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lose Reading of Gwendolyn Brooks’s Sonnet Sequence“Gay Chaps at the Bar:”Allusions,Conscious Discrepancies,and Spiritual Alchemy
1
作者 Jon Woodson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17年第1期109-130,共22页
Gwendolyn Brooks’s sonnet sequence,“Gay Chaps at the Bar”is written in compliance with the esoteric literary ideas of the followers of A.R.Orage.Thus each sonnet contains a verifiable intentional mistake,a series o... Gwendolyn Brooks’s sonnet sequence,“Gay Chaps at the Bar”is written in compliance with the esoteric literary ideas of the followers of A.R.Orage.Thus each sonnet contains a verifiable intentional mistake,a series of literary allusions,and an esoteric idea.These mistakes have been previously undetected.Most of the allusions have been have been overlooked by critics.The sonnets are also written in the phonetic code used by alchemists.The material that Brooks drew on for her allusions consists of works of popular culture,and literary classics,so that there is nothing erudite about her references.On the other hand,the esoteric ideas are extremely obscure.This close reading is a severe departure from readings which have treated the poems as social protest and experiments in a so-called Afro-Modernist aesthetic.The new aesthetic of“objective literature”raises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art,reading,and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net sequence Western esotericism war poems black soldiers experimental poetry ALCHEMY
原文传递
论“六笙诗”与古《诗》文本
2
作者 熊良智 肖娇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89,199,200,共10页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诗》、汉《熹平石经》与毛《诗》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并在《诗》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诗》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孔子之旧”就只有“三百五篇,遭秦而全”的《诗》文本,四家皆无异义。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缘由自相矛盾,反映的只是其笺《诗》所见与注《礼》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毛诗》文本。其中的“六笙诗”序,不过是其时的《毛诗》学者将《乡饮酒》《燕礼》中用乐的《小雅》的《南陔》等6篇编排到《诗》文本中的新变现象,而不能说是代表“孔子之旧”的古《诗》文本。不包括“六笙诗”,才是“孔子之旧”三百五篇古《诗》文本的实际篇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六笙诗 古《诗》文本 礼仪乐歌
下载PDF
以诗注礼,以礼笺诗:郑玄对《诗》义之解析
3
作者 李申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 郑玄注《诗》与三礼时,采用诗、礼互证的方式,为诗、礼之间建立了联系。郑玄以诗注礼,是指注礼时引诗以证,对所引诗句的诠释是其对礼的义解所在。以礼笺诗,即援引三礼笺注诗句,注诗时对礼制的引证蕴含其对《诗》义的理解。诗礼互证既形成了郑玄注经的特色,也造成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偏差和误读。这些注解为今人观察理解先秦礼乐之制与《诗》之义解提供了依据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诗经》 三礼 《诗》义 以诗注礼 以礼笺诗
下载PDF
兄弟观念、燕饮制度与《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
4
