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and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in Yangliu Coal Mine 被引量:7
1
作者 Zha Wenhua Shi Hao +1 位作者 Liu San Kang Chang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19-823,共5页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is analysed, reasonable size of coal pillar and reasonable roadway excavation time after mining are achieved.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and are taken into field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mining of working face can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results of this paper also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under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ow coal pillar Gob-side ENTRY driving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Failure laws of narrow pillar and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island coal face 被引量:16
2
作者 Yang Jiping Cao Shenggen Li Xue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107 face in Chengjiao Colliery is researched as an engineering case. Through physical mechanical test of rock,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es of rock,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e roadway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parameters quantified. 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studi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roadway driving. According to the field condition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oal pillar was quantified,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feature studied with different widths of the pillars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Finally, the pillar width of 4 m wa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reason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support conditions among roadway roof, entity coal side and narrow pillar side. Besides,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for suppor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proposed.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was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by field monitoring, support by bolt-net, steel ladder and steel wire truss used in narrow pillar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coal face Gob-side entry driving Narrow pillar Asymmetric control
下载PDF
Stability of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and its coupling support control technique 被引量:10
3
作者 Yuan Zhang Zhijun Wan +4 位作者 Fuchen Li Changbing Zhou Bo Zhang Feng Guo Chengtan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04-210,共7页
Considering the situ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the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sidering the situ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the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inner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its evolution regularity, as well a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from entry driving of last working face to the present working face mining. A new method of narrow coal pillar control based on the triune coupling support technique (TCST), which includes that high-strength prestressed thread steel bolt is used to strain the coal on the goaf side, and that short bolt to control the integrity of global displacement zone in coal pillar on the entry side, and that long grouting cable to fix anchor point to constrain the bed separation between global displacement zone and fixed zone, is thereby generated and applied to the field produc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fter entry excavating