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induced small intestinal injury 被引量:16
1
作者 Sung Chul Park Hoon Jai Chun +1 位作者 Chang Don Kang Donggeun Su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2期4647-4653,共7页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induced small bowel injury is a topic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since the advent of capsule endoscopy and balloon enteroscopy. NSAID enteropathy is common and is mostly as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induced small bowel injury is a topic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since the advent of capsule endoscopy and balloon enteroscopy. NSAID enteropathy is common and is mostly asymptomatic. However, massive bleeding, stricture, or perforation may occur. The pathogenesis of small intestine injury by NSAIDs is complex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o drug has yet been developed that can completely prevent or treat NSAID enteropathy. Therefore, a long-term randomized study in chronic NSAID users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Small intestinal injury PREVEN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 Ignored Fact, Assessment of Frequency, Patterns, Severity and Risk Factors
2
作者 Iftikhar Haider Naqvi Khalid Mahmood +1 位作者 Abu Talib Aamer Mahmood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5年第12期173-184,共12页
Background/Aims: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TB DILI) is a frequent medical problem in Pakistan.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aspects of TB DILI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manage liver injury but ma... Background/Aims: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TB DILI) is a frequent medical problem in Pakistan.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aspects of TB DILI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manage liver injury but may also prevent unnecessary discontinua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The study is aimed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types, severity and patterns of TB DILI. Study further evaluates various risk factors of TB DILI.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wo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wher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during tuberculosis treatment. TB DILI was defined in accordance to international DILI expert working group. Results: Out of two seventy eight-patients, ninety-five (34.14%) had TB DILI. The most common pattern of TB DILI was hepatocellular (63.15%) followed by mixed (23.15%) and Cholestatic (13.68%). Most of the patients had mild DILI (43.15%) followed by moderate (30.52%), severe (20.01%) and very severe (5.26%). Age > 35 years, concomitant hepatotoxic drugs, extrapulmonary TB and malnutrition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B DILI. Conclusion: All patterns of TB DILI with varying severity were present. Age > 35 years, malnutrition, extrapulmonary TB and concomitant use of hepatotoxic drugs were risk factors for TB D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LIVER Function Test
下载PDF
Liver immunology and herbal treatment 被引量:3
3
作者 Yasemin H Balaban Ceylan Aka Ufuk Koca-Caliskan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7年第17期757-770,共14页
Beyond the metabolic functions, the liver recently has been defined as an organ of immune system(IS), which have central regulatory role for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The liver keeps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hep... Beyond the metabolic functions, the liver recently has been defined as an organ of immune system(IS), which have central regulatory role for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The liver keeps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hepatic screening of pathogenic antigens and immune tolerance to self-antigens. Herbal treatments with immunological effects have potential to alter this hepatic immune balance towards either therapeutic side or diseases side by inducing liver injury via hepatotoxicity or initiat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ost commonly known herbal treatments, which have therapeutic effect on liver and IS, have proven via in vitro, in vivo, and/or clinical stud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al treatments Hepatic immunology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Adaptive immunity Innate immunity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焦亚琼 李育林 +3 位作者 胡伯昂 钟明 韩露 宋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539-542,561,共5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促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启动,gasdermin D蛋白活性N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随后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重组织损伤。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可能参与心肌缺血...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促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活化启动,gasdermin D蛋白活性N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随后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重组织损伤。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发生发展。MIRI是限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细胞焦亡的药物在MIRI疾病模型中能够挽救细胞焦亡所致心肌损伤。现就细胞焦亡在MIRI中的作用做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
