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庄公共品的内生供给与外生供给 被引量:2
1
作者 贺雪峰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5-11,共7页
依据公共品建设资源来源,可以将村庄公共品供给分为内生供给与外生供给两种形态。依据公共品供给主体不同,村庄公共品供给有“长循环”和“短循环”两种方式。一直以来,村庄公共品主要靠“短循环”的内生供给,村庄公共品供给水平一般都... 依据公共品建设资源来源,可以将村庄公共品供给分为内生供给与外生供给两种形态。依据公共品供给主体不同,村庄公共品供给有“长循环”和“短循环”两种方式。一直以来,村庄公共品主要靠“短循环”的内生供给,村庄公共品供给水平一般都比较低。取消农业税后,国家资源下乡,村庄公共品逐步变成依靠“长循环”的外生供给,村庄公共品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却也普遍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包括公共品供给与村庄需求错位、村民客体化、村干部行政化等。在全国区域差异巨大、不同村庄公共品需求不同且公共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将目前通过中央部门向农村转移资源建设村庄公共品的长循环,变为以村庄内生供给公共品为主的短循环,不仅可以提高村庄公共品供给效能,而且可以激发出农户建设公共品的内在积极性,其中关键环节是将国家下拨到村庄的资源从财政资金变成村庄集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公共品 资源下乡 村民自治 村社集体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化下乡”的历史考察与启示——以毛泽东关于农村文化改造的思考为线索
2
作者 张少难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如何改造农村文化实际,教育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复思考的课题。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便细致深入地调查农村文化,初步构想农村文化改造的方式。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村文化... 如何改造农村文化实际,教育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复思考的课题。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便细致深入地调查农村文化,初步构想农村文化改造的方式。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村文化改造设想终于付诸实践,伴随着多方面条件的成熟,一场“文化下乡”运动得以展开。这场运动为农村文化改造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取得了多重的效果。在新时代,重温毛泽东与延安时期“文化下乡”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能够给予当前新农村建设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下乡 毛泽东 农民 文化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我校“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国辉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1年第4期46-51,共6页
阐述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大篷车作为科技载体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的经验与做法 ,大篷车下乡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致富作出了实质性的成绩 ,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条件。说明了科技大篷车活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有效形式 ,也是当前... 阐述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大篷车作为科技载体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的经验与做法 ,大篷车下乡为农村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致富作出了实质性的成绩 ,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条件。说明了科技大篷车活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有效形式 ,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的创造性举措。指出深化大篷车下乡活动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大篷车” 科技下乡 南京农业大学
下载PDF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派驻农村工作队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连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27-30,共4页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农村和农民工作。建国以后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派驻农村工作队,对于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农村和农民工作。建国以后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派驻农村工作队,对于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有时因受总的指导思想上的“左”的影响,派驻工作队也出现了一定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派驻农村 工作队 经验 教训
下载PDF
文艺下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湖流域评弹艺人的思想教育与身份重塑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盛满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81-88,共8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湖流域的评弹艺人在舆论敦促与国家督导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思想教育。以往自由散漫的艺人开始以一种"文艺轻骑兵"的崭新姿态成了国家在农村的"文化代理人"。艺人的努力虽... 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湖流域的评弹艺人在舆论敦促与国家督导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思想教育。以往自由散漫的艺人开始以一种"文艺轻骑兵"的崭新姿态成了国家在农村的"文化代理人"。艺人的努力虽然有效地传播了国家意志,但由于经济问题以及缺乏编创能力,艺人们对下乡并没有普遍的兴致,甚至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抵触情绪。蜂拥而至的评弹艺人使农民通过他们传达的内容对国家政策以及国家提倡的革命理念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但农民对评弹艺术的娱乐性消费也妨碍了自身对国家意愿的准确判断。同时,在国家的布置下,艺人被要求在下乡的同时过滤掉旧思想,实现身份再造。而评弹艺人在对农民日常技能的竭力模仿中,迅速完成身份转换则成了他们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下乡 思想教育 政治性与娱乐性 身份重塑
下载PDF
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祁乐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通过对青海省的51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幼儿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发现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目的不明确,理论多,实践少;专职幼儿教师编制少,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效果无法延续;培训未考虑教师个体差异,形式单一;培训忽... 通过对青海省的510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幼儿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发现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目的不明确,理论多,实践少;专职幼儿教师编制少,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效果无法延续;培训未考虑教师个体差异,形式单一;培训忽视文化差异,缺少双语培训。建议安排培训内容时明确目标,紧密联系实践,增加互动式、参与式培训;建立教师培训档案,衔接培训过程;创新培训模式,多开展跟园培训;以送培下乡的方式量身打造民族特色的幼儿教师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 心理需求 跟园培训 送培下乡