along the gob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left on the gob side of narrow coal pillar is basically invalid to maintain the coal-pillar stability, and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pillar on the gob side is evident. Except for the significant dynamic pressure appearing in the coal mining of last working face and overlying strata stabilizing process, the stress variation inside the coal pillar in other stages are rather steady, however, the stress expansion is obvious and the coal pillar continues to deform. Once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s completed, a global displacement zone on the entry side appears in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pillar, whereas, a relatively steady fixed zone staying almost still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and present working face mining is found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pillar. The application of TCST can not only avoid the failure of pillar supporting structure, but exert th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the bolting structure left in the pillar of last sublevel entry, thus to joint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coal pil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stable surrounding rock Coal pillar stability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Coupling support
下载PDF
深埋倾斜特厚煤层窄煤柱护巷机理与围岩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巧荣 王慧娴 +5 位作者 王朋飞 陈可夯 张建利 董恩远 高翔 侯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2,共15页
我国中东部地区采深大、巷道变形和冲击风险大,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可改善巷道围岩环境。为掌握窄煤柱护巷机理并形成针对性围岩控制技术体系,以800 m埋深倾斜特厚煤层3 m窄煤柱沿空掘巷为背景,开展了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研究,... 我国中东部地区采深大、巷道变形和冲击风险大,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可改善巷道围岩环境。为掌握窄煤柱护巷机理并形成针对性围岩控制技术体系,以800 m埋深倾斜特厚煤层3 m窄煤柱沿空掘巷为背景,开展了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巷围岩破碎程度及变形煤柱侧比实体煤侧严重,煤柱破碎程度及变形采空区侧比巷道侧大,尽管埋深大,但已稳定采空区承担较大覆岩载荷,高应力已充分向深部岩体分流;②巷道变形非对称,实体煤侧顶板下沉量比煤柱侧大,巷帮以浅部变形为主,煤柱帮上部和实体煤帮中部变形较大;③采空区是掘巷卸荷后主要的形变通道,利于形变能向采空区缓释、降低冲击风险;④卸压区形状由掘巷前三角形扩展为掘巷后平行四边形,掘巷后应力集中区转移至实体煤帮右上方实体煤岩体中;⑤窄煤柱一次和二次剪切破坏的交界面及掘巷右上方实体高应力区为围岩关键控制区,据此提出基于煤柱多重塑性破坏区发育规律的煤柱加固和高应力区精准卸压联合的围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可为邻近工作面以及其他类似深埋倾斜特厚煤层开采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倾斜煤层 特厚煤层 沿空掘巷 窄煤柱 矿压显现
下载PDF
综采面沿空巷道超前动压区煤柱失稳效应与锚注加固技术
5
作者 龚轩 宋亮亮 +1 位作者 王猛 杨玉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8,共8页
为探究综采面沿空巷道超前动压区煤柱对巷道围岩整体稳定的影响规律,综合采用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建立沿空巷道超前巷道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综采面回采期间不同煤柱宽度下沿空巷道围岩力学和变形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护巷煤柱宽... 为探究综采面沿空巷道超前动压区煤柱对巷道围岩整体稳定的影响规律,综合采用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建立沿空巷道超前巷道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综采面回采期间不同煤柱宽度下沿空巷道围岩力学和变形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护巷煤柱宽度小于5 m时,工作面帮为采动应力主要承载结构,其内部应力及变形均大于煤柱帮,此时工作面帮应作为超前动压区重点加固对象,随着护巷煤柱宽度增加,煤柱承载应力逐渐增加、变形增大,护巷煤柱宽度增加至5 m以上时,煤柱承载应力显著增加,采动应力由沿空巷道两帮围岩共同承载,超前动压区应同时加强两帮支护,基于此开发超前动压区沿空巷道锚注加固技术,并进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可为平顶山矿区类似条件沿空巷道超前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动压区 沿空巷道 煤柱宽度 超前支护 注浆加固
下载PDF
弹−塑性基础边界两侧采空(留煤柱)基本顶板结构初次破断特征
6
作者 陈冬冬 李子健 +5 位作者 谢生荣 何富连 罗昱 蒋再胜 马翔 李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5-2211,共17页
