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部生物结构与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冰 温跃春 潘红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381-383,共3页
目的: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生物结构并探讨其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方法:A超检查102眼闭角型青光眼和20只正常眼的眼结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虹膜切除口等。结果:102眼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相对晶状体... 目的: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生物结构并探讨其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方法:A超检查102眼闭角型青光眼和20只正常眼的眼结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虹膜切除口等。结果:102眼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均与正常眼组有显著性差异。青光眼组中9眼各项数值较其它各眼也有明显差异。术后各眼眼压低于2.0kPa,平均眼压1.12±0.23kPa。41眼出现浅前房。Ⅱ级浅前房1wk未缓解或发展为Ⅲ级,根据浅前房形成原因,行脉络膜上腔放液、晶状体摘除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形成。结论检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生物结构有助于选择适当术式,防止术后浅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浅前房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萍 王楠 +1 位作者 曹凤荣 蔡海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473-474,共2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0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予相应处理。结果:116眼中,术后10眼发生浅前房,占8.6%,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0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予相应处理。结果:116眼中,术后10眼发生浅前房,占8.6%,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10眼发生浅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对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 浅前房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治疗青光眼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晏兴云 彭镜 刘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58-2260,共3页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治疗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及早期并发症。方法:对青光眼患者102例122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对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术后眼压及术后远期滤过泡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3、6d,分别发生浅前...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治疗青光眼的远期效果及早期并发症。方法:对青光眼患者102例122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对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术后眼压及术后远期滤过泡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3、6d,分别发生浅前房50.8%、44.3%、4.1%;术后随访12mo,眼压控制正常率为89.3%,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86.9%。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内巩膜切除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虽然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偏高,但进行适当处理后对手术后远期效果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内巩膜切除 小梁切除术 眼压 浅前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