下载PDF
65例药物性肝损伤的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黄钰雯 陈月桥 +3 位作者 王娜 陈玉 潘李轶 张燕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1期60-63,71,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5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一般情况、用...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DIL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5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肝损伤的分布类型、中医药治疗情况与转归等信息。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男27例,女38例,平均年龄(46.40±19.19)岁,以41~60岁患者为主;诱发DILI的药物以中草药和中成药占比最高(30.8%)。DILI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共39例。DILI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腹部不适、厌油腻、身目黄染和尿黄等。中医药治疗中,运用频次最高的为甘草,使用频率达60.7%。经积极治疗后,59例患者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DILI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临床应加强对中草药及中成药肝毒性的监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肝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药物治疗在肝切除术中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尚明 雷杰 +1 位作者 陈鹏 尹娇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46-452,共7页
肝切除术中常采用肝门阻断和控制中心静脉压的方法减少出血,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但在肝门阻断和开放过程中会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胃肠道淤血、肠源性细菌移位等问题... 肝切除术中常采用肝门阻断和控制中心静脉压的方法减少出血,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但在肝门阻断和开放过程中会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胃肠道淤血、肠源性细菌移位等问题。因此,围术期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因肝门阻断引起的HIRI进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成为肝切除术的研究热点。缺血预处理、亚低温处理、药物治疗、抗凋亡基因治疗等方法应运而生,其中药物治疗具有可操作性强、相对安全、临床上易操作等优势,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助于改善HIRI的部分代表药物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HIRI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切除术 药物治疗 防治策略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贺毅 李榜龙 李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51例)和无肝损伤组(26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肝损伤组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9.02%、41.18%、7.84%、68.63%、39.22%、78.43%,均高于无肝损伤组的34.46%、27.34%、0.00%、49.81%、20.60%、26.59%;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高于无肝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82、2.125、2.683、3.364、1.758、1.885、2.408、2.901,P<0.05)。结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或干预,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初治 药物性肝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8
作者 闫双银 李丹丹 +1 位作者 邵丽红 闫松辰 《天津药学》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急性踝关节损伤是一种急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形成陈旧性踝关节损伤,久治不愈。目前临床多以手法、理疗、康复、手术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外治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有着近几千年的历史。中医... 急性踝关节损伤是一种急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形成陈旧性踝关节损伤,久治不愈。目前临床多以手法、理疗、康复、手术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中医外治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骨伤治疗方法,有着近几千年的历史。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药物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剂型主要包括软膏剂、贴膏剂、贴剂、散剂、熏洗剂、中药封包剂等,使用比较广泛的是软膏剂、贴膏剂、散剂三种老剂型,熏洗剂、中药封包剂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两种新剂型,可能与目前方便的加热设备有关。中药外用和内服共用还相对较少,可能与内服涉及专业中医师个性化把脉开方煎药等条件制约,也可能与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有关。本文参考近年相关文献就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损伤 外治法 药物治疗 中药 剂型 治疗进展
下载PDF
格拉斯哥记分3~5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及探讨 被引量:21
9
作者 雷鹏 王钰 +2 位作者 田立桩 季玮 刘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特重型(CCS3~5)颅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56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注重伤后救治的连续性、各个治疗环节的衔接、以及并发症防治。强凋早期足量应用甘露醇和手术指征的选择。结果:死亡率为42.3%... 目的:探讨特重型(CCS3~5)颅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156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注重伤后救治的连续性、各个治疗环节的衔接、以及并发症防治。强凋早期足量应用甘露醇和手术指征的选择。结果:死亡率为42.3%(66/156)。存活患者按C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14.4%)。中度残废32例(35.6%),重度残废40例(44.4%),持续植物生存5例(5.6%)。结论:严格按照综合治疗原则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伤 Glasgow昏迷等级 治疗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型脑外伤早期患者氮平衡改变与营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华长春 孙克华 +2 位作者 潘云曦 孙康健 乔梁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早期昏迷患者的氮平衡改变及营养支持治疗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观察治疗 78例重型脑外伤后 10天内的排氮量 ,分析排氮量与病情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同时予以胃肠道内或胃肠道外营...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早期昏迷患者的氮平衡改变及营养支持治疗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观察治疗 78例重型脑外伤后 10天内的排氮量 ,分析排氮量与病情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同时予以胃肠道内或胃肠道外营养补充。结果 患者脑外伤后平均每日排氮量 18g( 8~ 4 4 g) ,10天内患者负氮平衡总量 5 8g( 2 8~ 10 8g) ,体重平均减少 4 7kg( 2 5~6 0kg)。 结论 选择适当与合理的营养补充途径和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氮平衡 营养支持 蛋白质 微量元素 热量
