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king table test and cumulative deformation evaluation analysis of a tunnel across the hauling sliding surface
1
作者 Lifang Pai Honggang Wu Xu Wang 《Deep Undergrou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年第4期371-393,共23页
To explore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effect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tunnel crossing the hauling sliding surface under earthquakes,the shaking table test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ca... To explore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effect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tunnel crossing the hauling sliding surface under earthquakes,the shaking table test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this study proposed magnification of the Arias intensity(MIa)to characterize the overall local deformation damage of the tunnel lining in terms of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frequency domain,and energy.Using the time‐domain analysis method,the plastic effect coefficient(PEC)wa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egree of plastic deformation,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eismic cumulative failure effect(SCFE)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frequency component(f1 and f2≤10 Hz)and the high‐frequency component(f3 and f4>10 Hz)acceleration mainly cause global and local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lining.The local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high‐frequency wav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seismic damage of the lining.The physical meaning of PEC is more clearly defined than that of the residual strain,and the SCFE of the tunnel lining can also be defined.The SCFE of the tunnel lining includes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 stage(<0.15g),th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 stage(0.15g–0.30g),and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 stage(0.30g–0.40g).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raffic tunnels in high‐intensity earthquak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ification of Arias intensity plastic effect coefficient seismic action seismic cumulative failure effect shaking table test tunnel engineering
下载PDF
Model test to investigate reasonable reactive artificial boundary in shaking table test with a rigid container 被引量:2
2
作者 LEI Ming-feng ZHOU Bo-cheng +3 位作者 LIN Yue-xiang CHEN Fu-dong SHI Cheng-hua PENG L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When conducting dynamic tes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a rigid container,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especiall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 When conducting dynamic tes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a rigid container,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especiall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perpendicular to the excitation direction. 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studies, shaking table tests with four different typical boundaries a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tests consider the seismic intensity and seismic wave types. Then,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four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lows: the differential rate of peak acceleration, acceleration curve, similarity of Fourier frequency spectra, and uneven soil settlement in rigid contain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boundary material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eismic intensity,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filter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lling medium in contain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boundary condition, foamed polyethylene shows the best simulation effect and its effec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earthquake intensity.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boundary effect, the principle for the selection of boundary material type and the thickness of boundary material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are then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ing table test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rigid container
下载PDF
Shaking Table Test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on Slopes 被引量:3
3