作者 彭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 《诗经》燕飨诗的礼乐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学界尚缺乏具体的研究。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诗经》燕飨诗所反映的礼乐文化精神。通过对《诗经》燕飨诗自身内涵及其中所描述的“兄弟”关系、反映的燕饮制度,以及《诗经》文本在先秦时期的经典化的研究,可以看出燕飨诗所蕴含的礼乐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其所反映的兄弟观念以及燕饮制度之中,而其文本的经典化则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飨诗 兄弟观念 燕饮制度 用诗时代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佛国集》和韵诗歌研究:饶诗与苏诗的比较
5
作者 夏志欢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写于1965年的《佛国集》共47首诗,记录了饶宗颐游历东南亚、南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饶宗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纪游诗集。饶宗颐在此集中多用苏轼诗韵,然饶诗不是为用韵而用韵,而是一种“跨时空”的创作对话。饶诗和苏诗在物色选取、语... 写于1965年的《佛国集》共47首诗,记录了饶宗颐游历东南亚、南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饶宗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纪游诗集。饶宗颐在此集中多用苏轼诗韵,然饶诗不是为用韵而用韵,而是一种“跨时空”的创作对话。饶诗和苏诗在物色选取、语言风格、意境创造和诗歌结构上都各有特色。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看到属于《佛国集》的独特魅力与其中的迈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国集》 饶宗颐 次韵 苏轼 意境
下载PDF
儒家诗教生成的礼乐政治背景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金善 受志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诗教的影响,士大夫政治使得儒学、进而儒家诗教的长期奉行成为可能等方面来分析儒家诗教历代承传的原因,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儒家诗教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温柔敦厚 礼乐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论用诗与用《诗》的礼典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秀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礼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诗渗透、积淀在礼的各个环节,并暗暗地决定了礼的存在方式和礼的历史命运。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在礼的诗化进程中,《诗》也逐... 礼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诗渗透、积淀在礼的各个环节,并暗暗地决定了礼的存在方式和礼的历史命运。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在礼的诗化进程中,《诗》也逐渐政治、伦理化。用诗与用《诗》的礼典意义贯穿于“礼”的诗化和“诗”的礼乐化双向互动演变的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礼典 三《礼》 用诗
下载PDF
乡土传统再造中的仪式秩序与空间认同——对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肖青 李宇峰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而被赋予了新的地方性社会文化功能,成为文化主体对乡土社会空间的隐喻性建构和草根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山神 乡土传统再造 仪式秩序 空间认同
下载PDF
周初藉田礼仪乐歌考 被引量:7
9
作者 韩高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6,72,共5页
周人重农, 周天子举行亲耕仪式, 是西周时代重要的公共性政治礼仪。礼以乐成, 乐必有歌。从诗本文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内涵来看,《周颂》中的《载芟》、《良耜》、《噫嘻》、《臣工》, 就是周成王时用于藉田仪式的乐歌。
关键词 藉田礼 仪式展演 仪式乐歌
下载PDF
奥运仪式的结构及其象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全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7,共4页
现代奥运会仪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程序性仪式结构和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仪式主体分别为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个人属于集体,集体又属于民族国家,仪式主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递构关系。这种递构关系决定了由不同... 现代奥运会仪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程序性仪式结构和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仪式主体分别为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个人属于集体,集体又属于民族国家,仪式主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递构关系。这种递构关系决定了由不同层次仪式主体展演的仪式及仪式的象征意义之间必然存在着同样的逻辑关系。正是在奥运仪式情境中,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的共同在,场为不同层次仪式结构的象征意义的递构提供了可能性,并成为仪式性奥运会历史性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仪式 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 程序性仪式结构 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
