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Individually-Targeted Food Assistance Shared among Family Members?
1
作者 Jonathan V. Woodward David C. Ribar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6期747-759,共13页
The 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 (SNAP),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NSLP), the School Breakfast Program (SBP), and the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C)... The 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 (SNAP), 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NSLP), the School Breakfast Program (SBP), and the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C) share a common goal of helping people with limited financial means obtain better diets than they could otherwise afford, but the programs differ in terms of the groups that they target and the types of assistance they provide. While the programs appear to increase food consumption among households generally and among their intended beneficiaries, we know much less about whether they help other people.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2002-2003 data from the second Child Development Supplement of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in the SNAP, SBP, NLSP, and WIC and individual 10 - 17 year-old children’s consumption of particular food items. Ou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WIC participation by others in the household is associated with a 22 percent increase in breakfast consumption of milk and a 16 percent increase in breakfast consumption of cereal for the children in our sample, while WIC is associated with a 13 percent decrease in toast consumption.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meals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some foods, particularly juice, fruit, and sweet snacks. Household SNAP participation is estimated to have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some foods but negative associations with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ASSISTANCE children’s and Youth’s FOOD Consumption Sharing
下载PDF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
2
作者 储月 刘希平 +1 位作者 徐慧 唐卫海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为了考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是否存在于儿童群体中,研究选取了9~12岁儿童各30名,以30名大学生作为成人对照,考察了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实验为5(年龄:9岁、10岁、11岁、12岁、21岁)×3(项目类型:Rp+、Rp-、N... 为了考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是否存在于儿童群体中,研究选取了9~12岁儿童各30名,以30名大学生作为成人对照,考察了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实验为5(年龄:9岁、10岁、11岁、12岁、21岁)×3(项目类型:Rp+、Rp-、Nrp)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5个年龄组均产生了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并且各年龄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表现与成人相当。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在9~12岁儿童中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 抑制机制
下载PDF
儿科安宁疗护中共同决策的阻碍因素与应对策略的定性研究
3
作者 蔡思雨 周翾 +2 位作者 成磊 王瑞欣 彭晓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索儿科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阻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以推动我国儿科安宁疗护领域共同决策干预的开发和实践的完善。方法采用描述性定性研究法,对11个省15所医院的儿科安宁疗护团队27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14名、护士7名和社工6名)进行... 目的探索儿科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阻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以推动我国儿科安宁疗护领域共同决策干预的开发和实践的完善。方法采用描述性定性研究法,对11个省15所医院的儿科安宁疗护团队27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14名、护士7名和社工6名)进行深度访谈,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作为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从实践环境、潜在采纳者和基于证据的变革3个层面分析共同决策的实践阻碍以及应对策略。结果实践环境的阻碍涉及文化、政策、知识体系和机构4个层面。潜在采纳者包括安宁疗护团队、父母和患儿。医务人员层面的阻碍为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应对策略为共同决策培训。父母参与共同决策的阻碍来自对患儿病情的认知、情绪问题和既往共同决策经验;应对策略:对父母进行清晰的病情告知;在父母情绪平稳时制定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宣教。患儿层面的阻碍包括缺乏病情认知,以及决策能力受到年龄、认知水平和决策经历的限制;应对策略:支持家庭进行病情沟通;为患儿制订个性化的决策参与模式。变革层面的阻碍来自缺乏干预辅助工具和结构化的干预流程;应对策略:构建本土化辅助工具和干预流程。结论从实践环境、潜在采纳者和基于证据的变革3个层面分析的共同决策的实践阻碍以及应对策略可为我国儿科安宁疗护领域共同决策干预的开发和完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并为医务人员的共同决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儿童 共同决策 阻碍因素 应对策略 医务人员 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 定性研究
下载PDF
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本土化临床实践
4
作者 蔡思雨 郭巧红 +1 位作者 王瑞欣 周翾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8,共5页
通过对儿童安宁疗护医务人员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阐明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践需要实现本土化的原因,并详细论述我国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实践之所以需要实现本土化,其原因... 通过对儿童安宁疗护医务人员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阐明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践需要实现本土化的原因,并详细论述我国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实践之所以需要实现本土化,其原因在于:决策模式、患儿病情告知与死亡沟通、文化因素、医疗体系因素。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在于:营造以患儿和家属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建立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及跨专业合作模式;构建本土化共同决策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儿童 共同决策
下载PDF
积极道德情绪对3~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姝玥 赵峰 +2 位作者 黄骏青 彭春花 王军利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分享作为幼儿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之一,是幼儿利他意图的表现,对幼儿社会适应有积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消极道德情绪(如,内疚、羞耻等)可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但积极道德情绪(如,自豪、美好等)对幼儿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分享作为幼儿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之一,是幼儿利他意图的表现,对幼儿社会适应有积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消极道德情绪(如,内疚、羞耻等)可以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但积极道德情绪(如,自豪、美好等)对幼儿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考察。因此,本研究通过想象和实际两种启动范式,考察积极道德情绪对3~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启动积极道德情绪的幼儿分享行为显著多于对照组,积极道德情绪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促进作用;(2)幼儿的分享行为发展具有年龄特征,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较3岁幼儿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道德情绪 年龄 幼儿 分享行为
