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 Part 1:Single layer fluid 被引量:1
1
作者 You-Rong Li Shuang-Cheng Wang Chuan-Mei W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 subjected to a radial temperature gradient. A matched asymptotic theory is used to obtain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of the flow...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 subjected to a radial temperature gradient. A matched asymptotic theory is used to obtain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of the flow and thermal fields in the case of small aspect ratios,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layer thickness to the gap width. The flow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he core region away from the cylinder walls and two end regions near each cylinder wall.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obtained in the core region by solving the core and end flows separately and then joining them through matched asymptotic expansions. For the system of silicon melt,the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kinds of solutions have a good agreement in the core region for a small aspect ratio. With the increase of aspect ratio,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esent asymptotic solutions decreases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pillary-buoyant flow. Annular shallow pool. Single layer fluid. Asymptotic solution
下载PDF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hallow annular pool.Part 2:Two immiscible fluids 被引量:2
2
作者 You-Rong Li Shuang-Cheng Wang Chun-Mei W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36-648,共13页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ystem of two horizontal superimposed immiscible liquid layers filling a lateral heated thin annular pool.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steady thermocapillary-buoyant convection in a system of two horizontal superimposed immiscible liquid layers filling a lateral heated thin annular pool.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an asymptotic theory for the aspect ratios ε→ 0.Asymptotic solutions of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fields are obtained in the core region away from the cylinder walls.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asymptotic solutions,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also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It is found that the present asymptotic solutions are valid in most of the core region.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obtained asymptotic solution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spect ratio and the thickness ratio of the two layers.For a system of gallium arsenide (lower layer) and boron oxide (upper layer),the buoyancy slightly weakens the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the upper layer and strengthens it in the lowe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capillary-buoyant flow Asymptotic solution shallow annular pool Two-layer system
下载PDF
浅埂-深潭区的流场结构对树叶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孙松 胡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研究浅埂-深潭中复杂的流场结构及其对树叶运动特性的影响对生态航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形式的浅埂-深潭区段的流场结构及树叶的运动特性,结合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浅埂-深潭生境营造方案,通过调整浅埂长度(L)改变河宽缩... 研究浅埂-深潭中复杂的流场结构及其对树叶运动特性的影响对生态航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形式的浅埂-深潭区段的流场结构及树叶的运动特性,结合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浅埂-深潭生境营造方案,通过调整浅埂长度(L)改变河宽缩窄率(N)、浅埂间距(S)以及浅埂淹没程度(Z)设计水槽试验,对比分析其流速场结构以及树叶的轨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回流区特征和流速梯度是影响树叶运动的关键因子,树叶大多在流速梯度较大的区域上运动。②当浅埂处于未淹没状态时,上游深潭的回流区范围以及平均流速比下游深潭大,回流区长宽比为3∶1最有利于树叶进入深潭。③随着河宽缩窄率的增大,浅埂头部附近流域的流速梯度增大,树叶进入深潭的概率逐渐增大。④当浅埂被淹没后,深潭区难以形成回流区以及浅埂顶部发生的跌水过程均不易使未浸泡的树叶保留在深潭内。⑤以树叶进入深潭的概率作为浅埂-深潭生境评价的重要指标,提出N=0.33,S=3 L作为浅埂-深潭生境的最优方案,可适当增大浅埂的高度(D),有利于树叶等有机漂浮物的富集。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研究浅埂-深潭型鱼类生境营造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埂-深潭 流场结构 树叶运动 概率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莫宇 鲍雅静 +7 位作者 李政海 张靖 武文广 吴帅 唐吉喆 吴伟赜 徐梦冉 李蔓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植被碳库如何响应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上选取40个样地,获取植被地上、凋落物以及不同深度根系的生物量,在区域尺度上阐明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地上碳库、凋落物碳库以及0~50 cm根... 