为了研究两侧采空留煤柱工程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构建考虑实体煤弹塑性变形与两侧煤柱宽度及支撑能力弱化的基本顶板结构双塑化基础边界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算法与主弯矩破断准则系统计算了在非对称煤柱区和... 为了研究两侧采空留煤柱工程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构建考虑实体煤弹塑性变形与两侧煤柱宽度及支撑能力弱化的基本顶板结构双塑化基础边界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算法与主弯矩破断准则系统计算了在非对称煤柱区和长边实体煤区的断裂线形态、区位属性及整体位态特征,并从7个层面、横纵向4对区域与传统模型对比,阐明新模型所得新结论及工程意义。结论如下:(1)两侧非对称煤柱参数对长边实体煤区域的基本顶主弯矩及破断位置影响小,但分别显著影响煤柱区的主弯矩大小、位置及断裂形态。两侧煤柱区(较强/宽煤柱区+较弱/窄煤柱区)基本顶断裂线形态有3类演化模式,随基本顶厚度及弹模增大而煤柱宽度、支撑能力及悬顶跨度减小,其变化规律为:非对称的“连续单弧形+连续单弧形”→“连续单弧形+开口间断双短弧形”→非对称的“开口间断双短弧形+开口间断双短弧形”。(2)长边实体煤区基本顶的断裂线主要有3类区位属性,随基本顶厚度及弹模增大而实体煤的塑性区宽度、塑化程度及悬顶跨度减小,其演变规律为:断裂线在塑性煤体区(C-S式)→弹塑性煤体分界区(C-TS式)→弹性煤体区(C-T式);(3)考虑断裂线区位属性,随基本顶厚度和弹模增大而煤柱宽度、支撑能力及悬顶跨度减小的基本顶全区域破断模式及演变规律为:C-S式的■→C-TS式的■→C-T式的■→C-T式的■→C-T式的■。针对研究两侧采空(煤柱)基本顶板结构破断的3类力学模型,从7个层面对比了3类模型的重要区别,从横向4个区域(开采区域的前方与后方、两侧煤柱区)与纵向4个区域(非对称遗留煤柱下伏、下伏开采空间出/进煤柱/体)阐明了其重要工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基本顶 两侧采空 弹−塑性基础 板结构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7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下载PDF
综放面“双硬”煤层临空煤柱宽度及承载强度校核 被引量:1
8
作者 单成方 尚会杨 +3 位作者 张强 李亚锋 刘伟 黄鹏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具有“双硬”特征煤层的工作面其护巷煤柱的极限尺寸确定与常规工作面有所不同。以榆树岭煤矿505工作面沿空掘进巷道为背景,首先测试了煤岩样的力学性质和不同高径比煤样的抗压强度,得到了不同高径比煤样峰值强度曲线;其次分析了沿空掘... 具有“双硬”特征煤层的工作面其护巷煤柱的极限尺寸确定与常规工作面有所不同。以榆树岭煤矿505工作面沿空掘进巷道为背景,首先测试了煤岩样的力学性质和不同高径比煤样的抗压强度,得到了不同高径比煤样峰值强度曲线;其次分析了沿空掘巷覆岩结构模型,建立了沿空掘巷护巷煤柱顶板力学模型,得到了不同宽度煤柱所受的载荷应力;建立了不同高宽比煤柱的数值模型,得到了不同高宽比煤柱的极限强度校核公式;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宽度煤柱所受的载荷应力和极限强度,得出4m宽度的煤柱即可满足支护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空掘进巷道支护工艺。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煤柱宽度为4m时,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巷道稳定性得到有效维护。研究结果可为小煤柱护巷宽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硬”煤层 沿空掘巷 区段煤柱 支承应力 巷道稳定
下载PDF
坚硬顶板高压磨料射流侧向切顶煤柱卸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季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针对坚硬顶板下临空巷道存在的高应力、大变形、难支护等问题,分析了磨料射流能量分布情况,研究了磨料颗粒及高压水射流的冲击破岩作用。基于“砌体梁”原理,建立不同岩性条件下的岩层周期破断力学模型,研究了巷道侧向切顶条件下上覆岩... 针对坚硬顶板下临空巷道存在的高应力、大变形、难支护等问题,分析了磨料射流能量分布情况,研究了磨料颗粒及高压水射流的冲击破岩作用。基于“砌体梁”原理,建立不同岩性条件下的岩层周期破断力学模型,研究了巷道侧向切顶条件下上覆岩层断裂情况,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切顶前后煤柱应力变化情况,提出了磨料射流侧向切顶煤柱卸荷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磨料射流切顶后巷道高度变形量减小38.7%,宽度变形量减小45.8%,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切顶后每日最大总能量降低85.5%,平均每日总能量降低82.6%。验证了磨料射流侧向切顶对坚硬顶板的弱化效果,为坚硬顶板弱化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切顶 临空巷道 煤柱应力 磨料射流 高压水射流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力学特征与支护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计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160,共8页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支护可有效降低巷道顶板弯矩,减小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模拟结果表明,煤柱内部压应力增高区与弹性核区保障了煤柱承载性能。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索+槽型钢”非对称支护,巷道顶板、窄煤柱侧巷帮与实体煤侧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00、79、62 mm,巷道松动圈与裂隙发育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非对称支护 围岩稳定 力学特征
下载PDF
强动压松软煤体条件下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尺寸研究
11
作者 王远东 秦江波 +1 位作者 徐大龙 顾伟 《山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7,30,共8页
针对强动压松软煤体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稳定性差的难题,本文以赵庄煤矿5328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沿空掘巷煤柱尺寸的留设范围;然后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多种宽度煤柱的围岩应力和塑性区进行分析... 针对强动压松软煤体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稳定性差的难题,本文以赵庄煤矿5328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沿空掘巷煤柱尺寸的留设范围;然后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多种宽度煤柱的围岩应力和塑性区进行分析,确定煤柱的合理尺寸为8 m。现场矿压监测结果表明,留设宽度为8 m的煤柱可以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动压 松软煤体 沿空掘巷 煤柱尺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埋煤层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瑞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197-199,203,共4页
