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2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retation,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Seeking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Making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Jiang GANG Mingm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2期97-99,102,共4页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project for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oring and dull situat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tudent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project for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oring and dull situat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tudent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ure history cours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 stages,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grasping the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e history can be strengthened. Then,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physical composi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pace, structural system, detailed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to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as discuss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ositive significance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se of Multi-interpretation in Poetry Translation
2
作者 涂湘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5期12-15,共4页
In translating poems, it is very common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ve quit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ame poem. This paper therefore intends to expound upon the underly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by... In translating poems, it is very common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ve quit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ame poem. This paper therefore intends to expound upon the underly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ual meaning and the textual significance of a poem,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intention and the textual intention of a poem, aiming to explain the key element in translating poems—multi-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translation HERMENEUTICS textual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the author’s intention the textual intention
下载PD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i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1期107-113,192,共8页
关键词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i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原文传递
探寻历史意义的中国进路
4
作者 陈赟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89-101,F0002,共14页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论 历史意义 历史哲学 天下时代 生存真理
下载PDF
文学“小史”与历史“大事”——“新史学”与胡适《谈新诗》的批评理路
5
作者 罗义华 骆羽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史入文”的批评理路。另一方面,他以《谈新诗》一文参与新诗史的建构又折射出其以新诗批评进入历史的文学诉求,体现了“以文入史”的批评意图。在文史互动视域下钩沉“新史学”与《谈新诗》的互动渊源与路径,为窥见“新史学”在胡适文学观念中的位置与功能、辨析“新史学”与“新文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史学 《谈新诗》 新诗批评 新文学 文史互动
下载PDF
文学史书写与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问题
6
作者 李遇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从文学史书写角度梳理近百年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进程,剖析其经典塑型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当下价值。总体而言,中国红色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主要出现过三种经典塑型模式,它们历时性地出现,共时性地存在,相互渗透和彼此融会。其一是... 从文学史书写角度梳理近百年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进程,剖析其经典塑型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当下价值。总体而言,中国红色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主要出现过三种经典塑型模式,它们历时性地出现,共时性地存在,相互渗透和彼此融会。其一是人民性话语塑型模式,主要兴起并盛行于上世纪50—80年代初期;其二是现代性话语塑型模式,主要兴起并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其三是民族性话语塑型模式,主要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兴起并流行开来,且目前有方兴未艾之势。在新时代里我们需要实现三种经典塑型模式的话语融合,逐步建立一种兼容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中国式人民美学话语体系,借此深入推进中国红色文艺(诗歌)的经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诗歌 经典化 文学史书写 塑型模式
下载PDF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实施30年:历程、意蕴与完善
7
作者 于善旭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建立的体育制度,至今已实施30年。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该制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和全民健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性的工作支撑和规范保障。为做好该制...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建立的体育制度,至今已实施30年。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该制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和全民健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性的工作支撑和规范保障。为做好该制度实施的总结思考和进一步推进的发展探讨,将制度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描述概括其发展样态;从多个视角探究制度发展的多元推进动力与深刻时代意涵;进而从直面难题提升治理、落实《体育法》完善配套和解决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展突出问题等重点方面,针对面临的各种现实需求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该制度的应对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指导员 制度实施 发展历程 时代意蕴 完善方策
