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F2、IL-23、MDC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宋美楠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67-369,373,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白细胞介素-23(IL-23)、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46例UC患者(观察组),另选取73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2(HSF2)、白细胞介素-23(IL-23)、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146例UC患者(观察组),另选取73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时、对照组体检时及不同病情UC患者血清HSF2、IL-23、MDC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病情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U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SF2、IL-23、MD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HSF2、IL-23、MDC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HSF2、IL-23、MDC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F2、IL-23、MDC水平与发作时期、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F2、IL-23、MDC水平对UC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832、0.856,联合诊断AUC为0.927,大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HSF2、IL-23、MDC水平对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U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热休克转录因子/血液 白细胞介素23/血液 树突细胞
下载PDF
咪喹莫特对BALB/c和C57BL/6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剑平 谢倩 +3 位作者 陈林 张军峰 史丽云 詹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不同品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BALB/c和C57BL/6两种小鼠品系,分别在其背部涂抹62.5 mg含5%咪喹莫特的明欣利迪乳膏,在涂抹2,4,6 d后,采用PAIS评分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形态学变化;HE染...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对不同品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诱导作用的差异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BALB/c和C57BL/6两种小鼠品系,分别在其背部涂抹62.5 mg含5%咪喹莫特的明欣利迪乳膏,在涂抹2,4,6 d后,采用PAIS评分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涂药局部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厚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咪喹莫特涂抹天数的增加,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背部皮肤均逐渐出现鳞屑、红斑、表皮增厚等银屑病样表现。与同时间段C57BL/6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比较,BALB/c小鼠皮损PAIS评分更高(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表皮增厚均更显著(P<0.05或P<0.01)。涂抹咪喹莫特2 d后,两种小鼠IL-23、IL-17A和IL-17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均呈现先高后低的动态变化。其中BALB/c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2 d,C57BL/6小鼠表达峰值出现于涂药后4 d。结论咪喹莫特均可诱导BALB/c和C57BL/6小鼠出现人类银屑病样皮损,其中BALB/c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更典型,可能更适用于人类银屑病研究,IL-23/IL-17轴的激活是皮损出现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小鼠模型 咪喹莫特 BALB/C小鼠 C57bl/6小鼠 IL-23/IL-17轴
下载PDF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建新 田元祥 +5 位作者 曹刚 葛建军 孙彦辉 指导 李学武 康锁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0-64,共5页
目的 :观察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 ,分别于术后 7d、1 5d、30 d,与喜德镇对照治疗 ,记录小鼠张口喘气时间 ,计算... 目的 :观察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 ,分别于术后 7d、1 5d、30 d,与喜德镇对照治疗 ,记录小鼠张口喘气时间 ,计算脑指数及脑含水量。结果 :造模导致了小鼠脑缺血、缺氧 ,早期还出现脑组织水肿 ,表现为张口喘气时间缩短 ,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增加。而电针和喜德镇均可延长张口喘气时间、降低脑指数和脑含量 ,具有抗脑缺氧和减轻脑水肿程度的作用 ,但疗效以电针为优。结论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该模型出现的脑缺血、缺氧状态 ,及早期的脑组织水肿有显著改善作用 ,此可能为针刺治疗 VD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血管性痴呆 小鼠 电针 肾俞 膈俞 百会 张口喘气时间 脑指数 脑含水量
下载PDF
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杨廉 刘媛媛 +2 位作者 路暾 陈晓莉 罗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温针灸“肾俞”穴 ,观察其对雌二醇(E2 )、孕酮 (P)、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激素 (LH)的变化。结果 :温针灸“肾俞”组E2 水平明显升高 ,温针灸“肾俞”与尼尔雌醇组FSH...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温针灸“肾俞”穴 ,观察其对雌二醇(E2 )、孕酮 (P)、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激素 (LH)的变化。结果 :温针灸“肾俞”组E2 水平明显升高 ,温针灸“肾俞”与尼尔雌醇组FSH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P显著升高 (P <0 0 5,P<0 0 1)。温针灸“肾俞”对LH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 ,而尼尔雌醇组LH水平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温针灸“肾俞”穴具有明显的调节性激素作用 ,可以使明显低下的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升高 ,从而建立起卵巢与垂体之间负反馈关系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肾俞穴 雌二醇 雌性大鼠 更年期 性激素
下载PDF
肾俞募穴与肾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童晨光 谷世喆 +3 位作者 衣华强 郭长青 项晓人 徐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 :探求肾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肾俞” 肾组、“京门” 肾组、“肾俞” “京门”组分别在T1 3~L3、T1 2 ~L2 、T1 3~L1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 目的 :探求肾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肾俞” 肾组、“京门” 肾组、“肾俞” “京门”组分别在T1 3~L3、T1 2 ~L2 、T1 3~L1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肾和体表的神经元 ,不仅使牵涉痛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而且揭示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②为临床应用肾俞募穴治疗肾病提供了形态学理论根据。③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可能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穴 特异性联系通路 荧光双标法 脊神经节 肾脏 经络学
下载PDF
