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system parameters towards safer impact based shock-to-detonation transition in a novel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prototype
1
作者 Gonca Saglam Ozkasapoglu Selis Onel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03-113,共11页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technology offers improved safety and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of explosiv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mining and stone quarrying to the aerospace and defense industries.This s...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technology offers improved safety and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of explosiv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mining and stone quarrying to the aerospace and defense industries.This study is based on developing a safer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prototype comprised of a laser initiator and a flyer plate subsystem that can be used with secondary explosives.System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o initiate the shock-to-detonation transition(SDT)of a secondary explosive based on the impact created by the flyer plate on the explosive surface.Rupture of the flyer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mechanically weakened region located on the interface of these subsystems,where the product gases from the deflagration of the explosive provide the required energy.A bilayer energetic material was used,where the first layer consisted of a pyrotechnic component,zirconium potassium perchlorate(ZPP),for sustaining the ignition by the laser beam and the second layer consisted of an insensitive explosive,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HMX),for deflagration.A plexiglass interface was used to enfold the energetic material.The focal length of the laser beam from the diode was optimized to provide a homogeneous beam profile with maximum power at the surface of the ZPP.Closed bomb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n internal volume of 10 cm^(3) for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Dependency of the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system output on confinement,explosive density,and laser beam power were analyzed.Measurements using a high-speed camera resulted in a flyer velocity of 670±20 m/s that renders the prototype suitable as a laser detonator in applications,where controlled employment of explosives is cri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driven flyer plate shock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detonation Secondary explosives Pyrotechnic materials CONFINEMENT
下载PDF
Nanosecond laser shock detonation of nanodiamonds:from laser-matter interaction to graphite-to-diamond phase transition
2
作者 Xing Zhang Haofan Sun +4 位作者 Bo Mao Rui Dai Houlong Zhuang Yiliang Liao Qiong N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CIE EI 2022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Nanodiamonds(NDs)have been widely explored for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optical bioimaging,sensors,quantum computing,and others.Room-temperature nanomanufacturing of NDs in open air using confined laser shock det... Nanodiamonds(NDs)have been widely explored for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optical bioimaging,sensors,quantum computing,and others.Room-temperature nanomanufacturing of NDs in open air using confined laser shock detonation(CLSD)emerges as a novel manufacturing strategy for ND fabrication.However,the fundamental process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nanomanufacturing of NDs during CLSD with a focus on the laser-matter