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Sepsis Trilogy
1
作者 Loren K. Reed Benton R. Hunter Tyler M. Stepsis 《Ope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6年第2期33-37,共5页
The management of sepsis evolved recently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ree large trials (referred to as the sepsis trilogy)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if t... The management of sepsis evolved recently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ree large trials (referred to as the sepsis trilogy) investigating the efficacy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publication of these trials has influenced the use of EGDT when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In February 2014, we surveyed a sample of board-certified emergency medicine physicians regarding their use of EGDT in the ED. A follow-up survey was sent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epsis trilogy.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to determine if there was a change in the use of EGDT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above trials. Subgroup analyses were also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academic affiliation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volume. Surveys were sent to 308 and 350 physicians in the pre-and post-publication periods, respectively. Overall, ED use of EGDT did not change with publication of the sepsis trilogy, 48.7% (CI 39.3% - 58.2%) before and 50.5% (CI 40.6% - 60.3%) after. Subgrou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cademic-affiliated ED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EGDT use following the sepsis trilogy while nonacademic depar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GDT use. Use of EGD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community departments versus academic departments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epsis trilogy. There was no change overall in the use of EGDT protocols when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but subgroup analyses revealed that academic departments decreased their use of EGDT while community departments increased use of EGDT. This may be due to varying rates of uptake of the medical literature between academic and community healthcar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SIS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septic shock EGDT
下载PDF
Hepatic Perfusion Alterations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Impact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被引量:2
2
作者 Xi-Wen Zhang Jian-Feng Xie +5 位作者 Ai-Ran Liu Ying-Zi Huang Feng-Mei Guo Cong-Shan Yang Yi Yang Hai-Bo Q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4期1666-1673,共8页
Background: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anagement in early salvage stage of septic shock. However, splenic organs possibly remained hypoperfused and hypoxic despite fluid... Background: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anagement in early salvage stage of septic shock. However, splenic organs possibly remained hypoperfused and hypoxic despite fluid resuscit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GDT on hepatic perfusion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Method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early septic shock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within 24 h after onset and who met all four elements of the EGDT criteria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standard EGDT procedure within 6 h between December 1, 2012 and November 30, 2013. The hemodynamic data were recorded, and oxygen metabolism and hepatic functions were monitored. An 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test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hepatic perfusion. Th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fore treatment (TO), immediately after EGDT (T 1 ), and 24 h after EGDT (T2). This study is registered at ClinicalTrials.org, NCT02060773. Results: Twenty-on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however, the hepatic perfusion data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for two patients: therefore, 19 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the study. Hemodynamics data, as monitored by pulse-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were obtained from 16 patien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docyanine green plasma disappearance rate (ICG-PDR) and 15-min retention rate (Rl 5) at TO ( 11.9 ±5.0%/min and 20.0 ±13.2%), T1 ( 11.4 ± 5.1%/min and 23.6 ± 14.9%), and T2 ( 11.0 ±4.5%/rain and 23.7 ± 15.3%) (all P 〉 0.05). Both of the alterations of ICG-PDR and R l 5 showed no differences at TO, T1, and T2 in the patients of different subgroups that achieved different resuscitation goal numbers when elected (P 〉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Fluid Resuscitation Hepatic Perfusion lndocyanine Green septic shock
原文传递
