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s of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on the Re-distributions and Occurrences of Associated Elements in Coal——A Case Study from the Late Permian Coals in the Zhijin Coalfield, Guizhou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2 位作者 唐跃刚 邵龙义 郝黎明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7-445,共9页
The occurrences of associated elements and their genetic factors in the No. 30 coal seam in the Zhijin Coalfield were studied using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 The occurrences of associated elements and their genetic factors in the No. 30 coal seam in the Zhijin Coalfield were studied using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zer. And, a microscope photometer system (Leitz MPV-Ⅲ)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petr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degree by the siliceous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the organic matter i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 B, C, and D of the hydrothermally-altered organic matter (HAO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igh content of Fe (2.31%) is not from pyrite, but mostly from the siliceous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The occurrences of the associated elements in the four organic matter types are different. The contents of Fe, Si, and Al are decreasing, but S and Cu are increasing in the order of the HAOM-A, HAOM-B, HAOM-C, and HAOM-D. The losing rate of sulfur in organic matter is 0.35% and the content of Fe taken from the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into the organic matter is 0.794% during the siliceous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invading the coal seam. The above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re-distributions and occurrences of associated elements in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 hydrothermally-altered organic matter type OCCURRENCE Southern China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4井中硅化热液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映涛 叶宁 +3 位作者 袁晓宇 黄擎宇 苏炳睿 周瑞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4-944,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南4井奥陶系鹰山组灰岩取心段中发现有明显的热液蚀变现象和交代硅化特征,溶蚀缝洞、疏松硅质灰岩/硅质岩、热液脉体以及粗大石英晶簇异常发育。通过对取心岩样的地质特征观察,针对热液脉体(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以及硅质岩... 塔里木盆地顺南4井奥陶系鹰山组灰岩取心段中发现有明显的热液蚀变现象和交代硅化特征,溶蚀缝洞、疏松硅质灰岩/硅质岩、热液脉体以及粗大石英晶簇异常发育。通过对取心岩样的地质特征观察,针对热液脉体(方解石脉和石英脉)以及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系统采样,用来进行包裹体测温与测盐、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热液流体具有混合性质,由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地层水提供主要的流体来源,岩浆热液与地层卤水混合后形成了中-低温、高盐度的硅化热液。稀土元素(REE)分析显示,铕异常δEu值为0.040~0.118,平均值为0.069,呈强烈负异常,指示了还原的成岩环境。Sm/Nd值为0.169~0.256,平均值只有0.194,可见成岩流体应该属于壳源流体。样品REE平均值配分曲线与地壳REE配分曲线趋势高度相似,表明热源来自壳源岩浆,且从其贫Mg2+的特征来看属于上地壳(硅铝层)。微量元素特征中Ba/Sr值为0.43~19.76,平均值为6.70,变化范围较大,亦反应出流体的相对复杂性,U/Th值为0.35~4.76,平均值为2.14,Th/U值为0.21~2.88,平均值为1.03,Th/U-Y/Ho的相关性均显示硅化热液属于低温型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硅化热液 流体包裹体 硅质岩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贵州织金煤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性质变异的硅质低温热液流体效应 被引量:23
3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1 位作者 赵蕾 李大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9,共11页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研究了贵州织金煤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30号煤层中伴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煤层中...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和逐级化学提取试验研究了贵州织金煤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30号煤层中伴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和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煤层中有高含量的脉状石英(9.4%),其δ30Si、δ18O值分别为0.6‰和15.4‰,表明脉状石英来源于硅质低温热液流体;脉状石英是煤中高含量Fe(2.31%)、Cu(356μg/g)、U(8μg/g)、Pd(2.1μg/g)、Pt(2.43μg/g)和Ir(0.006μg/g)的主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液 硅质 地球化学 Δ^18O 石英 含煤岩系 晚二叠世 高含量 化学提取 X射线荧光光谱