interaction,the role of the confining effect,and the graphite-to-diamond transition.Specifically,a first-principles model is integrated with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o describe the laser-induced thermo-hydrodynamic phenomena and the graphite-to-diamond phase transition during CLSD.The simulation results elucidate the confining effect in determining the material’s responses to laser irradiation in term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s of temperature,pressure,electron number density,and particle velocity.The integrated model demonstrates the capability of predicting the laser energy threshold for ND synthesis and the efficiency of ND nucleation under varying processing parameters.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CLSD and advance this nanomanufacturing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NDs and other high-temperature-high-pressure synthesized nanomaterials towards extensiv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DIAMOND confined laser shock detonation first-principles model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graphite-to-diamond transition
下载PDF
The criterion of the existence or inexistence of transverse shock wave at wedge supported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被引量:7
3
作者 Ai-Feng Wang Wei Zhao Zong-Lin Ji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11-619,共9页
A simplified theoretic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ropagation of transverse shock wave at wedge supported oblique detonation wave.After solution validation... A simplified theoretic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ropagation of transverse shock wave at wedge supported oblique detonation wave.After solution validation,a criter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atio Φ (u 2 /u CJ) of existence or inexistence of the transverse shock wave at the region of the primary triple was deduced systematically by 38 cases.It is observed that for abrupt oblique shock wave (OSW)/oblique detonation wave (ODW) transition,a transverse shock wave is generated at the region of the primary triple when Φ 〈 1,however,such a transverse shock wave does not take place for the smooth OSW/ODW transition when Φ 〉 1.The parameter Φ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Mach number behind the ODW front for stable CJ detonation.When 0.9 〈 Φ 〈 1.0,the reflected shock wave can pass across the contact discontinuity and interact with transverse waves which are originating from the ODW front.When 0.8 〈 Φ 〈 0.9,the reflected shock wave can not pass across the contact discontinuity and only reflects at the contact discontinuity.The condition (0.8 〈 Φ 〈 0.9) agrees well with the ratio (D ave /D CJ) in the critical deto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Transverse shock wave Oblique shock wave trans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下载PDF
雷管SDT二维研究
4
作者 贾泉生 陈福梅 王廷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48,共8页
本文改进了一种二维锰铜—康铜环型拉氏量计,测量了雷管内部二维冲击起爆(SDT)流场;还应用二维程序2DLE和BKW程序对雷管SDT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作了对比,使二维拉氏量计和二维程序2DLE对研究雷管SDT可行性相互... 本文改进了一种二维锰铜—康铜环型拉氏量计,测量了雷管内部二维冲击起爆(SDT)流场;还应用二维程序2DLE和BKW程序对雷管SDT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作了对比,使二维拉氏量计和二维程序2DLE对研究雷管SDT可行性相互作了检验。为研究雷管和小直径炸药柱二维SDT过程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管 sdt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几种典型固体推进剂的危险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能 廖林泉 +1 位作者 范红杰 李军强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9,共6页
