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ESTONE OF ABOLISHING THE FEUDAL SERFDOM——EXHIBITION FO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IBET HELD IN BEIJING
1
作者 Linglan 《China's Tibet》 2019年第3期2-2,共1页
To commemo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ibet, the photo exhibition named'Milestone of Abolishing the Feudal Serfdom-Exhibition fo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ibet'was op... To commemo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ibet, the photo exhibition named'Milestone of Abolishing the Feudal Serfdom-Exhibition fo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ibet'was opened on March 29th, 2019at the Tibet Cultural Museum in Beijing.By nearly 400 pi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HIBITION FO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IBET HELD IN BEIJING MILESTONE OF ABOLISHING THE FEUDAL serfdom
下载PDF
Stories of Horror Throws Light on Cruelty of Serfdom in Old Tibet
2
作者 ZHIQI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3年第5期39-40,共2页
We are going to tell you some stories that took place in old Tibet, before the Democratic Reform in the late 1950s. about how, for the sole "crime" of being slaves or serfs, people had their limbs amputated,... We are going to tell you some stories that took place in old Tibet, before the Democratic Reform in the late 1950s. about how, for the sole "crime" of being slaves or serfs, people had their limbs amputated, eyes gouged out or noses cut off. These stories of horror might be beyond comprehension of any person with the least sen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even though they are real. The system of serfdom practiced in old Tibet featured a combination of civil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be on Stories of Horror Throws Light on Cruelty of serfdom in Old Tibet of
下载PDF
劳役之殇:近代波兰衰亡的经济考量
3
作者 朱大伟 李文旭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27-132,共6页
18世纪中后期,波兰逐渐沦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不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复杂的民族宗教纠纷以外,波兰的衰亡还与其劳役制庄园经济密切相关。长期依赖劳役制庄园从事谷物生产和贸易,波兰国内市场日渐失序,国家政权内外交困。随着西欧市场... 18世纪中后期,波兰逐渐沦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不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复杂的民族宗教纠纷以外,波兰的衰亡还与其劳役制庄园经济密切相关。长期依赖劳役制庄园从事谷物生产和贸易,波兰国内市场日渐失序,国家政权内外交困。随着西欧市场的缩小和外贸危机的到来,波兰的社会经济失去依靠、走向崩溃,复杂而激烈的社会矛盾以内战的形式爆发,又以亡国的结局收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波兰 劳役制庄园 再版农奴制 市场
下载PDF
16—17世纪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贸易繁荣的原因
4
作者 宁凡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37-142,共6页
汉萨同盟为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英国和荷兰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其占据经济制高点的主要原因,而中东欧二期农奴制的兴起,使得该地区的农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农业对工商业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发挥,... 汉萨同盟为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英国和荷兰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其占据经济制高点的主要原因,而中东欧二期农奴制的兴起,使得该地区的农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农业对工商业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发挥,无法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英国和荷兰成为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内的生产中心,中东欧成为英国和荷兰的粮食等必需品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地以及英荷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农奴制 手工工场 英国 荷兰
下载PDF
1861年改革前夕俄国贵族的政治地位初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广翔 李振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在1861年农民改革前,贵族是俄国的特权等级,拥有土地财产权和对农奴的所有权,并且在沙皇专制下维持等级自治的地位。俄国贵族拥有巨大的政治潜力,但同时保留着对皇权的依附性。贵族与官僚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融合又有冲突,到改革开始时... 在1861年农民改革前,贵族是俄国的特权等级,拥有土地财产权和对农奴的所有权,并且在沙皇专制下维持等级自治的地位。俄国贵族拥有巨大的政治潜力,但同时保留着对皇权的依附性。贵族与官僚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融合又有冲突,到改革开始时贵族的反官僚倾向日趋激化。贵族的政治状况对1861年农民改革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贵族 农奴制 沙皇 官僚 特权等级
下载PDF
论超经济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克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9,共6页
封建时代各国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直接生产者 ,大都具有超经济强制的力量 ,就是经济外的政治、法律、习俗等对他们的人身控制 ,以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这种依附关系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直接生产者经济上不独立。它的表现形式因时间、地点等... 封建时代各国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直接生产者 ,大都具有超经济强制的力量 ,就是经济外的政治、法律、习俗等对他们的人身控制 ,以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这种依附关系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直接生产者经济上不独立。它的表现形式因时间、地点等的不同而不同 ,但它应该是指直接生产者对生产资料所有者个人的依附 ,而不是国家和臣民的关系。依附关系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 ,直接生产者经济上独立性的增强 ,它会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经济强制 依附关系 农奴制