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牛丹 李博玲 +1 位作者 张怡 亢春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临床实验数据中心和ClinicalTrials.gov,搜集从建库至2022年10月23日有关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和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iew Manager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48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3篇文献风险偏移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6、12、24 h乳酸清除率(LCR)、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24 h复苏液体总量、24 h液体净平衡量低于对照组(P<0.00001);试验组的组织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的治疗6 h后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0001);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结论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可降低24 h复苏液体总量及组织水肿发生率,增加治疗6 h后每小时尿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2
4
作者 何征宇 皋源 +1 位作者 王祥瑞 杭燕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手段分为治疗组(n=98)和对照组(n=105),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器官功能的情况,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标准...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手段分为治疗组(n=98)和对照组(n=105),同时根据治疗开始时患者器官功能的情况,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标准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器官功能轻度受损(A层)、中度受损(B层)和重度受损(C层),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B和C层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7.78%(15/54例)、75.86%(22/29例)和93.33%(14/15例),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1.48%(17/54例)、55.17%(16/29例)和40.00%(6/15例);对照组A、B和C层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7.50%(18/48例)、76.92%(20/26例)和96.77%(30/31例)。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3.75%(21/48例)、57.69%(15/26例)和41.93%(13/31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在A层水平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在B层和C层水平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EGDT能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的病死率与器官衰竭发生率,但不能相应改善感染性休克中、晚期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病死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化治疗在中国大陆部分医院急诊科实施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5
作者 孟新科 郑晓英 +6 位作者 熊丽红 周丹 张宪华 王滨 陈伟峰 万丽春 幸泽茂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了解早期目标化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中国内地医院急诊科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问卷方式,调查26个省市、56家医院急诊科的516名医生对EGDT的知晓率、实施率及不能实施的原因。结果三甲医院... 目的了解早期目标化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中国内地医院急诊科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问卷方式,调查26个省市、56家医院急诊科的516名医生对EGDT的知晓率、实施率及不能实施的原因。结果三甲医院的医生88.7%知道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91.6%知道有相关指南和74.2%知道早期目标化治疗的具体内容;而二甲医院的医生则分别只有30.2%、34.1%和25.6%;三乙医院分别为68.3%,77.3%和43.9%。不同级别医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甲医院EGDT完全实施率13.3%,二甲医院没有能完全实施,其急诊医生认为,EGDT不能完全实施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经济条件(60.9%),其次是医生个人认知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53.1%)。但即使是在完全了解EGDT的具体内容和主导思想以后,也仅有31.0%的医生愿意在实际工作中去完全实施,有7.0%仍坚持完全不实施。结论中国急诊医生中对EGDT知晓率及实施意愿都较低,是影响其实施的重要原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经济条件和依从性差、缺乏推广实施的制度与相关专业团队的建设、医生不愿承担过多的医疗风险以及对EGDT有效性的认可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血症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 急诊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后限制补液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邵敏 刘宝 +3 位作者 王锦权 陶晓根 吴双正 潘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2~2007—12入住安徽省立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入选病例必须严格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既往无肾功能不全病史。按EGDT方案...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2~2007—12入住安徽省立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入选病例必须严格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既往无肾功能不全病史。按EGDT方案复苏,达标后随机分为限制性补液组和非限制性补液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观察28d,随访完成病例36例。比较不同组间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脏器衰竭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限制性补液组与非限制性补液组28d病死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达标后实施限制性补液可以尽早脱机,缩短住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液体管理 病死率 预后 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
下载PDF
β1-受体阻滞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曾文新 江稳强 +2 位作者 黄澄 温妙云 曾红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β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10—2015—09于我医院ICU住院的7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所有患者6h早期目标... 目的研究β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10—2015—09于我医院ICU住院的7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所有患者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goal—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通过中心静脉持续注射艾司洛尔使心率控制在80~94次/min,用多功能监护仪和与PiCCO连接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全身血管阻力相关指数和每搏输出量指数,用药前10min、用药后48h行动脉血气检查,监测动脉血乳酸浓度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记录治疗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停留时间及28d预后。