下载PDF
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5,共5页
汉乐府中存有一些当时用于演唱的挽歌曲目,如《薤露》、《蒿里》、《梁父吟行》等。这些挽歌歌辞能够在丧葬活动中实际演唱的情况,一改先秦"禁乐"的丧葬制度,佐证了汉代挽歌送葬的丧葬礼制。汉代挽歌之所以能够纳入丧葬礼制中... 汉乐府中存有一些当时用于演唱的挽歌曲目,如《薤露》、《蒿里》、《梁父吟行》等。这些挽歌歌辞能够在丧葬活动中实际演唱的情况,一改先秦"禁乐"的丧葬制度,佐证了汉代挽歌送葬的丧葬礼制。汉代挽歌之所以能够纳入丧葬礼制中,一是与董仲舒提出新的儒家礼乐观有关,他否定旧礼,为民间存在的丧仪风俗争得了合法地位;二是因为汉代挽歌具有一定的仪式功能,如安慰死者,规范活人的行为,维护上下尊卑的秩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挽歌歌辞 由俗入礼
下载PDF
先秦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对“颂诗”文化内涵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高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共4页
代表中国诗歌早期形态的颂诗是先秦仪式展演的产物。梳理从《吕氏春秋·古乐》、《文心雕龙·赋颂》以至近代以来刘师培、黄叔琳等人的相关论述 ,将近代以前对诗艺孕育这一诗学命题的思考理路进一步明晰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 代表中国诗歌早期形态的颂诗是先秦仪式展演的产物。梳理从《吕氏春秋·古乐》、《文心雕龙·赋颂》以至近代以来刘师培、黄叔琳等人的相关论述 ,将近代以前对诗艺孕育这一诗学命题的思考理路进一步明晰化 ,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仪式展演对诗艺的孕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展演 诗艺孕育 颂诗 历史性考察
下载PDF
籍礼与《诗经》农事诗的礼乐内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战学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诗经》农事诗反映的古礼,是籍礼的扩大化和具体化。随季节变化,籍礼的内容也相应变化,《诗经》里不同季节的农事诗具有籍礼乐歌特征。《诗经》农事诗对丰年的祈祷,是对农耕生活的雅化与礼化,含有"贵土顺时"等文化蕴味。籍... 《诗经》农事诗反映的古礼,是籍礼的扩大化和具体化。随季节变化,籍礼的内容也相应变化,《诗经》里不同季节的农事诗具有籍礼乐歌特征。《诗经》农事诗对丰年的祈祷,是对农耕生活的雅化与礼化,含有"贵土顺时"等文化蕴味。籍礼的存在与传承,呈现着与天相合的价值观念,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人定胜天的征服观念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籍礼 农事诗 礼乐文化
下载PDF
“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中国古代民俗与文学关系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景圣琪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初唐官方视《周礼》为寒食最初起源的"改火说",消除了此前由"介子推说"所造成的寒食与儒家礼的对抗,不但奠定了寒食在唐代发展的合法基础,而且还带来了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关键词 唐代 介子推说 改火说 儒家礼 寒食诗
下载PDF
关于《诗经·周颂》中《大武》诸诗的探讨——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商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7,128,共9页
王国维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中提出:1.除了《武》、《酌》、《桓》、《赉》,以外两篇,“自古无说”;2,《昊天有成命》、《般》为《大武》六篇中的两篇;3,《大武》诸诗“语义相承,不独为一诗”,诗的顺序是《昊天有成命》、《武》、《... 王国维在《周大武乐章考》一文中提出:1.除了《武》、《酌》、《桓》、《赉》,以外两篇,“自古无说”;2,《昊天有成命》、《般》为《大武》六篇中的两篇;3,《大武》诸诗“语义相承,不独为一诗”,诗的顺序是《昊天有成命》、《武》、《酌》、《桓》、《赉》、《般》。笔者对这些说法,根据史料,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这不仅有关《诗经》诗篇的解释,而且实际涉及到如何认识古代礼乐形成的过程,如何认识礼乐和民间舞乐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制度?如何对待历史文献等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周颂 大武诸诗 王国维 周大武乐章考 祭祀 礼乐
下载PDF
从农事祈报诗论周代祭祀之人文精神与教化意义——以《思文》《丰年》《生民》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素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17,共13页