下载PDF
法律下乡与离婚自由——一起乡村离婚事件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中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法律下乡的社会大背景下,离婚自由并没有成为乡村社会婚姻场域内行动者自觉的实践。很多时候,人们的行为取向还是不确定的,因为仅仅依据法律还不能够为乡村婚姻带来良好的秩序,传统婚姻习俗的"地方性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 在法律下乡的社会大背景下,离婚自由并没有成为乡村社会婚姻场域内行动者自觉的实践。很多时候,人们的行为取向还是不确定的,因为仅仅依据法律还不能够为乡村婚姻带来良好的秩序,传统婚姻习俗的"地方性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村民在婚姻场域内的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下乡 地方性知识 婚姻秩序
下载PDF
公共文化政策的执行困境及其优化策略——以送戏下乡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庚 邱晶钰 《文化产业研究》 2021年第1期64-78,共15页
公共文化政策是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公共文化政策在促进我国文化改革快速发展的同时亦暴露出诸多问题。以送戏下乡政策执行为例的研究发现,当前的公共文化政策在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供给与配置、执行方式与监管机制、执... 公共文化政策是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公共文化政策在促进我国文化改革快速发展的同时亦暴露出诸多问题。以送戏下乡政策执行为例的研究发现,当前的公共文化政策在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供给与配置、执行方式与监管机制、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外部环境等方面仍存在困境。要优化公共文化政策的执行过程及效果,需要从政策执行的顶层设计、过程管理及情境优化三个层面采取因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政策 政策执行 执行效果 送戏下乡
下载PDF
浅谈送教下乡模式中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
9
作者 王承国 孙春晖 +2 位作者 曹军 陈晓峰 张启宇 《农业网络信息》 2015年第9期118-119,共2页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q...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结合目前送教下乡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送教下乡 农村 职业教育
下载PDF
略论“送培下乡”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10
作者 魏玲玲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83-85,共3页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文化"送培下乡"作为一种"培志""培智"的有效手段,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送培重在做好流程设计、内容确定、方式选择、人... 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文化"送培下乡"作为一种"培志""培智"的有效手段,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送培重在做好流程设计、内容确定、方式选择、人才组建、效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送培下乡 培智
下载PDF
新时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实现途径探讨——基于福建省农科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的实践与认识
11
作者 刘明香 庄忠钦 +2 位作者 郑轶 林怡 翁伯琦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283-284,289,共3页
阐述了新时期有效开展科技下乡,促进科技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回顾了福建省农科院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的实践尝试,重点探析了新时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科技下乡 科技服务 科技创新 实现途径
下载PDF
初中体育“送教下乡”培训者团队的培训策略探析
12
作者 晏瑞琴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26-128,共3页
通过总结曲靖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初中体育学科的实践操作经验,提出初中体育"送教下乡"培训者培训在培训开始要设置好主题课程,在集中培训中采用课例研修、模拟课堂、同课异构、成果展示等培... 通过总结曲靖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初中体育学科的实践操作经验,提出初中体育"送教下乡"培训者培训在培训开始要设置好主题课程,在集中培训中采用课例研修、模拟课堂、同课异构、成果展示等培训方式,在指导过程中需要互动式培训、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来进行培训.通过以上策略将有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师培训者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有效地完成"送教下乡"培训任务,并逐步的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培训者 培训 “送教下乡”
下载PDF
建材下乡带动绿色涂料高质量发展
13
作者 齐祥昭 陈钢 《中国涂料》 CAS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介绍了绿色产品的含义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通过分析政策法规支持绿色产品的发展,提出涂料企业要积极参与绿色产品认证,通过走“建材下乡”之路,助推消费重点从普通涂料转向绿色涂料,提升高附加值涂料的应用范围,从而进一步推动涂料行业... 介绍了绿色产品的含义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通过分析政策法规支持绿色产品的发展,提出涂料企业要积极参与绿色产品认证,通过走“建材下乡”之路,助推消费重点从普通涂料转向绿色涂料,提升高附加值涂料的应用范围,从而进一步推动涂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并指出,绿色环境友好的家居建材产品或将成为本次“建材下乡”活动的重要卖点,对于提早布局绿色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家居建材企业来说,虽然“建材下乡”之路面临诸多问题,但不失为一次抢占下沉市场的绝佳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产品 绿色建材 建材下乡 产品认证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浅议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消除城镇小学"大班额"
14
作者 曾博文 《数码设计》 2018年第15期22-23,共2页
因为城镇优质学校与村小教学质量的差距,多年来,各地教育局采用各种手段,想消除"大班额",经过实践都收效甚微。本文提出,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让城镇的优质课堂"送教下乡",使村小学生与城镇学校的学生同上每一节。去... 因为城镇优质学校与村小教学质量的差距,多年来,各地教育局采用各种手段,想消除"大班额",经过实践都收效甚微。本文提出,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让城镇的优质课堂"送教下乡",使村小学生与城镇学校的学生同上每一节。去掉家长择校的理由,从而消除大班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班额 网络技术 送教下乡
下载PDF
刍议“六五”普法的深化与形式变更
15
作者 骆庆国 荣剑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31-33,共3页
