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主观性唤起状态下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甄宏丽 胡佩诚 +1 位作者 陶林 何胜昔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研究性感听觉材料引起的女性主观性唤起状态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编制性感听觉材料;用主观性唤起多元评价指标调查广告招募的30名女性聆听性感听觉材料后的主观性唤起状态;应用德国Brain-Product,BP-ERP工作站,测量并分... 目的:研究性感听觉材料引起的女性主观性唤起状态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编制性感听觉材料;用主观性唤起多元评价指标调查广告招募的30名女性聆听性感听觉材料后的主观性唤起状态;应用德国Brain-Product,BP-ERP工作站,测量并分析25名女性由纯音、放松音乐及性感听觉材料引发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采用单个重复测量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P3潜伏期进行分析,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P3波幅作分析。结果:(1)主观性唤起多元评价指标显示被试听性感听觉材料后达到轻中度主观性唤起水平;(2)性感听觉材料背景下多导联P3波幅低于放松音乐背景;两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Odd-ball范式被试报告靶刺激的正确率在性感听觉材料背景下最低。结论:性感听觉材料能引起女性主观性唤起;女性在主观性唤起状态时P3波幅明显降低,比一般的放松状态更集中于对自身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性心理 主观性唤起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P3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对我国性犯罪立法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贺洪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刑法对于性犯罪的法律规定显得相对滞后。文章从性侵犯的主体、性侵犯的犯罪对象和性犯罪的界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刑法中有关法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性侵犯 主体 对象 犯罪界定
下载PDF
原欲理论雏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正猷 金宁宁 +1 位作者 姜伟颖 钱云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欲理论是说在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存在一种与性相关的心理能量,称其为力比多。精子卵子、受精卵、胎儿以致人的一生都有性(原)欲,并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表达模式,成为儿童期和老年期性生活的动力源;青春期在性激素... 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欲理论是说在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存在一种与性相关的心理能量,称其为力比多。精子卵子、受精卵、胎儿以致人的一生都有性(原)欲,并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特定的表达模式,成为儿童期和老年期性生活的动力源;青春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成人生殖器官交媾欲,联合性器官原欲形成性器官性欲的霸权地位,统领原欲构建正常成人的性欲求。对人类原欲的进化(发育)本质的研究和理解,也是对人类性本质的理解,为人类的性的多元化现象作了很好的诠释,为人类性科学和爱情学的研究拓展思路,为科学性教育、性医学、性健康和婚恋咨询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欲理论 力比多 生殖器官交媾欲 性的多元化 爱情学
下载PDF
从性的客体到性的主体——以强奸法为例看妇女地位的转变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合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的妇女被建构为性的客体和性的物,反映在法律上,就是传统强奸法否认妇女的犯罪主体资格。现代强奸法确立了妇女的犯罪主体地位,意味着妇女从物到人以及从性的客体到性的主体的转变。
关键词 性的客体 性的主体 强奸法
下载PDF
新时期女性小说创作中的“解构—建构”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9,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传入并逐步产生影响,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写作日渐独树一帜。与男性作家相较而言,女性作家无疑会更加主动地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和性别"标签",发掘女性主体意识...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女权主义理论的传入并逐步产生影响,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写作日渐独树一帜。与男性作家相较而言,女性作家无疑会更加主动地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和性别"标签",发掘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和成长,也能够结合自身的性别体验和感悟进行更加纵深性的挖掘和探讨。残雪、铁凝、王安忆、陈染、林白等数位女性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此进行了多样性的探索,细察之下可见四种相异又相通的"解构—建构"模式。这些女性作家的带有后现代女性主义色彩的创作,对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而言是可贵的探索和尝试:解构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学创作中固有的关于两性关系的话语定式,通过发现并凸显的方式重新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女性写作 两性关系 女性主体意识 解构 建构
下载PDF
当代女性爱欲书写的历史演变及其审美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树勤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7,共7页
本文从两个向度描述和论证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爱欲书写从被动到主动、从客体到主体的历史性演变 :其一 ,建立独异自足的女性爱欲王国 ,女性爱欲同时充当主体和客体 ;其二 ,建立两性关系式中的女性爱欲主体。同时 ,多方阐释了演变的意... 本文从两个向度描述和论证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爱欲书写从被动到主动、从客体到主体的历史性演变 :其一 ,建立独异自足的女性爱欲王国 ,女性爱欲同时充当主体和客体 ;其二 ,建立两性关系式中的女性爱欲主体。同时 ,多方阐释了演变的意义及其书写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爱欲 爱欲自足 爱欲主体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论岛崎藤村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元素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剑 张能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3-65,共3页