在凤红煤业151302工作面采用沿空掘巷工艺技术,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确定了小煤柱的合理尺寸为5.0 m,同时优化了小煤柱巷道支护参数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锚杆索受力远低于破断载荷;巷道顶... 在凤红煤业151302工作面采用沿空掘巷工艺技术,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确定了小煤柱的合理尺寸为5.0 m,同时优化了小煤柱巷道支护参数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锚杆索受力远低于破断载荷;巷道顶板下沉位移在200 mm之内,回采帮内位移位小于200 mm,煤柱帮内位移在150 mm之内,巷道围岩和小煤柱皆处于稳定结构状况,整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马龙培 赵光明 +1 位作者 刘崇岩 戚敏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及巷道布置错距不仅能保证煤炭的安全生产,还能提高煤炭资源的产出率,降低巷道支护的难度。以色连二矿近距离煤层群12409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得出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宽度,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留设8 m小煤柱时... 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及巷道布置错距不仅能保证煤炭的安全生产,还能提高煤炭资源的产出率,降低巷道支护的难度。以色连二矿近距离煤层群12409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得出沿空掘巷煤柱留设宽度,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留设8 m小煤柱时回采巷道的稳定性,并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监测回采期间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及工程经验设计留设8 m小煤柱;②留设8 m小煤柱,测点超前工作面17 m时,煤柱内3.5~5.9 m分布式光纤应变值为-1 470~-7 268,表明煤柱内形成承载区域,利于巷道围岩控制;③回采期间,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250、123 mm,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沿空掘巷 煤柱宽度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及智能预警技术研究
14
作者 袁学旭 赵军伟 +2 位作者 秦洪岩 李雪冰 李攀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67,共6页
针对深井综采工作面传统留设宽煤柱方法护巷困难、巷道围岩失稳等问题,以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蒋家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原巷道围岩环境以及应力、变形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巷道应力响应特征,针... 针对深井综采工作面传统留设宽煤柱方法护巷困难、巷道围岩失稳等问题,以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蒋家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原巷道围岩环境以及应力、变形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巷道应力响应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留设小煤柱沿空掘巷护巷方法,同时对护巷煤柱尺寸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现场实践表明,通过对采煤工作面建立监测断面,实现了巷道围岩应力以及支护体的实时监测;通过在地面建立数据分析站对井下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超过阈值的数据进行整合评估预警,最终实现沿空巷道围岩智能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小煤柱 智能预警 巷道围岩失稳
下载PDF
双临空综放面巷道变形能量时空演化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15
作者 李蒙光 王伸 陈祥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37-41,共5页
以塔山矿8204-2特厚煤层综放不规则双临空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基于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煤柱宽度下采动应力及煤柱应变能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双临空工作面回采期间,30~60 m宽的煤柱处于高应力状态,峰值超过25.96 MPa,为原岩应力... 以塔山矿8204-2特厚煤层综放不规则双临空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基于数值模拟揭示了不同煤柱宽度下采动应力及煤柱应变能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双临空工作面回采期间,30~60 m宽的煤柱处于高应力状态,峰值超过25.96 MPa,为原岩应力的2.09倍;当煤柱宽度在30~60 m时,煤柱表现出高应力、高应变能密度的“两高”特点,发生强动压的危险性高。为防止三角变宽煤柱动力失稳,现场成功实践了“超深高密大直径卸压钻孔+补丁锚索加强支护”的强动压治理技术,使得巷道掘进和回采期间均未发生冲击地压及显著动压事故,实现了不规则综放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双临空综放工作面 三角煤柱 应变能密度 矿压显现 巷道围岩控制
下载PDF
沿空留巷巷道煤体注浆补强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建兵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解决厚煤层工作面沿空留巷煤柱因受动载载荷多次加卸载过程造成的巷道围岩破碎、煤柱承压大、支护难度大、巷道易变形等问题,以S1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巷道围岩受力变化和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巷道围岩注浆... 为解决厚煤层工作面沿空留巷煤柱因受动载载荷多次加卸载过程造成的巷道围岩破碎、煤柱承压大、支护难度大、巷道易变形等问题,以S1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巷道围岩受力变化和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巷道围岩注浆补强支护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和承压能力,与采取措施前相对比,应用该技术后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减小了43.1%,变形速率减小了53.8%,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为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支护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沿空留巷 煤柱 注浆补强支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矿井下沿空巷道合理煤柱宽度研究
