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Experiences and Measurement of Effects
1
作者 Zhan Wang 《China Economist》 2024年第1期103-126,共24页
This study employs 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and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models for a multi-factor quantitative dissection of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process across multiple stages,using provin... This study employs the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and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models for a multi-factor quantitative dissection of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process across multiple stages,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9.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the key drivers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but the trickle-down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is diminishing and marketization is having a lesser pro-poor effect.Public expenditure has failed to provide social protection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 benefits due to issues such as targeting error and elite capture.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verty reduction system calls for adaptive adjustments.Finally,this study highlights China’s poverty reduction experiences and analyzes current challenges,which serve as inspiration for consolidating poverty-reduction achievements,combating relative poverty,and attaining countryside vit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 reduction governance measurement of effects countryside vitalization common prosperity
下载PDF
Poverty and Agroforestry Adoption: The Cases of Mucuna pruriens and Acacia auriculiformis in Godohou Village (Southern Benin)
2
作者 Emile N. Houngbo Anne Floquet Brice Sinsi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7期794-800,共7页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in Benin Republic reveal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responsible of the greatest amount of this cost (76.1%). This situation is strengthened by the ...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st in Benin Republic reveal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responsible of the greatest amount of this cost (76.1%). This situation is strengthened by the fallow periods shortening (and even suppression) in the southern Benin in general, because of demographic pressure. The promotion of some improved fallow technologies (IFT) was then launched some decades ago. This study focused on two IFT of high agro-ecological value, Mucuna pruriens and Acacia auriculiformi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farmers' wellbeing state on their farming systems in general, and on the adoption level of these two technologies in Godohou village (southern Benin). The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rmers' amount knowing the agr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Mucuna pruriens and Acacia auriculiformis from a level of prosperity to another; Three wealth levels were distinguished: The poor class (Ayatonon class), the less poor class (Metchivo-Houedeka class) and the non poor class (Hotonon class) which represented respectively 35.4%, 55.9% and 8.7%;The adoption rate of Mucuna and Acacia fallow was globally low in Godohou village (25.7%), but this adoption rate was lesser in the poorest class than in all other classes. This trend was confirmed if we integrate a global agro-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farming systems practiced by the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dohou poverty environment MUCUNA ACACIA ADOPTION level of prosperity.
下载PDF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Gradient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3
作者 Zhao Lim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5期1-15,共15页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explicitly consistent with common prosperity.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which is p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is both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ffectiv...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explicitly consistent with common prosperity.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which is p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is both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ffec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n inevitable approach to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The alleviation of relative pover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are intrinsically coupled because they feature overlapping time sequences,monistic values,superimposed fields,similar systems,and homogeneous elem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essentially symbiotic,coexistent,and synergistic.Consequently,how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relative poverty and build a dynamic long-term mechanism for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will be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China to tackle before it can make more obvious and substantial progress toward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by 2035.This paper propo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which mainly concern the building of a dynamic,multi-dimensional mechanism for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 coordinated mode for the two missions.The aim is to achieve a balanced integration of the academic logic,social logic,and policy log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common prosperity coordinated advancement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普惠保险与相对贫困减缓——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域数据 被引量:2