作者 Lei Da Qi Zhihui +2 位作者 Jiang Guanlu Wang Zhimeng Li Anh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and seismic areas,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related research. Based on the design of a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here are the following test results: the...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and seismic areas,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related research. Based on the design of a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here are the following test results: the filtering effect exists in soil and is affected by the dynamic constraint conditions,the amplitude is strengthened around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weakened in other frequency bands in the Fourier spectrum. Since the acceleration scaling effect occurred on a sloped surface,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decreases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in soil. The dynamic response is relatively strong near the slip surface in bedrock due to the reflection of seismic waves. The failure mode of landslide is decided by the slope angle and slipping mass distribution, and the test shows the front row stabilizing piles should keep a proper distance from bridge foundation so that seismic resistance can be guaranteed for the bridge foun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ing table test Stabilizing PILE FILTERING effect Dynamic response Failure mode
下载PDF
Seismic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4
作者 Wang Meng Yan Yi +3 位作者 Yang Weiguo Liu Pei Ge Jiaqi Ma Bot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741-763,共23页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and optimize fixed strategies for exhibitions,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e seismic systems used ...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effectiveness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shing line tie up method for securing museum collections and optimize fixed strategies for exhibitions,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e seismic systems used for typical museum collection replicas have been carried out.The influence of body shape and fixed measure parameter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replicas and the inte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replicas and fixed measures have been explored.Based on the results,seismic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tie up method are proposed.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fixed strategies are given,which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exhibition of delicate museum collections consider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izing seismic responses and interventio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ratio of height of mass center to bottom diameter led to more intense rocking responses.Increasing the initial pretension of fishing lines wa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and stress variation of the lines.Throug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forces and effective securement,it is recommended to apply 20%of breaking stress as the initial pretension.For specific museum collections that cannot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by the independent tie up method,an optimized strategy of a combination of fishing lines and fasteners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 up method museum collections shaking table test seismic effectiveness optimized design
下载PDF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振动台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9-1422,共14页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 为研究博物馆最常用的支架固定措施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有效性,开展了两类典型体型易损、材质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支架固定措施抗震系统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获得了人物俑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及人物俑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人物俑关键体型参数、金属支架卡固位置、支架尺寸、固定措施与人物俑间安装缝隙对该类文物运动状态的影响,评估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支架固定人物俑文物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浮放人物俑均发生倾覆,具有极大震损风险;采用支架固定后可有效降低人物俑的摇摆响应,随着人物俑复制品的质心高度与底座宽度比值增加以及其质量增大,较小尺寸支架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甚至根部断裂,导致人物俑倾覆并损坏;随着支架尺寸的增加,其对文物固定效果的提高作用有限,基于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综合考虑文物的抗震安全及艺术展示效果,优化支架尺寸;支架固定人物俑肩部时,人物俑摇摆响应得到一定控制,但随着支架固定位置的提高,人物俑滑移响应愈加明显;当支架与人物俑相互作用时,人物俑表面出现明显损伤,在两者缝隙填充硅胶垫,人物俑的摇摆响应和滑移响应分别降低近40%和50%,支架根部应变下降近40%,人物俑与支架接触处应变下降近60%,有效提高了支架固定措施的抗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馆藏人物俑文物 金属支架 抗震有效性 减震措施
下载PDF
曲线轨道式隔震装置的结构优化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赵守江 柏文 戴君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364,共10页
