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rulence and mycotoxic effects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on Mahogany shoot borer,Hypsipyla robusta(Lepidoptera:Pyralidae) 被引量:4
1
作者 M.Balachander O.K.Remadevi +1 位作者 T.O Sasidharan N.Sapna Ba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51-659,共9页
Developing appropriate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Mahogany shoot borer, Hypsipyla robusta Moo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ue to the severe damaging effect of the pes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aplings of Swi... Developing appropriate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Mahogany shoot borer, Hypsipyla robusta Moo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due to the severe damaging effect of the pes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aplings of Swietenia mahagoni Jacq (Sapindales: Meliaceae). Existing management methods are largely limited to silvicultural practices and spraying of chemical insecticides. To identify a potential fungal biocontrol agent, we compared the virulence of six native and two standard ARSEF isolates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 against this pest. 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and conidial yield of IWST-Ma7 was higher (6.2 to 7.3 days and 4.9 to 4.7 x 105 conidia/ml) than the standards. Sig- 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orulation on the cadavers between isolates, doses and incubation periods were substantiated for the selection of potential strain. The mycotoxic effects of crude soluble protein extract when in- corporated in the artificial diet, the ARSEF 2596 and ARSEF 3603 showed LDs0 value of 3.7% and 5.6%. However, IWST-Ma7 was highly lethal with significant lowest LDs0 value of 2.6%. The enzyme activity of IWST-Ma7 was highest for chitinase, CDA, protease and lipase viz., 1.90 U/mg, 1.80 U/mg, 0.98 U/mg and 0.80 U/mg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enzyme activity of chitinase and Chitin deacetylase assay for all the isola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otease and lipase activity. The ITS regions (5.8S rDNA and 28S rDNA) of seven isolates of M. anisopliae were amplified using the ITS1 and ITS4 primers which was a unique fragment of approximately 550 bp. Based on ITS regions, phy- logenetic tree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the isolates have been grouped in to 5 clades. The virulence and mycotoxic effects of different isolates could rationally be used to employ th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hogany bo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rhizium anisopliae MYCOTOXIN mahogany shoot borer Hypsipyla robusta
下载PDF
珍稀树种格木蛀梢害虫的种类鉴定与发生规律初报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志刚 王敏 +3 位作者 曾冀 莫洪荣 郭俊杰 曾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蛀梢害虫的严重为害长期制约着其人工林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格木蛀梢害虫种类的鉴定,以及若干造林模式的虫害调查,初步总结了格木蛀梢害虫的发生规律。格...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蛀梢害虫的严重为害长期制约着其人工林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格木蛀梢害虫种类的鉴定,以及若干造林模式的虫害调查,初步总结了格木蛀梢害虫的发生规律。格木蛀梢害虫为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主要为害格木未完全木质化的嫩梢,严重影响其干形和长势。从广东格木种源家系试验林虫害发生的时空格局分析,荔枝异型小卷蛾繁殖快,在纯林中扩散迅速,而且所有种源、家系均受害,因此格木不宜营造大片纯林。格木与桉树以及米老排、红锥等速生树种同龄或异龄混交模式中,格木处于林冠下,其受害率明显下降,说明与速生树种混交能够控制荔枝异型小卷蛾的发生与为害;而与生长速度接近的马尾松混交,因二者处于同一林冠层,对虫害控制效果差;这种差异可能与荔枝异型小卷蛾不适应荫蔽环境有关。研究首次明确了格木蛀梢害虫种类,初步摸清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模式,为格木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异形小卷蛾 格木 为害特点 混交模式 蛀梢害虫