植被碳库如何响应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上选取40个样地,获取植被地上、凋落物以及不同深度根系的生物量,在区域尺度上阐明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地上碳库、凋落物碳库以及0~50 cm根系碳库之和通常占据植被总碳库的80.0%之上,草原群落根系碳库在50 cm土层以下无显著变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地上碳库、凋落物碳库的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植被地下碳库占比则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根系分布呈现明显的浅层化趋势,主要体现在0~10 cm土层根系碳库的占比提高,并且0~10 cm土层根冠比对退化强度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草原生态系统增汇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植被碳库 根系浅层化 根冠比 土壤取样深度 呼伦贝尔草原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台田-浅池”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颖 陶军 +2 位作者 钞锦龙 张化 顾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60,167,共8页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一类重要的土地资源,但其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我国滨海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和水盐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滨海盐碱土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近年来,"台田-浅池"型综合土地利用模式(挖土成池,筑土为台,台田种植,浅池养殖)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模式,它集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方法,并创新性的将新型水资源——海冰水应用在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中,目前已经在土地利用变化和优化配置、台田修筑、盐碱地改良、土壤水盐运动、海冰水灌溉、作物种植、耐盐植物筛选、咸淡水混合养殖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并在降低土壤盐度,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提高土壤肥力、选择适宜作物品种、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协调生态发展、实现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利用是"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滨海盐碱地 “台田-浅池” 海冰水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党玉琪 陈子炓 +2 位作者 施泽进 寿建峰 陈洪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8-504,共7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N21)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性主要包括:(含粉砂)藻灰岩、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的主要储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N21)上部及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下部,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南翼山浅油藏储层岩性主要包括:(含粉砂)藻灰岩、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各油层一般都包括这3类储层岩性,其中以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为主,其次为(含粉砂)藻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南翼山浅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溶孔、成岩缝、粒间孔、微孔隙。各油层一般都包括这四类储集空间类型,其中溶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物性最好的为(含粉砂)藻灰岩,其次为粉砂质(泥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的主要新  生  界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山 浅油藏 储层特征
下载PDF
油水重力分离原理及聚结破乳机理初探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治谦 王振波 金有海 《化工机械》 CAS 2009年第6期636-639,共4页
对油水重力分离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油水乳状液聚结破乳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从浅池原理和聚结原理入手,可对分离器的结构和聚结板的材料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流动特性以及分离性能;若有效地分离油水两相,必须施加外力场,使得... 对油水重力分离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油水乳状液聚结破乳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从浅池原理和聚结原理入手,可对分离器的结构和聚结板的材料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流动特性以及分离性能;若有效地分离油水两相,必须施加外力场,使得坚固的界面膜削弱并破坏,促进其聚结破乳;应根据聚结破乳发生的条件对分离器的结构进行优化,以保证其具有优良的水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重力分离 浅池原理 聚结原理 聚结破乳
下载PDF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配套采气工艺技术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丁良成 郑舰 +1 位作者 于东海 杨小平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以岩性为主 ,埋藏深度小于 15 0 0m ,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透镜状砂岩 ,储层胶结疏松 ,且胶结物中的主要成分为泥质 ,大多数气藏都带有边水或底水。气藏开发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以岩性为主 ,埋藏深度小于 15 0 0m ,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透镜状砂岩 ,储层胶结疏松 ,且胶结物中的主要成分为泥质 ,大多数气藏都带有边水或底水。气藏开发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层易出砂 ,井底易积液。与此对应的配套采气工艺技术是 :先期防砂 ;安装井下活动气嘴 ;低压气井实施增压开采 ;排水采气。但是 ,目前气藏开发面临的出水问题仍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采气工艺技术 岩性 埋藏深度 储层 河流相沉积 砂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梁全胜 刘震 +1 位作者 常迈 党玉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36-39,52,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气组分特征表明有热成因气混入的可能性;(4)乙烷等重烃气碳同位素特征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气藏有腐泥型生物气混入;(5)三湖坳陷上第三系狮子沟组发育偏腐泥型有机质.笔者认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模式,第四系的浅生物气由上第三系狮子沟组生物气与第四系生物气混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浅层生物气藏 气烟囱 乙烷 碳同位素
下载PDF
井楼油田一区特浅层超稠油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费永涛 崔连训 +3 位作者 张辉松 关群丽 江谋勇 李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24-26,29,共4页