结果治疗组艾司洛尔给药后48h较给药前心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4.3±3.2)次/min vs.(-6.7±2.5)次/min,P〈0.05],每搏量指凝(4.6±1.1)mL/m^2 vs.(1.2±0.3)mL/m^2,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2.3±1.1)mmol/L vs.(1.1±0.4)mmol/L,P〈0.05]上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乳酸浓度治疗组下降,对照组上升[(-0.15±0.03)mmol/L vs.(0.21±0.04)mmol/L,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PCT、TNF—α和IL-1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48h后治疗组CRP、PCT、TNF-α和IL-1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5±2.1)d vs.(5.4±3.2)d,P〈0.05],28d预后:治疗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χ^2=4.348,P〈0.05)。结论在第一阶段EGDT目标完成后,利用艾司洛尔将患者心率控制80—94次/min,能显著增加每搏量、提高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动脉血乳酸水平,改善预后;其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受体阻滞剂 艾司洛尔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炎症反应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下载PDF
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燕 李书清 +1 位作者 梅海峰 赵月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3-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复苏指南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 目的探讨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复苏指南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早期复苏目标(EGDT)达标率。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有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和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46%和3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GDT达标率为88%,治疗组为9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能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发展进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镇静镇痛 早期复苏目标 机械通气时间 28 d病死率
下载PDF
血浆胶体渗透压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吉春玲 杨秀林 +4 位作者 周厚荣 黄效模 刘秀娟 瞿祥 张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pressure,PCOP)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3~2016-02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ICU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D... 目的探讨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pressure,PCOP)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3~2016-02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ICU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GDT组(20例)和PCOP组(20例)。EGDT组给予常规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液体复苏;PCOP组除了常规EGDT治疗外同时采血监测PCOP值,并根据PCOP值指导液体复苏,始终稳定PCOP在正常值范围(19—25mmHg)。两组在诊断感染性休克0、6、24、72h时间点监测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并计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14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治疗后72h时PCOP组显著低于EGDT组[APACHEⅡ评分(分):13.2±6.3比17.21±6.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比9,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均升高;PCOP组治疗后72h明显高于EGDT组[PaO2/FiO2(mmHg):157.5±21.2比112±20.2]。治疗后两组PCT均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增加,PCOP组各时间点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6h:(18.7±8.1)%比(15.4±7.1)%,t=-6.033,P=0.001;24h:(21.3±7.3)%比(11.4±7.1)%,t=-4.516,P=0.001;72h:(28.6±5.9)%比(19.2±9.4)%,t=-6.836,P=0.001]。PCOP组治疗后6h使用复苏液体量明显多于EGDT组(mL:3912±892比2796+795,t=-3.781,P=0.031),而24h和72h复苏液体量均较EGDT组明显减少,以72h为最低(mL:1023±452比1845±420,t=5.908,P=0.033)。PCOP组机械通气时间(h:93.4±21.3比125.3±29.6,t=9.753,P=0.001)、住ICU时间(d=7.3±2.9比9.8±3.6,t=2.993,P=0.004)也较EGDT组明显缩短,但14d病死率略低于EGDT组[27.27%(6/22)比33.33%(7/21),t=0.433,P=0.752]。结论以PCOP为导向的EGDT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更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减少肺水提高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血浆胶体渗透压(PCOP)
下载PDF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乔松 蔡国龙 +4 位作者 严静 虞意华 张召才 颜默磊 胡才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00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GDT治疗组予以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液...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100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GDT治疗组予以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第3、7、14天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PACHEⅡ评分等。分析cTnI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液体复苏前,EGDT治疗组与对照组cTnI水平分别为0.59±0.66和0.54±0.48μg/L,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正常值(P>0.05)。经EGDT治疗后,EGDT治疗组7、14d时的cTnI水平分别为0.16±0.22和0.09±0.1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9±0.43和0.29±0.29μg/L)且恢复正常(P<0.05),hs-CRP有相同变化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cTnI呈正相关(复苏前及复苏后3、7、14d分别为r0=0.818,r3=0.858,r7=0.795,r14=0.739,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后EGDT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EGDT治疗组生存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52%,P<0.05),生存时间延长(P<0.05)。结论EGDT可能通过炎症抑制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远超 喻莉 +2 位作者 武晓灵 龙鼎 杨军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 Tn 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 Tn 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 Tn 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感染性休克 脏器功能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燕 刘祺 +3 位作者 李世琪 但伶 田泽丹 罗真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 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 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下载PDF
