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加压素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王春玲 张卓 +2 位作者 赵景 周庆明 王莉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52-1956,1961,共6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SS)患者血管加压素(VP)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S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健康志愿者9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VP水平,分析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SS)患者血管加压素(VP)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S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健康志愿者9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VP水平,分析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研究组接受纠正休克治疗,依据住院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别构建新预测方案与常规预测方案,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评价不同预测方案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VP水平明显降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浆VP水平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呈负相关(r=-0.426、-0.519、-0.483、-0.395,P<0.05)。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占比、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比、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占比及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浆VP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ARDS、并发AKI、血浆VP、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均为S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浆VP预测S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52,新预测方案预测S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常规预测方案预测S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P<0.05)。结论SS患者血浆VP水平降低,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新预测方案,该方案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管加压素 预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1例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高倩倩 裴晓璐 +4 位作者 曲志成 刘馨蕊 张园园 董燕婷 耿胜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总结1例脓毒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从机械通气护理、用药护理、管路护理、皮肤护理及情志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休克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无创机械通气 情志护理
下载PDF
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燕文 王莹 +3 位作者 李璧如 赵醴 钱娟 任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认识和诊断,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对6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患儿入院日为研究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和治疗措施方面共24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及其95%CI。结果69例患儿中死亡31例,病死率44.93%。基础疾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最多。69例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例,并发脓毒性休克34例。脓毒症伴1、2、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分别为11.76%、36.00%、64.29%和84.62%。单因素分析显示,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最初PICU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7d内最高PRISM、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7个变量与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有关。经逐步引入剔除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与死亡有关的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清乳酸值、休克和MODS受累脏器数。结论儿童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血小板计数下降、血清乳酸增高、脓毒性休克和MODS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乳酸/清蛋白比值与脓毒症患者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标 王泽宇 +5 位作者 徐蓉 玉章锋 彭誉 苏维雪 陈刚 李殿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_2/FiO_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_2/FiO_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清蛋白比值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复苏 炎症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087例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董磊 张辉 +4 位作者 段美丽 王超 阴赪宏 张淑文 李昂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病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37家三级医院1 087例MODS患者的病例情况。结果:...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病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37家三级医院1 087例MODS患者的病例情况。结果:1087例患者中,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占39.7%,28d住院病死率为60.4%,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上升。结论:脓毒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年龄≥55岁、黑便、粪便潜血阳性是MODS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主要高危因素,而年龄≥50岁、血pH值<7.35为MODS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性休克 流行病学 现况调查
下载PDF
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预后评分估计 被引量:5
6
作者 俞凤 赵良 +2 位作者 管军 许永华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 目的 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 (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 ,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 ,分析这两种评分的入院评分、最大评分、△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 5 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中存活 7例 ,死亡 4 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住ICU时间、手术 /非手术、入院至脓毒症性休克发生时间无差异。② 5 1例患者在入ICU时或在ICU中均发生感染 ,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多 (6 2 8% ) ,感染病原菌多为G-菌感染 (88 2 % ) ,合并霉菌感染 2 6例(5 1 0 % )。③入院SOFA评分两组无差异 ,最大SOFA评分和△SOFA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0 1)。最大sMSOF评分、△sMSOF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0 5 ,P <0 0 0 0 1) ,而入院sMSOF评分存活组反而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在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 ,入院时的SOFA评分及sMSOF评分不能预测预后 ,二种评分的最大评分和△评分对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预后 预测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评分
下载PDF
儿童严重脓毒症并MODS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连凤 李敏 +3 位作者 于永慧 王玉娟 孙印兰 赵金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72例严重脓毒症并MODS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30例(41.7%)患儿有基础疾病。原发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多(29例,40.3%),腹...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72例严重脓毒症并MODS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30例(41.7%)患儿有基础疾病。原发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多(29例,40.3%),腹腔内感染15例中死亡7例(占46.7%)。72例患儿中,治愈58例(80.6%),死亡14例(19.4%),x2检验显示原发于腹腔内的感染病死率高,发生脓毒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预后差;与其他病原体相比较,EB病毒感染预后最差;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受累脏器数目和病死率高度相关。结论早期心血管功能障碍以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积极的液体复苏并纠正凝血功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具有基础疾病、原发于腹腔内的感染、病原为EB病毒、以及受累脏器的数目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的复苏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士杰 刘峰 +4 位作者 张德平 陈文霞 倪文健 梁华品 胡慧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2-513,共2页