针对浮放物体的防震保护需求,研发出一款基于新型抗侧移组件的曲线轨道式隔震装置。阐述它的构造特点和运行机制,并依据结构原理制作模型,通过试验与理论对比来检验模型的运行质量进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结合雨花阁内文物来设计样机... 针对浮放物体的防震保护需求,研发出一款基于新型抗侧移组件的曲线轨道式隔震装置。阐述它的构造特点和运行机制,并依据结构原理制作模型,通过试验与理论对比来检验模型的运行质量进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然后结合雨花阁内文物来设计样机,采用多条楼面波进行样机的振动台试验,测试其隔震效果。最后探讨建筑滤波效应对该类隔震装置设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曲线轨道式隔震装置经优化后不仅零部件功能清晰,结构简单易加工,而且具备整体性强、运行质量高以及后期可扩展等优势。试验模型的零部件能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尤其是抗侧移组件极大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合案例所设计的样机虽具有较好的隔震性能,但限于非线性双自由度的结构特点,重复试验的响应结果存在差异,工程应用中应予以重视。当楼面波不易获取且隔震装置周期远离建筑自振周期时,依据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将调幅后的原始波作为隔震装置设计依据是可行的且结果偏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轨道式 隔震装置 振动台试验 浮放物体 滤波效应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风力发电塔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7
作者 徐亚洲 孟莹 丁艳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7,共9页
为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和竖向地震分量对风力发电塔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以2MW风力发电塔结构为原型,按缩尺比为1/20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选用脉冲型地震Westmorland记录和Chi-Chi记录以及普通地震Taft记录和El-Centro记录作为输入地... 为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和竖向地震分量对风力发电塔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以2MW风力发电塔结构为原型,按缩尺比为1/20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选用脉冲型地震Westmorland记录和Chi-Chi记录以及普通地震Taft记录和El-Centro记录作为输入地震动。对比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脉冲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竖向地震分量对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风力发电塔结构一直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脉冲型近场地震动对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竖向地震动分量对塔顶水平加速度响应和水平位移响应的影响较小,但对结构的竖向加速度和竖向位移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为提高风力发电塔结构的抗震能力,在结构设计中应更加考虑近场地震的脉冲效应和竖向地震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脉冲效应 竖向地震 地震响应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成层地基振动台试验双向剪切箱设计与边界效应测评
8
作者 陈铭轩 尚高增 +4 位作者 牛志伟 贾少华 郑人逢 邱云飞 李兴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6,8,共5页
为满足散粒体材料(如土体)在多向振动台试验中截断边界模拟的需求,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刚度可调节的层状双向剪切箱。剪切箱由矩形钢管框架堆叠而成,层间设置万向轴承与滚珠,可实现更加真实的双向协调运动;刚度调节装置与复位装置保证箱体... 为满足散粒体材料(如土体)在多向振动台试验中截断边界模拟的需求,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刚度可调节的层状双向剪切箱。剪切箱由矩形钢管框架堆叠而成,层间设置万向轴承与滚珠,可实现更加真实的双向协调运动;刚度调节装置与复位装置保证箱体复位、运动一致性和整体性,能够满足层间剪切变形。利用所设计的双向层状剪切箱进行上软下硬成层地基的振动台试验,根据边界效应指数与2-范数对边界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双向剪切箱性能良好,能够正确模拟成层地基场地的地震动特性,边界效应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层地基 边界效应 边界效应评价指标 双向剪切箱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圆形河谷地形效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中杰 禹海涛 +2 位作者 宋毅 刘书 王治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11,共10页
河谷作为一种局部不规则地形,会改变局部场地范围内的地震动特性,通常称之为地形效应,这一现象已经被大量地震动观测和震害记录所证实。目前关于河谷地形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解析解和数值方法,但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撑。建立了考虑河谷地形... 河谷作为一种局部不规则地形,会改变局部场地范围内的地震动特性,通常称之为地形效应,这一现象已经被大量地震动观测和震害记录所证实。目前关于河谷地形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解析解和数值方法,但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撑。建立了考虑河谷地形效应的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多工况自由场河谷地形效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3组宽深比分别为8︰1,4︰1,3︰1的圆弧形河谷地形,并以平整场地条件下的自由场试验作为参照,对比分析了河谷场地的地形效应,并探明了不同地形条件对自由场河谷地形效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河谷地形效应会引起局部非平整场地范围内地表加速度响应的普遍放大,且以谷顶位置处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最为显著,谷内加速度响应则表现为从谷底到谷顶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河谷地形引起的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更加显著;而随着河谷地形深宽比的增加,地震动放大效应将逐渐增强。研究成果可为河谷地形条件下基础设施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圆弧形河谷 地形效应 加速度响应
下载PDF
近河谷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0
作者 禹海涛 王治坤 +1 位作者 张中杰 宋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0-1808,共9页
近年来沿海沿江城市建设涌现出大量紧邻河谷地形修建的地铁车站,由于河谷地形具有地震动放大效应,会对近河谷结构抗震安全性构成威胁,但目前关于河谷地形效应对近邻结构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提出了近河谷地铁车站1g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 近年来沿海沿江城市建设涌现出大量紧邻河谷地形修建的地铁车站,由于河谷地形具有地震动放大效应,会对近河谷结构抗震安全性构成威胁,但目前关于河谷地形效应对近邻结构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提出了近河谷地铁车站1g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分别设计了3组深宽比为1/8,1/4和1/3的圆弧形河谷地形,开展了不同地形、不同地震动输入条件下的近河谷地铁车站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并以平整场地条件(无地形效应)下的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工况为参照,对比分析了河谷地形效应对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平整场地车站结构响应相比,在水平横向地震动作用下近河谷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较大,尤其是近河谷车站顶板处的加速度放大效应高达1.27倍;受河谷地形效应影响,车站中柱弯矩显著增加,而且邻近河谷侧的车站侧墙弯矩放大更为明显,即与平整场地相比放大效应可达2.3倍,同时该侧墙顶部的动土压力峰值也显著增强;随着河谷地形深宽比的增加,地形引起的局部地震动放大效应逐渐增加,导致近河谷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近河谷地形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地震响应 振动台试验 河谷地形效应
下载PDF
振动台试验双向层状剪切型连续体模型箱设计及测试
11
