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pproach for Improving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by Decomposing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被引量:2
1
作者 HAN Leqiong LI Shuanglin LIU N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35-448,共14页
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seasonal-to-interannual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decadal variability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sets and d... 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seasonal-to-interannual prediction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North China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decadal variability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sets and dynamical model outputs.Both predictands and predictors were first decomposed into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components.Two predictive equations were then built separately for the two distinct timescales by using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s based on independent sample validation.For the interannual timescale,850-hPa meridional wind and 5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s from multiple dynamical models' hindcasts and SSTs from observational dataset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predictors.For the decadal timescale,two well-known basin-scale SST decadal oscillation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ices were used as predictors.Then,the downscaled predictands were combined to represent the predicted/hindcasted total rainfall.The predic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raw hindcasts and those from a similar approach but without timescale decomposition.In comparison to hindcasts from individual models or their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the skill of the present scheme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with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creasing from nearly neutral to over 0.4 and with RMSE decreasing by up to 0.6 mm d-1.The improvements were also seen in the station-based temporal correlation of the predictions with observed rainfall,with the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0.1 to 0.87,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models' raw hindcasted rainfall results.Thus,the present approach exhibits a great advantage and may be appropriate for use in operational pre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rainfall short-term prediction decomposing DOWNSCALING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GCNN-LSTM的河流水文预测方法
2
作者 刘丽娜 罗清元 方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7期288-293,300,共7页
针对河流水文存在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的降雨和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河流水位和径流量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确定了影响河流水文的主要因素,将... 针对河流水文存在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的降雨和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河流水位和径流量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确定了影响河流水文的主要因素,将流域范围内的降雨量信息组成网格化的二维图形矩阵;然后提出了GCNN-LSTM预测模型,将含有降雨信息的二维图形矩阵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获取该流域内降雨与水文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采用所提出的GCNN-LSTM预测模型对河南省周口市段颍河的历史水文数据进行训练,再利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得到了较高精度的径流量和水位结果,径流量预测结果的RMSE、MAPE和MAE分别仅为17.09 m^(3)/s、1.68%和8.57 m^(3)/s,水位预测结果的RMSE、MAPE和MAE分别仅为0.32 m、0.65%和0.29 m,与其他几种预测方法相比表现出了优越性,对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文预测 物联网 降雨量 图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 径流量和水位
下载PDF
采用北斗PPP-B2b服务的大气可降水量反演及香港地区暴雨过程分析
3
作者 程安坤 王敏 +2 位作者 孟欣 季锐 孙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B2b服务)通过卫星B2b信号向用户发送改正信息,摆脱了对外部通信的依赖,为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文利用试验分析了PPP-B2b服务反演PWV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PP...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PPP-B2b服务)通过卫星B2b信号向用户发送改正信息,摆脱了对外部通信的依赖,为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WV)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本文利用试验分析了PPP-B2b服务反演PWV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PP-B2b服务反演结果与采用CODE事后精密星历产品的差值RMS为3.70 mm,STD为3.61 mm,与ERA5再分析数据差值的RMS和STD分别为4.80和4.07 mm,与探空结果差值的RMS和STD分别为3.75和7.16 mm,验证了采用PPP-B2b服务的PWV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最后,通过分析香港地区暴雨过程的实际降水量与PWV反演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初步验证了BDS PPP-B2b服务用于暴雨灾害短时预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反演 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卫星轨道钟差改正 暴雨灾害短时预警