下载PDF
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骏 张文 +7 位作者 秦岭 沈平雁 徐耀文 任红 潘晓霞 朱萍 陈晓农 陈楠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分析药物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治疗经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公惠医院和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189例药物致AKI的住院患者的病... 目的分析药物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治疗经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公惠医院和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189例药物致AKI的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结果药物所致AKI患者共189例,占同期AKI患者总数的19.9%,男116例,女73例,平均年龄为(49.7±18.6)岁,其中≥65岁(老年组)51例(27.0%)。引起AKI的药物中,以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最多见,占28.0%;其次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中草(成)药,均占11.1%;造影剂和化疗药物分别占9.0%和6.9%。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根据RIFLE评分标准,衰竭(failure)患者最多,占61.4%,危险(risk)和损伤(injury)患者分别占16.4%和17.4%。43例患者行肾脏活组织检查,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病变,部分合并肾小球病变。131例(69.3%)采用单纯对症治疗方案,34例应用激素治疗,另有3例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34例患者需行血液净化治疗。总治愈率为81.5%,病死率为6.4%。老年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08)。青年组和中年组的痊愈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分别=0.016、0.004)。衰竭患者中需要长期透析或死亡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危险患者(P=0.024)。结论药物所致AKI临床较为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改变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内科综合治疗结合血液净化的疗效较好。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肾损伤严重程度和原发病等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药物 临床病理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股骨头I号方药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明 程爱华 +8 位作者 王晶 龚翠红 邢美荣 陈训华 杨淑芹 卜海滨 常超英 刘恩 韩凤岳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对股骨头早期坏死有疗效的中药汤剂股骨头I号方药(以下简称I号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昆明小白鼠进行扭体试验、抗巴豆油致炎试验和游泳能力试验,检测I号药的镇痛、消炎和增强体能的效应。用醋酸氢化考地松造成家兔股骨头... 目的研究对股骨头早期坏死有疗效的中药汤剂股骨头I号方药(以下简称I号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昆明小白鼠进行扭体试验、抗巴豆油致炎试验和游泳能力试验,检测I号药的镇痛、消炎和增强体能的效应。用醋酸氢化考地松造成家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模型,分别用I号药、马氏骨丸和生理盐水进行1个月的治疗。为了评定I号药的疗效和机理,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血清GOT、TG和髋区的骨密度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I号药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消肿和提高体能的效应;有降低GOT、TG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I号药可以逆转激素诱发的股骨头骨质和骨髓早期的破坏、吸收和坏死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使其恢复近于正常股骨头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医药治疗 病理学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东亮 周晓平 +3 位作者 刘建民 许奕 赵文元 张鑫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6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 ,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 ,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 8例 ;胃镜下治疗 3例 ;胃次全切...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6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 ,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 ,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 ,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 8例 ;胃镜下治疗 3例 ;胃次全切除术 2例。结果 :本组病例中 ,治愈 172例 ,缓解 15例 ,无效 3例 ,死亡 6例 ,其中阿托品治愈 6例 ;胃镜下治愈2例 ;胃次全切除术治愈 1例。结论 :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 ,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 ,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 ,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燕 王学彬 +3 位作者 陈礼治 杨云云 沈林娟 王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C_(min))和峰浓度(C_(peak))与临床疗效及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住院期间使用万古霉素且至少测定了1次万古霉素C_(min)或...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C_(min))和峰浓度(C_(peak))与临床疗效及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住院期间使用万古霉素且至少测定了1次万古霉素C_(min)或C_(peak)的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指标。万古霉素C_(min)和C_(peak)均取达稳态后首次测定值,根据C_(min)值将患者分为<10、10~15、>15 mg/L组,根据C_(peak)值分为<25、25~40、>40 mg/L组。探究万古霉素C_(min)和C_(peak)与临床疗效及AKI的相关性。