电针对不稳定膀胱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跃来 侯文光 +3 位作者 虞先敏 马雪梅 张丽 岑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穴位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改变及其特异性。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肾俞组、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并给予相应处理;治疗12h后观察各组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USB大鼠的尿动力学状态;各治疗组尿动力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显著(P<0.05),且各穴位组尿动力改善与药物组相似;会阳组、肾俞加会阳组对不稳定膀胱大鼠尿动力学改善优于药物组、肾俞组(P<0.05);会阳组与肾俞加会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会阳穴、会阳加肾俞穴可特异性地改善USB尿动力状态,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增加膀胱容量和膀胱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膀胱 电针疗法 穴位特异性 会阳穴 肾俞穴 尿动力学
下载PDF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志苇 黎健 +1 位作者 高丽萍 张夏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和乐力组,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疼痛情况。结果埋线组、埋线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力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无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穴位疗法 埋线 肾俞
下载PDF
大鼠肾俞定位之我见 被引量:6
8
作者 田环环 曹昺焱 +5 位作者 高珊 裴恩实 黄英恒 刘锦龙 武燕 李瑞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51-52,共2页
肾俞主治病症多,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对于肾俞穴的实验研究层出不穷。大鼠作为实验常用动物,其腧穴的准确定位对于针灸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阐明大鼠脊椎解剖特点的基础上,指明大鼠肾俞的定位方法,希望对针灸实验研究能起到... 肾俞主治病症多,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对于肾俞穴的实验研究层出不穷。大鼠作为实验常用动物,其腧穴的准确定位对于针灸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阐明大鼠脊椎解剖特点的基础上,指明大鼠肾俞的定位方法,希望对针灸实验研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椎解剖特点 肾俞 定位 bl23
下载PDF
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3 位作者 成词松 吴曦 王海卫 包克义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位组各30例,治疗2个疗程;应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PHERE)、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健康状...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位组各30例,治疗2个疗程;应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PHERE)、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疲劳程度、潜在症状、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SS、SPHERE、VAS量表积分降低,SF-36各维度积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电针穴位组明显优于非穴位组(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患者FSS积分、SPHERE积分以及VAS积分较治疗后均有所升高,但电针穴位组低于电针非穴位组(P<0.01),SF-36各维度积分较治疗后下降,除总体健康维度外其他维度积分电针穴位组高于电针非穴位组(P<0.01)。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能明显减轻CF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电针 肾俞 足三里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诸毅晖 梁繁荣 +1 位作者 成词松 吴曦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动态检测。结果:余弦法分析发现,健康组和CFS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具有昼夜节律(P<0.05);CFS组治疗前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P>0.05),其余指标具有昼夜节律(P<0.05),但CFS组治疗前昼夜节律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和褪黑素峰值相位后移而皮质醇峰值相位超前;电针治疗后,CFS组振幅明显提高,峰值相位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FS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现象,电针对其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昼夜节律 电针 肾俞 足三里
下载PDF
针灸“肾俞”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和成瘾脑区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胜 周文华 +2 位作者 刘惠芬 赵伟康 杨国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肾俞穴对吗啡戒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急性吗啡成瘾模型 ,采用瞬时基因c 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电针“肾俞”穴对抗吗啡戒断症状以及可能涉及的脑区进行研究。结果 :电针“肾俞... 目的 :探讨电针肾俞穴对吗啡戒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急性吗啡成瘾模型 ,采用瞬时基因c 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 ,对电针“肾俞”穴对抗吗啡戒断症状以及可能涉及的脑区进行研究。结果 :电针“肾俞”穴能明显抑制大鼠戒断症状 ,降低导水管周围灰质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和下丘脑外侧区的c fos表达 ,但增加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中央核和伏隔核核区 (core)的c fos表达。结论 :电针“肾俞”穴能有效抑制吗啡戒断症状 ,电针对抗阿片类药物依赖涉及多个中枢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俞 电针 神经元活动 c-fos 大鼠 脑区 表达 降低
下载PDF
电针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间尿频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栗先增 周湘明 +1 位作者 陈建云 顾伯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间尿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夜间多尿指数(NPi)变化,并...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夜间尿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夜间多尿指数(NPi)变化,并着重观察其对夜尿次数的影响。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后I-PSS、QOL、PVR、夜尿次数及NPi均减少,其中I-PSS、QOL、PVR、夜尿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肾俞、会阳穴可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夜间尿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前列腺增生 尿频 肾俞 会阳 生活质量评分 残余尿量
下载PDF