4
作者 邹新阳 范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分析普惠保险缓解相对贫困的机理,利用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基础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普惠保险通过提高... 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分析普惠保险缓解相对贫困的机理,利用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基础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普惠保险通过提高生活保障、稳定相对贫困者收入、改善收入分配,显著缩小贫富差距;考虑相对贫困者的收入差异,普惠保险减缓相对贫困具有门槛效应;通过相邻地区的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换等方式,普惠保险减缓相对贫困具有空间联动效应,且省际外溢效应强于省内。据此提出通过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提高相对贫困者的可支配收入和推动普惠保险省际协同的政策建议,减缓相对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普惠保险 相对贫困 脱贫攻坚 社会保障
下载PDF
新时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迈向共同富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正图 刘柯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6,181,182,共16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根本路径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治国理政过程来抬高差距的底部和削平差距的顶部。抬高差距底部是减少或者消除绝对贫困,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农... 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根本路径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治国理政过程来抬高差距的底部和削平差距的顶部。抬高差距底部是减少或者消除绝对贫困,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既抬高差距底部又削平差距顶部,就是减缓两极分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是正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2012—2020年)一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底部呈逐步抬升趋势,意味着我国逐步摆脱绝对贫困;预测研究表明,在新时代新征程,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将呈现底部与顶部逐步收窄的态势,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可持续脱贫的治贫理念与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贺立龙 陈向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针对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实践,梳理与借鉴国际上可持续脱贫相关文献,从脱贫韧性、层次(质量)、内生可持续性3个方面,建构了可持续脱贫的概念框架,通过阐释其本质涵义及影响因素,进一步阐明实现可持续脱贫对我... 针对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实践,梳理与借鉴国际上可持续脱贫相关文献,从脱贫韧性、层次(质量)、内生可持续性3个方面,建构了可持续脱贫的概念框架,通过阐释其本质涵义及影响因素,进一步阐明实现可持续脱贫对我国过渡期巩固脱贫及过渡期后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及策略。可持续脱贫体现为一种稳定的、高质量的脱贫状态,是韧性脱贫、全面高层次脱贫、内生可持续脱贫的概念集成。我国应尽快确立可持续脱贫的治贫理念与策略,将之贯穿于过渡期及过渡期后巩固脱贫、推进共富全过程,研究构建过渡期后常态帮扶与内生发展耦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并致力于开创可持续脱贫中国范式,为全球可持续减贫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可持续脱贫 脱贫韧性 内生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脱贫地区特色小镇何以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基于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海林 何经纬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8,M0006,共14页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 精准扶贫时期,在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中西部地区兴起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随着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这些特色小镇的角色能否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调研来看,大多数特色小镇在脱贫攻坚结束后并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其长期依赖外部扶持,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未能真正融入乡土社会,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陕西省石泉县“金蚕小镇”的实践经验表明,赋能型增长与嵌入式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前脱贫地区特色小镇面临的“只能帮扶贫,难以助振兴”的发展困境。其中,赋能型增长主要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制度、经济、服务、人才方面进行赋能,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奠定基础;嵌入式发展则为特色小镇参与主体、产业协同、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等融入乡村社会建立起沟通桥梁,为其从帮“扶贫”转向助“振兴”提供了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特色小镇 赋能型增长 嵌入式发展 产业兴旺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易返贫致贫人口的识别分解与特征分析——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方法
8
作者 杨丹 朱珠 刘生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8,共14页
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结合绝对贫困人口和弱相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转换过程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构建“增长-分配-识别-帮扶”四成分分解框架,有助... 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精准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结合绝对贫困人口和弱相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转换过程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构建“增长-分配-识别-帮扶”四成分分解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国易返贫致贫人口的时空变化及变动原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全国弱相对贫困线逐年攀升,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由2011年的14.89%上升到2019年的19.94%;其中,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较城市更大、上升速度也更快。在省际差异化弱相对贫困标准下,广东、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由于更高的生活成本及就业压力也会触发返贫致贫现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变动分解结果显示,除识别成分外,“增长-分配-帮扶”均可降低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且帮扶的贡献仅次于增长成分。易返贫致贫人口呈现身体健康状况差、受教育程度低、无住房保障、家庭非农就业率低等特征,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应将绝对贫困线与弱相对贫困线相结合来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内生发展与外源扶持相结合来缓解易返贫致贫人口占比,从而防止规模性返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相对贫困 易返贫致贫人口 包容性增长 政策帮扶成分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协同性三次分配:贫困治理视域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9
作者 武晋 祝云凤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6,共11页
