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ment of Bending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Thermoplastic Epoxy Composites <br/>—Effects of Molecular Weight of Epoxy on Carbon Fiber/Matrix Interfacial Strength and Connection of Cracks in Matrix
1
作者 Hironori Nishida Kazuya Okubo +1 位作者 Toru Fujii Valter Carvelli 《Open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2017年第4期207-217,共11页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carbon?fiber/thermoplastic epoxy composites?(CF/TP-EP Compo.)?had?bi-linear increasewith increase of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 of matrix. The transition in the bending strength appea...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carbon?fiber/thermoplastic epoxy composites?(CF/TP-EP Compo.)?had?bi-linear increasewith increase of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w) of matrix. The transition in the bending strength appeared at around 55k of Mw (“k”?means 103). SEM observation of fractured surface of CF/TP-EP Compo.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mode changed from interfacial failure to fiber breakage dominated failure. The smooth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appeared at lower Mw than 55k while some resin remained on the fibers indicating good adhesion between carbon fiber and matrix at higher Mw than 55k.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between carbon fiber and matrix bi-linear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Mw similarly to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measured by the micro droplet test. The dynamic loss tanδ?of the matrix measured at 2?Hz also showed a bi-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respect to Mw having a knee point at Mw = 55k. The connection probability of two cracks introduced on?each side of specimen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interfacial strength between carbon fiber and matrix is the key for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F/TP-EP Compo. in b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PLASTIC EPOXY Composites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crack Propagation crack Connecting Probability
下载PDF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of light composite shear wall
2
作者 李升才 董毓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68-2775,共8页
Shear test results for a composite wall panel in a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for shear walls in Japa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posite wall panel works very w... Shear test results for a composite wall panel in a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for shear walls in Japa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is kind of composite wall panel works very well,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solid panel.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with a hidden frame is essential for bringing its effect on shear resistance into full play.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suggests that the shear of the composite shear wall panel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racking strength of the web shearing diagonal c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hear wall shear test hidden frame shear design cracking strength shearing diagonal crack
下载PDF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Under Combined Torsion and Shear
3
作者 Huang Shuzhi , Zhang Yu Zhu Guangli Senior engineer, Department of Survey and Design,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4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Engineer, Minha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200240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5年第3期249-262,共14页
- The behavior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subjected to combined torsion and shear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kew bending failure pattern observed in tests, and according to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 The behavior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subjected to combined torsion and shear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kew bending failure pattern observed in tests, and according to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strain on the concrete surface, a nonlinear full range analysis is performed for predicting the torque-twist relationship of members under combined torsion and shear for the ratio of torsion to shear is chosen bigger than 0.5 (T/ V b> 0.5). The tes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SION TWIST concrete structure nonlinear analysis cracking strength ultimate strength shear