为进行固体推进剂的危险性能(感度特性)研究,对NEPE推进剂、粒铸CMDB推进剂、螺压CMDB推进剂三种典型的固体推进剂分别进行了雷管感度实验、冲击波感度实验(隔板实验)和燃烧转爆轰实验。结果显示:NEPE推进剂对雷管引爆较敏感;三种推进... 为进行固体推进剂的危险性能(感度特性)研究,对NEPE推进剂、粒铸CMDB推进剂、螺压CMDB推进剂三种典型的固体推进剂分别进行了雷管感度实验、冲击波感度实验(隔板实验)和燃烧转爆轰实验。结果显示:NEPE推进剂对雷管引爆较敏感;三种推进剂对冲击波刺激较敏感;颗粒状的粒铸CMDB、螺压CMDB推进剂和内部有孔洞的NEPE推进剂在燃烧转爆轰实验中发生爆轰。实验表明,推进剂的危险性能(感度)与推进剂的组成(有无敏感物质)、装药形态(颗粒或药柱)及外界约束条件(强或弱)有密切关系。实验证实,固体推进剂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燃烧转爆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危险性分级 燃烧转爆轰 雷管感度 冲击波感度
下载PDF
高能固体推进剂燃烧转爆轰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贾祥瑞 李冬香 +1 位作者 孙锦山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6-51,共6页
建立了一维反应两相流模型,对高能固体推进剂多孔床燃烧转爆轰(DDT)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当装填密度为83.5%TMD时,计算表明,药床着火后燃烧阵面前形成一致密波,使阵面前药床受到压缩,并逐渐形成完全压实区。压实区前沿压力达1... 建立了一维反应两相流模型,对高能固体推进剂多孔床燃烧转爆轰(DDT)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当装填密度为83.5%TMD时,计算表明,药床着火后燃烧阵面前形成一致密波,使阵面前药床受到压缩,并逐渐形成完全压实区。压实区前沿压力达1.8GPa时,将引起药床第二次点火,且很快过渡到稳态爆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燃烧 爆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发射药燃烧转爆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晓明 赵瑛 +2 位作者 宋长文 刘来东 张衡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2,共4页
为研究发射药燃烧转爆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联合国危险分级试验中燃烧转爆轰试验方法对单、双、三基以及不同药型的发射药进行燃烧转爆轰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厚4mm弱约束条件下,只有三基小粒发射药发生爆轰,在管厚9mm强约束条件下,6/... 为研究发射药燃烧转爆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联合国危险分级试验中燃烧转爆轰试验方法对单、双、三基以及不同药型的发射药进行燃烧转爆轰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厚4mm弱约束条件下,只有三基小粒发射药发生爆轰,在管厚9mm强约束条件下,6/7双基药、6/7叠氮发射药、6/7三基药以及三基小粒药发生爆轰。发射药配方中添加硝化甘油(NG)、叠氮硝胺(DA)和黑索金(RDX)以及减小药型尺寸,可增强发射药的燃烧转爆轰能力,同时,提高壳体约束强度更易发生燃烧转爆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发射药 燃烧转爆轰 冲击波
下载PDF
CE/SE法模拟爆震波点火及传播过程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孔倩 樊未军 杨茂林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50,共7页
运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CE/SE)法模拟一维爆震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分析产生爆震波的不同机理和DDT(爆燃-爆震转捩)过程的影响因素.采取激波点火和热点点火两种点火方式,分别对应SDT(激波-爆震转捩)和DDT过程,热点点火初始场采用线性温度... 运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CE/SE)法模拟一维爆震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分析产生爆震波的不同机理和DDT(爆燃-爆震转捩)过程的影响因素.采取激波点火和热点点火两种点火方式,分别对应SDT(激波-爆震转捩)和DDT过程,热点点火初始场采用线性温度分布和阶梯性温度分布,整个管道均为常压.用隐式梯形方法实现刚性源项积分.结果表明,SDT和DDT对应于不同的爆震波机理,并且DDT受点火区不同参数的影响,为研究爆震波点火和DDT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时空守恒元和解元方法(CE/SE) 爆震波 点火 爆燃-爆震转捩(DDT) 激波-爆震转捩(sdt)
下载PDF
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启祥 戈雯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03-1807,共5页
在单爆震试验平台上对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激波反射器结构尺寸,测量了爆震管内气体压力变化历程及火焰传播速度,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结果表明:激波反射器对爆震波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在单爆震试验平台上对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激波反射器结构尺寸,测量了爆震管内气体压力变化历程及火焰传播速度,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结果表明:激波反射器对爆震波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取决于反射器中的反射锥及反射孔板的结构与尺寸;在反射锥堵塞比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反射锥锥角使得爆震波的形成距离最小;而反射锥与反射孔板的间距增大,爆震波形成距离增大,一旦形成稳定的爆震波后,反射器对爆震波压力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激波 绕射 爆震波 DDT距离 压力
下载PDF
激波与爆轰波对撞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桂来 姜宗林 张德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61,共8页
采用二阶精度NND差分格式和改进的二阶段化学反应模型模拟了爆轰波与激波的对撞过程,研究了不同强度入射激波对爆轰过渡区域的影响.当对撞激波较弱时,透射爆轰波演变主要受流动膨胀作用的影响,可划分为对撞影响区、爆轰恢复区和稳定发展... 采用二阶精度NND差分格式和改进的二阶段化学反应模型模拟了爆轰波与激波的对撞过程,研究了不同强度入射激波对爆轰过渡区域的影响.当对撞激波较弱时,透射爆轰波演变主要受流动膨胀作用的影响,可划分为对撞影响区、爆轰恢复区和稳定发展区3个阶段,在爆轰恢复区和稳定发展区,前导激波压力经历一个过冲、然后向稳定爆轰过渡的过程,表现了爆轰波熄爆和再起爆的物理特征,当对撞激波较强时,可燃混合气体的高热力学参数导致了更高的化学反应活化程度,形成了弱爆轰向稳定爆轰的直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对撞 过渡区域 爆轰波 激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钝感炸药的超压爆轰与冲击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昊 胡晓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Hybrid反应率结合修正的JWL方程,研究了LX-17、超细TATB等钝感炸药的冲击起爆(SDT)过程,并计算了爆轰波的对碰现象。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钝感炸药的冲击起爆过程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计算爆轰波对碰区的峰值压力提高了10%。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超压爆轰 冲击起爆 钝感炸药