下载PDF
“2023-07-25”鹰潭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强 刘懿枢 +1 位作者 杨洁 李密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76-78,83,共4页
为了做好短时强降水的预警预报工作,文章使用MICAPS天气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和雷达气象学原理,对2023-07-25鹰潭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25”鹰潭短时强降水是由500 hP... 为了做好短时强降水的预警预报工作,文章使用MICAPS天气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等资料,采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方法和雷达气象学原理,对2023-07-25鹰潭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25”鹰潭短时强降水是由500 hPa高空槽、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偏东气流共同作用引起的。强对流回波在信江河谷地带产生,在地面偏东南气流的作用下,回波稳定少动,造成鹰潭城区出现短时强降水。此次降水过程提示预警预报工作要警惕突然发展、稳定少动的回波,研究结果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天气系统 短时强降水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2024-04-02景德镇市强降水回波与雷电分析
5
作者 吴磊 盛梦婷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5期71-74,共4页
为了分析大暴雨天气中短时强降水与雷电分布和雷暴聚类的关系,文章使用雨量资料、天气形势、雷达拼图和“天衍”系统中雷电分布和雷暴聚类等资料,对2024-04-02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中心合并使得强降水... 为了分析大暴雨天气中短时强降水与雷电分布和雷暴聚类的关系,文章使用雨量资料、天气形势、雷达拼图和“天衍”系统中雷电分布和雷暴聚类等资料,对2024-04-02大暴雨过程中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中心合并使得强降水范围扩大,对短时强降水有增强作用,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辐合线、西南急流、西南倒槽等天气系统促使短时强降水发生;东西走向的混合型回波带,其南侧存有≥50 dBZ的近似南北走向的对流降水回波短带;雷电分布密集区,雷暴聚类区域与短时强降水关系密切,雷暴聚类区的形成对判别雷暴的移动十分有利。研究结果为大暴雨天气中短时强降水的预警预报提供了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回波特征 雷电
下载PDF
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中FY-3微波湿度计观测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萍萍 徐双柱 +1 位作者 董良鹏 张蒙蒙 《暴雨灾害》 2020年第3期300-305,共6页
利用FY-3微波湿度计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贵州至湖北一次强降水事件中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对流云的微波观测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150 GHz附近窗区探测通道亮温低于... 利用FY-3微波湿度计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贵州至湖北一次强降水事件中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对流云的微波观测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150 GHz附近窗区探测通道亮温低于一般性短时降水站点。(2)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水汽通道亮温垂直分布呈现漏斗状,对干侵入有一定指示作用,亮温最低值出现在183.31±7 GHz附近,主要为暖云降水;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水汽通道亮温垂直分布则呈竖条形,亮温最低值出现在183.31±3 GHz和183.31±7 GHz探测通道附近,为冷云暖云混合降水。(3)极端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未出现冲顶对流,但低层对流发展旺盛;一般性短时强降水站点上空出现冲顶对流,但低层对流发展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微波湿度计 极端短时强降水 冲顶对流 干侵入
下载PDF
基于CMA-MESO模式的黑龙江省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松涛 高梦竹 +1 位作者 齐铎 王承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产品和自动站资料,计算动力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特征层高度等对流参数,统计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参数分位值统计量特征,以及与气...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ERA5)、中国气象局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产品和自动站资料,计算动力条件、不稳定层结、水汽条件、特征层高度等对流参数,统计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参数分位值统计量特征,以及与气候值的偏差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更易在水汽含量大、中低层大气接近饱和的湿热环境中发生,中低层抬升作用触发降水并增强降水效率,水汽条件是短时强降水的关键。雷暴大风容易在气温直减率大的环境中出现,有利条件为中层干燥、低层湿润、垂直风切变大、CAPE大。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评价法,进行黑龙江省两类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报最可能发生强对流的区域和时间,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偏差bias短时强降水为0.7,雷暴大风为1.04,空报漏报率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对流参数 雷暴大风
下载PDF
基于网格气象数据的LLE-LSTM小水电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布哲 李黄强 +4 位作者 舒征宇 姚钦 李世春 胡尧 陈明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216,共5页