下载PDF
肿瘤患儿父母共享决策体验的Meta整合
6
作者 张彩笑 赵茜 +3 位作者 卞兰峥 鲍佳佳 方素萍 周建峰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805-810,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儿父母共享决策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并促进共享决策。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 目的分析肿瘤患儿父母共享决策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并促进共享决策。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儿父母共享决策体验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5日。为了保证文献的质量,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20版)对文献进行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法整合最终的结果。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提取25个主题,分为13个类别并将其分组合并为4个整合结果:共享决策的主要方式、共享决策困扰、共享决策过程中积极寻求帮助、共享决策相关情感体验。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肿瘤患儿父母的共享决策体验,并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从而帮助父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父母 共享决策 护理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的分享行为:心理理论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艳春 邓玉婷 张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朋友和陌生人)的分享行为,同时探讨心理理论对不同对象分享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共选取了82名智力障碍儿童作为被试,并通过言语能力分数匹配了82名典型发展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发现:(1) 7~17岁(儿... 本研究旨在考察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朋友和陌生人)的分享行为,同时探讨心理理论对不同对象分享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共选取了82名智力障碍儿童作为被试,并通过言语能力分数匹配了82名典型发展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发现:(1) 7~17岁(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智力障碍儿童和心理年龄相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对朋友的分享都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分享;(2)心理理论预测了智力障碍儿童对陌生人的分享行为,但不能显著预测对朋友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相比于陌生人,智力障碍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对朋友表现出更多的分享,且智力障碍儿童偏爱朋友分享的现象从儿童中期持续到了青少年期;心理理论是智力障碍儿童对陌生人分享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行为 分享对象 心理理论 智力障碍儿童
下载PDF
移情训练对智障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干预研究
8
作者 王亚梅 王芬萍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29-133,共5页
分享行为是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但部分智障儿童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他人分享或不愿意分享,影响了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移情训练能有效提升个体的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是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但部分智障儿童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他人分享或不愿意分享,影响了其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移情训练能有效提升个体的分享行为。以1名10岁中度智障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她的分享行为现状,结合文献查阅,将对其分享行为的干预分为了解分享、体验被分享的乐趣,愿意分享但较被动,愿意主动分享三个阶段进行。在教师的移情训练下,孩子的分享行为显著提升。建议:(一)重视培养,充分利用教育机会;(二)学习掌握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三)重视家校合作与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训练 智障儿童 分享行为
下载PDF
全龄共享视角下的城市住区小微绿地改造设计思路探索——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天骄美地微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为例
9
作者 李彤 徐海韵 林文洁 《住区》 2024年第4期67-74,共8页
城市住区小微绿地作为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设计对于改善居住环境品质、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微绿地改造提升实践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周边环境、用地现状和居民需求,提出设计策略,进而探索全龄共享... 城市住区小微绿地作为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设计对于改善居住环境品质、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微绿地改造提升实践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周边环境、用地现状和居民需求,提出设计策略,进而探索全龄共享视角下的城市住区小微绿地改造设计思路,提出安全宜居、代际交流、资源再生、绿色生态四个主题,以期为今后小微绿地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共享 老年人 儿童 小微绿地 改造设计
下载PDF
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幼穗 赵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岁儿童 儿童的分享行为 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下载PDF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动机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耿希峰 马丽枝 隋光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5-1358,共4页
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四种分享行为的内部动机。结果发现:(1)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分享行为的优势动机是个人功利的动机;三年级儿童中持有尊重他人道德动机的人数明显上升,但五年级儿童中持有这种... 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四种分享行为的内部动机。结果发现:(1)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分享行为的优势动机是个人功利的动机;三年级儿童中持有尊重他人道德动机的人数明显上升,但五年级儿童中持有这种动机的人数又下降。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遵守规则的道德动机呈缓慢发展的趋势;(2)一至五年级儿童同好朋友的分享行为大多出自个人功利的动机,同不是好朋友的分享行为大多出自遵守规则的动机;(3)从总体上看,小学儿童考虑个人利益的分享动机显著高于非个人利益的分享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分享行为 内部动机
下载PDF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淑萍 杨俊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30-835,共6页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分享意识存在对自我施与性分享行为的高自我评价,而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低预期的特点;幼儿在自己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以及同伴之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发生概率的预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采取不当的方式分享他人利益上和在不当分享行为的遭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对不当分享行为的惩罚必要性的理解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分享意识 施与性分享行为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赖佳欣 杨恒 郭力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6,共7页
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测验,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当前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儿童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儿童,且5岁儿童在分享行为上已显出一定的策略性;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无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 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测验,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当前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儿童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儿童,且5岁儿童在分享行为上已显出一定的策略性;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无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利他性表现;在无涉自身利益或涉及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学前儿童的分配行为更趋公平。本研究结论不仅反映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且显示了特定社会文化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分享行为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景区共享儿童推车及其服务设计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森林 刘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19-123,共5页