下载PDF
颗粒材料中致密波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锦山 朱建士 贾祥瑞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3-433,共11页
采用一维两相流模型与相应颗粒构形应力函数,研究了致密波的形成及其结构.用简化两相流模型系统地讨论致密波对有关因素的依赖关系.分析指出:小于基体材料音速的致密波仅能在非理想颗粒材料中存在,从波前到波后,所有状态物理量光... 采用一维两相流模型与相应颗粒构形应力函数,研究了致密波的形成及其结构.用简化两相流模型系统地讨论致密波对有关因素的依赖关系.分析指出:小于基体材料音速的致密波仅能在非理想颗粒材料中存在,从波前到波后,所有状态物理量光滑过渡.大于基体材料音速的致密波,波头可能存在间断.应力函数与致密粘性确定后,致密波速度决定致密波结构、宽度、终态压实度.采用一维两相流模型模拟了活塞驱动颗粒床形成致密波这一动态过程.用线方法(MOL)对该方程组求数值解.计算表明,经过短暂的非稳态过程,颗粒床中形成一稳态致密波.分析了活塞速度与初始孔隙率对致密波结构的影响,并对简化两相流模型与两相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波 冲击波压实 燃烧转爆轰 颗粒材料
下载PDF
非均质固体炸药冲击起爆的物质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忠 陈卫东 杨文淼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将点火增长方程引入到物质点法中,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MPM-SDT,并求解了冲击起爆问题。通过与传统算法和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物质点法应用于冲击起爆问题的可行性。物质点法避免了La-grange法的网格畸变缠结和Euler法的对流误差。最... 将点火增长方程引入到物质点法中,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MPM-SDT,并求解了冲击起爆问题。通过与传统算法和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物质点法应用于冲击起爆问题的可行性。物质点法避免了La-grange法的网格畸变缠结和Euler法的对流误差。最后,对钨、铜、钢等材料破片撞击屏蔽炸药问题进行了多组数值模拟。3种材料对屏蔽炸药的引爆性能,钨最优,铜次之,钢最差;破片临界冲击起爆速度与屏蔽板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冲击起爆 物质点法 点火增长方程
下载PDF
高能推进剂多孔床中致密波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祥瑞 孙锦山 +1 位作者 李世才 黄风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一维反应两相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常致密波计算模型。对推进剂多孔床中不同速度的致密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致密波区内的参数分布。通过分析致密波的结构,发现亚音速致密波从波前到波后所有物理量光滑过度;
关键词 致密波 燃烧转爆轰 固体推进剂 多孔药床 药床
下载PDF
用拉氏量计和分析技术研究固体推进剂冲击波作用过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春华 丁(忄敬)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固体推进剂冲击波作用过程的拉氏量计和分析技术,应用这种技术能清楚地表现固体推进剂内部状态变化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并用这种技术研究了聚硫复合推进剂、丁羟复合推进剂、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冲击波转... 本文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固体推进剂冲击波作用过程的拉氏量计和分析技术,应用这种技术能清楚地表现固体推进剂内部状态变化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并用这种技术研究了聚硫复合推进剂、丁羟复合推进剂、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冲击波转爆轰和爆轰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推进剂与双基和改性双基推进具有明显不同的状态变化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冲击波 拉氏量计 爆轰
下载PDF
燃烧、爆炸过程复杂性行为的非线性动力学(Ⅰ)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之康 李雯 +1 位作者 范维澄 王清安 《火灾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6-13,共8页
从非线性动力学观点,总结了燃烧和爆炸系统的多种复杂性现象。指出了其非线性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从非线性即从“系统”、“全局或大范围”、“演化”及“统一”地观点认识燃烧和爆炸现象的观点。并对非线性燃烧学、非线性爆炸... 从非线性动力学观点,总结了燃烧和爆炸系统的多种复杂性现象。指出了其非线性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从非线性即从“系统”、“全局或大范围”、“演化”及“统一”地观点认识燃烧和爆炸现象的观点。并对非线性燃烧学、非线性爆炸学的概念、内涵及体系进行了界定和阐述。针对燃烧-爆炸系统多定态特性及燃烧向爆轰的转化现象,运用分叉理论,提出了其系统的分叉模型和分叉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爆炸学 燃烧学 爆轰学 灾害 复杂性行为
下载PDF
脉冲爆震发动机不同副室的快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17
作者 姜日红 武晓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677-5680,共4页