17
作者 刘玉红 《山西煤炭》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以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某矿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针对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及围岩大变形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及煤柱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揭示了不同煤柱宽度对掘巷期间围岩应力及... 以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某矿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针对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及围岩大变形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及煤柱的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揭示了不同煤柱宽度对掘巷期间围岩应力及变形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煤柱宽度为6 m。在工作面实验巷道进行工业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所得合理煤柱宽度的有效性,验证了6 m煤柱宽度在经过支护后对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控制效果较好,可保证沿空巷道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煤柱宽度 围岩应力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沿空巷道窄煤柱变形失稳机理与切顶护巷协同技术研究
18
作者 李亚锋 徐亚龙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解决沿空巷道窄煤柱围岩控制难题,综合应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揭示了沿空巷道窄煤柱变形失稳机理,当煤柱尺寸较小时,煤柱内部煤体近乎进入残余破坏阶段,采动应力大部分转移至开采帮侧煤体内部,当护巷煤柱尺寸较大... 为解决沿空巷道窄煤柱围岩控制难题,综合应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揭示了沿空巷道窄煤柱变形失稳机理,当煤柱尺寸较小时,煤柱内部煤体近乎进入残余破坏阶段,采动应力大部分转移至开采帮侧煤体内部,当护巷煤柱尺寸较大时,护巷煤柱表现出良好的承载性能,导致转移至开采帮侧煤壁内的采动应力有所减小,基于此,确定110505轨道顺槽采用切顶护巷协同支护技术,现场应用后,试验顺槽围岩整体可控,实现了沿空巷道110505轨道顺槽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巷道 窄煤柱 变形失稳 切顶护巷
下载PDF
同忻煤矿窄煤柱宽度留设及围岩控制实践
19
作者 贺雄 冯剑 +3 位作者 徐青云 李硕森 孙浩杰 赵晓渝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时,留设宽煤柱护巷造成煤炭资源丢失严重,以及围岩变形量大、煤壁片帮等问题,以同忻煤矿8311工作面5311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时,留设宽煤柱护巷造成煤炭资源丢失严重,以及围岩变形量大、煤壁片帮等问题,以同忻煤矿8311工作面5311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留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理论分析得知留设煤柱宽度为6 m左右时可确保5311回风巷位于沿空边缘煤体支承压力降低区和煤体应力屈服区,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基于3DEC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留设6 m煤柱5311回风巷的稳定性以及8311工作面回采后沿空掘巷超前段顶板、实体煤帮、煤柱内围岩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演化特征。经现场应用,验证了综放开采留设窄煤柱掘巷技术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沿空掘巷 煤柱宽度 围岩控制 顶板破断特征
下载PDF
上覆煤层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布置技术研究
20
作者 赵飞 秦冬冬 +3 位作者 魏辉 李全中 梁宏艳 白雪斌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为解决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难题,依据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上覆煤层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并在81203回风巷和低位抽采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当煤柱中心正下方垂直附加应力达到煤柱支... 为解决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难题,依据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上覆煤层遗留煤柱下临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并在81203回风巷和低位抽采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当煤柱中心正下方垂直附加应力达到煤柱支承应力的10%时,影响深度可达6倍煤柱宽度以上,据此,判断15#煤回采巷道受3#、8#煤层遗留煤柱叠加应力影响;“遗留煤柱+临空扰动”应力环境可分为低应力区、临空支承应力影响区、遗留煤柱+临空扰动应力联合影响区、遗留煤柱应力影响显著区、遗留煤柱应力影响微弱区;回风巷应尽量避开临空支承应力影响区、遗留煤柱-临空扰动应力联合影响区,同时最大程度回收煤炭资源,选取20 m护巷煤柱;低位抽采巷“纵向布置”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横向布置”尽量减小动压影响;采用高强度、高预紧力、高延伸率预应力支护技术,巷道表面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临空巷道 应力环境 附加应力 层位布置 预应力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