岛崎藤村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凸现出鲜明的自然主义特色,具体表现为通过私生活的真实再现,表现出彻底的本能意识,并最终体现破理显实的创作境地。
关键词 岛崎藤村 自然主义 平面描写 主观客观化 露骨描写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晓飞 田三果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足感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性的政治的倾覆与主体权力的坍塌——《白鲸》象征意蕴的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俊池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9-84,共6页
通过《白鲸》这部探索两性关系的文本,梅尔维尔隐喻性地展示出弱者的反抗和他者的力量,显露了男性性的政治的倾覆与主体权力坍塌的必然悲剧性结局,并象征性地阐发了构建两性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唯有互尊互补方可互惠互利,唯有平等共存才... 通过《白鲸》这部探索两性关系的文本,梅尔维尔隐喻性地展示出弱者的反抗和他者的力量,显露了男性性的政治的倾覆与主体权力坍塌的必然悲剧性结局,并象征性地阐发了构建两性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唯有互尊互补方可互惠互利,唯有平等共存才能实现两性的双赢——反之,注定会招致两败俱伤的毁灭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尔维尔 《白鲸》 性的政治 主体的权力 他者的反抗
下载PDF
启蒙中的两性关系——从《伤逝》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永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8-101,共4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肇始于现代文化启蒙运动,但是启蒙思潮在从国外引入时被启蒙者进行了功利性的改造,从而导致了启蒙关系中的诸多不平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男性启蒙者由于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失落,具体体现为...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肇始于现代文化启蒙运动,但是启蒙思潮在从国外引入时被启蒙者进行了功利性的改造,从而导致了启蒙关系中的诸多不平等,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男性启蒙者由于潜在的男性中心意识造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失落,具体体现为女性经验主体性的失落、女性思维主体性的失落、女性行为主体性的失落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两性关系 主体性失落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性侵害防范教育的责任主体缺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苟萍 李红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1-37,共7页
媒体曝光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害防范教育刻不容缓。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性侵害防范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责任主体缺位现象,尤其是作为主要教育责任... 媒体曝光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害防范教育刻不容缓。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性侵害防范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责任主体缺位现象,尤其是作为主要教育责任主体的教育行政部门严重缺位与不作为,导致普遍的未成年人性侵害防范教育缺失。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部署、协调、管理与监督作用,创造条件,赋予学校与家庭实施预防性侵害教育的能力,在保护儿童免受性侵害的系统工程中发挥预防与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性侵害 防范教育 责任主体缺位
下载PDF
差异的主体性与语言的异质性——论科拉·卡普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言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共5页
一直以来国内对科拉·卡普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翻译和研究比较薄弱,但这并不影响其理论的重要价值。其中,卡普兰着力思考女性主体的差异性以及文本语言在此构建中的角色问题,并由此揭示文本语言的异质性与建构差异主... 一直以来国内对科拉·卡普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翻译和研究比较薄弱,但这并不影响其理论的重要价值。其中,卡普兰着力思考女性主体的差异性以及文本语言在此构建中的角色问题,并由此揭示文本语言的异质性与建构差异主体性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拉·卡普兰 主体性 阶级 性征 女性体验 文本语言
下载PDF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 被引量:5
13
作者 施津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 ,从表面上看 ,表现在意义附着、死亡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性 ,但从根本上看 ,这种差异性仍然是由男权话语给出的规定 ,与传统的男权话语相比 ,只不过以往由男性在说 ,而今由女性自己在说。这说明女性的主体意识...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 ,从表面上看 ,表现在意义附着、死亡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性 ,但从根本上看 ,这种差异性仍然是由男权话语给出的规定 ,与传统的男权话语相比 ,只不过以往由男性在说 ,而今由女性自己在说。这说明女性的主体意识及其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都还只是初见端倪 ,并未形成格局。所以 ,从审美死亡 ,其实也是从审美人生的角度看 ,女性及其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都还亟待挖掘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死亡叙事 女性文学 主体意识
下载PDF
“娜拉走后”的两性风景——以几个文本为个案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小弘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27-30,共4页
鲁迅在“五四”时期提出的“娜拉走后怎样”,成为一个世纪以来思考妇女前途命运的重要话题。不同的时代的回答都铭刻着时代意识形态的烙印,都对应于那个时代妇女解放的程度,显示着两性之间的关系特征。从《伤逝》、《五四遗事》、《纸... 鲁迅在“五四”时期提出的“娜拉走后怎样”,成为一个世纪以来思考妇女前途命运的重要话题。不同的时代的回答都铭刻着时代意识形态的烙印,都对应于那个时代妇女解放的程度,显示着两性之间的关系特征。从《伤逝》、《五四遗事》、《纸婚年》、《暗示》以及《厨房》等几个典型文本可以清晰看出,“娜拉”经历了一个由沉默被动的客体变成有自主意识的言说主体、经验主体和欲望主体的精神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 两性关系 主体性