考虑小水电区域内降雨量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的影响,以网格气象数据为基础,提出LLE-LSTM小水电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空间上与小水电发电功率相关的网格区域,而后引入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LE)对网格降雨数据进一... 考虑小水电区域内降雨量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的影响,以网格气象数据为基础,提出LLE-LSTM小水电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空间上与小水电发电功率相关的网格区域,而后引入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LE)对网格降雨数据进一步降维;最后将其作为输入代入到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训练,构建小水电发电功率的超短期预测模型。利用所提方法对湖北省某地区小水电发电功率数据进行仿真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表征区域内降雨量空间分布对小水电发电功率的影响,且有效避免了因网格气象数据维度过高导致的过拟合问题,显著提高了小水电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 网格气象数据 降雨量时空分布 局部线性嵌入 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结合注意力机制和Bi-LSTM的降雨型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唐菲菲 唐天俊 +3 位作者 朱洪洲 胡川 马英 李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4-74,75-79,104,共7页
受季节降雨波动和邻近点位的牵引作用影响,滑坡位移呈阶梯状变化趋势。为有效预测该类滑坡的位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建立滑坡监测累计位移时间序列模型,将滑坡累计位移... 受季节降雨波动和邻近点位的牵引作用影响,滑坡位移呈阶梯状变化趋势。为有效预测该类滑坡的位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建立滑坡监测累计位移时间序列模型,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然后,分析滑坡因子与趋势项及周期项的相关性,采用多项式回归对趋势项进行拟合,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LSTM对周期项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LSTM预测模型具有稳健的泛化能力,能有效捕获不同时序数据间的相关性;预测结果精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088 mm,平均均方误差为0.042 mm,相比常规的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方法的预测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位移预测 时间序列分解 注意力机制 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沿山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贝 高文良 王秀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实况监测、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分析场资料,分析了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展特征、天气配置、环境要素、对流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强降水有三个发生源地,分别为峨眉山东坡沿山地区、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和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 利用实况监测、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分析场资料,分析了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展特征、天气配置、环境要素、对流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强降水有三个发生源地,分别为峨眉山东坡沿山地区、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和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盆地西-南部的强降水生消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分布形势,一是发展型强降水,二是未发展型强降水。在中低层为强降水提供的能量和水汽条件相似情况下,500 hPa的影响系统是决定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中低层不显著的环流差异下,850 hPa风速的微弱变化是造成对流是否维持更长时间的关键,850 hPa风速越大越有利于对流进一步发展形成发展型强降水。影响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环境要素中,水汽因子尤为重要。首先,环境水汽含量不仅是深厚湿对流发生的水汽条件,亦在不稳定能量条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充沛的盆地水汽含量足以引发强降水出现,但水汽含量差异是对流性降水发展升尺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水汽含量的差异导致了强降水发展趋势,反过来强降水发展也影响水汽含量阈值,两者相互反馈。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对流触发配置模型可分为低压扰动型和地形辐合型,小尺度冷池、地形辐合和地面辐合线在其触发条件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环境要素 天气模型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季节性融雪流域降水-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党池恒 张洪波 +2 位作者 陈克宇 支童 卫星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8,33,共10页
可靠的径流模拟对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意义重大。以岷江镇江关水文站实测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Elman循环神经网络的对比,验证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受季节性融雪影响流域日尺度降水-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长短... 可靠的径流模拟对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意义重大。以岷江镇江关水文站实测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Elman循环神经网络的对比,验证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在受季节性融雪影响流域日尺度降水-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关键参数——时间步长对日径流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日径流过程模拟时会丢失流域状态信息,模拟效果最差;②Elman循环神经网络相比BP神经网络,具有相对有限的记忆能力,在积雪时段较长的岷江镇江关水文站控制流域上的模拟效果一般;③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以其特殊的CEC单元和“门”结构,实现了流域状态的长期储存与更新,在日降水-径流模拟中的效果最佳;④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当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时间步长设置为60 d时,模拟精度最高,结合春末夏初的降水、径流和气温变化过程,认为60 d时间步长符合岷江流域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径流模拟 季节性融雪 BP神经网络 Elman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岷江
下载PDF
2017-2020年福建省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云三维闪电特征分析
12
作者 阮悦 冯晋勤 +1 位作者 李婷婷 陈秋萍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147-154,共8页