下载PDF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谷延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奴制 生产力 城市化 传统思想
下载PDF
论俄国农村公社与农民的兵役义务 被引量:3
8
作者 罗爱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75,81,共8页
18世纪初,俄国确立等级义务兵役制,农民的兵役义务由此产生。兵役虽属国家义务,但国家并不直接从事征兵活动,而是由农村公社来实施。村社在选派新兵时力求遵循平均主义原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村社内部的富裕农民开始从实体人充... 18世纪初,俄国确立等级义务兵役制,农民的兵役义务由此产生。兵役虽属国家义务,但国家并不直接从事征兵活动,而是由农村公社来实施。村社在选派新兵时力求遵循平均主义原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村社内部的富裕农民开始从实体人充实军队的义务中解脱出来,这是农村社会分化的标志。兵役义务不仅是地主进行农奴制统治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农奴主和村社惩罚"不顺从"农民、"纯洁"农村社会成分、"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村公社 农民 兵役义务 农奴制
下载PDF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新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7-63,共7页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这种改良的道路不仅使德国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半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而且把德意...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这种改良的道路不仅使德国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半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而且把德意志民族多次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主德国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普鲁士式道路"最终取得独立地位的还是革命而不是改良。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实现统一后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农业的互相融合,而且完成了小农制与现代大农业的有效衔接,促使农业向着资本化、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奴制 容克地主 普鲁士道路 社会主义集体农业 资本主义现代农业
下载PDF
农奴制的村社基础——以中世纪英格兰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云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有两种解释农奴制兴衰的思路,一种认为,尽管农奴制存在管理成本高昂的固有缺陷,但其具有的某些优势足以弥补这一缺陷;另一种则认为,农奴乃是自愿为奴,因此并不存在监督管理困难的问题。从中世纪英格兰的情况来看,领主通过强化村社组织... 有两种解释农奴制兴衰的思路,一种认为,尽管农奴制存在管理成本高昂的固有缺陷,但其具有的某些优势足以弥补这一缺陷;另一种则认为,农奴乃是自愿为奴,因此并不存在监督管理困难的问题。从中世纪英格兰的情况来看,领主通过强化村社组织和农民相互监督,确实降低了管理成本。其他地区亦有类似现象。这些事实表明,将村社视为农奴制的重要基础,的确是解释其兴衰原因的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英格兰 农奴制 庄园 村社
下载PDF
俄国农奴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耀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62-166,共5页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有助于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是一种弹性的制度,它实现了沙皇政府、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这种均衡陷阱也是俄国农奴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农奴制 利益均衡
下载PDF
化笔为刀:拉吉舍夫和屠格涅夫对俄国农奴制的批判——《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与《猎人笔记》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73-176,共4页
18、19世纪的俄国历史上,随着知识分子寻求俄国道路的历程,有一个主题始终贯穿在俄国文学、艺术作品中,即从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的传入,到19世纪普希金、果戈里及其开启的"黄金时代",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托尔斯泰及其代表的... 18、19世纪的俄国历史上,随着知识分子寻求俄国道路的历程,有一个主题始终贯穿在俄国文学、艺术作品中,即从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的传入,到19世纪普希金、果戈里及其开启的"黄金时代",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托尔斯泰及其代表的"白银时代",那就是反农奴制、反沙皇专制的思想。拉吉舍夫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以下简称《旅行记》)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两本书都以旁观者的身份描绘了当时农奴制下俄国农民的生活与农村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当时俄国一代代的青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吉舍夫 屠格涅夫 俄国 农奴制
下载PDF
封建农奴制与英格兰中古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延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英格兰中古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限制农业人口向农业之外的非农行业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对农奴制造成冲击,逐步侵蚀和瓦解封建制度的根基。两者之间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
关键词 农奴制 劳动力转移 城市
下载PDF
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再认识——重读《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所想到的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书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5-85,共11页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从一国开始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苏联建成的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确实使原先相对落后的、农业的俄国,一跃...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从一国开始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苏联建成的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确实使原先相对落后的、农业的俄国,一跃成为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可是,斯大林体制从理论到实践都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规划的“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一理想目标。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既为自1861年开始的俄国农奴解放运动画上了句号,又力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走上现代文明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前后不一贯,半途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农奴制残迹 社会主义国家