井楼一区稠油储量丰度高,经过十余年开发,大部分储量已经动用。该区东北部主力油层Ⅲ8~9层埋藏深度浅,受地袁条件及常规直井及斜直井技术的制约,有61×10^4t的地质储量成为特浅层难动用储量。对比分析国内类似油藏开发对策与... 井楼一区稠油储量丰度高,经过十余年开发,大部分储量已经动用。该区东北部主力油层Ⅲ8~9层埋藏深度浅,受地袁条件及常规直井及斜直井技术的制约,有61×10^4t的地质储量成为特浅层难动用储量。对比分析国内类似油藏开发对策与效果后,认为东北部油藏适宜利用特浅层水平井方式进行整体部署动用。在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优化确定了水平井布井方式、水平井段长度、水平井空间位置、井眼轨迹、完井方式等指标。2007年5月矿场实施,注汽投产单井日产油30-50t,是相邻直井产量的3倍,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浅层稠油油藏 难动用储量 油藏适应性分析 水平井 布井方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三区浅层天然气藏类型、分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敏 赵勇 付庆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8,共2页
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胜三区浅层天然气藏为例 ,分析浅层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及成藏控制因素。该区浅层天然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型、断层 构造复合型及岩性型 ,从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 ,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序列 ;与断... 以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胜三区浅层天然气藏为例 ,分析浅层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及成藏控制因素。该区浅层天然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型、断层 构造复合型及岩性型 ,从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 ,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序列 ;与断层有关的复合圈闭形成的气藏往往规模较大 ,构造圈闭次之 ,岩性圈闭大多形成规模较小的“气土豆” ,其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气源条件、断层的分布以及圈闭要素的有利组合是形成一定规模气藏的必要条件。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胜三区 浅层天然气藏 类型 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成因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兆峰 刘怀山 +1 位作者 李刚 张志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研究近年来获取的浅地层剖面发现,南黄海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南黄海东经123°以西的地区,为此进行了该区浅层气成因分析,以探索其来源。将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逾6000km的浅地层剖面解释成果得到的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分布概况,与... 通过研究近年来获取的浅地层剖面发现,南黄海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南黄海东经123°以西的地区,为此进行了该区浅层气成因分析,以探索其来源。将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逾6000km的浅地层剖面解释成果得到的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分布概况,与该地区的有机质分布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的泥炭分布与浅层气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晚更新世末期的泥炭是该地区浅层气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3个声学空白区的浅层气可能来自中深部地层。苏北浅滩西北部的大型塌陷坑可能由浅部断层活动引起的浅层气在该处多点喷发形成的塌陷坑复合而成,表明该处中深部地层中可能存在天然气。南黄海中部声学扰动区内浅层气不断自海底逸出,该处断层较多,中深部地层具备生气能力,推测该地区浅层气可能是深部油气泄露的气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西部地区 浅层气 气藏形成 机理 勘探区
下载PDF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47
13
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1 位作者 石砥石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 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 ,提出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该体系为 3层结构 :下部为油源通道网层 ,中部为仓储层 ,上部为油气聚集网层 ,这种岩相结构由河流层序发育过程中可容空间的变化速率从小到大所决定。在济阳坳陷北部 ,油源通道网层由古近系和断裂网构成 ,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裂起油气向上运移的单向阀作用 ,为新近系提供它源油气 ;仓储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低位域辫状河流相砂砾岩 ,连通性好、分布广、厚度大 ,蓄积来自古近系的油气形成毯状聚集 ;油气聚集网层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的退积域和高位域沉积 ,以曲流河相为主的砂体平面呈树枝状 ,剖面呈透镜状 ,油气通过砂体 断裂输导网络运移聚集。对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中石油运移、聚集过程的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在油源断裂幕式活动的地震泵作用下 ,周期性沿断裂向上输送的油气首先充注仓储层 ,呈毯式以放射状方式运移 ,通过沟通仓储层与上覆岩层的断裂进入上覆砂层的油在断裂两侧的砂体聚集成藏。济阳坳陷新近系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已发现 3类 9种油 (气 )藏类型 ,潜山披覆构造主体及其周围分布构造型油气藏组合 ,储量丰度大 ;岩性型油气藏组合受河道控制 ,分布范围广 ,横向变化大 ,油水关系复杂 ;缓坡构造带分布地层型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 油气成藏体系 济阳坳陷 新近系 河流相层序 油源断裂 浅层断裂网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浅层次生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下载PDF
港西油田浅层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振升 郭燕珩 +2 位作者 张莉华 尹平 张绍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9,共3页
为寻找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的接替资源,分析了港西油田浅层气藏储层条件、气源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浅层气得以保存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①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浅层速度... 为寻找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的接替资源,分析了港西油田浅层气藏储层条件、气源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浅层气得以保存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①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浅层速度变化快,为研究区主要含气层系,储层物性好,为新近系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②港西地区断层发育,新近系和古近系又是不整合接触,为港西油田凸起的浅层气从深层往上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浅层区孔渗性好,烃源岩丰度高,因此砂层也成为有效的输导系统;③馆陶组、明化镇组均发育较好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结论认为:港西油田浅层天然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西油田 新近系 浅层气 成藏条件 储集层条件 保存条件 断层 断块油气藏