下载PDF
茶梢蛾幼虫空间分布及其抽样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莫建初 王问学 +2 位作者 李益辉 张才学 胡求凡 《经济林研究》 1992年第2期56-62,共7页
对茶梢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幼虫为普通聚集分布,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一株油茶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调查时以棋盘式取样为佳。根据空间分布型分析,计算出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为:
关键词 茶梢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宁夏二代防护林网结构抗虫性评价与判别 被引量:2
4
作者 魏佳宁 周嘉熹 +1 位作者 邵崇斌 孙长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12期12-19,共8页
应用数量化理论 、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法将二代林网林分受光肩星天牛、木蠹蛾和枝梢害虫危害各分为 4类 (即林分抗虫性分类 ) ,并建立了相应类别的判别函数 ,经检验所分类别和所建判别函数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 :类别的前 ... 应用数量化理论 、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法将二代林网林分受光肩星天牛、木蠹蛾和枝梢害虫危害各分为 4类 (即林分抗虫性分类 ) ,并建立了相应类别的判别函数 ,经检验所分类别和所建判别函数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 :类别的前 2类为相应害虫的抗性林分 ;抗虫林分是指在三类害虫危害分类时均被分在前两类中的林分 ,也是二代林网进一步发展所应采取的林分配制形式 ;林分结构合理化是害虫不成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新建林网有效控制了光肩星天牛的发生 ;各类防护林以城市林网的综合抗虫性最强 ;二代林网中对各害虫都具有较高抗性林分的比例为 2 0 % ;光肩星天牛、木蠹蛾、枝梢害虫的倾性林分在林网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1 5 %、1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林网 林分结构 抗虫性分析 蛀干害虫
下载PDF
荔枝、龙眼梢果蛀虫及两种细蛾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常青 林阳武 +3 位作者 谢依弟 黄建 黄邦侃 吴黄泉 《武夷科学》 1997年第0期125-130,共6页
本文记述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了两种细蛾的名称,生物学和形态特征。
关键词 荔枝、龙眼梢果蛀虫 爻纹细蛾 荔枝细蛾
下载PDF
“毒杀”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关中秀 苏开武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年第2期44-46,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5种农药防治螟虫,“毒杀”效果最佳,其对二点螟防治效果达93.3%,对条螟防治效果达76.4%,而最差的“克百威”防治效果分别是52.2%和39.8%。
关键词 甘蔗螟虫 毒杀 防治效果 农药防治 试验结果 二点螟 克百威 条螟
下载PDF
宁夏新建二代林网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魏佳宁 周嘉熹 +1 位作者 孙长春 邵崇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12期27-32,共6页
本文在连续 3年 (1 993~ 1 995年 )大量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宁夏新建二代林网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新建林网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主要害虫为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本文在连续 3年 (1 993~ 1 995年 )大量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宁夏新建二代林网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新建林网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主要害虫为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木蠹蛾 (Cossuscossus orientalis Gaede &H olcocerus vicarius(Walker) )、枝梢害虫 (槐花球蚧 Eulecaniumkuwanai (Kanda) .&扁平球坚蚧 Parthenolecanium orientalis(Bouch) )。光肩星天牛种群呈下降趋势 ;木蠹蛾种群为上升趋势 ;槐花球蚧种群虽有下降趋势 ,但虫口密度依然较高 ;扁平球坚蚧在白蜡纯林中种群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在混交林内数量变化平中有降。研究发现各害虫在合理的树种混交方式下 ,种群数量变化幅度小 ,危害轻 ,因而认为生产中只有营造合理树种搭配下的混交林才能防止和控制害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蛀虫害虫 枝梢害虫 种群动态 二代林网
下载PDF
荔枝、龙眼梢果蛀虫及主要种类记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建 黄邦侃 +1 位作者 黄常青 谢依弟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记述福建省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记述了两种细蛾。
关键词 龙眼亥麦蛾 荔枝 蛀虫 记述 种类 虫种 福建 生物学
全文增补中
茶梢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光余 杨爱农 +1 位作者 瞿田骏 丁钊 《河北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28-29,共2页
介绍了油茶茶梢蛾的为害状况、生活史以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影响其发生为害的环境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茶梢蛾 生物学特性 环境因子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中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比较研究