普法在我们国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为什么普法的回答在许多人看来过于简单,因而这样的问题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本文以为什么要普法为思考路径,进而检讨我们过去的一些普法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普法观念及措施改进的一些观点,我们... 普法在我们国家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为什么普法的回答在许多人看来过于简单,因而这样的问题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本文以为什么要普法为思考路径,进而检讨我们过去的一些普法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普法观念及措施改进的一些观点,我们的观点值得商榷,但我们的思考是认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法 送案下乡 知识应用型普法
下载PDF
“法不下乡”的困惑及其解决之道——兼谈对民间法的重新界定与合理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廉睿 高鹏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作为国家权力基层化的重要表现,"国家法"能否在乡土社会中实现"良性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大规模的乡村法治建构工作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耗时数载的法治化历程,"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的普及和... 作为国家权力基层化的重要表现,"国家法"能否在乡土社会中实现"良性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大规模的乡村法治建构工作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耗时数载的法治化历程,"国家法"在乡土社会中的普及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同样面临着困惑和挑战。从根本上而言,"法不下乡"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作为后发型法治国家,中国在未来的乡村法治建构中应同时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模式,在"自上而下"模式中,突出发挥村民委员会等社会自治性组织的普法教育功能;而在"自下而上"模式中,强调"国家法"对"民间法"秩序的借鉴与吸收。只有同时并举,多管齐下,方能突破"法不下乡"的瓶颈,实现"送法下乡"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法下乡” “法不下乡” “国家法” “民间法” 路径设计
下载PDF
乡村司法的模式转型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鑫 张青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随着乡村社会转型,"送法下乡"的乡村司法模式已不足以描绘新时期乡村司法的现实图景。实证资料表明,乡村司法正在历经司法场景、纠纷类型与司法方式的三重转变,主要表现在司法场景由开放的巡回审判向封闭的法庭审判转变,纠纷... 随着乡村社会转型,"送法下乡"的乡村司法模式已不足以描绘新时期乡村司法的现实图景。实证资料表明,乡村司法正在历经司法场景、纠纷类型与司法方式的三重转变,主要表现在司法场景由开放的巡回审判向封闭的法庭审判转变,纠纷类型由熟人纠纷向陌生人纠纷转变,庭审由调解占主导向审判占主导的司法方式转变。乡村司法模式的转变与乡村社会基础结构的变迁,人民法庭的规范性和自治性的增强密切相关,司法规范依据的统一与当事人举证能力的增强也是乡村司法模式转变的重要助推力。未来的乡村司法更应在坚持现代司法封闭性的同时适当兼顾开放性,践行底线程序正义与推广法律规则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司法 人民法庭 送法下乡 坐堂问案
下载PDF
幽闭语境中的知青文学——新中国知青文学史纲·序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小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7-44,共8页
毛泽东是一个博学且富有革新精神的乡村文化人 ,他改造中国的乌托邦蓝图中 ,其社会理想之一 ,就是把知识分子变成“新农民”。中国知青运动 ,就是他这种革命思想的极端体现。他的时代 ,是一个幽闭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文学语境 ,呈现了一... 毛泽东是一个博学且富有革新精神的乡村文化人 ,他改造中国的乌托邦蓝图中 ,其社会理想之一 ,就是把知识分子变成“新农民”。中国知青运动 ,就是他这种革命思想的极端体现。他的时代 ,是一个幽闭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文学语境 ,呈现了一种大宅院的后花园状态 ,这个花园是建立在文化废墟传统废墟之上的。毛泽东时代的终结 ,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端。新中国的知青文学始终没有走出毛泽东时代的精神荫庇 ,前知青时期、知青时期以及后知青时期的文学 ,都不同程度地浸淫于毛泽东思想和主义之中。毛泽东既然影响了一个时代 ,自然也就深刻地不可改变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家 ,包括一个时代的文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幽闭语境 知青运动 知青文学 中国文学史 乌托邦 "五四"文学传统
下载PDF
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过程——基于P县砂石盗采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吕德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6,168,共8页
基于P县砂石盗采问题治理轨迹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法治剩余如何处置的问题,乡村治理法治化既是乡村治理机制变换的结果,亦是基层法律实践的结果。这一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 基于P县砂石盗采问题治理轨迹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法治剩余如何处置的问题,乡村治理法治化既是乡村治理机制变换的结果,亦是基层法律实践的结果。这一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清理法治剩余事务,将治理痼疾转化为法律事实;二是通过乡村治权的重新调配,将执法力量援引到乡村治理实践中,使得乡村治理实践转变为依法治理的过程;三是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符合程序的绩效考核系统,将科层法治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明确法律裁决的权威性。如此,依法治理就不仅仅是国家"送法下乡"的结果,亦非现代司法理念的自然产物,而是乡村治理实践中规则之治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法治化 送法下乡 法治剩余 法律事实
下载PDF
“送读下乡”培训农村语文教师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银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8-100,104,共4页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却严重缺失,语文教师自身对朗读的认识不够、朗读能力以及运用朗读于教学的能力不高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师范院校通过组织团队形式,开展以朗读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的“送读下乡”...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却严重缺失,语文教师自身对朗读的认识不够、朗读能力以及运用朗读于教学的能力不高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师范院校通过组织团队形式,开展以朗读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的“送读下乡”培训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送读下乡”培训以朗读理论专题和课文朗读实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四主”“四结合”的培训机制和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农村语文教师对朗读的认识以及朗读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读下乡” 农村语文教师 朗读 “四主” “四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