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e of Crisis Is the Original Strive for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1
作者 Liang Sha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6年第3期38-39,49,共3页
"Thrive in calamity and perish in soft living" is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 which is instructive 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sense of crisis can be changed into that of competition and innov... "Thrive in calamity and perish in soft living" is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 which is instructive 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sense of crisis can be changed into that of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If one enterprise wants to remain invincible all the time, it has to have senses of crisis, considering the possible threat and crisis in safe places and take precaution before anything happens. Consistent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is the guarantee for the enterprise's continu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e of crisis sense of competition innovation
下载PDF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设想和实践
2
作者 陈小刚 崔继峰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内容体系应具有层次性和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交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评估与反馈机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应注重评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物理方程 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素养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城市实验室:基于新数据、新要素及新路径的批判与展望
3
作者 龙瀛 张恩嘉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4年第1期30-46,共17页
过去十年间,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各个方面,改变了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方法、对象及路径,也对城市实验室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塑。文章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从方法论、本体论及实践论层面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对... 过去十年间,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各个方面,改变了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方法、对象及路径,也对城市实验室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塑。文章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从方法论、本体论及实践论层面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对城市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影响并批判了目前研究在数据分析、研究视角及实践应用方面的局限,进而通过实际案例提出并展望了城市实验室在发展主动城市感知方法、研究新的生活方式和空间结构以及通过数字创新技术赋能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潜力、未来发展趋势及机遇。最后,文章呼吁整合以上三种新机遇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收缩城市等城市空间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期为人居环境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城市实验室 城市科学 主动城市感知 空间重塑 数字创新
下载PDF
同事知识隐藏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锐意进取抑或废然思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东阳 赵洁 +1 位作者 崔祎萌 高晓彩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40,共11页
基于信息缺口理论和相对剥夺理论,在刺激机体反应框架下检验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并探究上级发展性反馈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过程性与非对称性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基于信息缺口理论和相对剥夺理论,在刺激机体反应框架下检验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并探究上级发展性反馈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过程性与非对称性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组合方法,对34个团队354份问卷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新行为存在“双刃剑”效应;员工工作好奇心和相对剥夺感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上级发展性反馈正向调节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工作好奇心的积极作用,负向调节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相对剥夺感的消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3种前因构型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的2种前因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事知识隐藏 工作好奇心 相对剥夺感 创新行为 上级发展性反馈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寻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从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和作用入手,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对旅游文创产品的影响,并对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策略展开研究。结论... 目的探寻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从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和作用入手,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对旅游文创产品的影响,并对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策略展开研究。结论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需以创意凸显地域特色,创立旅游文创设计品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明确产品定位,融入五感设计,挖掘地域文化,突出创意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旅游文创 设计定位 五感设计
下载PDF
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发展
6
作者 李佳 袁蓉 +1 位作者 郭永超 魏鸿宇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复古未来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4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美学思潮,起源于英美西方国家。在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概念中,主张回看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幻想。这种美学思潮逐步涉及至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分析... 复古未来主义风格,是在20世纪4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美学思潮,起源于英美西方国家。在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概念中,主张回看过去人们对于未来的幻想。这种美学思潮逐步涉及至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了复古未来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其理念提倡在设计中将早期复古的设计手法融进当代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应用于超前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独特的科技幻想中,进行艺术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未来 创新应用 科技感 服装设计
下载PDF
光学力学与光电传感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7
作者 高芯茹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1期94-96,共3页
光学力学和光电传感技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在各自的材料、传感器、成像和测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学力学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学效应有着深入研究,而光电传感技术则围绕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测量和控制... 光学力学和光电传感技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在各自的材料、传感器、成像和测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学力学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学效应有着深入研究,而光电传感技术则围绕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测量和控制的过程来进行探讨。但传统独立的领域研究有着很多局限性,这也为光学力学和光电传感技术各自的发展带来了阻碍。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究光学力学与光电传感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并通过二者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进行互补,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力学 光电传感 融合与创新 量子传感