选用VLF/LF(ADTD_2C)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7—2020年福建省31个冰雹、32个短时强降水单体闪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冰雹云单体降雹前闪电频数超过50次/6 min,而强降水单体超过50次/6 min的较少;冰... 选用VLF/LF(ADTD_2C)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7—2020年福建省31个冰雹、32个短时强降水单体闪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冰雹云单体降雹前闪电频数超过50次/6 min,而强降水单体超过50次/6 min的较少;冰雹单体正地闪和正云闪比率较高,强降水单体则较低。80%冰雹单体闪电频数峰值较降雹时间提前3~25 min,并在降雹前出现总闪频数跃增,递增率多数大于4次/min。超过1/2的强降水单体,其闪电频数峰值时间较降水峰值提前2~35 min,闪电频数在降水峰值前增大,递增率多数小于4次/min。两类单体成熟阶段的云闪频数最高,云闪主要集中分布在2~6 km高度层。冰雹单体中,融化层以下为冰雹和大雨粒子组成的低层,以上为冰雹和霰组成的高层;强降水单体中,融化层以下为大雨粒子组成的低层,以上为冰晶、过冷水滴组成的高层。闪电频数与强回波中心高度和强回波伸展高度均为正相关,对流发展高度越高,冰相过程越显著,闪电活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频数 短时强降水 三维闪电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白鹤滩水电站为例
13
作者 尹晔 白爱娟 +3 位作者 陈子龙 张敏 刘皓 郑自君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8期32-41,共10页
位于干热河谷区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掌握水电站及周边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有利于提高水电生产的效率,同时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采用水电站自建气象站的降水观测数据,分析坝区降水量的季节、年际和日变化特征,并与周边地区... 位于干热河谷区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掌握水电站及周边降水量的时空变化,有利于提高水电生产的效率,同时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采用水电站自建气象站的降水观测数据,分析坝区降水量的季节、年际和日变化特征,并与周边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干热河谷区降水变化的特殊性。研究表明:水电站河谷具有显著的干湿季分明和雨季集中,以及雨日少和降水量少的“干”热特点;河谷区主雨季偏早,干湿季转换明显,且具有伏旱季和秋绵雨,以及降水集中度明显偏高的特征;白鹤滩河谷降水日变化表现为夜雨频繁的单峰单谷型,降水倾向于集中发生在04∶00~05∶00;河谷降水年际差异大,旱涝不均和旱涝急转现象时发;河谷区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低,且具有夜发性和局地性强,以及强降水在雨季随机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暴雨 短时强降水 变化特征 干热河谷 白鹤滩水电站
下载PDF
2011-2021年广州黄埔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景 夏丰 +3 位作者 蔡桓 廖碧婷 黄晓云 李黎微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文章利用2011-2021年广州黄埔地区37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对该地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同时对短时强降水的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该地区中... 文章利用2011-2021年广州黄埔地区37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资料,对该地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同时对短时强降水的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该地区中部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高、南北部发生频次低,每年5,6,8月为短时强降水频发时段,前汛期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后汛期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的结论。所得结论以期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广州黄埔 地形强迫
下载PDF
海南岛4—9月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型和环境参数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娟 郑艳 +1 位作者 柯元惠 蒋贤玲 《气象科技》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利用海南岛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日环流配置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天气型下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关键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日变... 利用海南岛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日环流配置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天气型下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关键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15:00—19:00。(2)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型主要有南海低压槽、华南沿海槽、西南低压槽和冷锋型。(3)南海低压槽、华南沿海槽、西南低压槽和冷锋型短时强降水分别占37%,31%,16%和16%。南海低压槽和华南沿海槽型主要出现在7、8和9月;西南低压槽型除9月外,其余各月份均可能出现;冷锋型绝大多数出现在4、5月。(4)南海低压槽和华南沿海槽型整层湿度条件都较好,不稳定能量较大,垂直风切变较弱。西南低压槽型不稳定能量较大,湿度条件一般,垂直风切变较弱。冷锋型存在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垂直风切变最大,0~6 km风速差75%分位大于10 m/s,不稳定能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天气型 环境参数 海南岛
下载PDF
Earthquake-related anomalies recorded by two borehole bulk-strain meters
16
作者 Zheng Jiangrong Wang Jun Mei Weiping Bao Haiyi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1期36-42,共7页
