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代俗乐律调体系的形成 |
郑荣达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4
|
|
2
|
论隋唐燕乐——潮州调式音阶的历史影响 |
庄永平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2
|
|
3
|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及评价体系探索研究 |
林庆华
王宝军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6 |
5
|
|
4
|
安徽目连戏唱腔音乐程式研究 |
陈昌文
施文楠
盛霞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5
|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的管色实践基础 |
李宏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6
|
五声综合调式理论之认识——《黎海英的五声综合调式理论》(下篇) |
杨善武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
4
|
|
7
|
高校音乐通识课多维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
刘琨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4
|
|
8
|
对高职声乐教学形式的探讨 |
李静玉
|
《辽宁高职学报》
|
2007 |
1
|
|
9
|
刍议“同均三宫” |
郑荣达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10
|
高师声乐课程创新发展“新体系”模式的探索 |
纪俊娟
肖瑶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1
|
笔耕不辍 硕果累累——吕宏久先生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成果述评 |
好必斯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2
|
民间音乐作品保护模式的选择——从“澳大利亚土著歌舞风波”谈起 |
陈志强
|
《学术问题研究》
|
2007 |
2
|
|
13
|
从“则以观德”看西周道德文明的历史生成 |
王振红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宋名筑室内乐《弦韵两首》中“微分音移位五声性调式体系”的运用兼及技法分析 |
陈国威
何莲子
|
《音乐探索》
|
2014 |
0 |
|
15
|
宫——角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基础乐学理论研究之三 |
刘永福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6
|
高师音乐专业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探究 |
郭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7
|
“声乐技能”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及教学模式探索 |
王丽芬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8
|
居其宏《20世纪中国音乐》简评 |
任秀蕾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9
|
用久期微扰理论将弹簧振子模型退化为耦合模理论 |
朱存远
李朝刚
方泉
汪茂胜
彭雪城
黄万霞
|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0
|
谈民族声乐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辽宁省职业院校民族声乐专业为例 |
刘静
张艳林
|
《辽宁高职学报》
|
201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