作者 代建波 胡成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土箱边界对埋地油气管道振动台试验的影响,该文章在国内外研制振动台用模型箱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该试验用的双向层状剪切型连续体模型箱,该模型箱是由层叠式框架箱体、滚动滑移机构、限位滑移机构以及伸缩机... 为研究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土箱边界对埋地油气管道振动台试验的影响,该文章在国内外研制振动台用模型箱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该试验用的双向层状剪切型连续体模型箱,该模型箱是由层叠式框架箱体、滚动滑移机构、限位滑移机构以及伸缩机构等组成的三维结构体系。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设计的模型箱进行振型分析,并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照,探究在一致、非一致地震激励下模型箱的适用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模型箱的自振频率与箱-土的自振频率相差较大,即模型箱对模型箱内土体的自振特性影响较小;同一深度处不同测点的土体加速度时程曲线吻合程度较高,即模型箱的边界效应较小;不同高度处的土体位移时程曲线波动幅度较大,即模型箱的层间剪切变形能力效果较好;同一高度处箱体两端的位移时程曲线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即箱体两端的错动变形效果理想。故该文所设计的双向层状剪切型连续体模型箱能够实现剪切变形效果和降低模型箱边界效应的影响,该模型箱的研制为今后研究埋地管道的地震响应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一致地震激励 双向层状剪切型连续体模型箱 有限元分析 振动台试验 边界效应
下载PDF
基于长周期地震动考虑软夹层地基的复合层间隔震结构试验研究
12
作者 方泓杰 董昕珺 +2 位作者 许立英 施建日 吴应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2,50,共11页
长周期地震动易使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强烈,对于软弱地基上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可能更为不利。因此,对刚性、软弱夹层地基上一大底盘单塔楼缩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探究软夹层地基上SSI效应对层间隔震结构的... 长周期地震动易使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强烈,对于软弱地基上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可能更为不利。因此,对刚性、软弱夹层地基上一大底盘单塔楼缩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探究软夹层地基上SSI效应对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减震性能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隔震层位移超限情况,提出在隔震层增设粘滞阻尼器形成复合隔震体系,并分析其减震和限位作用。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后结构的自振周期较刚性地基增大,但采用隔震技术延长的周期倍数降低;SSI效应可能增大或减小隔震层上部塔楼的加速度响应,对下部底盘起放大作用;考虑SSI效应后长周期地震动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较普通地震动更为强烈,减震效果变差,特别是近场脉冲地震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体系失效破坏;复合隔震结构可以有效控制隔震层位移,降低底盘的加速度和剪力响应,提高体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SSI效应 软夹层地基 层间隔震 复合隔震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设圈梁构造柱农村民居振动台试验研究
13
作者 尹志勇 孙海峰 +2 位作者 景立平 董瑞 徐琨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6-834,共9页
设圈梁构造柱是提高农村民居整体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以设圈梁构造柱的砌体结构形式农村民居为对象开展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的结构模型采用1/4缩尺比例制作,并放置在地基土模型之上。地震波选取为1条... 设圈梁构造柱是提高农村民居整体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以设圈梁构造柱的砌体结构形式农村民居为对象开展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的结构模型采用1/4缩尺比例制作,并放置在地基土模型之上。地震波选取为1条天然地震波和2条人工地震波,输入的地震波幅值分别为0.1g(7度)、0.2g(8度)0.4g(9度)。试验结果表明:0.4g(9度)地震作用下,结构模型仅纵墙的门窗洞口四角出现细微裂缝,破坏状态为基本完好,说明设圈梁构造柱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良好;随着地震作用增大,结构模型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层间位移反应呈缓慢增大的趋势;当地震作用较大的时候,应适当考虑SSI效应对土层到结构加速度传递系数具有一定程度降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圈梁 构造柱 SSI效应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地震激励下近海风机桩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14
作者 李胜民 王志佳 +3 位作者 彭留留 郭士康 黎洪磊 崔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1-228,共8页
为研究地震激励下“单桩-沉箱基础”式海洋风机桩动力响应规律,采用分离相似设计方法,将原型整体系统分离为“风机机舱-桩体-砂土”3个次级子系统,根据子系统各自特性分别进行相似设计,开展了“单桩-沉箱基础”式海洋风机桩振动台模型... 为研究地震激励下“单桩-沉箱基础”式海洋风机桩动力响应规律,采用分离相似设计方法,将原型整体系统分离为“风机机舱-桩体-砂土”3个次级子系统,根据子系统各自特性分别进行相似设计,开展了“单桩-沉箱基础”式海洋风机桩振动台模型试验。依托试验结果对模型箱柔性边界的边界效应、风机桩应变响应、加速度响应、动土压力响应、桩-土体系共振响应等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边壁柔性材料能较好地降低刚性箱带来的边界效应影响;应变响应自桩底到机舱逐渐减小,且由于桩-土相互作用,桩身应变衰减较大,上部结构应变衰减则较小;桩身加速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最大放大系数可达2.27;桩周动土压力没有出现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性递增,而是呈现部分区段增加、部分区段减小的规律性分布,且最大动土压力位于土下3/4桩深处;输入地震动的傅氏谱能量集中频率区间与桩-土自振的傅氏谱能量集中频率区间重叠越多、频率分布越密的地震波,与结构发生的共振响应越大。基于以上结论可知,设计“单桩-沉箱基础”式海洋风机桩时宜采用“下大上小”的变截面桩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风机桩 单桩-沉箱基础 振动台 边界效应 结构动力响应
下载PDF
土-结构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土层边界影响问题 被引量:113
15
作者 楼梦麟 王文剑 +1 位作者 朱彤 马恒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6,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初步探讨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模型试验中土层侧向边界的影响情况,研究了土层边界处加入橡胶层后的作用,从而为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模型试验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关键词 土-结构体系 边界影响 振动台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工程地震 橡胶层 抗震
下载PDF
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红娟 李小军 +2 位作者 闫维明 陈适才 张学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8-2077,共10页