早期农业之发展,"靠天吃饭"的成分远甚于今,因而农事诗在《周颂》之中所占比例极高,且多以祈报为主要内容。缘于《周颂》乃天子宗庙祭礼或祭祀山川神祇所用之乐章,且大多属于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昭王时期之作品,因此最能... 早期农业之发展,"靠天吃饭"的成分远甚于今,因而农事诗在《周颂》之中所占比例极高,且多以祈报为主要内容。缘于《周颂》乃天子宗庙祭礼或祭祀山川神祇所用之乐章,且大多属于周武王、成王、康王以及昭王时期之作品,因此最能反映周初制礼作乐之人文精神,且深寓教化意义于其中。文章拣选《周颂》最能代表农事祈报之礼的《思文》与《丰年》为讨论主体,并辅以《生民》一诗以明其详,综合此三篇之内容以探讨周代祭祀之人文精神与教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诗 祈报 周代祭祀 人文精神 教化意义 思文 丰年 生民
下载PDF
王粲“为两公子楼护”质疑——王粲和曹丕、曹植关系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燕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8期147-150,共4页
关于王粲与曹丕、曹植关系,学界多囿于旧论,认为王粲"为两公子楼护",婉娈于曹氏两兄弟之间,与二人分别保持相等的距离,且同时受到他们的尊爱。但从曹丕、曹植对建安诸子的排位,王粲与二人的诗文交往情况及曹氏两兄弟悼念王粲... 关于王粲与曹丕、曹植关系,学界多囿于旧论,认为王粲"为两公子楼护",婉娈于曹氏两兄弟之间,与二人分别保持相等的距离,且同时受到他们的尊爱。但从曹丕、曹植对建安诸子的排位,王粲与二人的诗文交往情况及曹氏两兄弟悼念王粲的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则显示出王粲实际上是亲曹植,疏曹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曹丕 曹植 排列位置 诗文交往 悼念方式
下载PDF
西夏文《宫廷诗集》版本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松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十册编号Инв.No.121V《宫廷诗集》的写作及版本等问题作了考订,认为这件抄本的写作时间应在乾祐十六年(1185年)至光定辛巳年(1221年)之间。其阅读顺序为左半页在前,右半页在后,左半页的最后一行接右半页...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十册编号Инв.No.121V《宫廷诗集》的写作及版本等问题作了考订,认为这件抄本的写作时间应在乾祐十六年(1185年)至光定辛巳年(1221年)之间。其阅读顺序为左半页在前,右半页在后,左半页的最后一行接右半页的第一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诗集 创作时间 阅读顺序 倒页
下载PDF
《诗经》“吉礼”类农祭乐歌的叙事结构形态发微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树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0,共4页
《诗经》"吉礼"类农祭乐歌作为《诗经》叙事诗的重要部分,与社会变迁、祭祀对象、民间信仰等绾合在一起,承担着沟通与协调天人关系的社会功能。故其叙事结构形态的生成自然与祭祀仪式的时空流动性,仪式表演性密切相关,由此决... 《诗经》"吉礼"类农祭乐歌作为《诗经》叙事诗的重要部分,与社会变迁、祭祀对象、民间信仰等绾合在一起,承担着沟通与协调天人关系的社会功能。故其叙事结构形态的生成自然与祭祀仪式的时空流动性,仪式表演性密切相关,由此决定了农祭乐歌思想内容的情感基调与艺术形式的基本架构,促使农祭诗叙事结构形态呈现丰富景致。具体分为以线性时间贯穿的循环型结构,祭祀仪式统摄的封闭型结构,外部叙事元素介入的混合型结构,外部叙事因素占主导的开放型结构形态。这四种叙事结构的基本形态,折射出农祭乐歌叙事形态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吉礼 农祭乐歌 叙事结构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千古广域 至音远泽:论杜甫对韩国汉诗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祥娟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1期95-102,共8页
诗圣杜甫在韩国有着广泛持久的接受,影响并推动了韩国的汉诗创作。杜甫的忠君忧国之诚、温暖仁爱之心和君子之德,在韩国诗人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地位,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因为对杜甫与杜诗的尊崇,故仿效其德行、诗歌而赋诗,是韩国诗人汉... 诗圣杜甫在韩国有着广泛持久的接受,影响并推动了韩国的汉诗创作。杜甫的忠君忧国之诚、温暖仁爱之心和君子之德,在韩国诗人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地位,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因为对杜甫与杜诗的尊崇,故仿效其德行、诗歌而赋诗,是韩国诗人汉诗创作的动因之一。次杜诗名篇之韵为诗,或用杜诗中的名句分韵赋诗,不仅体现了韩国诗人对杜甫的服膺与追随,反映了杜诗在韩国的广泛传播,更体现了杜诗对韩国汉诗创作的促进与生发作用。总之,杜甫精湛深刻的诗歌创作及大庇天下的仁者情怀,对韩国诗人及其汉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优秀文化域外传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韩国汉诗 次韵 分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