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不整合复合体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新平 徐怀民 +2 位作者 王仁冲 刘桠颖 苏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88,共8页
准噶尔盆地在侏罗纪为一振荡的泛盆,形成了多期不整合,以不整合为层序边界形成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藏的分布富集密切相关。不整合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等储集性能较好的砂砾岩,湖侵域则以厚度稳定、分布广泛... 准噶尔盆地在侏罗纪为一振荡的泛盆,形成了多期不整合,以不整合为层序边界形成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油气藏的分布富集密切相关。不整合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等储集性能较好的砂砾岩,湖侵域则以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的湖相泥岩为主。考虑到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不整合发育的多期性、分布的稳定性以及层序地层单元对生储盖的控制作用,建立由不整合面及不整合面上下的低位域、高位域构成的不整合复合体,多期不整合复合体与湖侵域的泥岩相互叠置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不整合复合体对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起重要作用,在不整合复合体内部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级别的不整合复合体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空间分布与富集层位,不整合复合体内部的组成单元则决定了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及分布。其中,不整合复合体的低位域、高位域发育的大型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岩性圈闭的分布,而不整合复合体内的地层尖灭线控制地层圈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不整合复合体 岩性地层圈闭 层序地层
下载PDF
ITS片段作为轮枝菌DNA条形码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段维军 张慧丽 +4 位作者 郭立新 顾建锋 陈先锋 张祥林 夏侯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7,89,共7页
以轮枝菌属中的重要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共13种35个菌株为材料,探讨ITS片段作为轮枝菌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10个种,其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97.1%,序列鉴定成功率为94.5%,但对个别亲缘关系较近... 以轮枝菌属中的重要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共13种35个菌株为材料,探讨ITS片段作为轮枝菌DNA条形码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TS成功区分了研究涉及的10个种,其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为97.1%,序列鉴定成功率为94.5%,但对个别亲缘关系较近种的物种鉴别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枝菌属 种内与种间差异 PCR扩增与测序成功率 邻接树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胃肠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燕 牛李丽 +8 位作者 邓家波 王强 余建秋 李杨 周梦佳 徐帅 林奕岑 曾东 倪学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9-657,共9页
本试验旨在对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克隆测序条带的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取死亡野生川金丝猴胃肠道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 本试验旨在对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克隆测序条带的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取死亡野生川金丝猴胃肠道内容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菌群多样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野生川金丝猴整个胃肠道栖息着大量细菌,且来自胃、小肠的样品聚为一大簇,来自大肠的样品聚为一簇,而来自粪便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簇。2)从DGGE图谱上共回收18个条带,细菌种类鉴定主要是5个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8.89%)、厚壁菌门(Firmicutes,22.2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5.5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56%)、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5.56%)和不可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22.22%)。其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布于整个胃肠道。3)菌群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仅有1种不可培养菌与已鉴定的粪肠球菌进化分类相似,而其他不可培养菌与已知的菌种进化分支差异较大,说明在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中仍有大量的菌群信息未被鉴定。结果提示,本试验测定的1只死亡野生川金丝猴的胃肠道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菌群多样性随着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胃肠道菌群 PCR-DGGE 克隆测序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因业 薛叔浩 +3 位作者 应凤祥 郭宏莉 李华明 唐祥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塔克泉隆起带、南部缓坡带、东北部陡坡带等三种层序地层模式以及相应的三种成藏模式;从成岩作用入手探讨了台北凹陷侏罗系成岩演化特征,在剖面... 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塔克泉隆起带、南部缓坡带、东北部陡坡带等三种层序地层模式以及相应的三种成藏模式;从成岩作用入手探讨了台北凹陷侏罗系成岩演化特征,在剖面上划分了早期成岩机械压实和局部胶结作用成岩相、晚成岩Al亚期的溶解作用成岩相、晚成岩A2亚期和B亚期的再胶结作用成岩相等三个成岩序列。指出溶解作用、构造和压实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和裂隙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台北凹陷中西部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中深部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可作为成岩圈闭油气藏的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集层 沉积特征 侏罗纪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联钱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向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以钻井岩心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和地震剖面资料,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界面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该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将该区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平均延时约4M... 以钻井岩心资料为主,结合野外露头剖面和地震剖面资料,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界面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该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将该区中二叠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平均延时约4Ma。盆地在该时期为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处于盆地的发育成熟阶段。各层序厚度呈逐步增加趋势,SQ4期沉积厚度最大。层序样式以TST>HST为主,体现盆地层序期内一个缓慢海进—快速海退的过程。从SQ4—HST期开始盆地上升接受剥蚀,至SQ5期剥蚀面积达最大,可延伸至盆地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层序地层 四川盆地 茅口组 栖霞组
下载PDF
四川洛带气田遂宁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岩峰 刘殊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5期352-358,共7页