下载PDF
痛苦的身份求证之旅——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5-58,共4页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中的黑人在各自身份求证的过程中都饱受苦难的折磨。莫里森通过《宠儿》主要人物的身份求证探索了黑人未来方向的问题。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黑人 农奴制 身份求证 自我意识
下载PDF
试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似的历史前提
16
作者 郭永胜 姚雅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8-83,共6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 19世纪 6 0年代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标志着俄日两国从此步入现代化进程 ,开始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同时 ,俄日两国现代化的途径 :即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有...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 19世纪 6 0年代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标志着俄日两国从此步入现代化进程 ,开始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同时 ,俄日两国现代化的途径 :即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有计划实施经济和社会大规模改造 ,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 ,并逐步适应现代化世界发展环境的特殊经验 ,以及改革后半个多世纪各自社会发展的实践 ,提出了许多值得分析和冷静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历史前提 现代化
下载PDF
近代普、俄两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探析
17
作者 尚慧霞 张立驰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1807年普鲁士政府颁布《十月敕令》,宣布废除国内的农奴制度。50多年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的法令。这两次农奴制改革前后相距半个多世纪,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对外战争失败的危机催生的,由封建国家侵略扩张的... 1807年普鲁士政府颁布《十月敕令》,宣布废除国内的农奴制度。50多年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的法令。这两次农奴制改革前后相距半个多世纪,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对外战争失败的危机催生的,由封建国家侵略扩张的本性所决定;他们都是由旧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的改革,因为两国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解决的可行性;改革的过程都是曲折反复,带有很大的保守性,保存了许多封建农奴制残余,对两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消除了贵族与资产阶级经济上的等级界限,为两国由封建贵族专制的国家演变成贵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普鲁士 克里木战争 农奴制 《十月敕令》
下载PDF
俄国农奴制的挽歌——《奥勃洛摩夫的梦》的解析
18
作者 郝丽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奥勃洛摩夫的梦》是《奥勃洛摩夫》中重要一章,冈察洛夫在这一章中从时空维度以梦的形式选取典型场景、典型环境,描写了奥勃洛摩夫卡人们的生存生活状况,从而揭示了"奥勃洛摩夫性格"在"穷乡僻壤"和"昏昏欲睡... 《奥勃洛摩夫的梦》是《奥勃洛摩夫》中重要一章,冈察洛夫在这一章中从时空维度以梦的形式选取典型场景、典型环境,描写了奥勃洛摩夫卡人们的生存生活状况,从而揭示了"奥勃洛摩夫性格"在"穷乡僻壤"和"昏昏欲睡"的生活中被熏染、养成的过程,通过梦境描绘了农奴宗法制下沉闷、停滞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奥勃洛摩夫性格"形成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表明了作者对农奴制度的批判和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奥勃洛摩夫的梦 农奴制 奥勃洛摩夫性格
下载PDF
多布与斯威齐关于西欧农奴制衰落动因之争评析
19
作者 魏宇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围绕中世纪西欧农奴制衰落的原因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多布和斯威齐曾发生激烈的论辩。本文以此为个案进行剖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微观层面,农奴制的衰落是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哪一种因素(如商业活动)起了... 围绕中世纪西欧农奴制衰落的原因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多布和斯威齐曾发生激烈的论辩。本文以此为个案进行剖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微观层面,农奴制的衰落是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哪一种因素(如商业活动)起了决定性作用,须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2)在中观层面,构成农奴制衰落的具体机理的,并非"偏好"、"心理转变"和"压力"等主观因素的作用,而是体现为客观的生产效率和分工水平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辩证运动;(3)在宏观层面,只有站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高度,才能真正看清农奴制衰落的深层历史动因,其他都只不过是这一矛盾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农奴制 衰落原因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由改良到革命
20
作者 张新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进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崛起之路。这种改良的道路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进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崛起之路。这种改良的道路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并把德国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二战结束后,原民主德国通过民主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经济的生存土壤,"普鲁士式的道路"最终以革命取得了独立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实现统一后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农业的互相融合,而且完成了小农制与现代大农业的有效衔接,促使农业向着资本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社会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奴制 容克地主经济 普鲁士式道路 农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农业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