在北京工业大学九子振动台台阵系统上开展了一系列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试验,试验中模型箱采用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其尺寸为7.7 m(长)×3.2 m(宽)×1.2 m(高),输入地震动时程采用El Centro地震动记录和天津地震动记录,地震动... 在北京工业大学九子振动台台阵系统上开展了一系列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试验,试验中模型箱采用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其尺寸为7.7 m(长)×3.2 m(宽)×1.2 m(高),输入地震动时程采用El Centro地震动记录和天津地震动记录,地震动输入方向为水平横向和水平纵向。通过场地模型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设计的模型箱的较小的"边界效应"影响程度,同时考察了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对部分试验结果,包括场地反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其动力放大系数、加速度时程及其频谱,进行了具体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次使用的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边界效应处理效果良好,同一水平面上不同部位土体反应的加速度仅有较小差异;随着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同一测点反应的峰值加速度总体上在增大,但其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反应的频谱组成从较高频率向较低频率移动。这些结果说明,随着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土体由于刚度发生变化而相对变软,土体模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模型试验 锯末混合土 边界效应 地震动
下载PDF
振动台多功能叠层剪切箱研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孙海峰 景立平 +1 位作者 王宁伟 孟宪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98-2506,共9页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而土箱的性质将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总结国内外研制土箱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刚度可调的多功能叠层剪切箱。该剪切模型箱可完成单向和多向振动台土-结构动力相... 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而土箱的性质将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总结国内外研制土箱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刚度可调的多功能叠层剪切箱。该剪切模型箱可完成单向和多向振动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针对不同试验中所选择的模型土种类的不同,本剪切模型箱可调整水平向剪切箱刚度,以更好地模拟水平场地边界效应问题。通过全黏土层中三层三跨地下结构试验验证剪切模型箱模拟水平场地边界效应问题;并通过砂土夹层中三层三跨地下结构试验,验证本剪切箱能够较好地完成三维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叠层剪切箱 振动台试验 边界效应 刚度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下载PDF
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的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徐华 李天斌 +2 位作者 王栋 李育枢 林之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62-1771,共10页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为原型,开展大型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通过对模型试验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一套山岭隧道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制作、加载及测试的工艺与...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为原型,开展大型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通过对模型试验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一套山岭隧道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制作、加载及测试的工艺与方法流程。模型震害分析表明:隧道洞口边坡以开裂和滚落石震害为主,坡面加速度沿高程方向递增且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在坡面原生裂缝和薄弱部位极易出现震害;隧道结构以衬砌开裂和掉块震害为主,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出现裂缝的部位不同,但钢筋网能够有效地阻止裂缝的发展。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要大于周边围岩且对周边岩土体的加速度响应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对于一般的硬岩质山岭隧道来说,隧道洞口段0~50m范围的加速度响应较大,为隧道抗减震设防的重点区域;山岭偏压隧道横向不同部位的地震动力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当地震波从隧道底部小角度入射时,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最强烈,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是非常不利的;随着加载地面峰值加速度(PGA)的增大,隧道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响应增大,但当隧道结构进入非线性破坏状态后,PGA呈减小趋势,地震能量逐渐被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山岭隧道 地震动力响应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加速度放大效应
下载PDF
振动台试验三维叠层剪切箱研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海峰 景立平 +1 位作者 孟宪春 王宁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6-32,共7页
在进行土-结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最常用的盛土容器为叠层剪切箱。但目前已研制出的剪切箱还只能进行一个水平方向的剪切运动,不能满足对三维土-结相互作用研究的要求。在总结国内外研制叠层剪切箱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刚度可调的三... 在进行土-结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最常用的盛土容器为叠层剪切箱。但目前已研制出的剪切箱还只能进行一个水平方向的剪切运动,不能满足对三维土-结相互作用研究的要求。在总结国内外研制叠层剪切箱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刚度可调的三维叠层剪切箱。通过三层三跨地下结构砂土夹层试验,证明了本剪切箱不但能够进行三维土-结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而且能够很好的解决模型箱的边界效应问题。同时,针对不同试验中所选择的模型土种类的不同,可以调整剪切箱的刚度,以满足试验对降低模型箱边界效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剪切箱 振动台试验 边界效应 刚度 土-结相互作用
下载PDF
层状双向剪切模型箱的设计及振动台试验验证 被引量:35
20
作者 史晓军 陈隽 李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4-261,共8页
层状剪切模型箱是土-结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的重要设备。针对地下结构非一致地震作用振动台阵试验,设计了能够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均满足层间剪切变形的模型箱,并利用自由场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模型箱性能进行了检验,提出采用2-范... 层状剪切模型箱是土-结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的重要设备。针对地下结构非一致地震作用振动台阵试验,设计了能够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均满足层间剪切变形的模型箱,并利用自由场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模型箱性能进行了检验,提出采用2-范数偏差方法对模型箱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模型箱性能良好,能够正确模拟原型场地的水平地震动特性,采用2-范数偏差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模型箱的边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 边界效应 模型箱 自由场 2-范数偏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