爆震波的有效起爆是目前脉冲爆震发动机能否工作的关键。分别针对三种不同副室结构的爆震管,通过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起爆过程。研究表明:(1)电火花塞的能量不足以直接点燃爆震波,爆震波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激波和反射激波... 爆震波的有效起爆是目前脉冲爆震发动机能否工作的关键。分别针对三种不同副室结构的爆震管,通过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起爆过程。研究表明:(1)电火花塞的能量不足以直接点燃爆震波,爆震波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激波和反射激波以及与火焰阵面的相互耦合作用后最终建立的。(2)由于副室结构不同,激波向爆震波转捩时间也不同,将三种情况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SDT时间距离最短的最佳副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激波-爆震波转捩(sdt) 爆震波 副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极端条件两相界面流与反应流机理、模型与算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兵 范文琦 +1 位作者 徐胜 高瞻 《气体物理》 2022年第6期1-32,共32页
清华大学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长期专注于极高速、强可压和高瞬变等极端条件下的两相流和反应流前沿科学问题,并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解决航空航天动力与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综述了实验室近些年在极端条件下两相流动和含化学反... 清华大学喷雾燃烧与推进实验室长期专注于极高速、强可压和高瞬变等极端条件下的两相流和反应流前沿科学问题,并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解决航空航天动力与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综述了实验室近些年在极端条件下两相流动和含化学反应流动物理机理、数理模型与数值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实验室发展的耦合高瞬变相变过程的强可压缩气液两相界面流的数理模型和高精度数值方法,以及针对激波受气液(曲)界面约束情况下,描述非定常激波透射/反射(如波角、波强等物理量关系)的激波动力学分析方法。其次,基于上述模型、算法与分析方法,实验室研究了激波液滴相互作用、高速液滴撞击壁面等一系列问题,解析了上述高瞬变过程中复杂波系与界面的时空演化过程。以被激波或壁面冲击的液滴内流体空化初生为例,揭示了曲界面汇聚膨胀波诱导流体空化的机理,推导了预测空化初生位置的理论公式。最后,介绍了面向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强可压缩两相喷雾反应流动,实验室开发了基于Euler-Lagrange框架的高性能数值仿真软件TURFsim,并成功用于真实复杂几何结构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超声速燃烧室的数值模拟。以典型的超声速混合层流动数值模拟为例,总结了斜激波增强混合层混合特性的规律及其物理机理,获得了极限条件火核生成及火焰的传播模式与机理,详细分析了液雾弥散与蒸发、小激波和局部爆震波的时空演化特性,提出使用“第三Damk hler数Da_(Ⅲ)”定量表征燃烧模式,应用该无量纲参数成功进行了局部准等容燃烧过程的辨识与演化分析。上述研究结果对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燃烧室复杂物理过程的理解及工程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液滴 爆震 高瞬变相变 两相流 反应流 高精度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圆弧激波缓聚点火及后续燃烧传播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自豪 杨剑挺 +1 位作者 朱雨建 杨基明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7,共8页
采用激波管实验和准一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预混可燃气体中圆弧汇聚激波的自点火现象及后续燃烧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其中圆弧汇聚激波由平面运动激波通过精确设计的弧形过渡管段转变得到。研究表明:收缩段中圆弧汇聚激波波后的非均匀... 采用激波管实验和准一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预混可燃气体中圆弧汇聚激波的自点火现象及后续燃烧波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其中圆弧汇聚激波由平面运动激波通过精确设计的弧形过渡管段转变得到。研究表明:收缩段中圆弧汇聚激波波后的非均匀梯度环境由激波在平直段、弧形过渡段和扇形收缩段中传播所分别诱导的3个梯度区共同构成。随着圆弧汇聚激波的不断增强,圆弧激波后某处首先形成一个无激波的温和反应区。该反应区逆流锋面的初期运动速度远超Chapman-Jouguet(CJ)爆轰波速,而反应产物区流动则呈现出一定弱爆轰波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反应锋面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反应波”(spontaneous reaction wave),而非常规意义上的动力学波,其速度与汇聚激波波后气流点火时间梯度的倒数吻合。而后,反应区的扩张速度很快降至CJ爆轰波速以下,伴随反应锋面附近激波的产生以及激波-火焰复合结构的形成。激波-火焰结构最终加速演变为反向传播的爆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入射激波转变过程和汇聚所构造的特定点火环境,自发反应波可再次赶超爆轰波,成为新的燃烧波前;而当自发反应波速度再次低于CJ爆轰波速时,它将再次转变为爆轰波;在此过程中,原先的爆轰波阵面蜕变为反应产物中传播的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激波 梯度环境 过渡段 自发反应波 爆轰波
下载PDF
聚焦腔型面对环形激波聚焦起爆的影响
20
作者 陈祥 赵宁波 +3 位作者 郑洪涛 李智明 贾雄斌 杨家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03-1311,共9页
为研究聚焦腔型面对起爆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规律,以恰当比氢气/空气为反应物,对具有相同深度的半圆形、抛物线形和锥形3种型面聚焦腔诱导的起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半圆形和抛物线形聚焦腔相比,锥形聚焦腔的诱导起爆距... 为研究聚焦腔型面对起爆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规律,以恰当比氢气/空气为反应物,对具有相同深度的半圆形、抛物线形和锥形3种型面聚焦腔诱导的起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半圆形和抛物线形聚焦腔相比,锥形聚焦腔的诱导起爆距离分别缩短33.5%和12.1%。在3种型面聚焦腔内均发生了激波聚焦对撞和隔板反射造成的2次聚焦现象,其中,半圆形聚焦腔的一次聚焦压力最大,但是其回传压力损失也最大,这使得半圆形聚焦腔在一次聚焦后的火焰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结构。抛物线形和锥形聚焦腔内波系演变过程中的腔壁反射激波具有加强二次聚焦的作用,腔壁反射激波越强聚焦诱导的起爆越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 激波聚焦 起爆 爆燃转爆轰 聚焦腔 火焰加速 爆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