电针、埋线对小鼠吗啡戒断和耐受调整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颖 刘文 +5 位作者 王俊娟 陈莎莎 熊鹏 贾亚妹 柏灿 薛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吗啡戒断、耐受小鼠进行电针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小鼠海马和脊髓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和埋线对吗啡戒断后戒断、耐受小鼠调整作用的差... 目的通过对吗啡戒断、耐受小鼠进行电针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小鼠海马和脊髓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表达水平,探讨电针和埋线对吗啡戒断后戒断、耐受小鼠调整作用的差异。方法将5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戒断空白组、戒断模型组、戒断埋线组、戒断电针组和耐受空白组、耐受模型组、耐受埋线组、耐受电针组,每组7只。吗啡戒断模型根据"7 d递增成瘾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戒断空白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戒断电针组小鼠每次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5 min后,使用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200)电针刺激双侧肾俞穴;戒断埋线组于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5 min后,将0.5 cm铬肠线埋入双侧肾俞穴内。第7天早上10点,腹腔注射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催瘾(4 mg/kg),并观察小鼠戒断反应。根据阿片依赖戒断症状柳田知司测评量表评分,并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和脊髓NMDA受体和CCK含量。按10 mg/kg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耐受模型。耐受空白组在相同的时间注射10 m L/kg的生理盐水,耐受埋线组于建立模型第1天在肾俞穴埋线治疗,耐受电针组在建立模型第1天起电针肾俞穴。经7 d治疗后,以Elisa方法检测海马和脊髓的NMDA受体和CCK含量。结果戒断模型组海马NR2B和CCK表达与戒断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断电针组海马NR2B表达与戒断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断埋线组和戒断电针组海马CCK表达与戒断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断模型组小鼠脊髓NR2A、NR2B、CCK表达与戒断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断电针组脊髓NR2A、NR2B表达与戒断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模型组海马NR1、NR2B、CCK表达与耐受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埋线组海马CCK表达与耐受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电针组海马NR1表达与耐受模型组和耐受埋线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埋线组和耐受电针组脊髓CCK表达与耐受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俞穴穴位埋线及电针治疗对减轻吗啡耐受及戒断均有治疗效果,且电针治疗优于穴位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埋线 电针 肾俞(bl23) 吗啡依赖 NMDA受体 胆囊收缩素 小鼠 埋藏疗法
下载PDF
“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运动行为敏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珂 刘惠芬 周文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每天应用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并在第1次吗啡注射,以及吗啡停药1w后再激发进行活动度检测。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非穴位点组相比,"足三里"埋线减缓慢性吗啡处理的痛阈下降和减少大鼠活动度,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肾俞组痛阈和活动度较非穴位点组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其调节可能与抑制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近交系 物质禁断综合征/穴位疗法 吗啡依赖/穴位疗法 穴位埋线结扎 足三里 肾俞
下载PDF
萸桂散穴位贴敷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40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真 黄晴茵 +1 位作者 郑钊源 周英淳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观察萸桂散穴位贴敷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西医基础治疗、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萸桂散贴敷双涌泉及双肾俞。比... 目的:观察萸桂散穴位贴敷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西医基础治疗、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萸桂散贴敷双涌泉及双肾俞。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R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EA和Hb 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酐水平正常的患者治疗后AC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EA和Hb 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萸桂散穴位贴敷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A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期糖尿病肾病 萸桂散贴敷 涌泉 肾俞
下载PDF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
16
作者 陈永 龚安 +2 位作者 高运乐 余珊 杨宗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2期31-33,共3页
电镜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是揭秘针灸作用机制的可行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一方面研究数据较少。本文复习了近10年来28篇电镜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研究范围涉及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眼病、心肌缺血、脊髓损伤、血管性和老... 电镜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是揭秘针灸作用机制的可行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一方面研究数据较少。本文复习了近10年来28篇电镜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研究范围涉及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眼病、心肌缺血、脊髓损伤、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镜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痴呆 足三里 肾俞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远 杨思琪 +3 位作者 李重 赵玉 陈少峰 耿强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中使用针灸治疗ED的文献,检索年...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更广阔的临床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中使用针灸治疗ED的文献,检索年限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20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E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22篇,得到针灸处方44张。共有9篇文献涉及辨证分型,可概括为湿热下注、命门火衰、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惊恐伤肾、肾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瘀血阻络8个证型。ED的病位与肾、肝、心、脾关系密切,病机分虚实两端。虚证多属肾阳虚、肾阴(精)虚、心脾两虚,实证多属湿热下注、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共涉及腧穴56个,其中,十二经穴46个,任督二脉经穴10个,应用频次大于10次的腧穴依次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太冲、太溪、气海、足三里、次髎、命门。使用频次大于20次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依次为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中有7个为特定穴,常用的五腧穴为太冲、太溪、足三里,常用的交会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常用的背俞穴为肾俞、肝俞。腧穴分布在下肢部、腰背部、腹部和上肢部。治疗ED最常使用的腧穴是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肾俞。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个新针灸处方:(1)肝俞-中封-蠡沟-神门-会阳;(2)次髎-曲骨-阴廉-会阳;(3)阴陵泉-白环俞-太溪-会阳;(4)足三里-中髎-气海-上髎;(5)曲骨-太溪-长强-会阳;(6)三阴交-关元-秩边-关元俞;(7)神门-气海俞-内关-中极。结论:针灸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常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位,选穴以具有"近治作用"的腧穴为主,配合选用具有"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的腧穴,最常用的腧穴是关元、三阴交、太冲、气海、肾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数据挖掘技术 针灸 选穴规律 足太阳膀胱经 关元 三阴交 太冲 气海 肾俞