下载PDF
茅维生平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8
作者 赵红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发之于诗文戏剧,其作品写实而果敢,从而成就了他在晚明文学史上的非凡意义。因为细节丰满,态度鲜明,他的诗文戏剧令人着迷,引人入胜,可为晚明文人的生态史和心灵史研究提供最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维 生平 文学活动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苏联爱国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研究
9
作者 郭娉婷 王海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在1941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曾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其诗歌语言单位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身份归属、神圣使命、家国共情、国家意识等个性文化成素,由此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初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本文从俄语语言文... 在1941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曾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其诗歌语言单位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身份归属、神圣使命、家国共情、国家意识等个性文化成素,由此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初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本文从俄语语言文化学视角运用词源分析法和观念分析法阐释该时期诗歌语言中具有“祖国”义素的观念词和关键词,以揭示俄罗斯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意识及其形象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图景 国家形象 语言文化意义 定型
下载PDF
青年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养成路径思考
10
作者 谢志昂 陈鸿胜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正确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史正向认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党史观,对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和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探求其形成过程;以系统学... 正确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史正向认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党史观,对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和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探求其形成过程;以系统学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巩固强化等方式,探求青年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养成路径,以期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知党爱党护党兴党的青年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正确党史观 科学内涵 重大意义 养成路径
下载PDF
吟咏情性的宗旨与变风变雅的传统
11
作者 钱志熙 《长江学术》 2024年第2期38-54,共17页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风变雅。汉魏晋文人诗是在王道变衰、风衰俗怨的现实背景中发生的,所以虽然汉魏诗以言志为本,但其创作的性质实为变风变雅。东晋至南朝,吟咏情性之说流行,但发展至齐梁的绮靡之风,实是失去了吟咏情性的宗旨。唐代诗学回归《毛诗·大序》的纲领,以别裁风雅正变为基本的诗学思想,唐诗创作的主体在于变风。情性说在宋代与义理相融,上升为一种诗歌本体之论,宋诗的主体,具有变雅的性质。整个中国诗史,王朝政治与诗学正变,有一种循环出现的规律性表现,即王朝初期以雅颂、雅正为主,但此期一代诗风并未形成;其一代诗风的形成,多是在王朝中后期变风、变雅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咏情性 正风正雅 变风变雅 王朝雅颂 文人诗史
下载PDF
体认在原著与修订之间——重读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12
作者 夏中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重读《中国诗与中国画》1978年修订版,大体有“版本学”“学术史”两种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界主要着眼于前者,确认此文在1949年前后的版本有六种。至于1978年修订版与1947年开明版原著相比,除篇幅增加一倍外,著者注入修订版的深... 重读《中国诗与中国画》1978年修订版,大体有“版本学”“学术史”两种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降,学界主要着眼于前者,确认此文在1949年前后的版本有六种。至于1978年修订版与1947年开明版原著相比,除篇幅增加一倍外,著者注入修订版的深意究竟何谓,这需诉诸“学术史”视角。从“学术史”考辨修订版及原著,可得出三点结论。其一,原著重在论述王维为符号的“神韵派风格”,在“画品”系统所享有的影响暨地位,并不与它在“诗品”系统所占有的影响暨地位呈“一律”或“对称”。其二,著者敏锐地感觉到“‘诗品-画品’的古典对立”这一逻辑建模,拟可被用来隐含他所体认的“‘风气-风向’的今世疏离”这一学术史现象,这恐是他执笔修订版的内驱力。其三,有识者只需咀嚼修订版一再提及的那个“作者——他”,将其读作给定语境中的“钱锺书——我”,也就不难领悟其修订版究竟想给后世留下何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中国诗与中国画》 版本学 学术史 诗品 画品
下载PDF
白虎加地黄汤历史沿革及组方配伍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茹 陈杰 +3 位作者 高佳 周颖靓 张思佳 张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94-198,共5页
白虎加地黄汤最早来源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生地黄、甘草和粳米5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邪热郁久、气血双燔证,具有清气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此后,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不断进行延续与推崇,临床应用亦延伸至... 白虎加地黄汤最早来源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生地黄、甘草和粳米5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邪热郁久、气血双燔证,具有清气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此后,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不断进行延续与推崇,临床应用亦延伸至今。通过历史沿革、方证释义、主治演变、组方配伍意义等多方面对白虎加地黄汤进行阐述总结,在“态靶辨治”的理论指导下,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为现代临床用药的深入拓展开辟新思路与新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白虎加地黄汤的药效优势与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地黄汤 历史沿革 方证释义 主治功用 配伍意义
下载PDF
《御选唐宋诗醇》对白居易诗歌“诗史”价值的重新审视
