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牧民安居型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研究--以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为例
1
作者 闫攀举 艾斯卡尔·模拉克 +1 位作者 麦如甫江·塞迪尔丁 张蕊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游牧民陆续从各个牧区搬迁至定居点。以“天边小城”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牧民为例,搬迁至巴什克其克村,住进富民安居房,牧区生活转变为农牧生活,适应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着正在完善中的美丽乡村。针对这种转... 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游牧民陆续从各个牧区搬迁至定居点。以“天边小城”且末县库拉木勒克乡牧民为例,搬迁至巴什克其克村,住进富民安居房,牧区生活转变为农牧生活,适应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着正在完善中的美丽乡村。针对这种转变,文章从村落选址、空间布局成因和空间布局构成三个方面,对该乡村聚落现有的空间布局进行解析,并在未来空间发展建设上提出四条建议,即延续应有的村落空间、构建特定地区的院落空间、重塑多元文化的绿洲空间和营造美学角度的景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民安居 绿洲 乡村聚落 空间布局
下载PDF
湘西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形态对比研究——以凤凰县与雷山县为例
2
作者 杨光磊 李哲 +1 位作者 彭彬 刘哲政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湘西凤凰县和黔东南雷山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角度出发,对湘西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涉及分布和布局两个方面。在分布上,以时空演变为视角,在对比湘西与黔东南苗族聚落不同... 以湘西凤凰县和黔东南雷山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角度出发,对湘西与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涉及分布和布局两个方面。在分布上,以时空演变为视角,在对比湘西与黔东南苗族聚落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通过ArcGIS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对比两者聚落点在地势和整体形态上的演变。在布局上,基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对比两者边界与形状特征,并进而分析聚落内部布局的构成要素、空间结构与建筑密度的异同。最后分析形成以上特征的原因,总结出民族源流、社会变迁、地理环境、外界防御、自然信仰五点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旨在提升两者文化标识性,进而为保护两地苗族聚落“文化基因”,避免同质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黔东南 传统聚落 分布与布局 对比
下载PDF
“井点塑排真空预压联合降水预压动力固结法”在物流仓储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禹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8期77-83,共7页
本文结合江阴某物流园仓储地基处理工程,分析比较了常规物流仓储地基处理方法之优缺点,详细介绍了井点塑排真空预压联合降水预压动力固结法的设计计算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及其加固效果,实践证明,井点塑排专利工法成功应用于物流仓储工程... 本文结合江阴某物流园仓储地基处理工程,分析比较了常规物流仓储地基处理方法之优缺点,详细介绍了井点塑排真空预压联合降水预压动力固结法的设计计算方法、具体施工步骤及其加固效果,实践证明,井点塑排专利工法成功应用于物流仓储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井点塑排 沉降计算 掺入比 真空预压 动力固结
下载PDF
湖北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探析
4
作者 许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空间布局 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 居民点协调发展 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Space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Bai Settlement in Erhai Are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an Culture
5
作者 XIE Rongx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3期71-74,共4页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culture on the Bai culture in Dali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most profoun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blending of the Han culture and th...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culture on the Bai culture in Dali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most profoun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blending of the Han culture and the Bai culture is a distinctive feature the Bai culture, which is obviously seen in the location and layout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ettlemen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Bai nationality in the Erhai area of Dali. Additionally, the Bai nationality in Erhai area conformed to nature and adopted nature to create the unique culture and settlement landscape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of the cultural thoughts such as the golden mean, respect for seniority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s well as the advanced skill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This paper further emphas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Bai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an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space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Bai settlement in the Erhai area of Dali.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i sett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 settlement in DALI HAN culture Erhai area LOCATION and layout of the sett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settlement ARCHITECTURE
下载PDF
单姓血缘型村落长乐屿后村聚落礼仪空间特征
6
作者 关瑞明 卓定宇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单姓血缘型村落内部具有十分明显的宗族血缘社会关系,是村落最原始的形式。单姓血缘型村落的聚落空间与血缘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村落中的崇祖与祈福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空间的演变。文章以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屿后村为案例,从不同方面... 单姓血缘型村落内部具有十分明显的宗族血缘社会关系,是村落最原始的形式。单姓血缘型村落的聚落空间与血缘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村落中的崇祖与祈福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空间的演变。文章以福州市长乐区首占镇屿后村为案例,从不同方面对屿后村传统人居文化进行分析,解读村落的聚落空间,探析村落中传统建筑承载的传统文化与其背后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姓血缘型村落 祈福 聚落空间布局 祖厅 境庙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以吉林省辉南县为例