目的 评价修改后的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总结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 87例 ,对比分析修改后的方案与旧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及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目的 评价修改后的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总结 1995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 87例 ,对比分析修改后的方案与旧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及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修改后的方案主要是及时、快速、充分液体复苏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脏器灌注 ,氧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自由基损害 ,早期开展肠道内营养保护肠黏膜屏障。结果 采用新方案明显缩短了休克的纠正时间 ,降低了血浆中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水平 ,减少了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论 修改后的复苏方案显著提高了复苏效率 ,有助于减少或消除MODS诱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复苏 临床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与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变化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苏明华 杨鹏 +1 位作者 宋孟龙 章晓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7-760,共4页
目的 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与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相关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014-01~2016-01我院EICU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 目的 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与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相关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014-01~2016-01我院EICU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入院第1、3、5、7天PCT、TNF-α、IL-10,PCT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IL-10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TNF-α均于第3天达到峰值水平,之后逐渐下降,存活组第1、3、5、7天TNF-α值(ng/L)为108.2±29.3、 126.1±32.2、85.9±23.4、47.7±13.2,死亡组为135.1±36.3、 162.2±41.9、126.7±34.5、88.1±31.6,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0.011、0.005、0.006、0.004,均为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两组IL-10均逐渐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水平,之后存活组第7天显著下降,而死亡组仍维持高水平,存活组第1、3、5、7天IL-10值(ng/L)42.1±13.5、53.9±17.1、69.8±17.7、38.2±13.1,死亡组为53.4±15.8、79.2±26.5、109.3±31.4、107.7±25.9,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P值分别为0.008、0.004、〈0.001、〈0.001,均为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其中存活组第5、7天比较P值 0.003,死亡组第5、7天比较P值 0.36。存活组第1、3、5、7天PCT值(μg/L)6.3±2.7、15.5±9.1、4.6±2.9、1.5±0.9,第3天达到峰值水平,之后逐渐下降,相邻监测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1、3、5、7天PCT值(μg/L)11.8±5.6、43.5±17.9、42.7±19.8、45.1±18.2,第3、5、7天持续维持高水平,相邻两时间点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16、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第1、3、5、7天相同时间点PCT比较,P均〈0.001,死亡组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TNF-α、IL-10、PCT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死亡组PCT/TNF-α、TNF-α/IL-10第1、3天呈正相关,而第5、7天无明显相关关系,PCT与IL-10第1、3、5、7天均呈正相关。 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TNF-α、IL-10、PCT早期升高后逐渐下降,提示预后良好,反之,持续升高或维持高水平,尤其PCT、IL-10持续维持高水平,则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三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升高值越大炎症反应越重,联合监测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PCT)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中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鼎 喻莉 +1 位作者 张远超 杨军辉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8期835-836,839,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参附组(n=80)在接受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对照组(n=70)给...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和对照组。参附组(n=80)在接受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对照组(n=70)给予早期集束化治疗的同时给与0.9%氯化钠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通过脉搏指示的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结果:在感染性休克治疗后的24h,参附治疗组CI、ITBVI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SVR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4h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相比较,参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h血乳酸水平相比较,参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血乳酸的清除,可以减轻MODS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指标探究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阳冰 李建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24-3027,共4页
目的:研究DD、ALB、CHE、TN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生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D... 目的:研究DD、ALB、CHE、TNT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早期预警价值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发生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术后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测定DD、ALB、CHE、TNT及IL-17、IL-10、Foxp3、RORγt。结果:观察组CHE、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D、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MODS患者的CHE、ALB低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DD、TNT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且MODS累及脏器数目越多,CHE、ALB越低,DD、TNT越高;观察组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MODS患者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高于未发生MODS的患者且MODS累及脏器数目越多,血清中IL-17、IL-10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的mRNA含量越高;CHE、ALB与IL-17、IL-10、Foxp3、RORγt呈负相关,DD、TNT与IL-17、IL-10、Foxp3、RORγt呈正相关。结论:DD、ALB、CHE、TNT是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及MODS的早期预警指标,与MODS的严重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CXCL-1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巫亚颖 孟浩 杨林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974-978,共5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趋化因子血清CXCL-12水平变化及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无功能障碍组(无多器官功能障碍,n=58)和功能障碍组(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n=24),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趋化因子血清CXCL-12水平变化及评估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无功能障碍组(无多器官功能障碍,n=58)和功能障碍组(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n=24),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感染性休克组入ICU时和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CXCL-12水平;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清CXCL-12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清CXCL-12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XCL-12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无功能障碍组和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障碍组高于无功能障碍组(P<0.05),无功能障碍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功能障碍组(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XCL-12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51,P<0.01),存活患者的CXCL-12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XCL-12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是感染性休克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P<0.001,95%CI=0.880~0.963),敏感度为0.832,特异度为0.811,约登指数0.643。结论:血清CXCL-12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发病进程密切相关,可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L-12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ROC曲线
下载PDF