14
作者 郭聪颖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作为受清高宗敕令编修的大型唐宋诗歌选集,《御选唐宋诗醇》一反清初盛行的贬白风气,予以白居易诗歌极高的评价。选评者不仅通过强调白诗的史笔之实和立意之正,首次将白诗纳入“诗史”的评价传统,更是给予白诗上承魏晋盛唐、下启苏陆的... 作为受清高宗敕令编修的大型唐宋诗歌选集,《御选唐宋诗醇》一反清初盛行的贬白风气,予以白居易诗歌极高的评价。选评者不仅通过强调白诗的史笔之实和立意之正,首次将白诗纳入“诗史”的评价传统,更是给予白诗上承魏晋盛唐、下启苏陆的诗史定位,首倡白居易为唐诗第三家。虽然就质量而言,《御选唐宋诗醇》评语良莠混杂,部分有生搬硬套、言过其实之嫌;但其对于白诗所作出的许多结论性评价,以及评析中所采用的诸多新视角新方法,在其后的诗坛中均得到了广泛回应并影响至今。可以说,作为链接清初持“神韵”说者大肆贬白与中晚持“性灵”说者不吝褒白两阶段之间的关键选本,《御选唐宋诗醇》在清代白诗接受史上有着态度转折之关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选唐宋诗醇 白居易 诗史 接受研究
下载PDF
历史学研究的逻辑闭环——基于普罗斯特《历史学十二讲》的演绎
15
作者 徐晋轩 《西部学刊》 2024年第7期55-58,共4页
《历史学十二讲》系法国史学家普罗斯特关于其史学理论的集合,其行文在问题、材料、事实三者间形成紧密的逻辑闭环。历史学问题与历史学家的社会背景及个人志趣紧密联系,具有学术意义与现实关怀。历史学研究以问题为起点并贯穿过程的始... 《历史学十二讲》系法国史学家普罗斯特关于其史学理论的集合,其行文在问题、材料、事实三者间形成紧密的逻辑闭环。历史学问题与历史学家的社会背景及个人志趣紧密联系,具有学术意义与现实关怀。历史学研究以问题为起点并贯穿过程的始终,研究者以问题为导向寻找材料,采用系统性的考证方法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与归因及社会学模式等途径得出事实,最终完成问题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问题意识 研究意义
下载PDF
红色诗词融入“五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16
作者 郭呈才 刘静瑶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红色诗词伴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历史,记录着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的光辉岁月。红色诗词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与丰富的历史资源,在开展“五史”学习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一方面,有助于人民群众增强历史自信、... 红色诗词伴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历史,记录着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的光辉岁月。红色诗词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与丰富的历史资源,在开展“五史”学习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一方面,有助于人民群众增强历史自信、抵制错误思潮,并自觉担当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五史”学习教育的载体,提升“五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在推动红色诗词融入“五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红色诗词的优势力量,从整合现有资源、凝聚育人合力、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红色诗词融入“五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诗词 “五史” 学习教育 革命精神 历史自信
下载PDF
论刘长卿的夕阳书写及其诗史影响
17
作者 张世姚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3,109,共7页
刘长卿诗歌中有大量关于夕阳的描写。他常以素笔,简练书写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突出了其夕阳书写平淡自然的创作风格;此外,他的夕阳书写以五言居多,诗中的意象多呈现出清空淡远的面貌。他在夕阳诗中展现了其坎坷人生下的隐逸之思,表达了... 刘长卿诗歌中有大量关于夕阳的描写。他常以素笔,简练书写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突出了其夕阳书写平淡自然的创作风格;此外,他的夕阳书写以五言居多,诗中的意象多呈现出清空淡远的面貌。他在夕阳诗中展现了其坎坷人生下的隐逸之思,表达了自己两遭贬谪、漂泊在外的羁旅愁思;同时,又强调了其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生命意识的感慨。刘长卿的夕阳书写既是对魏晋盛唐诗人的接受与新变,又对晚唐夕阳书写产生了深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卿 夕阳书写 诗史影响
下载PDF
佛化生日:诗词创作及其佛教文学史意义
18
作者 李小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中国特色的民俗佛教,内容极其丰富。其中,与古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民俗事象之一是佛化生日,它主要指以佛事活动来庆贺的生日(包括冥寿)。就古典诗词创作而言,大致可分成两个时段:一是南北朝至唐五代,二是宋元明清。前者庆贺对象多聚焦... 中国特色的民俗佛教,内容极其丰富。其中,与古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民俗事象之一是佛化生日,它主要指以佛事活动来庆贺的生日(包括冥寿)。就古典诗词创作而言,大致可分成两个时段:一是南北朝至唐五代,二是宋元明清。前者庆贺对象多聚焦于帝王重臣,后者则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并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三大人伦道德主题,即人臣之忠、家人之爱、师友之信。而该类作品在佛教文学史上的突出意义,重点体现在两个层面:从生死观言,虽以佛教为中心,却可兼容儒、道;从题材言,则极大地拓展了女性佛教生活和信仰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化生日 诗词创作 民俗佛教 佛教文学史 意义
下载PDF
陈维崧的词学思想与词体艺术品格的开拓
19
作者 王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陈维崧是清初少有的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兼擅的杰出文学家。陈维崧的词学思想是其词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生生不息的创作力的源泉。陈维崧打破了传统以词体比附诗体的尊体策略,提出“为经为史”的词学主张;在创作论方面,强调寄托的技法... 陈维崧是清初少有的词体创作和词学理论兼擅的杰出文学家。陈维崧的词学思想是其词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生生不息的创作力的源泉。陈维崧打破了传统以词体比附诗体的尊体策略,提出“为经为史”的词学主张;在创作论方面,强调寄托的技法以适应词意内言外的复调特质,并对创作主体提出“思”“气”“变”“通”的严格要求;在风格论方面,正体与变体兼容,纤柔婉娈和雄阔豪放并重。除此之外,陈维崧倡导复“艳”为雅和推崇“清”的艺术品格,推动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词心 尊体 “为经为史” 雅化
下载PDF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新中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20
作者 崔发展 唐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新时代十年是新中国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个阶段,开启了新中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以新时代十年对比新中国史上建国兴国、改革富国、复兴强国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探索历程、社会主义现代... 新时代十年是新中国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个阶段,开启了新中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以新时代十年对比新中国史上建国兴国、改革富国、复兴强国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探索历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圆中国梦三方面对新中国史的里程碑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新中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变革 新中国史 里程碑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