下载PDF
High-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evidently reinforces hippocamp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s 被引量:19
18
作者 Wei Li Li-hong Kong +4 位作者 Hui Wang Feng Shen Ya-wen Wang Hua Zhou Guo-jie Su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01-806,共6页
The frequency range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rats is commonly 2-5 Hz(low frequency) and 50-100 Hz(high frequenc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injecti... The frequency range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rats is commonly 2-5 Hz(low frequency) and 50-100 Hz(high frequenc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injecting β-amyloid 1-42(Aβ1-42) into the bilateral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to verify which frequency may be better suited in treatment. Electroacupuncture at 2 Hz or 50 Hz was used to stimulate Baihui(DU20) and Shenshu(BL23) acupoints. The water maze test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spatial memory ability was apparently improved, and the ranges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long-term depression were increas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s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50 Hz were better than that at 2 Hz.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igh-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may enhance hippocampal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potentially improve memory disord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long-term potentiation long-term depression learning and memory Baihui (DU20) Shenshu bl23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High-frequency (50 Hz) electroacupuncture amelior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rats with amyloid beta 1–42-induced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18
19
作者 Chao-Chao Yu Ying Wang +4 位作者 Feng Shen Li-Hong Kong Ya-Wen Wang Hua Zhou Lei T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833-1841,共9页
Acupuncture has been shown to ameliorate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Acupoints and stimulation frequency influe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Rat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were ... Acupuncture has been shown to ameliorate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Acupoints and stimulation frequency influe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Rat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were established by injecting amyloid beta 1–42(Aβ_(1–42))into the bilateral lateral ventricles.Electroacupuncture at 2,30,and 50 Hz was carried out at Baihui(GV20;15°obliquely to a depth of 2mm)and Shenshu(BL23;perpendicularly to 4–6 mm depth),once a day for 20 minutes(each),for 15 days,taking a break every 7 days.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learning and memory.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p Ser9-GSK-3β,p Tyr216-GSK-3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nd Aβ_(1–40) in the hippocampus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assay.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markedly improved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increased synaptic curvatures,decreased the width of synaptic clefts,thickened postsynaptic densities,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GSK-3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nd Aβ_(1–40).pSer9-GSK-3βexpression markedly decreased,while p Tyr216-GSK-3βexpression increased.High-frequency(50 Hz)electroacupunctur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low(2 Hz)or medium-frequency(30 Hz)electroacupuncture.In conclusion,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exerts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β_(1–42)-induced learning and memory deficits and synapse-ultrastructure impairment via inhibition of GSK-3βactivity.Moreover,high-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different frequencies Alzheimer's disease cognitive impairment HIPPOCAMPUS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synaptic curvatures width of synaptic cleft postsynaptic density Baihui(GV20) Shenshu(bl23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隔姜灸肾俞穴治疗腰肌劳损52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邹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4期32-32,共1页
运用隔姜灸肾俞穴治疗腰肌劳损52例。结果:显效3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关键词 隔姜灸 肾俞穴 腰肌劳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