下载PDF
裂隙灰岩拉剪破坏裂纹扩展规律与断裂机制
4
作者 张研 王峻峰 +1 位作者 王自成 叶玉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504-13511,共8页
为了探究裂隙灰岩体发生拉剪破坏后的裂纹扩展规律与断裂机制,以裂隙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拉剪断裂试验,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相对应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不同加载位置下裂隙尖端发生断裂破坏过程的应力云图变化,利用J积分与位移外推法计... 为了探究裂隙灰岩体发生拉剪破坏后的裂纹扩展规律与断裂机制,以裂隙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拉剪断裂试验,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相对应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不同加载位置下裂隙尖端发生断裂破坏过程的应力云图变化,利用J积分与位移外推法计算得到Ⅰ、Ⅱ型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加载步数的增加,加载点正下方、裂纹尖端处与底部临空区易形成应力集中区并相互贯通,数值模型与物理试验裂纹扩展路径基本一致,加载距离的增加使得裂纹起裂角与水平方向最远扩展距离变小。利用J积分法与位移外推法计算不同加载距离下应力强度因子K_(Ⅰ)、K_(Ⅱ)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试验真实断裂情况,其分析结果可为危岩崩塌预报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灰岩 拉剪破坏 裂纹扩展规律 断裂机制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裂隙水作用下岩质边坡平面滑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姜楠 张安然 +2 位作者 张芳 陈明晖 曹晓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104,共9页
在降雨等水力条件作用下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是顺层岩质边坡最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而目前关于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几乎很少考虑裂隙面粗糙度对地下水渗流力及滑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而导致其稳定性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此,首先对... 在降雨等水力条件作用下沿岩层层面的平面滑动是顺层岩质边坡最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而目前关于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几乎很少考虑裂隙面粗糙度对地下水渗流力及滑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进而导致其稳定性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为此,首先对地下水作用下的顺层岩质边坡受力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地下水将对滑动岩体产生3个方面的力学作用:张裂隙中的静水压力、滑面上的扬压力和渗流力,由此建立了相应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其次,通过引入裂隙面粗糙度对裂隙抗剪强度及地下水渗流力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裂隙粗糙及地下水渗流力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而后,通过对含一条贯通粗糙裂隙的岩质边坡稳定性为例,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计算结果表明裂隙面粗糙度系数JRC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必须予以考虑。最后,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主要参数如裂隙面粗糙度系数、裂隙基本摩擦角、裂隙宽度、裂隙壁面岩石抗压强度及地下水位高度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裂隙宽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小,而其他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则相对较大,不容忽视。且裂隙面粗糙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与裂隙壁面岩石抗压强度密切相关,随着其增加,裂隙面粗糙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岩质边坡 平面滑动 力学模型 裂隙水 粗糙裂隙 裂隙抗剪强度准则
下载PDF
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杨寓友 王叶娇 程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62,共9页
胀缩性、裂隙性是膨胀土的基本特性,膨胀土内部裂隙对边坡破坏有着巨大的影响,常引起工程事故.为研究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南阳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裂隙倾角、裂隙条数、裂隙形状等因素对膨胀土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 胀缩性、裂隙性是膨胀土的基本特性,膨胀土内部裂隙对边坡破坏有着巨大的影响,常引起工程事故.为研究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南阳膨胀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裂隙倾角、裂隙条数、裂隙形状等因素对膨胀土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采用CT扫描试验观测了原状土内部裂隙发育情况;通过对含有不同裂隙倾角、条数、形状以及不同裂隙间填充物情况的含裂隙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分析裂隙性对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的产生会破坏土体整体性,降低膨胀土抗剪强度;裂隙条数增多,裂隙相互交汇会进一步降低土体强度;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随裂隙面倾角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当裂隙面倾角为膨胀土破坏面倾角时其抗剪强度最低;裂隙面倾角越接近破坏面倾角其抗剪强度越低,反之越高;引入裂隙膨胀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弱化度,建立了其抗剪强度指标随倾角变化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性 抗剪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下载PDF
某大跨度异形板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华 李祖维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以广州某住宅楼大跨度异形板为例,针对大跨度异形板及周边剪力墙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通过强度设计、挠度裂缝分析、温度应力分析、舒适度分析、剪力墙平面外强度分析等设计方法,提出防止出现裂缝问题的措施在于大跨度异形板不仅要加强构... 以广州某住宅楼大跨度异形板为例,针对大跨度异形板及周边剪力墙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通过强度设计、挠度裂缝分析、温度应力分析、舒适度分析、剪力墙平面外强度分析等设计方法,提出防止出现裂缝问题的措施在于大跨度异形板不仅要加强构造,还应在计算中同时满足强度计、裂缝计算、温度应力计算、舒适度计算、剪力墙平面外强度计算,以此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舒适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异形板 挠度裂缝 温度应力 舒适度 剪力墙平面外强度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复合土抗裂补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伟 王中华 +1 位作者 曾媛 普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3-708,共6页