下载PDF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朱伟林 葛建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3,共6页
渤海湾盆地由陆上和海上两部分组成,至今陆上天然气勘探仅找到以伴生气为主的小气田;海域天然气勘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形成条件要优于陆上,勘探前景更为广阔。海域天然气比陆上富集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沉积厚度大,使得盆地内主... 渤海湾盆地由陆上和海上两部分组成,至今陆上天然气勘探仅找到以伴生气为主的小气田;海域天然气勘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形成条件要优于陆上,勘探前景更为广阔。海域天然气比陆上富集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沉积厚度大,使得盆地内主要烃源岩始新世沙河街组达到高成熟生气阶段;存在巨厚的渐新世东营组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晚期构造运动和较高的热流值,在浅层也有天然气聚集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天然气勘探 高成熟气 浅层气藏
下载PDF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丁良成 程本合 生如岩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以岩性气藏为主,埋藏深度小于1500m,主要分布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透镜状砂岩,物性好.气藏在平面上分布极不稳定;气水关系复杂,一个含气砂岩体就是一个独立的气藏单元.气藏面积小,气层厚度薄,储... 胜利油气区浅层气藏以岩性气藏为主,埋藏深度小于1500m,主要分布于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储层为河流相透镜状砂岩,物性好.气藏在平面上分布极不稳定;气水关系复杂,一个含气砂岩体就是一个独立的气藏单元.气藏面积小,气层厚度薄,储量分布分散.受经济条件制约,整个气田的储量无法全部动用,因此控制尽量多的地质储量是布井的主要目的.气藏分布分散使得井网不规则、井距不均匀.气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气层易污染,地层易出砂,井底易积液.因此,实现合理开采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钻井作业时切实做好气层保护工作;(2)气井投产前必须进行防砂;(3)气井应以较小压差进行生产,并且工作制度要保持稳定;(4)加强气井的动态监测,及时合理地采取排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气区 浅层气藏 地质特征 开发 对策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家宁 谈继强 +2 位作者 赵斌 杨志冬 何泽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介绍了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齐古组油藏的特征、开发过程和开采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适合的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的钻井、完井技术工艺,实践表明,在浅层稠油利用直井和水平井技术进行开发,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和综合开发效益。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浅层 水平井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延钧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艳云 郭秀英 杨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区域盖层的断裂是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不同地区浅层油气运聚时期和来源方式不同,具有"分段捕获"的成藏特征。其中红南—连木沁构造带浅层油气运聚较晚,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已聚集油气的再分配,为次生油气藏;而胜北构造带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油气运聚较早,主要捕获了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早期低熟生烃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源对比 油气分段捕获 煤系地层 浅层油气藏 吐哈盆地
下载PDF
环形浅液池内低Prandtl数流体超临界热毛细对流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利 李友荣 +1 位作者 刘丽娜 吴春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3-379,共7页
为研究低Prandtl数(Pr)流体热毛细对流演化过程,对环形浅液池内Pr=0.011的流体热毛细对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Marangoni数较小时,流动为轴对称稳态流动;当Marangoni数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流动失稳并转变为热流体波,其波数随Maran... 为研究低Prandtl数(Pr)流体热毛细对流演化过程,对环形浅液池内Pr=0.011的流体热毛细对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Marangoni数较小时,流动为轴对称稳态流动;当Marangoni数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流动失稳并转变为热流体波,其波数随Marangoni数增加而减小,而波动主频增大;随着Marangoni数增加,流动加强,沿周向运动的热流体波演变为沿径向运动的径向波,其波数大大减小;当Marangoni数继续增加时,波动频谱曲线噪声增加,呈广谱特性.因此,在计算范围内热毛细对流的演化过程为:轴对称稳态流动-热流体波-单周期径向波-多周期三维振荡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浅液池 热毛细对流 转捩途径 低Prandtl数流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情字井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沉积相与岩性油藏 被引量:33
20
作者 魏兆胜 宋新民 +2 位作者 唐振兴 初霞 杨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大情字井地区位于长岭富油凹陷的中部,呈向斜型构造形态,以青山口组一段为主要目的层发现亿吨级油田。沉积相带研究表明,区内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通榆-保康三角洲沉积体系,青一段至青三段沉积环境由“深湖型”过渡到“浅湖型”。青一段与... 大情字井地区位于长岭富油凹陷的中部,呈向斜型构造形态,以青山口组一段为主要目的层发现亿吨级油田。沉积相带研究表明,区内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通榆-保康三角洲沉积体系,青一段至青三段沉积环境由“深湖型”过渡到“浅湖型”。青一段与青二段沉积环境相似,均发育“深湖型”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储集体平面展布为多个独立的、顺源窄条带状的河控坝体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且多期次储集体错叠连片分布,为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提供了条件。岩性油藏综合分析得出,该区青二段具有与青一段相似的相带展布特点,有利于形成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方式,尚具有5000万t的勘探潜力,是下一步岩性油藏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深湖型 浅湖型 青山口组 大情字井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