下载PDF
创新工作要求对新生代员工工作旺盛感的影响研究——压力评价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田慧卿 李立辉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随着“新生代”逐步迈进职场,该群体的工作态度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旨在探究新生代员工的创新工作要求与工作旺盛感之间的关系,以压力评价作为中介机制,并剖析了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工作要... 随着“新生代”逐步迈进职场,该群体的工作态度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旨在探究新生代员工的创新工作要求与工作旺盛感之间的关系,以压力评价作为中介机制,并剖析了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工作要求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挑战评价、阻碍评价在两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挑战评价与工作旺盛感间的关系。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创新工作要求与新生代员工工作旺盛感间的潜在中间机制及边界条件提供了探索方向,同时为企业推进创新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工作要求 压力评价 工作旺盛感 环境不确定性
下载PDF
VUCA时代新职业从业者不充分就业感对工作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
9
作者 付春香 王浩然 《商业经济》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随着VUCA时代的到来,新职业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新兴职业从业者已成为职工队伍增长的关键部分,然而该群体所面临的就业挑战以及不充分就业感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新职业从业者不充分就业感视角,整合人职匹配理论、... 随着VUCA时代的到来,新职业得以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新兴职业从业者已成为职工队伍增长的关键部分,然而该群体所面临的就业挑战以及不充分就业感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新职业从业者不充分就业感视角,整合人职匹配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创新理论和心理韧性理论,深入探析新职业从业者工作满意度的运作机理,发现不充分就业感直接负向影响新职业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主动性创新行为在不充分就业感与新职业从业者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韧性负向调节不充分就业感与主动性创新行为的关系。因此,提升新职业从业者工作满意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社会与政策支持、营造支持性的组织环境、提升新职业从业者适应性与职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充分就业感 心理韧性 创新行为
下载PDF
创新与超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的原创性贡献
10
作者 胡兆义 闫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两个大局”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它完善了中华民族概念、超越了西方民族国家话语、发展了传统共同体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两个大局”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它完善了中华民族概念、超越了西方民族国家话语、发展了传统共同体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一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摆脱了西方民族理论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事务治理的束缚,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的巨大勇气,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处理民族事务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 创新 超越 中国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向度
11
作者 俞贺 魏莉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132,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应紧随科技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创新,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切入点。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两个方面介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革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应紧随科技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创新,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切入点。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两个方面介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产业革命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以推动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旨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技术革命更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介质工具,以技术手段的革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旨在创新理论宣介手段、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样态、提升新时代民族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以生产力三要素的跃升为起始点可探寻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向度,体现为以“新素质”劳动者筑人才振兴之基、以“新料质”劳动对象筑产业发展之基、以“新介质”劳动资料赋互嵌共融之能。在实践中完善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将新质生产力催生出的新型技术工具应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科技创新
下载PDF
个人-情境交互作用下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创新的激励策略
12
作者 龚玉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科研创新是个体与外部情境交互作用下的复杂过程。为了探究其运作方式,并有效激发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力,本研究选取了理工科女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她们在科研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矛盾冲突往往更为突出。针对4所“双一流”建设高... 科研创新是个体与外部情境交互作用下的复杂过程。为了探究其运作方式,并有效激发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力,本研究选取了理工科女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她们在科研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矛盾冲突往往更为突出。针对4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452名女性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内在动机对科研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组织支持感和家庭工作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分别发挥负向和正向调节作用;积极的外部情境对科研创新行为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内在动机水平较高的女性教师的影响较小。基于以上发现,文章从保护自主探究动机与科研冒险精神、构建科研成长组织支持体系、注重激励因素的适用情境等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创新行为 内在动机 组织支持感 家庭工作冲突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13
作者 严培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6期79-83,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二者在历史逻辑上理想信念与教育使命同向同行;在理论逻辑里教育理论与育人体系有机融合;在实践逻辑中实践路径与教育途径双向互动。为解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碎片化”“形式化”的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二者在历史逻辑上理想信念与教育使命同向同行;在理论逻辑里教育理论与育人体系有机融合;在实践逻辑中实践路径与教育途径双向互动。为解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碎片化”“形式化”的基础性问题,帮助高校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在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上应通过优化教育模式,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圈层式协同育人环境;破除教育壁垒,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场域式融合教育实效;加强教育联动,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阶梯式分层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创新
下载PDF
“遥感图像处理及应用”课程设置和教改措施探究
14
作者 胡粲彬 孙晓坤 项德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3期22-25,共4页