下载PDF
安东尼·伯吉斯《莎士比亚传》中作者的主体性
15
作者 许勤超 王浩然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5-110,115,共7页
在众多20世纪莎士比亚传记中,伯吉斯的《莎士比亚传》在传材选择、移情和学术个性方面都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作者撷取婚姻、爱情等素材,从性本能的视角透视莎士比亚的情感;作者对暴力的分析和描写,与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人经验... 在众多20世纪莎士比亚传记中,伯吉斯的《莎士比亚传》在传材选择、移情和学术个性方面都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作者撷取婚姻、爱情等素材,从性本能的视角透视莎士比亚的情感;作者对暴力的分析和描写,与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是作者自我情感在传主身上的投射;作者在传记中对语言、音乐和福斯塔夫精神的见解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伯吉斯怀着对莎士比亚的信仰,打破偶像崇拜观,从人性出发,追寻莎士比亚的一生,同时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性本能 移情 学术个性
下载PDF
成长的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青少年的性与性教育
16
作者 林晓珊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2-77,共6页
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来看,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他们在青春期所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成长仪式。作为一种成长的仪式,性教育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在仪式的变迁过程中,以同辈群体为中心的非正式制度层面的性教育仪... 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来看,青少年的性教育是他们在青春期所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成长仪式。作为一种成长的仪式,性教育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在仪式的变迁过程中,以同辈群体为中心的非正式制度层面的性教育仪式逐渐被以学校为中心的正式制度层面的性教育仪式所取代。然而,正式制度层面的性教育仪式却在当前社会中面临着危机与尴尬,其根源不仅仅是当前学校性教育中方法和内容等存在着问题,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在性教育仪式中主体性的缺失。要改变这些状况,我们需要再造仪式,注重青少年在性教育仪式中主体地位的建构,把性教育当作是一种青少年的主体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仪式 青少年 性教育 主体建构
下载PDF
试论新中国前30年妇女运动的失误与教训
17
作者 孙月冬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新中国前 3 0年的妇女解放运动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第一 ,桎梏妇女的社会枷锁解除了 ,但精神枷锁依然存在 ;第二 ,“男女都一样”的口号造成女性主体意识的贬抑 ,阻碍了男女平等理念的现实化 ;第三 。
关键词 平等 性别差异 主体意识 妇女解放
下载PDF
玫瑰与荆棘——从性别特征解读《荆棘鸟》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
18
作者 姚璐璐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6-19,共4页
性别身份是人类身份的首要构成因素,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变化与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个体身心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荆棘鸟》男女主人公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性别特征的角度解读其爱情观之变化。透过性别特征这一视角,本... 性别身份是人类身份的首要构成因素,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变化与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个体身心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荆棘鸟》男女主人公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性别特征的角度解读其爱情观之变化。透过性别特征这一视角,本文剖析男女主人公在父权制下悲情爱情选择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性征 男性性征 女性主体意识
下载PDF
从互动交际的视角看詈骂性“X个屁”构式聚类会话立场的表达
19
作者 陈颖 《语文学刊》 2022年第4期72-80,共9页
“X个屁”构式类聚在真实话语中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负向性的评价立场,使用这一元语性构式类聚是说话人主观性膨胀的表现,其话语功能主要是表示“否定”,并衍生出“阻止”和“评议”的功能。作为詈骂性话语,“X个屁”构式类聚也具有交际... “X个屁”构式类聚在真实话语中主要用于表达说话人负向性的评价立场,使用这一元语性构式类聚是说话人主观性膨胀的表现,其话语功能主要是表示“否定”,并衍生出“阻止”和“评议”的功能。作为詈骂性话语,“X个屁”构式类聚也具有交际功能,也能体现交互主观性,其交互主观性的体现要受到语体、说话人身份和说话人情感强烈程度的制约。这一构式类聚的产生与转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互动 交互主观性 元语性 构式类聚
下载PDF
论间性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建设——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为例
20
作者 王友华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年第5X期59-62,共4页
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间性理论主要包括主体间性、媒体间性和文化间性。间性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哲学、文学、教育教学、美术学等人文科学的各个分支中。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间性理论(主要是主体间性)的视角探讨了在高... 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间性理论主要包括主体间性、媒体间性和文化间性。间性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哲学、文学、教育教学、美术学等人文科学的各个分支中。为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间性理论(主要是主体间性)的视角探讨了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理论 主体间性 大学英语 师生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