将聚丙烯纤维按不同类型、不同组合、不同含量掺入土中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复合土的应力-应变性状及对复合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固黏性土要选择分散性好的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而不是网状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 将聚丙烯纤维按不同类型、不同组合、不同含量掺入土中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复合土的应力-应变性状及对复合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固黏性土要选择分散性好的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而不是网状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按占土质量0.2%时为最佳掺入量,束状单丝聚丙烯纤维长度为6 mm+10 mm+15 mm+19 mm的4种组合较为理想,可使聚丙烯纤维复合土微结构联结强度得到明显改善,抗裂补强,黏性土抗剪强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黏性土 应力-应变性状 抗剪强度 抗裂补强
下载PDF
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于磊 车轶 宋玉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进行集中荷载作用下7根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的受剪试验,分析截面高度和纵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无腹筋梁斜裂缝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开裂模式。对试验梁的破坏形式、开裂荷载、受剪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 进行集中荷载作用下7根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的受剪试验,分析截面高度和纵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无腹筋梁斜裂缝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开裂模式。对试验梁的破坏形式、开裂荷载、受剪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混凝土受压区应变、最大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间距受截面有效高度的影响进行讨论。结合试验数据及国内外已有受剪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抗剪强度 尺寸效应 裂缝
下载PDF
带剪力键钢板-高强灌浆体的抗剪承载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国庆 程壮 +2 位作者 王振宇 陈枫 张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2-1287,1304,共7页
为了研究灌浆套管连接中带剪力键钢板-高强灌浆体的抗剪承载力性能,开展不同初始正应力下4个试件的平板剪切试验.通过试验发现,试件的承载过程包括弹性、灌浆体开裂和界面摩擦滑移3个阶段,灌浆体主要是沿着剪力键之间的连线逐次开裂发展... 为了研究灌浆套管连接中带剪力键钢板-高强灌浆体的抗剪承载力性能,开展不同初始正应力下4个试件的平板剪切试验.通过试验发现,试件的承载过程包括弹性、灌浆体开裂和界面摩擦滑移3个阶段,灌浆体主要是沿着剪力键之间的连线逐次开裂发展,初始正应力越大,试件的峰值抗剪强度越大.采用脆性开裂模型对试件剪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破坏形态和承载过程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键 钢板 灌浆体 抗剪强度 剪切试验 脆性开裂
下载PDF
不同粗糙度的节理直剪颗粒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曹日红 曹平 +2 位作者 林杭 张科 谭希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56-463,共8页
利用二维颗粒流程序生成5种不同粗糙程度的节理模型,并对5种节理模型进行了5种不同法向恒定荷载作用下的直剪试验,从细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粗糙程度的节理模型在法向荷载下的形貌损伤情况和裂纹演化机制。与此同时,分析了节理JRC值和节理... 利用二维颗粒流程序生成5种不同粗糙程度的节理模型,并对5种节理模型进行了5种不同法向恒定荷载作用下的直剪试验,从细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粗糙程度的节理模型在法向荷载下的形貌损伤情况和裂纹演化机制。与此同时,分析了节理JRC值和节理面颗粒摩擦系数对节理抗剪强度影响,并反推出了节理面抗剪强度参数Cj与j与JRC值的关系。结果为:法向恒定荷载越大时,节理峰值抗剪应力越大,剪胀现象越小,节理形貌损伤范围越大。随着剪切的进行,上下节理面接触范围减小,微裂纹开始主要沿节理面产生,随着剪切位移的继续增加微裂纹数量显著增加,并且不局限于节理面附近而深入到模型内部。随着节理粗糙程度(JRC值)和节理面颗粒摩擦系数的增加节理峰值抗剪应力也增大。节理抗剪强度参数Cj与j随着JRC值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果可以为室内试验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 直剪 裂纹 细观 抗剪强度
下载PDF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试验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顺波 赵国藩 黄承逵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61,共6页
根据25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和20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箍筋梁斜截面受力试验研究,分析了箍筋、剪跨比、有效预压力、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理论推导。
关键词 预应力 钢纤维混凝土梁 斜截面 抗裂度
下载PDF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中土水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28
13
作者 詹良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4-500,共7页
为了探讨非饱和膨胀土中强烈土水相互作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大型现场降雨入渗模拟试验和综合的室内试验研究.研究了包括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胀缩试验和吸湿软化试验的室内试验.试验成果分析表明,在干湿季节循环过程中,非饱和膨... 为了探讨非饱和膨胀土中强烈土水相互作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大型现场降雨入渗模拟试验和综合的室内试验研究.研究了包括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胀缩试验和吸湿软化试验的室内试验.试验成果分析表明,在干湿季节循环过程中,非饱和膨胀土中水分、吸力、变形、应力和抗剪强度之间发生强烈耦合作用.膨胀土的丰富裂隙在土水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它直接破坏了土体的完整性,并显著增加了表层土的入渗速率.降雨入渗使得浅层的非饱和膨胀土体发生吸水膨胀而软化,还造成浅层土体中水平应力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土体发生局部被动破坏.季节性干湿循环使得边坡浅层土体逐渐发生向坡下蠕变,以致边坡发生渐进累积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边坡 吸力 变形 应力 抗剪强度 裂隙
下载PDF
砌体抗剪强度研究的回顾与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1
14
作者 骆万康 朱希诚 廖春盛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1-49,共9页
通过单砖砌体模型双剪试验研究了砌体剪压复合受力相关性,证实了随轴压比的增加,按摩尔和库仑两种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抗剪强度相差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二者分别过低和过高估计了砌体抗剪能力,因而,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以期准确确定任... 通过单砖砌体模型双剪试验研究了砌体剪压复合受力相关性,证实了随轴压比的增加,按摩尔和库仑两种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抗剪强度相差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二者分别过低和过高估计了砌体抗剪能力,因而,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以期准确确定任章压力下砌体的抗剪强度。此外,亦提出了尚需研究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轴压比 抗剪强度 计算