血乳酸清除率结合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指导的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衡军锋 陆士奇 +1 位作者 严洁 陈国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结合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对指导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的液体复苏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9-09~2012-03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共60例,均于6 h内达到早期目标导向...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结合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对指导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的液体复苏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9-09~2012-03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共60例,均于6 h内达到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根据6 h血乳酸清除率分为试验组(复苏后 6 h血乳酸清除率≥10%)31例和对照组(复苏后6 h血乳酸清除率〈10%)29例.两组患者在复苏前及复苏后6、24、48 h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合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7 d和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复苏后6、24、48 h试验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7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复苏后6 h血乳酸清除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0.043(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结合ScvO2有助于综合评估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危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效地指导治疗以早期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缺氧状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 血乳酸清除率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脓毒症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乳酸清除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一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亚军 刘音 薛晓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 对比感染性休克患者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和乳酸清除率为目标导向实施液体复苏的效果,探讨人血白蛋白在复苏早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实行对照研究,观察不同分组患者预后及各项临床指标的... 目的 对比感染性休克患者以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和乳酸清除率为目标导向实施液体复苏的效果,探讨人血白蛋白在复苏早期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实行对照研究,观察不同分组患者预后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近远期病死率(ICU病死率13.3%vs.15.6%,P=0.369;90 d病死率35.6%vs.36.2%,P=1.019)、机械通气时间[(93.8±32.0)h vs.(102.5±58.9)h,P=0.564]及ICU住院时间[(9.3±2.6)d vs.(8.8±3.1)d,P=0.6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乳酸监测组患者复苏液体用量更少[(1861±114)mL vs.(1503±201)mL,P=0.098],APACHEⅡ评分改善更明显。复苏早期联用人血白蛋白比单用生理盐水者液体用量更少(EGDT组P=0.008,乳酸监测组P=0.034),复苏时间更短。结论 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有效监测指标,尤其对于无条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医院或患者,应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除率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感染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 病死率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的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锋鸣 严洁 +1 位作者 许红阳 杨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1-975,共5页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009—06~2011—06收住ICU的126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测定入组时(T0)的P...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组织灌注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009—06~2011—06收住ICU的126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测定入组时(T0)的P(cv—a)CO2值,以6mmHg作为其界限,将患者分为低P(CV—a)CO2组(n=68)和高P(CV—a)CO2组(n=58)。测定T0,入组后6、12h(T6、T1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氧摄取率[ERO2=(SaO2-ScvO2)/SaO2]、P(CV—a)CO2及动脉血乳酸(Lac)。结果在T0低P(CV—a)CO2组的CI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4.35±0.90)L/(min·m2)vs(3.14±0.65)L/(min·m2),P〈0.0001),但ScvO2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4)%vs(75±4)%,P=0.18]。T0~T12,低P(cv—a)CO2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33±28)%vs(24±24)%,P〈0.05],在T24两组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3.2)分vs(12.4±4.0)分,P〈0.05]。两组28d病死率分别为38.2%、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后各时间点,CI和P(CV—a)CO2均存在负相关。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按EGDT进行复苏治疗时,仅以ScvO2作为目标来指导复苏治疗是不够的,当ScvO2已经达到70%时,可将P(CV—a)CO2≥6mmHg作为另一个判断患者存在复苏不充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立新 闫玉荣 +2 位作者 刘文帅 苏春花 张伟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0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早期复苏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用EGDT法和常规液体治疗法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脏器功能受损情况(APACHE II评分)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早期复苏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用EGDT法和常规液体治疗法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脏器功能受损情况(APACHE II评分)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APACHE 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 h轻度脏器功能受损早期复苏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中度和重度水平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液体复苏能较显著地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感染性休克 APACHE II评分 病死率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胜利 王浩 钱立蓉 《安徽医学》 201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试验组(S组,n=28)和对照组(C组,n=20)。