不同复苏液体对“二次打击”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绍斌 姚华 +5 位作者 杨明三 刘郁 马林杰 王宏 张增峰 李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和高渗盐水复苏组3组,每组各30只。先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的方法复制...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和高渗盐水复苏组3组,每组各30只。先采用通过颈动脉插管放血的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35~40mmHg1h后进行液体复苏,乳酸林格液复苏组用乳酸林格液复苏,高渗盐水复苏组用7.5%高渗盐水复苏。复苏成功后30min腹腔注入内毒素复制大鼠MODS模型,分别在注射内毒素后24h和36h取血和收集相关标本,观察各组大鼠主要器官功能指标、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乳酸林格液复苏组、高渗盐水复苏组2组氧分压(PaO2)、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酸激酶(CK)等主要器官功能指标在24h和36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高渗盐水复苏组PaO2、ALT、BUN和CK在24h和36h(除PaO2)高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发生率高渗盐水复苏组为20.8%,较乳酸林格液组(41.7%)明显降低(P〈0.05)。高渗盐水复苏组大鼠48h内死亡率为14.2%,较乳酸林格液复苏组(28.6%)明显降低(P〈0.05)。48~72h高渗盐水复苏组大鼠死亡率为21.4%,明显低于乳酸林格液复苏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高渗盐水复苏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大鼠再次予以内毒素打击时所引起的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并且可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复苏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艳章 杨艳芳 +2 位作者 王莉 陈凤琴 徐丽瑾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新生儿脓毒症病情进展迅速,急性肾损伤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其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需及早甄别,以免器官功能损害加重而危及生命。充分液体复苏是逆转脓毒症所致组织低灌注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弥漫性血管内... 新生儿脓毒症病情进展迅速,急性肾损伤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其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需及早甄别,以免器官功能损害加重而危及生命。充分液体复苏是逆转脓毒症所致组织低灌注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例资料,经过积极扩容、补充凝血因子及抗感染等治疗,第1小时扩容量达115 mL/kg后患儿循环状态趋于稳定,凝血指标、肾功能恢复正常,而避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大鼠ET-1及ETAR变化的研究
15
作者 李斌 刘景全 +2 位作者 马国光 刘丽平 李汛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0期1-4,7,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大鼠内皮素-1和内皮素-A受体在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小肠)中的变化以及组织器官水潴留、功能受损状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干预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大鼠内皮素-1和内皮素-A受体在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小肠)中的变化以及组织器官水潴留、功能受损状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模型,分别检测各组织器官ET-1及ETAR变化量、水潴留、器官功能指标。结果脓毒性休克大鼠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ET-1和ETAR含量较正常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水潴留及脏器功能损害明显(P<0.05);干预组中各指标较脓毒性休克组均有不同程度缓和,但肺脏水潴留及血气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脓毒性休克组ET-1、ETAR与各器官功能及水潴留呈正相关(P<0.01)。结论 ET-1和ETAR参与了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加重各主要脏器的水肿,同时参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TA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缓和这一结果,为未来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内皮素-1 内皮素-1受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儿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潘小安 陈德晖 +5 位作者 高峻 黎毅敏 陈福雄 翟莺莺 钟帼钰 林育能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0-24,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3%(28/53)和43.30%(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培养结果显示菌毒血症患儿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0.05)。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88.24%对青霉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但对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菌毒血症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则以万古霉素为治疗首选药。出现一些新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细菌呈现对新合成抗生素的耐药性,应注意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儿童 菌毒血症 抗生素 耐药性 菌毒血症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建会 张志鸿 +1 位作者 黄远琼 黄健兰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626-362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由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30例,集束化治疗组,使患者6 h达到早期复苏目标,传统治...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由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集束化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30例,集束化治疗组,使患者6 h达到早期复苏目标,传统治疗组采取传统经验的治疗方法。分析6、24、48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预后的关系,分别记录两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集束化治疗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病死率、心率、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治疗组MAP、CVP、ScvO2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 病死率 平均住院时间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琼湘 周俊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6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者为治疗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复苏后外周...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6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者为治疗组,快速大量液体复苏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复苏后外周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以及单器官功能障碍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后24 h、48 h血乳酸达正常标准的例数,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治疗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9例(22%),对照组出现器官功能障碍11例(47.8%),治疗组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治疗组出现死亡5例(12.2%),对照组出现死亡6例(26%),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血乳酸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率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器官功能的改善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振斌 施云弟 +1 位作者 舒海林 顾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器官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宁德市闽东医院收治的168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6例。A组患者于液...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器官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宁德市闽东医院收治的168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6例。A组患者于液体复苏6 h内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B组患者于液体复苏6 h后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C组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器官功能情况、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A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低于B组、C组,A组的动脉氧合指数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可促进器官功能改善,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器官功能 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倩倩 耿延花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12期1754-1758,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在医院接受急诊治疗,其...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在医院接受急诊治疗,其中观察组7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率(HR)、早期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全身性感染相关性气管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R、MAP、CVP、LAC、ScvO2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72 h后,观察组患者的MAP、ScvO2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后,观察组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28 d治疗病死率25.71%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基础治疗+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早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缩短呼吸机及ICU治疗时间,但是对救治结局的影响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干预 急诊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