“遥感图像处理及应用”课程作为重要的遥感专业课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课程涉及跨学科内容,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到数字图像处理,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但存在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思政要素融合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 “遥感图像处理及应用”课程作为重要的遥感专业课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课程涉及跨学科内容,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到数字图像处理,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但存在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思政要素融合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依照课程章节设计了改进措施。在理论教学部分运用案例分析法、学生讨论法、选项提问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实验教学部分利用流程图法、现场演示法、思维发散法覆盖专业应用实验,以及引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完善线上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课程完善和教学方法创新,旨在培养专业领域遥感技术应用人才,推动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图像处理 教学创新 应用能力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成都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创新实践与价值意蕴
15
作者 陈丁漫 王胡林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3-52,118,共11页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实践如何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是当前我国城市民族事务工作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市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征。新时代以来,在党...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实践如何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是当前我国城市民族事务工作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市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征。新时代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成都市不断探索创新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差异性的利益诉求与发展需求,鼓励社区实施精细化的治理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增进各族居民的文化认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探索开展“两个标准”建设工作,夯实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思想基础,为全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参照标准。成都市的创新实践,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成都市加快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互嵌式社区 创新实践
下载PDF
遥感测量在采矿塌陷地监测及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
16
作者 薛玉芹 滕秀华 孟大鹏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由于采矿工程有加剧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增加受灾次数的风险,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将会影响到开采区域的矿工人身安全以及周围居民生产及生活安全。基于此,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才能保障矿山生态环境稳定,更好推动矿山企业经... 由于采矿工程有加剧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增加受灾次数的风险,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将会影响到开采区域的矿工人身安全以及周围居民生产及生活安全。基于此,应当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才能保障矿山生态环境稳定,更好推动矿山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遥感技术能够对矿山区域地质环境进行多源数据协同的塌陷地实时监测工作,包含传统几何监测、InSAR监测以及北斗监测等数据资料采集,并且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分析后,能够对矿山变形及地质灾害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因此,在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中,应当认识到遥感测量在灾害治理中起到的作用,借助相应的应用过程,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有效提升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测量 采矿塌陷地监测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创新
下载PDF
探讨新形势下地质勘查找矿技术创新方法
17
作者 刘彩英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5期31-33,共3页
矿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尤其是工业生产原料,很多都为矿产资源,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科学有效的开发矿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进程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关键。对此,本文从地质勘查找矿内容及... 矿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尤其是工业生产原料,很多都为矿产资源,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科学有效的开发矿产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进程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关键。对此,本文从地质勘查找矿内容及技术创新必要性出发,明确地质找矿勘测技术应用原则,而后具体分析了几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的应用创新,并就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应用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找矿技术 应用原则 低频电磁技术 遥感技术 创新应用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意义与实践路径的探究
18
作者 佟宝锁 裴红娟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方向,将其作为工作方针与根本遵循落到实处;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方向,将其作为工作方针与根本遵循落到实处;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并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始终;应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阐释传统文化中弘扬民族团结、歌颂爱国进步的内容,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应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业,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两创”方针 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 文化意义
下载PDF
“我能”与“我愿”匹配下员工越轨创新研究
19
作者 冯娜娜 李康妍 龙堂展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60,127,128,共13页
员工是组织创新的源泉,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我能”)与建设性责任知觉(“我愿”)是激发员工越轨创新的两大内在动力。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结合的方法,探讨“我能”-“我愿”感知匹配对员工越轨... 员工是组织创新的源泉,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我能”)与建设性责任知觉(“我愿”)是激发员工越轨创新的两大内在动力。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结合的方法,探讨“我能”-“我愿”感知匹配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影响以及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与心理感知匹配不一致相比,效能感与知觉感知匹配一致更能促进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产生;在心理感知匹配一致的情况下,相比效能感感知低-知觉感知低,效能感感知高-知觉感知高更能促进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产生;在心理感知匹配不一致的情况下,相比效能感感知低-知觉感知高,效能感感知高-知觉感知低更能促进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产生;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感知匹配不一致与员工越轨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 建设性责任知觉 越轨创新 差错管理氛围 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分析
20
作者 祝恩珍 潘志辉 王峰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1期150-151,154,共3页
岩土工程勘察正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其中GIS、遥感技术、3D扫描和GPR等工具正引领这一变革。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和精确性,还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为地质风险评估带来了新的维度。从GIS的空间分析到遥感技术的... 岩土工程勘察正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其中GIS、遥感技术、3D扫描和GPR等工具正引领这一变革。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和精确性,还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为地质风险评估带来了新的维度。从GIS的空间分析到遥感技术的NDVI分析,再到3D扫描的精密对齐,每种技术都在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传统勘察方法的一次颠覆性改进,预示着未来工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革新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3D扫描 地质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