采用迭代法获得单个距离门回波数据的空时二维谱基础上,结合图像特征分析提取杂波和干扰分布特性曲线,通过将待检测单元数据向重构的杂波和干扰子空间正交投影检测动目标.能避免直接数据域方法存在的空时孔径损失和克服传统统计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方法在非平稳环境性能下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动目标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预警雷达 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空时自适应处理 非平稳杂波抑制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背景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靳 姬红兵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5-1300,共6页
针对非平稳复杂背景下单帧图像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概率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前残差的改进M估计的红外背景预测和抑制算法。该算法利用M估计的基本模型预测背景,将目标像素和观测噪声视为背景估计的混合干扰,提出与背景图像残... 针对非平稳复杂背景下单帧图像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概率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前残差的改进M估计的红外背景预测和抑制算法。该算法利用M估计的基本模型预测背景,将目标像素和观测噪声视为背景估计的混合干扰,提出与背景图像残差相关的校正函数c(ε)自适应地调整估计增益,从而减小异常样本对背景估计的影响,提高了估计的准确性。同时引入遗忘因子α使算法能够适应于非均匀复杂背景的估计,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多组红外图像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能够在非平稳背景下有效地估计背景,还能在滤除背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目标像素的信息,提高了目标的检测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非平稳背景估计 M估计模型 校正函数 遗忘因子
下载PDF
低分辨率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卫东 张天序 宋成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
针对低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舰船目标受背景及杂波影响难以检测的问题,通过构建一种基于生物视觉侧抑制理论的背景抑制网络模型,有效地抑制了背景杂波.采用基于RE-NYI熵的分割方法提取舰船目标兴趣区域... 针对低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舰船目标受背景及杂波影响难以检测的问题,通过构建一种基于生物视觉侧抑制理论的背景抑制网络模型,有效地抑制了背景杂波.采用基于RE-NYI熵的分割方法提取舰船目标兴趣区域,以低分辨率SAR图像中舰船目标的成像特点为先验知识,结合同质性检验,滤除了兴趣区域中的虚假目标,降低了虚警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强海杂波背景,突出目标,既能用于检测SAR图像中带尾迹特征的舰船等运动目标,也可用于检测无尾迹特征的舰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目标检测 合成孔径雷达 侧抑制 RENYI熵 同质性检验
下载PDF
基于最大值参考单元的双剔除门限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贵如 王陆林 邹姗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9-415,共7页
针对传统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在非均匀噪声环境下虚警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值参考单元的双剔除门限恒虚警(dual censoring threshold based on maximal reference cell-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DCT-MRCCFAR)目标检测算法。... 针对传统恒虚警目标检测算法在非均匀噪声环境下虚警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值参考单元的双剔除门限恒虚警(dual censoring threshold based on maximal reference cell-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DCT-MRCCFAR)目标检测算法。基于参考窗最大值参考单元得到剔除比较门限,通过比较,剔除极大值参考单元,根据剩余参考单元的数量选择参考窗中剔除后剩余参考单元或者参考窗中全部参考单元来估计背景噪声功率,并得到功率检测门限。与其他算法进行仿真对比,DCT-MRC-CFAR算法在均匀噪声环境下,检测性能接近于单元平均恒虚警(cell averaging-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A-CFAR)算法;在非均匀噪声环境下,检测性能较稳定,且优于自动删除单元平均恒虚警(automatic censored cell averaging-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ACCA-CFAR)和自动双删除单元平均恒虚警(automatic dual censored cell averaging-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ADCCA-CFAR)算法。结果表明,提出的DCTMRC-CFAR目标检测算法在均匀和非均匀噪声环境下,均具有较优和较稳定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恒虚警 最大值参考单元 非均匀噪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