10
作者 张琴 张守科 +4 位作者 汪建波 张威 舒金平 吴鸿 王浩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48,共6页
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竹子笋期害虫,种类多,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更为准确地识别主要竹笋夜蛾的种类,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对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笋连秀夜蛾Apamea repetita conjuncta... 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竹子笋期害虫,种类多,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更为准确地识别主要竹笋夜蛾的种类,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对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笋连秀夜蛾Apamea repetita conjuncta及竹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 4种竹笋夜蛾卵、幼虫趾钩、臀棘及成虫翅脉和生殖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在卵形态、幼虫体色和雌雄生殖器形态上与其他3种竹笋夜蛾形态差异明显,其余3种夜蛾幼虫体表背线和亚背线形态有差异,趾钩、臀棘、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明确了我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差异,为竹笋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夜蛾 形态特征 外生殖器 差异
下载PDF
松梢螟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11
作者 梁远毅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171-173,共3页
松梢螟是松类树种常见且危害性极强的蛀食性害虫,对松树幼林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并对松类种子园良种生产和育种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阐述了松梢螟危害的特点、防治意义、面临问题、防治措施等,以期为松梢螟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松梢螟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同域分布的4种竹笋夜蛾产卵选择行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琴 黄继育 +3 位作者 舒金平 陈文强 王浩杰 吴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43-2847,共5页
竹笋夜蛾是中国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笋期害虫。为探究同域分布、寄主相同的4种竹笋夜蛾生态位的分化机制,于室内研究了4种竹笋夜蛾对3种不同寄主植物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和青绿苔草(C... 竹笋夜蛾是中国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笋期害虫。为探究同域分布、寄主相同的4种竹笋夜蛾生态位的分化机制,于室内研究了4种竹笋夜蛾对3种不同寄主植物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Oliver)、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和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 R.Br.)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4种竹笋夜蛾在3种寄主植物间的产卵选择性差异显著(P<0.01),其中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只选择鹅观草进行产卵;4种竹笋夜蛾在各寄主植物产卵位置上具有选择性,偏好在鹅观草叶片、叶鞘上及草根处产卵;4种竹笋夜蛾在产卵总量上差异显著(P<0.01),其中笋秀夜蛾和竹笋禾夜蛾产卵总量最大;4种竹笋夜蛾产卵时间先后依次为基夜蛾>萨夜蛾>笋秀夜蛾>竹笋禾夜蛾,基夜蛾最早羽化产卵,产卵历期10 d,后三者产卵历期重叠。该结果说明,4种夜蛾采用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2种机制,从行为上避免激烈的种间竞争,保证自身后代的顺利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物种 竹笋夜蛾 寄主植物 产卵选择行为
原文传递
笋秀夜蛾雄蛾对性信息素化合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爱良 周樟庭 +4 位作者 张亚波 周智峰 沈志连 王浩杰 舒金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17-3022,共6页
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笋秀夜蛾雌蛾性腺体粗提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比对,通过触角电位(EAG)试验研究了笋秀夜蛾雄成虫对性信息素组分的电生理反应,以Y形嗅觉仪进行了室内和林间的行为生测.结果表明:雌蛾性腺体粗提物中顺11-十六碳乙酸酯(Z11-16:... 利用气质联用仪对笋秀夜蛾雌蛾性腺体粗提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比对,通过触角电位(EAG)试验研究了笋秀夜蛾雄成虫对性信息素组分的电生理反应,以Y形嗅觉仪进行了室内和林间的行为生测.结果表明:雌蛾性腺体粗提物中顺11-十六碳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为笋秀夜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性腺粗提物、两种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均能激发雄蛾明显的EAG反应,且EAG反应值随性信息素组分浓度增加而增加.Z11-16:Ac和Z11-16:OH按57∶43配置成的二元混合物所激发的EAG反应强于同等剂量下的单一组分.室内的行为生测和林间诱捕试验结果与EAG反应基本一致,Z11-16:Ac+Z11-16:OH(57∶43)混合物对雄蛾引诱力最强,在林间单诱捕器(诱芯浓度为104ng·μL-1)的平均诱捕量达到(48.5±6.7)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夜蛾 笋秀夜蛾 性信息素 触角电位反应 雄蛾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