试验组在感染性休克诊断明确入组后即开始EGDT;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试验组(S组,n=28)和对照组(C组,n=20)。试验组在感染性休克诊断明确入组后即开始EGDT;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及液体复苏前(T0)及72 h(T3)后APACHEⅡ评分,计算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S组患者T1、T2、T3时点的血cTn I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72 h时的APACHEⅡ评分以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DT方案可以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TnI和NT-proBNP水平,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并缩短住ICU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性休克 肌钙蛋白I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多项综合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杰 席修明 +2 位作者 骆辛 姜利 张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多项综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共有33名患者入组。其中有15例患者实施多项综合治疗,另1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根据拯救全身性感染战役(survi... 目的探讨早期多项综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共有33名患者入组。其中有15例患者实施多项综合治疗,另1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根据拯救全身性感染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指南,观察早期多项综合治疗(早期目标治疗、早期经验性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控制血糖、静脉应用小剂量激素)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感染性休克时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治疗后CVP、治疗前后血液乳酸含量、患者早期的输液量、血糖、ICU住院天数、28d病死率、ICU病死率、出院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入选时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休克后6h内输液量多于对照组,〔(2816.67±1469.41)mLvs(1882.22±1024.63)mL,P=0.040〕。研究组治疗6h后的CVP高于对照组〔(11.2±4.74)mmHgvs(7.35±3.95)mmHg,P=0.018〕。24h后研究组CVP仍高于对照组〔(10.53±2.67)mmHgvs(5.76±1.60)mmHg,P=0.000〕。研究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3.7%vs72.2%,P=0.038)。研究组有40%患者应用小剂量激素,对照组未应用激素。2组患者前3d血糖、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多项综合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早期目标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对烧伤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巍 常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观察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烧伤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94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外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重度烧伤成人患... 目的观察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烧伤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94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烧伤外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重度烧伤成人患者134例,以《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SSC)第1版颁布时间为分界点,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1994年12月至2004年4月收治者纳入前期组(10年)58例,200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者纳入后期组(10年)76例,后期组再根据EGDT达标时间分为6h达标组、24h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所有患者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前期组在没有EGDT指导下进行传统烧伤基础治疗;后期组完善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等监测,观察EGDT达标时间与组织灌注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 1)烧伤总面积及Ⅲ°烧伤面积越大,烧伤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越高。2)134例患者中28d总病死率为49.25%。3)6hEGDT达标率前期组为0.00%,后期组为28.95%。与前期组比较,后期组治疗后6h尿量明显增多,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8d病死率明显降低,复苏液体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后期组76例患者中,EGDT 6h达标22例,24h达标28例,未达标26例。与治疗前比较,6h和24h达标组治疗后血Lac均明显下降,CVP、MAP、ScvO2均明显升高;6h达标组治疗后血Lac下降较24h达标组更明显,MAP、ScvO2上升较24h达标组更明显。两个达标组尿量组间无差异。24h达标组28d病死率为14.29%,6h达标组为0.00%。结论烧伤总面积及Ⅲ°烧伤面积越大,烧伤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越高。EGDT可能只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24hEGDT达标比较,6hEGDT达标能更迅速地逆转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脓毒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福 汪海源 +3 位作者 吴兴茂 张首梅 吉凯强 臧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及尿量(UO)为目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Phi)的影响。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予以重症监护治疗的同时,通过EGD... 目的评价以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及尿量(UO)为目标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方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Phi)的影响。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予以重症监护治疗的同时,通过EGDT方案使患者达到CVP8~12mmHg(机械通气者CVP12~15mmHg)、65mmHg<MAP<90mmHg、SmvO2>70%、UO>0.5ml·kg-·1h-1,监测复苏前后全身氧代谢与Phi的变化。结果达标后,氧供(DO2)较达标前有明显增加(P<0.05),氧摄取率(ERO2)显著下降(P<0.05),而氧耗(VO2)变化不明显(P>0.05);达标前VO2与DO2有显著正相关性(r=0.36,P<0.05),达标后VO2与DO2仍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达标后的Phi较基础值有所升高(P<0.05),但追踪患者转归(28d病死率),存活组较死亡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EGDT方案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DO2,但能否改善全身氧代谢还不能确定。此方案亦能够提高Phi,明显改善胃肠道的微循环灌注。监测Phi对于判断病人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 脓毒性休克 全身氧代谢 胃黏膜酸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