目的基于共享服务设计理念,构思适合景区儿童共享使用的推车及其服务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现有儿童推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使用人群的需求,找到景区儿童推车使用过程中的用户痛点和不便之处,针对该问题,重点分析了在景区这一特定环境下... 目的基于共享服务设计理念,构思适合景区儿童共享使用的推车及其服务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现有儿童推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使用人群的需求,找到景区儿童推车使用过程中的用户痛点和不便之处,针对该问题,重点分析了在景区这一特定环境下,普通儿童推车不便携带、功能单一、适应性差,无法满足家长和儿童对于儿童推车的多样需求。基于共享服务设计理念,完善景区儿童推车及其服务系统设计。结论以景区儿童推车使用过程中的痛点为问题点,对景区儿童推车相关用户需求和功能分析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共享理念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该设计分为儿童推车单体设计与儿童推车服务系统设计,构建多人反复使用的“共享”模式,以实现随取、随用、随还的便捷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 共享 儿童推车 服务设计
下载PDF
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唐慧琳 严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0-93,124,共4页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将各年龄班的幼儿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三组进行游戏时玩具的数量不等,即分别为玩具数量多于、等于和少于小组人数。结果表明:小班... 为了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选取了某幼儿园小、中、大班各30名幼儿,将各年龄班的幼儿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三组进行游戏时玩具的数量不等,即分别为玩具数量多于、等于和少于小组人数。结果表明:小班、大班的幼儿都表现出当玩具数量少于人数时,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明显多于玩具数量等于和多于幼儿人数的情况。但中班幼儿面对不同数量玩具时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另外,当玩具数量等于人数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年级差异,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显著多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当玩具数量多于人数或少于人数时,不同年级幼儿的分享行为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是:玩具数量是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之一,随着玩具数量的减少,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具数量 幼儿 分享行为 影响
下载PDF
关于建立广东省少儿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长庆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4-105,90,共3页
建立联合编目中心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建立广东省少儿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 ,联合编目中心应具备的条件、作用及建立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广东 少儿图书馆 联合编目 编目机构 资源共享
下载PDF
儿童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 被引量:5
17
作者 耿希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研究者和我国学者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培养训练的研究,包括 (1)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如分享物的价值与数量、同伴关系、赞许的需要与互惠准则等因素; (2)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如角色扮演、榜... 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研究者和我国学者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培养训练的研究,包括 (1)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如分享物的价值与数量、同伴关系、赞许的需要与互惠准则等因素; (2)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与训练,如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移情训练、教育引导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分享行为 培养训练
下载PDF
幼儿家庭亲子共读作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颖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幼儿亲子共读作品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家长的共读水平。本研究主要从亲子共读作品的数量、形式、内容及来源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调查研究幼儿亲子共读作品的现状,并分析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期望能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幼儿亲子共读作品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家长的共读水平。本研究主要从亲子共读作品的数量、形式、内容及来源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调查研究幼儿亲子共读作品的现状,并分析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期望能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以促进幼儿的亲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共读 共读作品 幼儿家长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庭共享参与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秀蓉 高照勤 +5 位作者 喜燕 柴广丽 刘霞 刘燕 徐谨 赵婷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 分析共享决策引导下家庭参与管理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受共享决策引导下家庭参与管理语言训练听障儿童31例为观察组,按性别、年龄匹配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常规语言康复训练... 目的 分析共享决策引导下家庭参与管理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受共享决策引导下家庭参与管理语言训练听障儿童31例为观察组,按性别、年龄匹配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受常规语言康复训练的32例听障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听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会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干预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儿童社会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SASC)问卷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SASC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SASC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儿童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父母期望、家庭影响、患儿生存质量及总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指标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共享决策引导下家庭参与管理应用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有利于患儿听觉、语言能力改善,在改善患儿社会心理状态、家庭生活质量上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听力障碍 共享决策 家庭参与管理 语言康复
下载PDF
中国童年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的理论构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利芳 付玉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5,共7页
童年精神是对童年生命的意义解释系统,中国童年精神是"中国人"以童年为价值对象的审美与思想创造。为孩子服务的文学艺术精神产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与功能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童年... 童年精神是对童年生命的意义解释系统,中国童年精神是"中国人"以童年为价值对象的审美与思想创造。为孩子服务的文学艺术精神产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与功能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童年精神赋予了更为开阔的价值视阈,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反思与阐释儿童文学的"中国身份"及其文化内涵。儿童文学的文化实践属性是当前世界儿童文学研究的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此问题领域具有关键的方法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童年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 儿童文学 童年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