7
作者 朱晓琳 郄瑞卿 张文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3-1074,共12页
为了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本研究以吉林省辉南县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村庄组团类型,依据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结果... 为了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本研究以吉林省辉南县为例,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K-均值聚类分析划分村庄组团类型,依据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结果,进一步在村庄组团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三生”空间综合阻力值分布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东高西低趋势,按照综合阻力值大小分为最小、较小、中度、较大、最大5个阻力区。基于综合阻力分区结果与聚类结果划分出4种村庄组团类型:集聚提升类村庄47个,总面积为1.243×10^(7)m^(2);城郊融合类村庄35个,总面积为7.169×10^(6)m^(2);特色保护类村庄41个,总面积为1.252×10^(7)m^(2);稳定改善类村庄18个,总面积为4.201×10^(6)m^(2)。根据村庄组团内部相对引力值关系和每个农村居民点实际的功能辐射范围,进一步在村庄组团内部划分出重点建设型、一般建设型、迁移合并型3种农村居民点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研究表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外界因素组合对辉南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划分村庄组团及其内部组合特征,能够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从而对不同农村居民点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最小阻力模型 空间组合特征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辉南县
下载PDF
多元主体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福建省屏南县龙潭村为例
8
作者 袁梦 吴哲楷 +1 位作者 谢光权 吴小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0,共6页
针对福建省屏南县在文创移民过程中存在的多元居民主体普遍性特征,选取屏南县龙潭村为研究对象,以样本问卷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22.0中的多种统计分析工具,探究不同类型居民主体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满意度差异特征。结果表明:... 针对福建省屏南县在文创移民过程中存在的多元居民主体普遍性特征,选取屏南县龙潭村为研究对象,以样本问卷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22.0中的多种统计分析工具,探究不同类型居民主体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满意度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龙潭村人居环境整体满意度分值为4.010,不同维度人居环境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满意度分值最低的为规划建设维度,满意度分值最高的为空间环境维度;(2)学历、居住时间和居民类型等属性对人居环境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将主体划分为5种类型群体,各类型群体对人居环境满意度存在显著指向性与差异性;(3)在地村民满意度整体高于城市移民,且地缘属性越强的在地村民人居环境满意度越高,业缘属性越强的城市移民人居环境满意度越低。多元主体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应考虑不同属性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配置,以满足新时期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空间布局 满意度 屏南县 福建省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角下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城口县东安镇为例
9
作者 刘燕 刘晓瑜 +3 位作者 杨庆媛 何汇域 宋依芸 刘晓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175,共11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因山区区位资源的独特性,亟待探索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以秦巴山区城口县东安镇为研究对象,基于韧性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点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农村居民点内部韧性与外部环境韧性维度探究山区农村居民点的韧...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因山区区位资源的独特性,亟待探索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以秦巴山区城口县东安镇为研究对象,基于韧性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点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农村居民点内部韧性与外部环境韧性维度探究山区农村居民点的韧性水平,科学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路径,为因地制宜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促进空间布局优化与民生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东安镇农村居民点整体韧性水平较高,高度安全的农村居民点斑块共221个,占东安镇总面积的19.53%.②东安镇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内核结构优化型、外缘系统提升型和搬迁撤并型,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应当顺应内外部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空间布局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韧性理论 空间优化布局 秦巴山区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并列布置建筑群影响分析
10
作者 李明杰 张孟喜 +1 位作者 凌宇峰 方小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以上海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北横通道下穿建筑群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穿越过程中建筑沉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建筑排列特点建立并列布置建筑群,通过设计4种不同穿越工况,研究盾构穿越建筑... 以上海市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北横通道下穿建筑群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穿越过程中建筑沉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建筑排列特点建立并列布置建筑群,通过设计4种不同穿越工况,研究盾构穿越建筑群时地表沉降和隧道上方单幢建筑沉降受周围建筑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侧穿区域内建筑对地表沉降曲线影响较小,下穿区域内建筑引起地表沉降曲线呈现非对称“V”形;建筑群对地表沉降主要影响区域为隧道轴线两侧2D范围,施工过程中应对该范围进行重点监测;侧穿区域内建筑对隧道轴线另一侧建筑沉降有抑制作用,下穿区域内的建筑对隧道上方建筑扰动较大;隧道穿越建筑前,纵向方向的建筑群对该建筑的隆起变形有抑制作用,穿越后,纵向方向的建筑群对该建筑的沉降影响更大;建筑纵向倾斜率随盾构开挖进程变化较大,盾构穿越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建筑纵向倾斜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超大直径盾构 并列布置 穿越建筑群 建筑沉降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海市居住空间布局演变特征研究