结果共134例患者参与万古霉素C_(min)与临床疗效及AKI的关系评价,C_(min)<10、10~15、>15 mg/L组分别为78、21、35例,总有效率为76.9%(103/134),各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AKI总发生率为15.7%(21/134),C_(min)>15 mg/L组AKI发生率(34.3%,12/35)高于<10 mg/L组(6.4%,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105例患者参与万古霉素C_(peak)与临床疗效及AKI的关系评价,C_(peak)<25、25~40、>40 mg/L组分别为53、44、8例,总有效率为79.0%(83/105),各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AKI总发生率为16.2%(17/105),C_(peak)>40 mg/L组AKI发生率(62.5%,5/8)高于<25 mg/L组(7.5%,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但血药浓度高者AKI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监测 治疗结果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新型甘草酸制剂防治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房澍名 龚新雷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833-841,共9页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近年来,作为抗炎类的多功能保肝药物甘草酸制剂,特别是最新一代的异甘草酸镁,已被用于防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DILI。本文拟对异甘草酸镁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DIL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近年来,作为抗炎类的多功能保肝药物甘草酸制剂,特别是最新一代的异甘草酸镁,已被用于防治抗肿瘤药物引起的DILI。本文拟对异甘草酸镁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实体瘤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中防治DILI的应用与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和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异甘草酸镁 抗肿瘤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艳 刘丹 +4 位作者 朱翠明 黄泽智 朱瑾 蒙松年 李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 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抗结核...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 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28.00%(56/200),DILI的发生率为32.00%(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ALT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G、apo 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治疗 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害
下载PDF
药物预防急诊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明建 胡义平 +2 位作者 宋基文 李祥文 舒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 :讨探洛赛克 (L)、雷尼替丁 (R)预防急诊手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GCS为 12~ 4分的急诊手术后的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 (各 90例 )随机分作L处理组、R处理组及对照组 ,L 40mg每天 1次静脉滴入 ,R15 0mg每 12h ... 目的 :讨探洛赛克 (L)、雷尼替丁 (R)预防急诊手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GCS为 12~ 4分的急诊手术后的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患者 (各 90例 )随机分作L处理组、R处理组及对照组 ,L 40mg每天 1次静脉滴入 ,R15 0mg每 12h 1次静脉滴入 ,观察其临床出血程度。结果 :两L组、两R组的预防总有效率分别为 93.1%,96 .7%,90 .3%和 93.3%,均与其对照组 (70 .0 %和 76 .7%)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使用额外剂量后 ,两L组的 11例出血均能停止 ,但两R组的 16例出血仍有 10例不能停止。结论 :L和R均有预防急诊术后Cushing溃疡出血的作用 ,两者预防效果几乎相等 ,但L较R的止血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脑损伤 CUSHING溃疡 药物预防 洛塞克 雷尼替丁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明旺 陈彦同 +3 位作者 李盛华 邓昶 胡星荣 刘一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51-1356,共6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作为骨科领域的一种多发难治性疾病,尚无可逆性的治疗技术去改变其坏死状态。现阶段,在疾病发展的晚期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作为骨科领域的一种多发难治性疾病,尚无可逆性的治疗技术去改变其坏死状态。现阶段,在疾病发展的晚期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此方法具有假体寿命有限、费用昂贵、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严重等弊端。故如何在股骨头坏死的早中期进行干预治疗以保留自体髋关节,一直是学者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本文将就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提供灵感思路,进一步促进保髋医疗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保髋治疗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生物物理疗法
下载PDF
85例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阔 许庆生 董宗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为提高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回顾性分析 85例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发现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 85例患者中 ,手术 1 4例 ,死亡 1 8例 ( 2 1 .2 % ) :死于颅脑伤 1 1例 ( 6 1 .1 % ) ,死于失血... 为提高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回顾性分析 85例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发现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 85例患者中 ,手术 1 4例 ,死亡 1 8例 ( 2 1 .2 % ) :死于颅脑伤 1 1例 ( 6 1 .1 % ) ,死于失血性休克 3例 ( 1 6 .7% ) ,死于成人型呼吸窘迫 (ARDS) 3例 ( 1 6 .7% ) ,死于多系统和器官衰竭 (MSOF) 1例( 5 .5 % )。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主要死因为颅脑伤 ,其次为失血性休克、ARDS及其他。结果提示 :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胸外科医生对颅脑合并伤应高度重视 ,力求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并应处理好休克与颅内高压的治疗矛盾。另外 ,胸脑合并伤致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伤 颅脑外伤 死亡原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梦楠 王玉平 周永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28-831,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随着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及中药和食物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s,HDS)的应用,DILI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随着新的药物品种不断问世及中药和食物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s,HDS)的应用,DILI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因此,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非常重要。本文对DILI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