在“后2020时代”,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场域交叠、逻辑同构、成效相承,二者具有一体推进的关系,共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贫困治理视域下,要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键是要破解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失衡之“困”所致的农村之... 在“后2020时代”,相对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场域交叠、逻辑同构、成效相承,二者具有一体推进的关系,共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贫困治理视域下,要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键是要破解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失衡之“困”所致的农村之“贫”。协同性三次分配机制作为一种关系创新,通过资源要素回流、地方市场建构、农民无差受惠的“三重奏”,为城乡资源要素连接与激活、动能输入与转化提供制度性通道,改变了农村低水平的要素自循环与贫困再生产。它是渐进平衡贫困治理模式下联动、协同、演化三大功能整合互动的可操作化机制,通过三种分配形式的制度合力保障了相对贫困治理以发展为内容导向、以共享为价值导向、以均衡为目标导向,可有力有效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贫困治理 相对贫困 协同性三次分配 渐进平衡模式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民族地区脱贫农户脆弱性测度及治理研究——基于湖北省一州两县的调查
10
作者 叶慧 李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7,共8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任务。基于对湖北省一州两县537户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预期脆弱性测度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脱贫户脆弱性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任务。基于对湖北省一州两县537户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预期脆弱性测度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脱贫户脆弱性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脱贫整体效果显著,脱贫农户脆弱性较高,低消费水平是造成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户主状况、收入水平、日常生活开支和产业扶贫政策对于脆弱性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应从内生动力、全产业链、产业帮扶政策和社会救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脱贫农户 脆弱性测度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
11
作者 姚凤阁 于佳怡 石周昊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9,共17页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农村金融困境,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0个地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非线性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区域间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农村金融困境,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基于2013—2022年中国280个地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非线性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区域间共同富裕水平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样本考察期内集聚模式未发生显著变化,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民增收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且农民增收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具有空间溢出特点,且呈“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异质性。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充分带动农民增收,能够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非线性模型 农民增收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对城乡户籍人口收入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李治 任重 李骏子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使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大五人格量表测量非认知能力,综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以及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对城乡户籍人口收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户籍人口非... 使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大五人格量表测量非认知能力,综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以及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非认知能力对城乡户籍人口收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户籍人口非认知能力的收入回报率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城市户籍人口,非认知能力对农村户籍人口收入的影响更大,另外,非认知能力对农村户籍低收入者的影响大于农村户籍高收入者。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在解决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补偿职能,强化乡村教育中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应重视农村户籍低收入者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将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乡村教育过程中;在家庭教育中加强非认知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认知能力 城乡户籍人口收入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新疆的共同富裕之路:历程、经验与展望
13
作者 张文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共同富裕制度筑基期、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初步探索期、共同富裕理论深化和目标落实期。在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新疆取得了巨大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共同富裕制度筑基期、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初步探索期、共同富裕理论深化和目标落实期。在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新疆取得了巨大进展。总结新疆推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经验,一是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二是社会稳定的发展前提,三是基建优先的发展步骤,四是能力建设的发展支点,五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展望未来,新疆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借助中央对新疆的引领、支持和其他部委、省市的援助来建设新疆;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升其素质和能力;要出台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还要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建设,讲好新疆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共同富裕 反贫困 经验 展望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研究——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
14
作者 苏卉 傅康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8,共6页
紧密契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进行测度,明确其演变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陕西秦巴山... 紧密契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进行测度,明确其演变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县域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2016—2021年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县域脱贫振兴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交通、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合理配置旅游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旅游共享发展新格局、改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业经济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旅游发展 脱贫振兴 效率测度 陕西秦巴山片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相对贫困家庭迈向共同富裕机制研究
15