11
作者 梁同同 《城市建筑》 2023年第8期124-127,共4页
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开展工作、郊游等活动的前提。受政策变革、经济发展及人口规模变化等影响,在不同阶段,上海居住空间呈现差异化的布局特征。基于住区POI,对上海2000—2020年的住区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以5年为一个时间节... 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开展工作、郊游等活动的前提。受政策变革、经济发展及人口规模变化等影响,在不同阶段,上海居住空间呈现差异化的布局特征。基于住区POI,对上海2000—2020年的住区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以5年为一个时间节点,采用ArcGIS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梳理居住空间在地理空间上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上海居住空间呈“一主多核”的分布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辐射的空间结构。在2005年与2010年,上海居住空间总体朝东北—西南方向发展;在2015年、2020年时,朝南—北方向发展,且在2010—2015年间,居住空间的总体扩张范围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空间布局 上海 演变特征
下载PDF
苏州市乡村地区公厕服务水平评价及布局优化研究
12
作者 郭松 佟旭 张振龙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2期83-93,共11页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治理逐渐成为热点议题,乡村公厕规划建设是亟待改善的短板之一。为有效解决乡村地区用厕矛盾及问题,文章根据乡村地区公厕研究现状,提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乡村公厕服务水平评价与布局优...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治理逐渐成为热点议题,乡村公厕规划建设是亟待改善的短板之一。为有效解决乡村地区用厕矛盾及问题,文章根据乡村地区公厕研究现状,提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乡村公厕服务水平评价与布局优化的技术路线,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利用缓冲区法、两步移动搜索法、洛伦兹曲线法分别对乡村地区公厕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公平性进行分析,总结出乡村地区公厕服务问题与供需矛盾。最后,研究在乡村地区公厕服务水平评价基础上,运用集覆盖选址模型对乡村地区公厕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为乡村地区公厕规划建设提供合理方案,以此推动乡村地区美好人居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乡村公厕 服务水平 布局优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刘鹏 陈荣蓉 +2 位作者 杨朝现 信桂新 王金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88,共6页
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塑村落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典型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为研究单元,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念,研究了农村居民点... 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塑村落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典型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为研究单元,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念,研究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策略和方向。结果表明:(1)基于共生关系建立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更加符合丘陵区的实际情况。将研究区相距50m以内的农村居民点斑块进行合并处理后,其数量由2 584个减少到1 047个,实现了具有共生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斑块一体化。(2)依据"三生空间"协调理念,对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等级进行评价,其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差序格局,根据斑块等级、斑块规模、三生空间协调度、城镇规划,采取"城镇化、重点建设、规模管控、迁移合并"的差异化布局优化策略。(3)将重点建设型居民点中的优势斑块作为发生元,生成加权Voronoi图,可指导全镇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趋于合理化。研究认为,"三生空间"协调理念与空间分析工具的有机结合,既完成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又维持了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有助于实现乡村转型与乡土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三生空间 协调度 加权Voronoi图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62
14
作者 邹利林 王建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8,共10页
当前中国农村正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推动下,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各类规划与整理的实施深刻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形态与优化调整。在此... 当前中国农村正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推动下,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各类规划与整理的实施深刻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形态与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作为推动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研究丰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指明中国相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将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历程归纳为:西方乡村地理学影响下的农村聚落景观描述阶段、人民公社化运动背景下的感性认知阶段、农村聚落地理学视野下的理论框架构建阶段、乡村转型发展驱动下的居民点空间理性重构阶段等4个阶段。其次,从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区位评价与影响因素、形态特征、布局演化及驱动机制、布局优化策略以及研究技术方法 6个方面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在与国际相关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重点研究领域应当集中在:制度变革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理论框架的完善;城乡一体化引导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重配与体系重构;规划与整理推动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要素的细化与深入分析;资源约束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下的农村居民点增长边界控制;GIS技术支持下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机理探索与趋势预测;多学科融合视角下的综合性分析与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卫民 李同昇 武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是土地整治与村庄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探索农村居民点优化的路径,指导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在对村庄结节性的评价的基础上,运用K-均值聚类与改进引力模型等方法确定村庄组团和... [目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是土地整治与村庄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探索农村居民点优化的路径,指导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法]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在对村庄结节性的评价的基础上,运用K-均值聚类与改进引力模型等方法确定村庄组团和村庄类型,并运用加权Voronoi图划定不同类型村庄的实际影响范围。