下载PDF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洪 石章俊 +2 位作者 冯明友 王良军 王兴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揭示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矿物充填序列及流体作用过程,综合应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具白云石、方解石、微晶石英-纤维状玉髓、细-中晶石英及粗-巨晶石英5个世代典型... 为揭示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矿物充填序列及流体作用过程,综合应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具白云石、方解石、微晶石英-纤维状玉髓、细-中晶石英及粗-巨晶石英5个世代典型矿物充填并历经6期流体作用影响。在早期硅质岩形成基础上,第Ⅰ期深盆富镁热液溶蚀-充填叠加改造形成鞍状白云石;第Ⅱ期含硅热液交代白云石形成亮晶方解石;在第Ⅲ期沥青形成后,第Ⅳ期为封闭体系下高浓度低温硅质热液快速沉淀出微晶石英-纤维状玉髓;第Ⅴ期为石炭-二叠纪硅质流体作用下沉淀出细晶-中晶石英;第Ⅵ期为三叠纪弱饱和二氧化硅水溶液近平衡条件下沿缝洞缓慢结晶沉淀出粗晶-巨晶石英。经深盆富镁热液叠加硅质热液对层状硅质岩类复合改造,部分微孔及裂缝发育的硅质岩类可成为潜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地区 灯影组 硅质岩类 孔洞充填 热液流体
下载PDF
深源富碱硅热流体与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的成因联系及流体包裹体、斑晶结构证据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文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09-421,共13页
通过中国几个主要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中斑晶结构及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详细研究得出 :斑岩体中的斑晶具明显的包含、筛状、间隙、聚合及次生加大等变斑晶结构。斑晶 (石英 )中流体包裹体具有饱和及过饱和盐水蒸气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特... 通过中国几个主要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中斑晶结构及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详细研究得出 :斑岩体中的斑晶具明显的包含、筛状、间隙、聚合及次生加大等变斑晶结构。斑晶 (石英 )中流体包裹体具有饱和及过饱和盐水蒸气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特征 ,缺乏熔融包裹体。该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全岩 )中过饱和盐水包裹体占 2 9% ,饱和盐水包裹体占 2 % ,不饱和盐水包裹体占 4 5 % ,气相包裹体占 2 4 %。根据饱和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斑晶的形成温度区间为 3 11~ 4 0 7℃。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主要为H2 O ,CO2 ,K+,Na+,Cl-,SO2 -4等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斑岩铜矿中含矿斑岩体并非岩浆直接结晶的产物 ,而很可能是由深部富K ,Na ,Si的热流体交代或局部熔融上部含Cu硅酸盐地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斑晶结构 含铜斑岩体 富碱硅热流体交代作用 气相包裹体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侏罗统九龙山组硅质岩成因模式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昆鹏 邢超超 沈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0-1019,共10页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部陆相沉积地层发育,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是本时期沉积的典型代表。北京十三陵地区九龙山组出露有一套硅质岩,其Ge/Si值介于热液流体(~11μmol/mol)和河流(~0.7μmol/mol)之间,整体为3~4μmol/mol,少数样品的Ge/Si值较高;...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部陆相沉积地层发育,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是本时期沉积的典型代表。北京十三陵地区九龙山组出露有一套硅质岩,其Ge/Si值介于热液流体(~11μmol/mol)和河流(~0.7μmol/mol)之间,整体为3~4μmol/mol,少数样品的Ge/Si值较高;其REE分配具有较明显的Eu正异常(1.2~2.4,平均1.58),整体比较平稳,无明显Ce异常,兼具河流和热液的特征。通过对REE特征和Ge/Si值进行半定量分析,本研究认为九龙山组硅质岩的物源来自热液和河流的混合,其中,热液贡献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十三陵地区 侏罗系 九龙山组 硅质岩 热液 河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热液硅质结核特征及页岩油意义
7
作者 周家全 王越 +2 位作者 宋子怡 柳季廷 成赛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9-800,共12页
硅质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示踪热液循环和硅化过程等方面,并且对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元素面扫、主微量元素、镜质体反射率、岩石热解和总有机碳分... 硅质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示踪热液循环和硅化过程等方面,并且对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地区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元素面扫、主微量元素、镜质体反射率、岩石热解和总有机碳分析等方法对芦草沟组硅质岩成因机制及油气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硅质结核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由隐-微晶石英组成,指示结核为同沉积期形成。结核内部发育重晶石、锰菱铁矿、镍铁矿和蓝铜矿等热液矿物,并且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正Eu异常等特征,指示其为热液成因,说明二叠纪研究区存在间歇性热液活动。热液带来的营养元素和金属阳离子提高了古生产力和古盐度,促使底水还原性增强,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硅质岩中孔隙和裂缝发育,其中显著富集的石英提高了储层脆性,有利于压裂改造。硅质岩伴生的热液活动参与了有机质生烃演化,使页岩油黏度降低,可动性增强,有利于页岩油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结核 热液 有机质 古沉积环境 页岩油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