下载PDF
无腹筋RUHTC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利军 陈达 +1 位作者 徐世烺 张秀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剪跨比为参数,对跨中荷载作用下的6根钢筋增强UHTCC(RUHTCC)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梁进行了受弯试验.对比研究了RUHTCC梁的抗剪性能,包括裂缝扩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 为了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的抗剪性能,以配筋率和剪跨比为参数,对跨中荷载作用下的6根钢筋增强UHTCC(RUHTCC)梁和4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梁进行了受弯试验.对比研究了RUHTCC梁的抗剪性能,包括裂缝扩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剪切开裂荷载、极限剪切能力以及剪切强度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大和剪跨比的减小,RUHTCC梁的破坏模式由弯剪破坏转变为剪压破坏,极限剪切承载能力逐渐增大.RUHTCC梁的极限剪切能力约为RC梁的2倍,平均抗剪强度约为UHTCC抗拉强度的0.86倍;RUHTCC梁表现出稳态的多条细密斜裂缝扩展模式,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其最大裂缝宽度低于0.1 mm.基于RUHTCC梁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富余剪切承载能力,不需设置最小配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性能试验 RC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无腹筋 水泥基复合材料 钢筋混凝土 剪切强度 剪切能力
下载PDF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层间剪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袁玉卿 周鑫 王选仓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层间的剪应力状态,建立了层间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间状态、超重载、加铺层模量、加铺层厚度及应力吸收层模量对最大剪应力的影响.发现层间完全连续、完全光滑时,最大剪应力分别为0.41 MPa,0.43 MPa;当轮胎... 为研究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层间的剪应力状态,建立了层间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层间状态、超重载、加铺层模量、加铺层厚度及应力吸收层模量对最大剪应力的影响.发现层间完全连续、完全光滑时,最大剪应力分别为0.41 MPa,0.43 MPa;当轮胎压强从0.7 MPa提高到1.2 MPa时,层间最大剪应力增加了70%以上,达到0.7 MPa;当应力吸收层模量为400 MPa时,层间最大剪应力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着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增加剪应力也相应增加,当模量达到1 000 MPa时层间剪应力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层间完全连续时剪应力较小,层间剪应力随轮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应力吸收层模量400 MPa时应力削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加铺 剪应力 抗裂
下载PDF
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霞 张金丹 +1 位作者 王华阳 金奇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79,共7页
为研究预应力技术对RPC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影响,对3根预应力RPC工字梁及1根非预应力RPC工字梁进行单点加载下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分析了预应力度及剪跨比对预应力RPC梁斜截面开裂裂缝形态、主斜裂缝倾角及宽度、主斜裂缝投影长度的影... 为研究预应力技术对RPC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影响,对3根预应力RPC工字梁及1根非预应力RPC工字梁进行单点加载下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分析了预应力度及剪跨比对预应力RPC梁斜截面开裂裂缝形态、主斜裂缝倾角及宽度、主斜裂缝投影长度的影响,探讨了预应力度及剪跨比等因素对预应力RPC梁斜截面开裂荷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预应力RPC梁斜截面抗裂强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预应力的施加可以有效提升RPC梁的斜截面开裂荷载,但这种有利作用会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预应力可改变RPC工字梁的初始斜裂缝形态、减小主斜裂缝的倾角,但其对主斜裂缝投影长及主斜裂缝最终宽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活性粉末混凝土 剪跨比 斜截面 抗裂强度
下载PDF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顺波 赵国藩 黄承逵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29,共12页
根据本课题试验和其他研究者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截面高度、纵向受拉钢筋、箍筋、剪跨比、钢钎维含量特征值(长径比和体积率)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计算的理论模式和实用... 根据本课题试验和其他研究者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截面高度、纵向受拉钢筋、箍筋、剪跨比、钢钎维含量特征值(长径比和体积率)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计算的理论模式和实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 斜截面 抗裂度
下载PDF
复合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模式的探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升才 江见鲸 于庆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8-611,共4页
在试验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应用复合剪力墙板的弯曲开裂强度、腹剪斜裂缝开裂强度、极限搞弯载力、极限搞剪载力以及极限抗滑移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复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复合剪力墙结构。
关键词 复合剪力墙结构 结构设计 计算模式 弯曲开裂强度 腹剪斜裂缝开裂强度 极限抗弯承载力 极限剪承载力 极限抗滑移承载力
下载PDF
翼缘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志祥 江炳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99-104,共6页
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截面形式对梁的斜截面抗裂强度Q_∫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截面形状系数计算式,弥补了彭天明"集中荷载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袭强度计算"(河海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一文的不足.与试验结... 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截面形式对梁的斜截面抗裂强度Q_∫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截面形状系数计算式,弥补了彭天明"集中荷载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袭强度计算"(河海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一文的不足.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公式能更好地反映出Q_∫随截面形状变化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混凝土 翼缘 斜截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