[结果]村庄规模、经济因素、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区位条件对村庄结节性水平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3587、0.4220、0.2193,识别出相桥村、田市村、八里村、朝阳村4个中心村和以其为核心的4个村庄组团,确定出17个重点发展型、61个迁村并点型和176个规模控制型居民点。[结论]基于引力模型与加权Voronoi图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合理地制定了相桥街道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相桥案例对于同类地区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加权Voronm图 农村居民点 布局优化 相桥街道
下载PDF
基于ArcGIS距离制图和空间数据层次组织的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研究——以陕西志丹县旦八镇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1 位作者 冯艳斌 王淼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9-75,共7页
研究目的: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从空间布局角度考虑提出科学定量的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研究。研究方法:通过ArcGIS距离制图进行居民点撤留判断,借鉴空间数据层次组织方法建立居民点空间等级体系,并结合两项成果... 研究目的: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从空间布局角度考虑提出科学定量的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研究。研究方法:通过ArcGIS距离制图进行居民点撤留判断,借鉴空间数据层次组织方法建立居民点空间等级体系,并结合两项成果进行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结果:以旦八镇为例进行方法实现,结果与现有规划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并兼顾了成本效益、空间关系和管理幅度等重要因素,更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论:将ArcGIS距离制图和空间层次组织等方法应用于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研究,发展了空间布局定量研究方法,有利于统筹城乡居民点布局方案的科学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居民点布局 距离制图 空间数据层次组织 统筹城乡 VORONOI图 成本距离 ARCGIS
下载PDF
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晏涵 刘觉民 +3 位作者 韦林利 陈婷 陈果 霍金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16-4818,4821,共4页
介绍了鹤城区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和布局现状,分析了该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预测了规划期内鹤城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提出了该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调整方案。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 鹤城区 预测
下载PDF
用于巷道沉降变形监测的光纤锯齿状布设技术与原理 被引量:16
18
作者 侯公羽 谢冰冰 +2 位作者 江玉生 殷姝雅 韩育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6-102,112,共8页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工程的顶板沉降变形监测是不可缺少的安全保障手段之一,现有的直线分布式光纤布设技术监测巷道沉降变形存在灵敏度较低的问题。将光纤沿巷道顶板的纵向铅垂平面布设成锯齿形状,构建相应的计算模型,给出具体的布设参...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工程的顶板沉降变形监测是不可缺少的安全保障手段之一,现有的直线分布式光纤布设技术监测巷道沉降变形存在灵敏度较低的问题。将光纤沿巷道顶板的纵向铅垂平面布设成锯齿形状,构建相应的计算模型,给出具体的布设参数,获得了基于AV6419型号的光纤应变测试仪的监测精度和量测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将光纤由直线式布设改变为锯齿状布设时不仅满足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于提取大范围测量场分布式信息能力的要求,而且通过巷道纵向分布式光纤的布设实现了监测巷道径向变形(如顶板沉降)的目的。计算模型监测的灵敏度相比于直线式有大幅度提高,为基于BOTDR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锯齿状布设 沉降监测 BOTDR技术
下载PDF
论江西传统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潘莹 施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8,共5页
聚落布局模式是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的中观层次。江西传统聚落布局模式具有受“形势派”风水理论的强烈影响、广泛地采用“横巷式”布局、宗族结构之间的关系极具密切、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极大等四个鲜明特征。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对于... 聚落布局模式是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的中观层次。江西传统聚落布局模式具有受“形势派”风水理论的强烈影响、广泛地采用“横巷式”布局、宗族结构之间的关系极具密切、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极大等四个鲜明特征。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聚落建筑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颇具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传统聚落 布局模式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TR-SE模式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伟 高雪松 +3 位作者 凌静 贾凡凡 蒋远胜 邓良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6期86-93,共8页
四川秦巴山区恶劣的生存条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滞后的交通条件和严重的贫困程度已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因素出发,研究适宜于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的TR-SE模式,并依靠ARCGIS平台应用该模式对平昌县玉鹿村农村... 四川秦巴山区恶劣的生存条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滞后的交通条件和严重的贫困程度已阻碍了当地的发展。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因素出发,研究适宜于四川秦巴山区农村聚落布局的TR-SE模式,并依靠ARCGIS平台应用该模式对平昌县玉鹿村农村聚落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布局后居民点总占地面积可减小62.02%。如果将节余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或退建还林,可增加9.20%的农田面积和1.02%的林地面积,从理论上可以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社会生产力,降低今后产业发展的难度,为该区域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聚落布局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