This paper gives a report on borehole bulk-strain data recorded at the seismostation Nanton$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1 , 2003 to December 31 , 2008. While the data at Nantong showed much noise possibly due to... This paper gives a report on borehole bulk-strain data recorded at the seismostation Nanton$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1 , 2003 to December 31 , 2008. While the data at Nantong showed much noise possibly due to site instability and no earthquake-related changes, the data at Liuhe showed anomalous changes that began one to several weeks before three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4.0 to 6.0 at eplcentral distances up to 400 k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bulk strain atmospheric pressure rainfall disturbance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abnormality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山区中小流域降雨径流模拟
17
作者 张锦堂 任明磊 +4 位作者 李京兵 唐榕 钟小燕 王刚 王玉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洪水预报是流域防洪减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灾害频发,但应对短历时强降雨的洪水预报能力仍不强。以安徽省东部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入长短时记忆网络建立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探讨其在山区中小流域的洪... 洪水预报是流域防洪减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灾害频发,但应对短历时强降雨的洪水预报能力仍不强。以安徽省东部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入长短时记忆网络建立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探讨其在山区中小流域的洪水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考虑降雨输入的空间差异可提升深度学习模型降雨径流模拟预测性能,且长短时记忆网络能够取得优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的精度;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有效建立了流域降雨与径流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模型在所选流域内场次洪水的峰值模拟效果较好,训练、测试集场次洪水峰值合格率均在90%以上;长短时记忆网络内部结构特征与流域水文过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对山区中小流域暴雨洪水非线性关系拟合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区 长短时记忆网络 中小河流 降雨径流模拟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丽霞 马中元 +2 位作者 洪俊 辛珂钰 范小军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582-586,653,共6页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分析,1981—2022年宜丰每年大暴雨出现频次在0~2次,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份。宜丰此次大暴雨过程前期雨势不大,但由于云系发展和地形、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6月3日08时小时雨强达到了65 mm,到了09时小时雨强达到最大的70 mm,造成了局地的超短时强降水。受低槽及低层切变东移影响,边界层及地面增温明显,动力抬升加强。850 hPa低涡东侧的切变线一直延伸至赣北北部,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达到14 m/s,宜丰处在西南急流的左前方,同时地面辐合线稳定在宜丰附近并与低层切变耦合,导致辐合扰动加强,有利于强风暴在辐合线附近发生。回波形态为絮状回波带结构,絮状回波带包含着多个较强单体回波,影响宜丰的组合反射率CR回波最强达到50 dBZ,≥45 dBZ回波稳定在宜丰南部,为短时强降水的生成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回波顶高的升高,加强了该单体回波的降水效率,08时出现了小时雨强65 mm/h的超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丰 短时强降水 雷达拼图回波特征 风暴跟踪信息
下载PDF
吉林省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智宇 谷雨 +1 位作者 郭阳 刘壮华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文章利用吉林省51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94—2023年4—10月逐小时降水资料,通过对短时强降水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进行分析,揭示吉林省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4—2023年短时强降水频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 文章利用吉林省51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94—2023年4—10月逐小时降水资料,通过对短时强降水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进行分析,揭示吉林省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4—2023年短时强降水频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9月为吉林省短时强降水集中期,其中7—8月发生频次最多;短时强降水最早出现在5月15日前后,最晚出现在9月10日前后;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结构;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研究结果以期为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提供气候背景,为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间演变特征 空间演变特征 吉林省
下载PDF
云南省洱海灌区水稻智能灌溉决策模型研究
20
作者 周梦林 陈士彪 +5 位作者 赵学银 林恩 崔远来 李宇琪 罗玉峰 陈梦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8,65,共8页
提高有效降雨利用率,是节约灌溉用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稻田降雨利用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结合强化学习方法,构建考虑未来降雨的智能灌溉决策模型。收集了大理站点2012-2020年的实测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数据... 提高有效降雨利用率,是节约灌溉用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稻田降雨利用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结合强化学习方法,构建考虑未来降雨的智能灌溉决策模型。收集了大理站点2012-2020年的实测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数据,对智能灌溉决策模型进行训练,将模型应用于云南省洱海灌区。结果表明:洱海地区天气预报存在一定的空报率和漏报率,TS评分较高,降雨预报质量较高。与常规灌溉决策相比,采用强化学习方法的智能灌溉决策,平均每年可以减少灌溉次数0.2次,节约灌水量6.5 mm,节水率为6.0%,提高降雨利用率3.0%,减少排水量6.2 mm,且未造成产量损失。因此,采用智能灌溉决策能在考虑未来天气情况下有效提高降雨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且不造成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决策 强化学习方法 有效降雨 短期天气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