作者 何强 唐志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对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实行精准帮扶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复归的根本要求,也是接续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对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实行精准帮扶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复归的根本要求,也是接续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由于相对贫困对象的多元性、发生的动态性和治理的长期复杂性,客观决定了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精准帮扶工作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现实困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农村相对贫困家庭走向共同富裕,必须立足新阶段新情况,通过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帮扶共治机制等,保障和改善农村相对贫困家庭人民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相对贫困 长效机制
下载PDF
消解收入极化与促进共同富裕
16
作者 韩文龙 张瑞生 刘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9,共1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了研究如何制度性消解收入极化的问题,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了收入极化“形成-扩大-固化”和中国“消解收入极化”的理论机制,测度了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的变动趋势,并对...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为了研究如何制度性消解收入极化的问题,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了收入极化“形成-扩大-固化”和中国“消解收入极化”的理论机制,测度了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的变动趋势,并对收入极化及其消解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12—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极化水平呈“降-升-降”的变动趋势;家庭禀赋、社会环境是收入极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家庭优势积累、地区发展差异导致的马太效应使收入极化出现动态扩大的趋势;收入两端的居民流动性差异则成为收入极化固化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具有消解收入极化的独特制度优势,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均对居民市场收入的极化水平起到了显著调节作用,脱贫攻坚战则提高了贫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畅通了向上流动通道;中国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健全收入调节机制等消解收入极化问题,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极化 共同富裕 收入流动性 分配制度 脱贫攻坚 城乡区域发展
下载PDF
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实践逻辑
17
作者 杨建忠 廖声涛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89,共7页
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扶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对促进区域间教育共同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变迁主要经历了探索初创、形成发展、深化完善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区域... 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是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扶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对促进区域间教育共同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变迁主要经历了探索初创、形成发展、深化完善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区域持续扩大、主体日益具体多元、内容形式不断丰富的特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政策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实施教育反贫困治理,有为政府协调各方,强化检查督导确保实施成效是新中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基础教育 对口支援 教育扶贫 教育协作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18
作者 张玉玲 安毅鹏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相对贫困问题的化解是后脱贫时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合了马克思部分理论观点与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CFPS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基于熵值法测度出的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微... 相对贫困问题的化解是后脱贫时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合了马克思部分理论观点与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CFPS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基于熵值法测度出的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微观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与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减贫效应仍成立。在宏观层面,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个体的减贫效果更佳。在微观层面,对学历较低人群相对贫困问题的缓解作用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教育、医疗与增加就业是数字经济化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结合上述异质性分析与作用机制,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规范数字经济相关制度与数字经济赋能公共服务等方面得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价值蕴涵、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
19
作者 王晓晖 刘洋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是该群体在非农就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权利参与、身份认同等方面向城镇居民全面转变的过程。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的价值意涵体现为:推动易地脱贫人口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根本方向,维持城市社会... 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是该群体在非农就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权利参与、身份认同等方面向城镇居民全面转变的过程。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的价值意涵体现为:推动易地脱贫人口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根本方向,维持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保障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前提。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仍面临结构约束和主体限制的双重困境,其中,结构约束体现为制度抑制、权利缺失、关系阻滞、身份错位,主体限制则主要包括可行能力受限、发展意识滞后和心理认同模糊。欲破解易地脱贫人口市民化困境,应完善制度供给,迭代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营造,加强社区教育培训和营造包容性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脱贫人口 市民化 发展的断裂性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艾佳 祁新华 +1 位作者 林欣芃 林少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87,共10页
从收入均衡度、保障普惠度、生产丰富度、生活幸福度四方面构建县域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Dagum基尼系数分析2013-2021年福建省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从收入均衡度、保障普惠度、生产丰富度、生活幸福度四方面构建县域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SDA、Dagum基尼系数分析2013-2021年福建省县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福建省县域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整体差距有所缩小,但闽东南地区内部差距存在逐渐扩大态势;②耦合协调等级从以轻度失调为主向轻度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与共同富裕水平类似的空间分布格局;③从准则层看,共同富裕水平的主要阻碍来自生产丰富度,从指标层看,主要障碍因子为期末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评价体系 精准扶贫 障碍度模型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