已有的勘探实践证实,储层预测是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描述的关键,只要能预测到储层发育区,基本上也就是油气富集区。遂宁组地层为湖相沉积,储层为砂泥岩互层,厚度普遍较薄,储层是相对高波阻抗,但波阻抗差异小,有效储层预测困难。通过对遂... 已有的勘探实践证实,储层预测是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描述的关键,只要能预测到储层发育区,基本上也就是油气富集区。遂宁组地层为湖相沉积,储层为砂泥岩互层,厚度普遍较薄,储层是相对高波阻抗,但波阻抗差异小,有效储层预测困难。通过对遂宁组气藏储层“低频、强振幅”地震响应特征形成机理分析,认为亮点预测模式有着一定的实用性,但陷阱也较多,地震相和层序地层特征分析简单而实用。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刻划储层展布,较清晰地描述了洛带气田遂宁组一段气藏的展布特征,并且预测了遂宁组气藏二段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展布 湖相沉积 气藏描述 地震相 波阻抗 三维可视化技术 洛带气田 油气富集 层序地层
下载PDF
遗传信息从核酸到蛋白质构象的传输效率
7
作者 罗辽复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0-294,共5页
从密码学的观点研究了遗传信息从核酸流向氨基酸和从蛋白质一级结构流向三级结构的信息传输问题。引入了信息传输效率的概念,其对数负正比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导出了信息传输效率与序列长度的关系。发现了信息从核酸流向氨基酸(第一... 从密码学的观点研究了遗传信息从核酸流向氨基酸和从蛋白质一级结构流向三级结构的信息传输问题。引入了信息传输效率的概念,其对数负正比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导出了信息传输效率与序列长度的关系。发现了信息从核酸流向氨基酸(第一遗传密码)的传输效率和从氨基酸序列流向蛋白质三级结构(第二遗传密码)的传输效率大体相等,这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在以上两步传输过程中的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信息 传输效率 蛋白质构象 核酸
下载PDF
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实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凌云 郭向宇 +1 位作者 夏竹 张枫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5-806,7-8,共12页
储层静态建模不仅是油藏工程师认识储层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球物理工程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和不同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差异性,储层静态建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联合应用地震... 储层静态建模不仅是油藏工程师认识储层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环节,也是地球物理工程师努力追求的目标。由于地质成因的复杂性和不同地球物理数据间的差异性,储层静态建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联合应用地震空间分辨率和测井垂向分辨率进行储层静态建模。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储层静态建模方法,其要点有:基于地震和测井分辨率相同部分的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基于层序地层学的地震和测井储层沉积等时格架解释,以及基于储层构造和沉积等时格架的测井插值建模和基于建模结果的等时切片单砂体解释等。该方法在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逆掩断层下盘薄互储层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得到了开发信息的验证,从而解决了该油田面临的开发非均质高含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静态建模 地震分辨率 构造等时格架 沉积等时格架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性大豆根瘤内生菌的筛选及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龙飞 徐亚军 +5 位作者 侯怡婷 邹艳慧 李亚楠 杨志华 李小雨 张梦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0-1568,共9页
以烟草赤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代谢液培养法对分离自大豆根瘤的内生细菌进行抑菌筛选,对筛选菌株作用的病原菌菌丝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筛选菌株细胞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序列、系统发育,以及进行温室接种防... 以烟草赤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对峙法、代谢液培养法对分离自大豆根瘤的内生细菌进行抑菌筛选,对筛选菌株作用的病原菌菌丝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筛选菌株细胞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序列、系统发育,以及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根瘤内生菌经初筛、复筛,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率42%以上的有7株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中华根瘤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显微观察表明,在拮抗性内生菌作用下病原菌菌丝末端出现明显畸形,呈珊瑚状分枝、球状膨大等;代谢液试验表明,内生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内生菌代谢产生的胞外物质在发挥作用;对峙试验表明,芽孢杆菌可迅速形成生物薄膜,有效阻碍病原菌丝生长和延伸.盆栽防病试验表明,拮抗性内生菌处理下烟草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表明筛选菌株可作为烟草赤星病的生防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根瘤内生菌 16S rDNA测序 系统发育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河南及山西省21株鸡杆菌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冬生 刘红英 +7 位作者 杨霞 赵军 陈陆 王新卫 常洪涛 姚慧霞 迪丽拜尔.阿木提 王川庆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9-1604,共6页
对21株分离自河南及山西地区的鸡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分离株的进化关系并确定其在鸡杆菌属中所属的具体种。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rRNA基因序列,然后克隆测序。用DNAStar软件对21个菌株的序列及GenBank中已公布的鸡... 对21株分离自河南及山西地区的鸡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分离株的进化关系并确定其在鸡杆菌属中所属的具体种。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rRNA基因序列,然后克隆测序。用DNAStar软件对21个菌株的序列及GenBank中已公布的鸡杆菌属相关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21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100%,同鸭源鸡杆菌F279(Gallibacterium anatis F279)(AF228002)的同源性为95.3%~99.3%,同输卵管炎鸡杆菌F150(Gallibacterium salpingitidis F150)(EU424000)的同源性为88.3%~91.5%,同虎皮鹦鹉鸡杆菌F450(Gallibacterium melopsittaci F450)(EU339196)的同源性为90.3%~93.3%,同海藻糖发酵鸡杆菌52-S3-90(Gallibacterium trehalosifermentans 52-S3-90)(EU339199)的同源性为88.2%~91.4%,同多杀性巴氏杆菌CCUG 179(P.multocida CCUG 17977)(AF294411)的同源性为85.5%~88.8%,对21株细菌的序列同以上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21株细菌同鸭源鸡杆菌F279(AF228002)构成一个单独的大分支。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均属于鸭源鸡杆菌,首次大量报道了来源于河南、山西省不同地区的鸡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为鸡杆菌分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杆菌 鸭源鸡杆菌 16S rRNA 克隆测序 同源性比较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兼论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仕龙 史晓颖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7-225,240,共10页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年代地层界线成为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的界线。论证了层序地层是独立存在于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之间的地层类别和包含这三个基本地层类别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阐述用层序地层界线优化各类原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界线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和阐述了新的地层学体系和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地层学 年代地层表 层序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